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崛起

第62章 輪船和鐵路的海外新帝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英)威爾士 本章︰第62章 輪船和鐵路的海外新帝國

    18世紀末是帝國分裂的時代,也是領土擴張主義者夢想破滅的時代。-------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英國和西班牙與其美洲的殖民地旅途遙遠而艱苦,這阻礙了宗主國與殖民地的自由往來,其結果是殖民地分離出來,成為思想和感情不同,利益不同,甚至說話方式都不相同的新的獨立社會。隨著他們的發展,他們越來越拉緊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脆弱的、不確定的航運聯系。那些設立在荒原的貿易站,(如法國在加拿大的),或國外商業團體,(如英國在印度的),為了生存,不得不主要依靠為之提供支持和存在依據的東道國。19世紀初期,許多思想家認為,海外殖民地的開拓已至極限。歐洲列強1820年後在歐洲之外建立的“帝國”,曾經在18世紀中葉的地圖上仍顯得很氣派,現在面積已經縮得很小。只有俄羅斯還和以前那樣幾乎橫跨整個亞洲。

    1815年的英帝國版圖包括︰加拿大人口稀少的沿海,多河流、多湖的區域以及荒涼的內陸(只有屬于東印度公司的哈德遜公司的皮貨站是唯一的移民點);東印度公司控制的印度半島約三分之一的土地;黑人和富有反抗精神的荷蘭移民居住的好望角沿海一帶;西非沿海的幾個貿易站;直布羅陀、馬耳他島、牙買加、西印度群島上幾塊小領地及南美的英屬圭亞那;還有地球另一面的澳大利亞博塔尼灣和在塔斯馬尼亞的罪人放逐處。西班牙保留著古巴和菲律賓群島上的幾處殖民地,葡萄牙在非洲仍有一些早年侵佔的地盤。荷蘭在東印度群島和荷屬圭亞那擁有幾個島嶼和部分領地。丹麥則僅有在西印度群島的一兩個島。法國佔有西印度群島的一兩個島以及法屬圭亞那。這些似乎就是歐洲列強所需要的,或是它們所能從世界的其他地方所能得到的。只有東印度公司還保持著擴張的精神。

    當歐洲忙于拿破侖戰爭時,東印度公司的歷任總督領導者正在印度扮演著以前土庫曼人及其他北方侵略者扮演過的角色。維也納和約簽訂後,東印度公司繼續征稅、作戰、派使節到別的國家,儼然是一個準國家。然而,根據市場的安排,東印度公司還是要把財富輸入西方。

    這里無法詳述東印度公司如何朝秦暮楚地和各種勢力勾結和爭奪,最終戰勝一切對手的過程。東印度公司的勢力一直延伸到阿薩姆、信德、奧德。當時的印度版圖已類似今日英國學生所用的地圖︰由幾個英國直轄的大省包圍的相互連接著的許多零碎的土邦。

    1859年,趁著鎮壓印度土軍的大規模叛亂的機會,英國王室把東印度公司建立的“帝國”合並到王權統治之下。根據“印度政府改善條令”,印度總督成為代表英國君主的總督,設立印度事務大臣,代替東印度公司,對英國議會負責。1877年,貝肯斯菲爾德爵士為貫徹這一條令,擁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同時兼任印度國王。

    英國就是以這樣非同尋常的方式把印度和英國結合起來的。印度仍是莫臥兒帝國,但大莫臥兒實際上已為英國的“君主共和國”所取代。印度成了一個沒有專制君主的專制國家,既受專制君主政體的弊端的統治,又受無視人格和不負責任的民主官僚機構的統治。印度人有很多苦惱,卻沒有君主可以傾訴;他們的皇帝只是一個金色的標志。他們只能到英國散發宣傳冊,或向英國下院提出質詢。但是議會越是關注不列顛事務,就越少顧及印度。印度人的命運就越受少數官僚的操縱。

    在鐵路和輪船發揮功效之前,除在印度之外,歐洲各國都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擴張。英國一個著名的政治思想學派將國家的衰落歸咎于海外殖民事業。直到1842年發現銅礦,1851年發現金礦,澳大利亞這一殖民地才日顯重要,並很快發展起來。交通工具的進步,也使澳大利亞的羊毛在歐洲市場銷路大開。1849年前的加拿大也沒有顯著的進展,英國和法國移民經常發生糾紛,還發生過幾次動亂,使加拿大很為頭痛。直到1867年加拿大新憲法的頒布和聯邦自治政府成立,內亂問題才得以解決。鐵路改變了加拿大的形勢,使加拿大能夠像美國那樣向西發展,也使其谷物和其他產品能銷往歐洲,同時也使加拿大人在語言、情感和利益上保持一致。鐵路、輪船和電纜確實使殖民地的發展狀況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1840年以前,英國就已開始在新西蘭殖民。它成立了一個新西蘭土地公司,來開發島上的一切資源。1840年,新西蘭也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如前所述,加拿大是英國屬地中第一個采用新交通工具,展現新經濟能力的地方。後來,南美的共和國,尤其是阿根廷,在牛羊和咖啡貿易上,日益加強了與歐洲市場的聯系。以前吸引歐洲列強到海外野蠻地區去的主要物質是黃金或其他貴重金屬、香料、象牙和奴隸。但19世紀末以後,歐洲人口劇增,迫使各國政府不得不到海外尋找大量的食物;科學工業的發展也需要各種油脂、橡膠和其他一直未受重視的東西作新的原料。英國、荷蘭和葡萄牙就是通過大量經營熱帶和亞熱帶作物而獲得巨額商業利潤的。1871年以後,先是德國,後是法國,再後來是意大利,爭先恐後地去尋找未曾被侵佔的原料產地,或有利可圖的有現代化能力的東方國家。

    于是,世界又開始了對政治上“未獲保護”地區的新一輪爭奪。只有美洲借助門羅主義的阻止,才免遭侵略。

    非洲大陸緊鄰歐洲,歐洲人對它充滿著模糊的開發欲望。1850年時,非洲還是一片黑暗的神秘大陸,歐洲人只對埃及和沿海一帶有所了解。鑒于篇幅所限,無法詳述探險家們第一次沖破非洲的黑暗的驚人故事,以及政客、官吏、商人、移民和科學家們接踵而至的事跡。這里想要說的是,那里有奇怪的人種(如俾格米人),有珍奇的野獸(如歐卡皮鹿),有罕見的花草樹木和昆蟲,有可怕的疾病,還有壯觀美麗的森林山嶺和浩瀚的內海,有巨大的河流和瀑布——這完全是一個新的世界。甚至在津巴布韋還發現了沒有留下記載就已消逝的文明遺跡。當歐洲人陸續闖入這片世界時,發現販奴的阿拉伯商人已經有了來復槍,而黑人的生活則是一片混亂。

    到了1900年,在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整個非洲都已經被歐洲列強測繪、勘探、估計和瓜分。在爭奪中全然不顧當地居民的安寧。阿拉伯奴隸販子只是被禁止,卻沒有被驅逐。歐洲人需要橡膠,于是強迫剛果人采割野橡膠。貪婪又沒經驗的歐洲管理者與當地居民的沖突不斷,常有慘劇發生。沒有一個歐洲列強能從這些罪行中逃脫干系。

    在此,我們不能詳細敘述英國是怎樣無視埃及名義上是土耳其帝國的屬地這樣一個事實,而于1883年佔領埃及的;我們也不能細說1898年馬爾尚上校如何率軍從非洲西海岸經中非,企圖在法紹達侵佔尼羅河上游,幾乎引發英法之間戰爭的事。

    本書不能詳述的還有,英國政府怎樣在最初允許奧蘭治河和德蘭士瓦的布爾人(即荷蘭移民)在南非建立兩個獨立的共和國,後又于1877年毀約,並吞並德蘭士瓦共和國;以及德蘭士瓦的布爾人怎樣為自由而戰,並于1881年在朱巴山戰役中戰勝英軍——由于報紙進行了持久的宣傳,這一戰給英國人留下了慘痛的記憶。1899年,英國與這兩個國家之間又發生了戰爭,耗時三年,付出了巨大代價,才使這兩國戰敗投降。

    然而這次征服是短暫的。1907年,征服它們的帝國主義政府下台,自由黨人負責處理南非問題,于是這兩個共和國又重新獲得自由。它們和好望角殖民地以及納塔爾自願聯合,結成了由南非各小國組成的大聯邦,成為英王治下的自治共和國。

    在短短25年的時間里,非洲已被瓜分完畢。未被吞並的只有3個相當小的國家︰西海岸解放了的黑奴的居住地利比里亞,穆斯林甦丹治下的摩洛哥,信仰古老、特殊基督教的未開化國家阿比西尼亞,這個國家在1896年阿杜瓦戰役大敗了意大利,成功地保持了自己的獨立。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國的崛起》,方便以後閱讀大國的崛起第62章 輪船和鐵路的海外新帝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國的崛起第62章 輪船和鐵路的海外新帝國並對大國的崛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