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台終于得到了師母的暗助,將自己是女兒身的秘密隱瞞了下來,由是心中感激不已,而胡夫人听到她的身世後也不免感嘆,從此便私下將英台姐妹收為義女。-------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英台心中感動,于是不敢懈怠學業,只求能不負父親期待,師母厚恩。
只是這一年之中的變化實在太多︰山伯已經在近兩年里成熟了許多,平日里沉思的時間多了,提問的次數卻少了,而他刻苦努力的勁頭卻一點也不曾改變,相貌也似乎變的更帥氣了些;馬文才似乎比以前收斂了很多,平日里也變的謙謙多禮了起來,甚至每每不經意看過去一眼,他總是盯著英台觀望,時而有她有殷勤之舉,不過總是被婉言謝絕;而劉正若與珠兒的關系似乎已經漸漸明朗了起來,以致終于被大家知道了,他們索性也不再隱晦;伍仲還是一副呆呆的樣子,但卻有了刻苦用功的時候,時常可見他在研習胡先生課堂所講的題目;俞重志確是聰穎之人,自此再也不與馬文才同伍,甚至常來向她們討教,以致兩年之內近快要趕上金靈兒了;而其他的眾學子也莫不是為了一年之後努力著,很少再見到初來此處時嬉笑喧嘩的景象;胡先生最是引人,幾年下來,臉上的笑容出現的越來越頻繁了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覺間又到了月圓之夜,眼看今年的年試已近,而自己卻也不知為何卻突然起了相思。當夜胡先生叫眾人前去賞月,眾學子听罷欣然前往,與老師一同在書院前賞月飲酒,而這夜,先生卻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喝了很多酒,而且說了不少話,眾學子一開始都驚望著他,以為這又說不準是今年的考試,等到先生喝的興致起來後方才放心痛飲,一時院中的學子把酒聯歡,對賞明月。此時,胡先生卻突然正色說話了︰“明日的考題便在今夜,你們出去幫我帶月亮回來。”
眾學子一听一時愣住,不知所雲。胡先生見後馬上站了起來在此重復︰“去帶月亮回來給我看,要能看得見的,且必須是今夜的圓月,若帶不回來,今年的學評便不能通過!”
眾學子听後馬上驚醒了過來,隨後便三三兩兩的去了四處尋找“圓月”去了,山伯驚望四處,才發覺不知覺間少了一個人,山伯見後馬上轉過臉望著英台問︰“賢弟,怎麼沒看見正若兄呢?”
“這“英台听見後也一時不解的環顧四處,不曾見到劉正若,而此時金靈兒卻笑著輕聲對他們說︰“方才我看見珠兒姑娘在樹後沖他招手了”
“哦!”兩人同時頓悟,隨後相視一笑,此時英台便站起來,望著這美麗的月色說︰“山伯,不如我們也去找“圓月”吧!?靈兒,快去將試題通知劉正若,有他在,你們三人一定能找到的!”靈兒听後馬上含笑點頭離開。
“呃好是好,只是我們去哪?”不等山伯在一旁疑惑的說完英台就仗著一點酒力一把拉過他的手,帶他離開了院中,兩人出了學院,直往那棵大槐樹下去了
但他們並不知道,身後已經有一束目光緊隨而來。
等到大槐樹下時,兩人便坐了下來,望著這清空之下的明月,環山的美景,一時驚艷不已︰鳥聲依稀了起來,林木靜立間微風過處,留下了一片綠色的波浪,在銀色的月華上翻滾,可見到一道道閃動的銀光炫目眼前,如同清濤之中的浪花一樣。四處山體怪異卻被裹上了一層銀裝,感覺自己像是身處夢境一般。雲影歪斜之下低垂在山頭,彷佛在襁褓中孕育著一種廣博的慈愛一般,飛瀑聲款款而來,不停不歇。像是一位永不言棄的勇者,在一直追趕著流失的逝者,將苦難踏在了腳下,目光中留有執著。抬頭望空處便見到有北雁南下,時而一聲長鳴,遼遠空曠的傳進了耳中,讓人心情舒緩了下來,怡情在里面深深的眷戀著。看一雙大雁從頭頂徐徐而過,舞動著翅膀的那樣是那麼自然,自由的翱翔在空中,無拘無束般的歡快,令當世的人多麼向往。再看一眼空中的圓月,年年似乎都是這般潔淨,讓身處異地的人望之心中總有了相思,但故鄉千里,一夜難回。總要收起望眼,只盼平安。只這一夜,又不知惹的多少人的淚水落了下來而轉念一想,在這里依舊留下的是一份回憶,甚至是那種刻骨銘心的紀念,彼此之間,雖有著秘密,卻也一直在心中直白;雖然遇到挫折,總有人為自己負擔。但卻不知此人能否與自己就這樣一直走下去,甚至遙想到了將來,能否陪著自己看每年的圓月,直至自己閉上眼楮真是︰禽稀鳴碧濤涌月浪,雲歪斜龍山孕柔情。雁自南飛瀑流勇者,身他鄉空望淚成行。執一念此景身後憶,思萬縷直白眼前人。收短痛青絲夜成雪,夢終會情緣世無雙。
此時,山伯終于開口打破了靜默︰“賢弟,想什麼呢?”
“哦沒什麼,只是念及父親以及我們在此的所經歷過的日子”英台輕聲說。
山伯听後也不禁輕嘆一聲,隨後便望著她微笑說︰“的確,我也是想到了家父而且,我們兩家”不等他說完英台馬上打斷了︰“我們兩家肯定會成為世交的!”
“嗯!”山伯一時驚愕,但馬上便明白了過來,望著英台堅定的點點頭。
英台見後婉約的笑了起來,隨手縷了下頭發望著山伯問︰“老師所出的題目你想到了沒有?”
“嗯”山伯笑著點點頭,英台听後不禁一笑,隨後也不追問,只說︰“那好,我們便在此下個約定,看看彼此是否真的有如他們所言的那種‘心有靈犀’,如何?”
“好!”山伯點頭答應了下來。兩人隨後便靜默了下來,坐了好久後終于起身回了書院。
而此時身後的那個黑影也跟著英台一路走去,知道她進了房門後終于看見了英台的答案,隨即驚愣在那里,終于輕嘆一聲,轉身離開。
次日,眾學子的答案都交給了胡先生︰有豪門子弟拿出了明珠;有的人干脆畫了一個月亮在紙上交了上去,有的學生直接走到老師面前什麼也不說,只將自己的名字寫給了他,因為他名字里便有一個“月”字;也有學生手端著一個盆子,里面有清水半盆,直言昨夜月亮便在其中,也有人拿出鏡子來說以相同的意思胡先生見後都笑而不語。
直到劉正若和金靈兒將昨夜眾人把酒言歡,四處尋月的場景畫在一張紙上交上來後,胡先生終于連上有了些笑意,而這時山伯和英台竟同時交上來了一封信,之後馬文才也交上來了一封信。眾人怪異的望著他們三人,只有英台和山伯來那個人相視一笑,沉默不語。
不多時胡先生就宣布了學評︰“梁山伯,祝英台,馬文才,三人以家信寄托昨夜圓月,實屬悟得此事神髓,學評為一等;劉正若,金靈兒兩人以畫暗喻,卻也窺知為師用心,評為次等;其他學子皆有虛華掩飾之感,未透心深思,皆評為三等。此試便是要大家懂得孝悌之禮,‘自家不齊不足以治國,一屋不掃不足以平天下’只望你們明白其中道理,明年便要離開,幸任之上真才實干自不能少,但很多時候也要想到透出問題本質,奇思變通方可以解決所遇的難處啊!今年學評結束,期待著你們再接再厲!”
“是,學生明白了!”眾學子馬上躬身行禮。
胡先生轉眼看了馬文才一眼,心中暗嘆一聲便離開了。而此時山伯與英台靜望著彼此,終于露出了微笑,這一次,他們果真想到了一起,而這一刻,便成了彼此的一種美好的回憶,值得紀念。
一夜難忘,讓人嘆晚懷舊;時光如水,歲月不曾回頭。
三年之期將近的時候,眾人才真的感到了時光的腳步是那麼暗疾,胡先生望著眼前的一群孩子經過三年之後都似已經長大,看著一張張曾經天真懵懂的臉龐變的成熟了起來,也感到欣慰。于是就向眾學子宣布了最後一年學試的內容︰通過面聖選拔,做個好官。眾學子當時都靜默無語,望著胡先生的眼神充滿了感激。而當舉薦信一封封接踵而來時,眾學子紛紛拱手惜別,一個接一個的離開。然而,山伯和英台都不曾想到,就在這時候,有朋自遠方而來
那是他們正準備收拾行裝的下午,突然見到胡先生走了進來,三人見後啊馬上上前行禮,而胡先生則笑著對他們三人說︰“你們看看誰來了?”
三人听後望著門前一眼,就見到了一對身影映到了門前,接著就看見了一對身影緩緩的走了進來。
“啊?!是大哥!”山伯一見到宋明便欣喜的趕了上去。
英台見後也馬上高興的上前拉著李婷的手說︰“婷兒妹妹!你們怎麼找到這里來的?!”
“呵呵自從襄陽城中逃脫之後我們便去一路逃難,最後終于到了祝家莊,見到了母親,恰逢臥龍先生來了祝府,將襄陽之事告訴給了令尊。後來我們便接母親回了刀尊”李婷笑著對英台說道。
山伯听後一時驚愕的追問︰“哦?!你們,莫不是已經成婚了麼?!”
此時就看見李婷轉過頭笑望了宋明一眼,接著紅著臉點了點頭。
“啊!恭喜大哥了!”山伯和英台見後也笑著拱手稱賀。
宋明馬上笑著還禮,此時英台突然想起了什麼,馬上問宋明︰“那父親他?”
“呃令尊身體康健的很,你不必擔心,只是听說你在此拜得名師,心中也為你高興,想來今年便是三年學期已滿,便讓我們順道來知會你一聲,讓你回家去。”宋明如實說。
“哦”英台听後默然的點點頭。
山伯見後馬上說︰“祝兄,若你不能去面聖的話,不如就先回去見見令尊吧!”
“啊?!”宋明與李婷一臉錯愕,不想經過三年,山伯還是沒有發現英台是個女兒家
英台見後卻馬上笑著點點頭,此時山伯卻像是想起了什麼,馬上問宋明說︰“大哥,那襄陽城里的義公他們?”此話卻是引來英台的同聲︰“是啊,義母他們後來怎麼樣了?!”
宋明見後馬上微笑著說︰“他們都很好,本來當時襄陽被攻破後,眾人一見出了李伯護這個內奸,眼見無望,而朱將軍則仍然拼死守城,後來見大勢已去,才勸眾豪杰趁著兵亂逃了出去,自己卻堅守到最後一刻以致被秦軍所縛,秦王不忍殺他,便委以重任,而李伯護卻被秦王處斬,韓夫人確在此戰後不知所蹤趙大俠夫婦還是回到了吳興經營他們的“同福樓”;而丁大俠也趕回了家中,听說他的兒子衛國受到器重,被謝將軍召至北府升為將軍了!眼下率兵與眾將一起守衛著長江沿岸,以御賊軍南下;而曲大俠夫婦則繼續隱居了起來,據說開了一家酒肆,但具體在哪,無人可知”
“哦!”山伯與英台終于安心的點了點頭,此時胡先生也不禁輕嘆一聲,想到當時山伯所言今日得到驗證,自己也惜嘆不已,隨即走了出去。
此時宋明便接著說︰“此行我們本是前去參加不久後在廬山召開的“淨土宗”開派典禮的經過此處也來看看你們”
而此時山伯三人不禁疑惑的望著宋明,就听見他說︰“是有慧遠大師一手創起的新的門派,將佛家弟子匯集一處,弘法講義,以渡蒼生。此行是受到現任的武林盟主蒼山派古掌門之邀”
“哦!”三人听後終于明了。此時李婷確是想起了什麼,請英台出去說話,兩人隨後便一起出去了。山伯自然是將這三年所遇的事情說給了宋明听。
英台與李婷一直走到那棵古槐下才停下了腳步,環顧四處一眼李婷才開口問︰“怎麼,山伯到現在還不知道你是女兒身麼?!”
“嗯”英台輕聲點頭。
李婷見後不禁一驚,隨後便問她︰“那你準備隱瞞到什麼時候?”
“我本以為他會發現的不想他確是個呆子看來是時候告訴他了!”英台含笑著說。
李婷見後也輕聲一笑︰“呵呵,是啊!我現在也有了身孕,眼下最不放心的便是你們倆了,只望你們能喜結良緣,那也算了卻了我們大家的一個心願啊!”
“哦!那真是要恭喜你和大哥了!謝謝你,婷兒姐姐!”英台抬起頭望著李婷眼中流露出了感激之情。
兩人說罷終于轉身回了書院,卻未察覺不遠處已經有人將他們方才的談話听得真真切切,此人正是馬文才!望著兩人走遠方才長嘆一聲︰“我說怎麼總感覺英台怪怪的唉!看來我也是個呆子!”隨後轉身離開。
而此時山伯和靈兒與宋明聊的正興起時就看見英台和李婷走了進來,身後有刀尊弟子趕上前抱拳行禮說︰“掌門,該啟程了!”
“嗯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宋明對那個弟子說離開一聲那弟子馬上退了出去,接著就看見宋明從懷中拿出了一個奏折出來交到了山伯手中,山伯打開一看,竟又是謝幼度將軍的舉薦信,心中內容與當年大同小異,上面竟也有朱次倫將軍的聯名,而之後便是孝武皇帝的批奏︰擢原江陵太守梁起之子梁山伯赴 城令,見詔後回家省親訪友,一月後啟程赴任,不得有誤!
“啊?!”山伯一臉驚訝的望著宋明,宋明見後也笑著說︰“當時襄陽時朱將軍便聯名謝大將軍將你舉薦給了朝廷,聖上得知後終于批示下來,現在你已經是 城縣令了!”
山伯見後還未緩過神來就听見宋明與李婷說︰“如此,我們就走了,你們保重!”李婷隨後便將自己的佩劍埋在了這里,以紀念他們的重逢。多年之後,有人在此掘出劍來,試以巨石而將其破開
“嗯,保重!”三人同時拱手告別,送出門外,接著便見到一隊刀尊弟子將兩人迎上了馬車,緩緩駛去
宋明夫婦一去,山伯與英台也到了辭別之時。三人向胡先生宇劉正若告辭之後便出了龍山書院,山伯與英台行路在前,金靈兒知趣的跟在身後。
“梁兄,不想時間過的如此匆忙,我們終于還是有離別之時!”英台沉默了許久終于開口望著他說。
“是啊!不過無妨,我相信我們還會有重聚的一日!”山伯盯著英台說,一臉堅毅的神色。
此時已經路過了古槐樹,英台突然望著山伯︰“嗯!梁兄,亂世之中,此樹何以保存至今?!”
“呃想必是根入深土,未斷給養的緣故吧”山伯隨即笑著回答。
“哦?!我倒認為是長有流泉流經此處,鳥以築巢,與它為伍”英台輕聲說。
“哦?!嗯!四弟心思新奇,愚兄不及。”山伯馬上說。
英台見後便笑著說︰“不,這也似世間情愛一般,若無人相陪,那一生該是何等的寂寞,想必是生不如死吧!”
山伯听後怪異的看了英台一眼問︰“不知四弟的意思是?”
“呃沒什麼。”英台還是沒有開口。
行出5里之後,已經快出了飛龍山,直到吳橋之後,突然看見在橋下游過兩只白鵝,英台不禁望之出神,隨口而出︰“梁兄啊梁兄,你看這綠水之上,卻有白鵝成雙對影,而你我之間卻難卻別離啊!”
“呵呵”這次山伯微笑的輕嘆一聲,沒再說話,只陪她靜望著那兩只鵝。
英台望著此景不禁來了興致,出口便已成文︰“出龍山而心落兮,為離別之事。驚綠水現對影兮,嘆物性之隨。曠四野之美色兮,心實牽于一人。媚君之以花容兮,唯惜君之不解。”
山伯听後不禁贊嘆一聲,應聲接對︰“以昔日音容之不忘兮,謂之以結義。慕君之才貌兮,常恨相見晚矣。天豈可負于知音兮,應長明之以日月。獨高山之望流水兮,應兆他日之重逢。”
英台听後似有所感,終于對山伯嫣然一笑,繼續行路。
此時四下解釋果實累累,結滿了枝頭,金秋風韻,落花時節,滿眼的絢麗奪目之感,卻也有了一種惆悵。時溪流常在,涼風不止。有禽飛起,叫聲驚起後與飛瀑緩落相映成曲。黃塵入眼之間舉目四處便會看見草色青翠,林木深沉,即使身後的山影也有了一種哀思。眼前蒼荒古道家處千里之外,疊影成對之間心中實有眷戀。落日漸漸西斜,這里只恐他日再也不會回來了,但總算留下了一些回憶在龍山,書院,窯洞,學堂,蒙泉總是嘆服山光,以之大氣廣博而不舍離開;卻也終于明白,凡塵之中的情愛。自此從影而終,隨著落日,直至花容凋謝,青草枯竭
等到英台他們感到河岸邊是,才發覺已經走出了十八里,這十八里相送而來,山伯一路少言,自己也似有哀愁,不忍再想,于是請別。山伯見後也黯然點頭。眼見就要離別時,英台終于不忍,脫口而出︰“梁兄,在此三年你我情義難泯,我也素知你對家中九妹念念不忘,不若他日來我家提親,想必那時父親見到你後會改變初衷的如此,你就把它留下吧,也不枉我們一場相知”英台眼中含淚將隨身的玉墜摘了下來送給了山伯,山伯見後閃爍著眼神接了過來,隨後將自己的那把折扇轉贈給她,于是兩人依依惜別,山伯目送著英台和金靈兒上了船,船家打槳而起,船漸漸駛去,英台佇立于船上,望著岸上的身影漸漸模糊了起來,終于忍不住落下兩滴淚水,隨風飄落在了河水之中
山伯一直目送直到看不清楚時終于低下頭去看看手中的那個玉墜,神色黯然了下去。良久之後終于輕嘆一聲,隨即將玉墜收入懷中,踏著夕陽歸家而去
注︰公元382年東晉名僧慧遠于廬山創建“淨土宗”, 城︰今浙江鄞縣,相傳梁山伯曾在此為縣令,治理姚江。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