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崛起

第56章 拿破侖失敗後歐洲不穩定的和平局面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英)威爾士 本章︰第56章 拿破侖失敗後歐洲不穩定的和平局面

    1854年至1871年間,有兩個因素阻止了這個時代實現徹底的社會和國際的和平,並為通往戰爭周期的路做了準備。-------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第一個因素是有些王室的宮廷企圖恢復不平等的特權,並且干涉思想、寫作和教育的自由;第二個因素則是在維也納會議上,由各國外交官所劃定的國界不可能實現。

    君主國為退回到過去做了大量內部安排,而其中最先開始也最明顯的是西班牙。它甚至恢復了宗教法庭。1810年,當拿破侖任命他的弟弟約瑟夫為西班牙國王時,大西洋彼岸的西班牙殖民地效仿美國,起兵反抗歐洲的大國體系。南美的華盛頓是玻利瓦爾將軍。西班牙無力鎮壓這次起義,這場戰爭也像美國獨立戰爭一樣,拖延了很久。最後奧地利提出建議︰按照神聖同盟的精神,歐洲各君主國必須在這場戰爭中協助西班牙。在歐洲,這一提議遭到英國的反對,但是,是美國總統門羅于1823年的及時行動,警告並阻止了計劃中的君主制的復闢。他宣布︰美國將把歐洲在西半球的任何擴張行動視為對美國的敵對行為。這就是門羅主義,它宣布在美洲之上不能有超越美洲的政府,在100年的時間里阻止了歐洲列強對美洲事務的干涉,也使得西屬美洲的新興國家可以沿著自己的設想來安排自己的命運。

    即使西班牙君主失去了殖民地,至少它仍能在歐洲協調的保護下在歐洲為所欲為。1823年西班牙的人民起義,被歐洲會議委托的法國軍隊鎮壓。與此同時,奧地利也鎮壓了那不勒斯的一次革命。

    1824年,路易十八去世,查理十世繼位。查理十世一心想破壞出版和大學的自由,復闢專制政府;他還準備花10億法郎,賠償貴族們在1789年被燒毀的官邸和被沒收的財產。1830年,巴黎市民再一次起義反抗這位舊制度的象征,推舉路易•菲利普取代查理。菲利普是恐怖時代被處決的奧爾良公爵菲利普的兒子。歐洲其他的君主國,因為英國公開表示支持這場革命,而德國和奧地利又出現了嚴重的自由主義動亂,並沒有干涉這件事。但是法國畢竟還是君主國,這位年輕的路易•菲利普(1830-1848在位)當了18年的法國立憲國王。

    各個專制君主的反動行徑,使得維也納會議所造成的和平陷入了動蕩不安。由維也納會議的外交家們制定的不科學的國界所造成的緊張慢慢聚集為一種更加深思熟慮的力量,但這對人類的和平來說甚至更危險。統一管理說著不同語言、讀著不同書籍、有著不同思想的人民的事務(尤其是這些不同還混入宗教的爭端),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除非有一些強烈的共同利益,比如瑞士山區居民共同抵御外敵的需要,才能在各種語言不同、信仰不同的人民中間建立起密切的聯系;並且即使在瑞士,也實行著最大程度的自治。而馬其頓由于其居民的居住地和村落混雜在一起,郡縣自治仍是必需的。但是讀者如果看看維也納會議所繪制的歐洲地圖,就會發現他們似乎是故意要激起當地人民的最大憤怒。

    維也納會議毫不必要地摧毀了荷蘭共和國,將崇信新教的荷蘭人與講法語的古老的西班牙(奧地利)尼德蘭天主教徒集中在一起,建立了尼德蘭王國。他們不但將原來的威尼斯共和國,而且把直到米蘭的北意大利都交給了講德語的奧地利。講法語的薩瓦和意大利的部分地區結合在一起,恢復了撒丁王國。奧地利和匈牙利本來就已經是一個不和的各民族的爆炸性的混合體,日耳曼、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此時又加上了意大利。奧地利于1772年與1795年獲得波蘭,並得到了承認,這一切就使得戰爭更不可避免。信奉天主教而富于共和國精神的波蘭人,主要被交給文明化程度較低的、信奉希臘正教的俄羅斯沙皇所統治,但重要的地區卻劃歸信奉新教的普魯士統治。沙皇所得到的完全異族的芬蘭,也得到了人們的承認。存在極大差異的挪威和瑞典,由同一個國王統治。讀者將會看到,德意志已經陷入了混亂的非常危險的境地。德意志聯邦由許多小邦組成,而奧地利和普魯士都一半在聯邦內,一半在聯邦之外。丹麥國王因為在荷爾斯泰因有一些講德語的人民,加入了德意志聯邦。盧森堡也屬于德意志聯邦,可是他的實際統治者是尼德蘭國王,而他的人民大都說法語。

    這里,人們完全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如果讓說德語、以德國文學為其思想基礎的德國人,說意大利語、以意大利文學為他們思想基礎的意大利人以及說波蘭語、以波蘭文學為他們的思想基礎的波蘭人分別運用自己的語言在各自的語言所限定的範圍內處理自己的事務,情況可能要好得多,也最有益,而且對其他民族來說不愉快也會最少。難怪在德國人中流行的一支歌中唱到︰凡是說德語的地方,就是德國人的故鄉!

    1830年,說法語的比利時人受到當時法國革命的影響,起而反抗尼德蘭王國與荷蘭的聯合。歐洲列強害怕它建立共和國,又擔心它被法國合並,急忙安穩局勢,擁立薩克斯•科堡•哥達的列奧波特一世為比利時國王。這一年意大利與德意志也有不少失敗了的革命,在俄屬的波蘭則發生過一次更加重大的起義。一個反抗尼古拉一世(他是從1825年繼亞歷山大之位的)的共和政府在華沙堅持了一年多,後來終于被殘酷的以武力的方式鎮壓。從此,波蘭語被禁止使用,希臘正教代替羅馬教成了波蘭國教。

    1821年,希臘人舉行反抗土耳其的起義。他們殊死奮戰達6年之久,但歐洲諸國只是袖手旁觀。自由派抗議這種無為,來自歐洲各國的志願軍都加入了起義之中,最終,英、法、俄采取了聯合行動。1827年,英法聯軍在納瓦里諾戰役中擊敗土耳其軍艦;沙皇俄國也攻入土耳其。依照阿德里安堡條約(1829年),希臘獲得自由,但是不允許它恢復古代的共和傳統。他們為希臘找了一位日耳曼國王,即巴伐利亞的奧托親王。同時,信奉基督教的總督設立在多瑙河諸省(現在的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現在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然而,要把所有的土耳其人驅逐出這片土地,還需要流很多的鮮血。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國的崛起》,方便以後閱讀大國的崛起第56章 拿破侖失敗後歐洲不穩定的和平局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國的崛起第56章 拿破侖失敗後歐洲不穩定的和平局面並對大國的崛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