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與犁

二 近代的歧路 2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余杰 本章︰二 近代的歧路 2

    明治維新百年來,日本的近代史清晰地劃出了這樣一道弧線︰在“脫亞入歐”的近代思潮的刺激下,日本在亞洲率先成功地轉向了工業化。-------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在這個過程中,由于處于西方列強的壓力下,又深受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負面影響,再加上狹隘的島國心態,使日本的發展道路呈現出一種奇怪的歷史悖論︰源于反感並抗爭西方強權的心理,卻在政治的、經濟的各種利己情勢的合成下,最後選擇了模仿西方殖民者強勢擴張的經歷,催生出了東方式的帝國主義殖民道路。

    日本近代化的成功,盡管讓西方人驚訝不已、讓中國人羨慕不已,但日本的近代化是一種“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近代化。

    所謂“先天不足”,是說日本傳統文化中的天皇崇拜、武士道精神、蔑視生命的觀念等,並沒有在這場洗禮中得以清除和更新;所謂“後天失調”,是說日本在學習西方的時候,僅僅著眼于軍事和技術層面,並沒有深入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人道主義、自由、平等和博愛等基本價值觀之中。因此,“明治維新”產下的是一個畸形的嬰兒。作為最早進入現代化軌道的亞洲國家,日本未能確立個人的權利與責任的觀念,也沒有建立穩定的文官政府,其政權很快被一群喪心病狂的法西斯軍官團掌握了。

    由“明治維新”而建立來的日本近代化軍隊,在武器裝備、後勤保障、組織形態、戰略部署等方面確實與西方軍隊不相上下,但日本統治者卻拼命向士兵的頭腦中灌輸武士道精神的毒素,使得這支軍隊成為虎狼之師、惡魔之師。

    一九一二年,明治天皇死去。在多次對外戰爭中“榮沐皇恩”的乃木希典大將夫婦,在家中剖腹殉葬。在二十世紀初竟然還出現如此野蠻和愚昧之舉,這一事件驗證了日本歷史學家高橋龜吉的論點︰“在維新後的新時代,武士道精神仍然保著指導性的地位。”

    明治維新一開始,天皇為了讓日本擁有鐵甲艦隊,不惜花費血本向英國等海軍強國購買。因為國庫空虛,他毅然宣布︰哪天資金沒有到位,哪天自己就只吃一頓飯。視天皇為神明的日本國民大受刺激,紛紛省吃儉用捐錢買軍艦,甚至出現了妙齡少女不惜賣身籌款的新聞事件。

    與此同時,慈禧太後大肆挪用海軍軍費籌辦自己的生日慶典。這個殘忍而工于心計的女人,雖然控制了中國政局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卻始終不明世界大勢和文明走向。她的智慧僅僅限于厚黑學和權謀術,她的骨子里還是一個把面子看得比什麼都重的、頑固而守舊老太太。

    頤和園的鶯歌燕舞,一時間似乎遮掩了幾百公里外威海衛北洋海軍基地深深的危機。然而,破冰的那一刻很快就要到來了。

    與日本相比,中國近代化的道路充滿了更多的變數和坎坷。二十世紀初,晚清憲政運動的失敗引發了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之後卻出現了袁世凱的復闢和軍閥的混戰;然後是張揚民主和科學的五四運動以及為實現全國統一的國民國民軍的北伐。中國近代化的曲折,固然與中國本身的問題有關,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日本的破壞和干擾。

    當武昌起義、革命成功在望的時候,日本輿論高唱干涉之論,日本政府希望將中國一分為二,北方維持清廷,而以東北為交換條件;南方建立共和,但必須置于日本保護之下。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名,向京津漢口等地出兵。後來,利用承認民國政府的問題,奪取了滿蒙五條鐵路的修築和管理權。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遠東列強的勢力均衡被打破,日本認為這是擴大其在華勢力百年不遇良機。在日軍佔領山東期間,侵略中國的秘密組織“黑龍會”已經草擬好了“使中國自願投依日本”的方案。八十天之後,日方向圖謀復闢帝制的袁世凱提出酷烈的《二十一條》,企圖一舉摧毀中國的命脈。

    一九一七年,沙俄崩潰,日本失去了北方的敵人,更是產生了獨吞中國的野心。經濟侵略與軍事控制並進,西原借款與防敵協定紛來,大規模地制造中國內亂。

    一九一八年,日本看準段祺瑞想借參戰擴充私家軍隊,立即借款支持段祺瑞參戰,從而獲得在中國駐扎軍隊的特權。

    一九一九年,巴黎和會召開,雖然在一戰中國與日本同為戰勝國,日本卻在盛氣凌人地奪取了昔日德國在山東的所有權益。

    一九二五年五月,在上海、青島等地日資企業的老板公然開槍殺害中國工人,制造了“五卅慘案”。

    一九二六年春,當奉直、奉魯軍閥聯合進攻馮玉祥國民軍時,日本派遣軍艦出關南下,轟炸大沽炮台,是為北京“三?一八慘案”的緣起。

    可以說,中華民國創建以來,日本一直在不顧一切地戕害中國的新生力量,阻撓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進步。民國初年長期的軍閥混亂,無一不與日本有關。

    一九二七年,國民革命向北方順利推進。為了破壞中國的統一,日本出兵山東,血洗濟南,槍殺中國軍民四千余人。當軍閥張作霖敗退關外之時,日本關東軍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將不願完全充當日本傀儡的張作霖炸死。日本政府公然阻止東三省歸附中央,威脅張學良說,日本“已具強固決心,將取自由行動,即干涉內政,也在所不辭”。

    當國民政府實現全國形式上的統一之後,中國進入了現代化的“黃金十年”。這十年間,中國的工業年增長率保持在百分之九左右;這十年間,中國興建了八千公里鐵路;這十年間,中國現代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翻了一番。經濟發展帶動了城市化浪潮,中國出現了上海、北平、天津、廣州和武漢五個超過百萬人口的大城市。中國從西方引進外資興建大量的外資企業,自己的民族工業也蓬勃興起。中國的教育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公務員制度的建設也逐步走向正軌。

    就在中國逐漸治愈內戰和外辱的創傷、步入現代化正軌之時,日本軍國主義者們感到,不能給中國以和平發展的機會。侵略中國是日本軍部的長遠規劃,是天皇政府的基本國策。一九三一年,關東軍迫不及待地發動“九?一八”事變,提前實施了這個計劃。

    日本通過對東北的佔領,使中國喪失了百分之三十的煤、百分之七十一的鐵、百分之二十八的電力和百分之四十七的水泥。獲得這些資源之後,日本的戰爭機器的運轉更加快了。

    緊接著,日本又于一九三七年制造“七?七”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戰爭爆發僅一年多,在工業資產方面,上海損失了百分之五十二,南京損失了百分之八十,杭州損失百分之二十八,廣州損失百分之三十一。

    在這次殘酷的戰爭中,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積累的近代化和現代化的財富大半都喪失掉了。“救亡壓倒了啟蒙”,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被徹底打斷,日本的侵略使中國的工業化至少延誤了二十年時間,而民主化更是遙遙無期。中國失去了走向民主和富強的機遇,中國被逼進了農民革命的深淵。

    日本學者久保亨一語道破了日本侵略中國的根本原因︰“中國工業化影響最大的是日本,因此日本反對中國工業化,並發動了侵略戰爭。”近代以來,中國遭受的外族入侵,從未像日本侵華戰爭這樣,規模如此之大、入侵時間如此之長、涉及地域如此之廣、損害中國各階層利益如此之深。

    已經近代化的國家並沒有協助落後國家的義務,但是如果為人類久遠的幸福著想,協同並進畢竟是相處的正道。退一步而言,縱使不願積極地提攜啟迪,也不應當阻撓、破壞,讓落後者長期落後,永遠不能實現近代化。而對落後國家來說,它的近代化最好能夠在一個比較安定的條件下進行,除了自力更生以外,也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然而,以日本為代表的先進國家卻將中國作為案板上的魚肉,有意制造中國的動亂,干擾中國的進步。二十世紀前期中國的內戰,如果沒有外來武器及貸款,就很難持續和蔓延。中國國內也有若干無知自私的軍閥、翻雲覆雨的政客,為了一己之私利,甘心為其利用。當國民政府逐步走上正軌、日本失去了可以利用的工具之後,日本軍部的驕兵悍將們便孤注一擲,赤裸裸地發動了這場卑鄙的侵略戰爭。

    可以設想,如果沒有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也許早已融入了文明世界,中國人民也許早就過上了富裕、自由、民主而有尊嚴的生活。但是,我們不得不接受日本強加給我們的戰爭。日本的侵略改變了中國的近現代歷史,使中國的發展和進步由高峰跌落到了低谷。而一場關系著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的衛國戰爭,也由此而展開。

    ?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鐵與犁》,方便以後閱讀鐵與犁二 近代的歧路 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鐵與犁二 近代的歧路 2並對鐵與犁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