在東京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席上,陸軍中將武藤章,與東條英機等軍閥巨頭相比只不過是一個“小人物”,但就是這個“小人物”卻憑借其所佔據的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和陸軍省軍務局局長的重要職位,操縱了歷任陸軍大臣,在對華進行瘋狂侵略的決策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從“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提出擴戰犯檔案姓名︰武藤章籍貫︰日本熊本縣生卒年份︰1892∼1948任職履歷︰1920年畢業于陸軍大學1937年任參謀本部第3課課長1938年任華北方面軍副參謀長1944年任第14軍參謀長,陸軍中將大侵華戰爭的方針,到“八?一三”事變後悍然策劃“杭州灣登陸”,武藤章都可謂“功不可沒”。
侵華戰爭的“馬前卒”
1892年12月15日,武藤章出生于熊本縣上益城郡白水村一個小地主家庭,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武藤章自幼便被其父母百般溺愛,養成了任性自大、唯我獨尊的性格,以至于後來他在日本陸軍省內被送綽號“無德”1,普遍的評價是“有學有識但無德”。小學畢業後,武藤章一度進入一家普通中學就讀,1906年9月轉入陸軍熊本地方幼年學校,並就此邁出了其軍閥生涯的第一步。之後的武藤章走的是日本法西斯軍閥慣常的道路,1909年9月,進入東京陸軍中央幼年學校,1911年12月,進入陸軍士官學校,1913年6月畢業後,作為見習士官進入駐大分縣的步兵第72聯隊擔任參謀,同年12月被授予陸軍步兵少尉軍餃。在學生時代,武藤章常常以文學青年自居,喜好舞文弄墨,這為他後來長期擔任幕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20年,武藤章從陸軍大學畢業後,任職于教育總監部。
1928年至1930年,武藤章復又進入陸軍大學,專修研究課題,隨後被分配到參謀本部。
武藤章在參謀本部工作期間,主要任職于第2部,其主要任務是綜合整理各部門搜集來的國外情報。1933年3月,時任參謀本部第2部部長的永田鐵山少將,派武藤章到中國的中部和南部地區進行考察。在此期間,武藤章對中國內地的情況有了較為系統的了解,對中國擁有的無盡資源垂涎欲滴,這也促成了他日後1日語中“無德”與“武藤”發音近似。
成為對華全面侵略的瘋狂倡導者。歷經一年的考察後,武藤章先是調往駐東京的步兵第1聯隊,一年後再度回到參謀本部。1936年6月,武藤章被任命為關東軍第2課課長,開始主要從事對中國的軍事情報搜集工作。
由于關東軍自日俄戰爭以來便駐扎在中國東北地區,經過長期的苦心經營,其搜集的有關中國的情報資料十分龐雜。武藤章在其任期內,工作十分“勤勉”,帶領手下對以往的資料進行了認真的整理。他還專門進行了多次實地調查,足跡遍布我東北的大部分地區。此外,在關東軍任職期間,武藤章還曾伙同板垣征四郎一道陰謀策劃綏遠事件,為此還得到了陸軍中央部的嘉獎。
1937年3月,武藤調任參謀本部任第3課課長。當時的第3課分擔作戰、後勤、編制、動員等各種業務,機構龐大,同時握有作戰計劃的制定權。武藤章正是利用手中的這一權力,為他後來積極主張擴大侵華戰爭提供了條件。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在河北省宛平縣盧溝橋挑起事端,與當地的中國駐軍發生沖突,“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參謀本部接到報告後,在後續的具體對策上出現了嚴重分歧。時任參謀本部第1部部長、號稱日本第一兵學家的石原莞爾認為日本的主要假想敵是甦聯,此時對華發動全面戰爭時機尚不成熟,如果貿然使戰爭擴大化,恐對日本今後經略亞洲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他主張應盡可能首先通過談判達成協議,好為日後在適當時機侵佔中國預留回旋空間。即使是談判破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必須出兵時,也應將作戰範圍嚴格限定于華北地區,不可向青島、上海方面發展。對于頂頭上司石原莞爾的這一意見,武藤章表示堅決反對,他認為,大日本帝國征服亞洲的關鍵就在中國,必須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全面擴大對華侵略戰爭,爭取速戰速決,一舉解決中國問題。
一時間,雙方爭執不下,石原莞爾與武藤章之間的關系後來竟然發展成為“有我沒你、有你沒我”的地步。
石原與武藤的這場沖突事實上絕非偶然。武藤章性格乖戾,是個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者,在參謀本部的口碑素來不好。作為武藤章的頂頭上司,石原莞爾對此自然也是早有耳聞,因此,對于武藤如此無視他的權威,石原是斷斷不可能原諒的。
由于參謀本部內部不可能達成一致意見,當時的近衛內閣便采取了一種平衡政策。首先,尊重石原派的意見,派出代表與中國地方當局進行談判,但與此同時,首相近衛文在覲見天皇後召集內閣緊急會議,于7月11日做出了向中國派兵的決定,從此揭開了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8月13日,又是在武藤章的積極策劃下,日軍在上海挑起“八?一三”事變,從而在中國華東地區燃起戰火。事實上,在石原與武藤的較量中,武藤佔據了上風,他所鼓吹的擴大侵華戰爭的指導方針為日本陸軍中央部最終采納。
日軍在上海一線的作戰,進展得並不順利。由于遭受到中國軍隊的英勇抗擊,日軍不得不一再派兵增援,同時還派出了軍艦協同作戰,但自8月13日起一直交戰到11月中旬,日本侵略軍也未能佔領上海,相反還落得個死傷慘重的可恥結局。這時,已調至中國戰場的武藤章再次向日本陸軍中央提出建議,派遣一支部隊在杭州灣登陸,從背後包抄上海。這個意見被采納後,武藤章立即親飛日本華北方面軍駐地,商談抽調其一個半師團的兵力,連同國內緊急調遣的兩個師團,編成了由三個半師團組成的第10軍。經日本陸軍中央決定,新編第10軍在登陸前由參謀本部直接指揮,待登陸成功後,則與上海派遣軍合編為華中方面軍,由原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任司令官,同時任命時任參謀本部第3部部長的田攻少將為華中方面軍參謀長,武藤章則為副參謀長。
“速勝”夢想的破滅日軍第10軍在杭州灣登陸的日期預定在11月5日。按照預先的計劃,一旦第10軍登陸成功,日軍即立刻頒布華中方面軍司令部的成立命令,因此,武藤章便趕在這一天之前與第10軍在舟山群島會合。
11月5日這天清晨,杭州灣大霧彌漫,日軍以此為掩護開始登陸。武藤章與第10軍司令官柳川平助在停泊于杭州灣外海的軍艦上心急如焚地等待消息。當東邊的太陽終于從雲端露出臉的時候,登陸得手的戰報終于傳來,武藤旋即乘飛機趕往上海,與松井石根會面。是日,華中方面軍司令部宣布成立。
日軍在杭州灣登陸成功後,迅速向上海方向進擊。遭受前後夾擊的中國軍隊面對日軍窮凶極惡的狂轟濫炸,被迫全線撤退。
按照日軍陸軍中央預先擬定的作戰計劃,華中方面軍司令官的任務是“協同海軍作戰,以挫敗敵之戰爭意志、迅速結束戰局為目的,掃滅上海附近之敵”,因此,將其作戰地域限制線劃定為“甦州與嘉興連接線以東”地區。
武藤章對此深感不滿,他認為日軍應該趁中國軍隊全線潰退、立足未穩之機,窮追不舍,以盡快結束華東戰局。
恰在此時,日軍中央部也在考慮是否要撤銷限制線的問題,于是便派遣時任參謀本部作戰課長的河邊前往上海進行視察。
河邊于11月18日從上海給陸軍中央發回電報,稱“可暫視情況發展”,考慮取消限制線問題。武藤章早已急不可耐,第二天,他便命令第10軍開始向南京方向追擊。日軍參謀本部聞知此事十分吃驚,遂發出緊急電報,命令部隊迅速從限制線後退。
武藤章無奈之下,只得從命,但在其堅決要求下,華中方面軍司令部于22日再次向陸軍中央發電,堅稱︰“為迅速解決事變,應該攻佔南京。”
11月24日,日軍新成立的大本營舉行第一次御前會議,經緊急商議,就當否對南京發起進攻問題,確定了如下要旨上奏天皇︰“華中方面軍利用在上海附近之勝果,雖正在實施果敢追擊,但因其推進受到相當限制,難以設想一舉直搗南京。”“統帥部正在考慮視今後之狀況,命令該方面軍做好一切準備,使之攻擊南京或其他地方。”
與此同時,日軍大本營向華中方面軍明確下達指示,命令其即刻廢止有關作戰地域的限制,並正式開始研擬攻佔南京的作戰計劃。
對于日軍大本營來說,最感頭痛的是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在作戰編組上只是考慮了適應上海周邊的有限作戰,部隊的機動能力明顯不足,如長途奔襲400公里進擊南京,須增編後勤補給與運輸部隊,保證作戰部隊能夠充分發揮作戰效能,確保南京攻略戰一舉成功。
武藤聞知後,對大本營的看法十分不滿,認為︰“如果坐等國內的動員部隊集結後再發起進攻,則戰機盡失。現在立即發起對南京的攻勢,以華中方面軍目前的兵力總能設法攻克之。倘若給敵人以喘息之機,反而會增加攻克南京的難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蒙受嚴重損失的上海派遣軍大致已恢復元氣,而新銳的第10軍正保持著勢如破竹之勢。”為此,他命令手下參謀立即發電給大本營,積極請求允許立即發動對南京的進攻。
在此情況下,日軍大本營于12月1日以天皇詔書的名義向華中方面軍司令官下達了“協同海軍攻佔敵國首都南京”的命令,時任參謀本部副參謀長的多田駿于次日親抵上海督戰。
備受鼓舞的武藤章不免有些得意忘形,開始樂觀地估計起未來的形勢。在他看來,如果日軍在全面控制中國經濟中心——上海後,能夠迅速攻克政治中樞——南京,則中國的抗日力量一定會遭受沉重打擊,結束戰爭的時機或許就近在眼前。退一步講,即使不能達到迅速結束戰爭的目的,那麼退居內地的蔣介石政權在名義上也只不過是一個地方政權而已。想到這里,他不禁自鳴得意地開始盤算起自己所建立的“偉大功勛”。
拿到了“尚方寶劍”的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開始爭先恐後地向南京開進。經過十余天的激戰,12月13日,南京陷落。
自這天起,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古城南京經歷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屠城慘案,30萬無辜受害者的鮮血染紅了長江之水、灑滿了古城內外!
武藤章作為南京攻略戰的積極鼓吹者與策劃者,他的手上同樣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凶殘的日寇在血洗南京的同時,第10軍再度揮師南下,向杭州發起進攻。月24日,杭州再次遭到日軍鐵蹄的踐踏。就此,包括南京在內的長江下游三角地帶悉數落入日軍手中。
然而,武藤章所夢想的速勝局面卻並未出現。相反,日軍的殘酷暴行更加激起了中國人民抗日的斗志。一時間,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日本侵略者被徹底地淹沒在我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轉戰華北,一無建樹1938年7月上旬,武藤章離開華中方面軍,轉赴北平就任華北方面軍副參謀長。當時的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是寺內壽一,參謀長則是後來在東南亞犯下累累罪行的“馬來之虎”山下奉文。
當時,華北方面的兵力部署情況如下︰第1軍駐扎山西,司令部在太原;第12軍駐扎山東,司令部在濟南;駐河北的部隊則受方面軍司令官直接管轄。此外,從察哈爾到內蒙古另配置有由東京直接指揮的蒙疆軍團。
由于日軍在華北地區主要佔領的是鐵路與主要公路沿線,進入縱深地帶後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根據地。日軍的這種“點線控制”對其來講無疑是極為不利的,其各處的據點經常不斷地遭受我八路軍及民兵武裝機動靈活的游擊戰襲擊,弄得日寇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終日。
面對華北方面軍的這一狼狽處境,拼命鼓吹要擴大侵華戰爭的武藤章命令日軍對我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掃蕩”,大肆進行燒殺搶掠,對中國人民再次犯下了滔天罪行。
這一年的10月,武藤章晉升為少將軍餃。
?
|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