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崛起

第40章 匈奴人與西羅馬帝國的終結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英)威爾士 本章︰第40章 匈奴人與西羅馬帝國的終結

    蒙古征服者在歐洲的出現可以說是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直到公元前的最後一個世紀左右,蒙古人和北歐民族仍然沒有什麼密切的接觸。雖然曾有被稱為拉伯人的蒙古民族從比北方森林更遠的凍土地帶向西漂泊至拉伯蘭,但他們從未在歷史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千百年來,在西方世界里,只有雅利安人、閃米特人和主要的暗白人種之間富有戲劇性的交往,卻很少與南方的黑色人種或遠東的蒙古人種接觸(埃塞俄比亞人入侵埃及除外)。

    游牧的蒙古民族向西遷移,可能主要出于兩個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漢朝統治下的中華帝國繁榮昌盛、人口激增,開始向北擴張領土;另一方面是由于氣候發生了變化,有的地方降雨量減少,造成了沼澤和森林的銳減;有的地方降雨量增加,擴大了草原的範圍;甚或這兩種情況在不同的地區同時發生,最終推動了蒙古民族向西遷移。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羅馬帝國經濟衰退、內部腐化、人口減少。羅馬共和國末期的富裕階級、軍事統治者的稅官們已經榨干了羅馬的生命力。于是,我們就很清楚蒙古民族西進的原因、方法和時機了︰東方的壓力、西方的腐敗,以及通暢的道路。

    匈奴人在公元1世紀時,已經到達了歐洲東部的俄羅斯邊境,但是直到公元4世紀和5世紀,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才在西伯利亞大草原上佔有了優勢地位。公元5世紀是匈奴人稱霸的世紀,第一批進入意大利的匈奴人,是一支唯利是圖的隊伍,他們受雇于霍諾留的主子——汪達爾人斯底利哥。不久,他們就佔領了已經沒有人居住的原汪達爾人居住地潘諾尼亞。

    公元5世紀的第二個25年,匈奴人中出現了一位偉大的領袖阿提拉。我們對于他那強大的力量所知甚少,只知道他不僅統治匈奴人,而且還控制著一批附屬的日耳曼部落。他的帝國從萊茵河流域起,跨過歐洲大草原,一直延伸到中亞。他曾與中國互派使臣,並將其大本營設在多瑙河東部的匈牙利草原上。在那里,來自君士坦丁堡的特使普里斯克斯曾經拜訪過他,並在他的著作中為我們留下了有關阿提留情況的記述。這些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很像他們所征服的原始雅利安人的生活方式。平民百姓生活在茅屋和帳篷里,而首領們則住在圍有柵欄的木質宮殿中,此處也是他們舉行宴會、酒會、听吟唱詩人朗誦詩歌的地方。相比之下,荷馬史詩中的英雄們和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騎士們可能更願意待在阿提拉的營帳中,而不願意呆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帝狄奧多西二世(阿卡丟之子)的皇宮里,因為那里禮節繁多,並且日趨頹廢。

    有一段時間,匈奴人和阿提拉領導下的游牧民族似乎在地中海地區和羅馬文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就像當初希臘民族在愛琴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樣。歷史似乎要在更大的舞台上重演。然而,匈奴人比早期的希臘人更加不舍得游牧生活,他們到處襲擊、掠奪,但並不定居下來。

    阿提拉在狄奧多西為所欲為了好幾年。他的軍隊一路燒殺搶掠,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據吉本推測,阿提拉在巴爾干半島上所破壞的城市不下70座,狄奧多西試圖以重金和貢品賄賂他,也曾經為了徹底擺脫他而派人去刺殺他,但都沒有成功。公元451年,阿提拉又將其注意力轉向說拉丁語的西羅馬帝國。他侵入高盧,幾乎洗劫了高盧北部的每一座城鎮。阿提拉遭到了法蘭克人、西哥特人和帝國的軍隊聯合抵抗,最終在特魯瓦戰役中被擊敗。這是一次相當慘烈的戰斗,根據不同的估計,至少有15萬到30萬人在這次戰斗中喪生。這阻止了阿提拉在高盧的擴張,但並沒有耗盡他的強大的軍事資源。接下來的一年中,他取道威尼西亞進入意大利,焚燒了阿奎里亞和帕多瓦,並把米蘭洗劫一空。

    來自這些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尤其是帕多瓦地區的居民逃往亞得里亞海北部海灣中的海島上避難,在那里,他們建起了最初的威尼斯城邦國家,中世紀時,威尼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

    公元453年,阿提拉娶了一個年輕女人,婚宴後,他突然逝世。他死後,他的聯盟四分五裂。真正的匈奴人從歷史中消失了,融入了周圍的印歐語系的人種之中。但是,這些匈奴人大規模的侵略,事實上導致了拉丁語羅馬帝國的最終滅亡。他死後的二十年中,在汪達爾人及雇佣軍的支持下,先後有十位皇帝統治過羅馬。公元455年,來自迦太基的汪達爾人侵佔並洗劫了羅馬城。最終在公元476年,野蠻民族部隊的首領鄂多亞克推翻了班諾尼亞人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並向君士坦丁堡的法庭通報說︰從此以後,西羅馬不會再有皇帝了。于是,拉丁語羅馬帝國就這樣不體面的走到了盡頭。公元493年,哥特人狄奧多理克登上了羅馬的王位。

    就這樣,當時整個西歐和中歐都由野蠻民族的首領所統治,他們自封為王、侯或類似的稱號,表面上效忠于皇帝,事實上他們是獨立的,這樣的獨立的、強盜似的統治者成百上千。在高盧、西班牙、意大利和達契亞等地,雖然夾雜了各種方言,拉丁語仍是通用語;但是在不列顛和東萊茵河地區,日耳曼語(或在波希米亞地區,一種斯拉夫語言,捷克語)卻成為常用語言。只有高級神職人員和很少一部分受過教育的人可以閱讀和書寫拉丁語。無論何處,生活都是不安定的,財產被強大的軍隊所佔有。城堡不斷增加,道路則不斷被破壞。對于整個西方世界來說,6世紀初期是一個四分五裂、文化知識領域一片黑暗的時代,如果不是因為有修道士和基督教的傳教士,拉丁文化可能已經全部毀壞了。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崛起,又為什麼會徹底滅亡呢?它之所以能夠崛起,首先是因為公民權的思想使人民團結到了一起。在共和國擴張的時期里,甚至在帝國的早期,眾多公民非常珍惜他們的公民權,並把它看成是羅馬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他們確信在羅馬法律保護下的權利,並願意為維護羅馬的名義做出犧牲。羅馬人公正、偉大和守法的名聲早已聞名于外。但是早在布匿戰爭的時候,公民權就已經受到了財富和奴隸制發展的破壞。公民權確實在擴展,但公民權思想卻沒有得到發展。

    畢竟,羅馬還是一種非常原始的國家組織,它沒有向民眾施行教育,沒有向日益增多的公民解釋國策,也沒有邀請它的同盟者參與決策。那里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學校體系來傳播普通的知識,也沒有新聞機構來支持公眾活動。自馬略和甦拉以後,那些爭權奪利的冒險家們從未想過在帝國事務上讓公民們發表意見。公民權的精神因饑餓而死亡,但是沒有人意識到它的死亡。在人類社會中,一切帝國、一切政府和一切組織,歸根結底都是認識和意志的產物。羅馬帝國在世界上存在的意志不存在了,羅馬也就走向了滅亡。

    雖然講拉丁語的羅馬帝國在5世紀時滅亡了,但在其中產生了大大有益于他的名聲和傳統的其他東西,這就是半拉丁語的天主教會。它能夠在帝國滅亡後依然存在,是因為它呼喚著人類的理性和意志,是因為它擁有書籍和教師、傳教士的龐大體系來維持它的團結,這比任何法律或是軍隊的力量還要強大。整個公元4世紀到5世紀,羅馬帝國正在衰落,而基督教卻傳遍整個歐洲。它征服了歐洲的征服者——野蠻民族。當阿提拉準備進軍羅馬的時候,羅馬的大主教阻止了他,用純粹的道德力量使他退卻,完成了任何軍隊都難以勝任的豐功偉績。

    羅馬的大主教即教皇自稱為所有基督教會的首領。既然羅馬不再有皇帝,教皇就得到了皇帝的頭餃和稱號。于是,他承襲了羅馬以前各種皇帝的稱號中最古老的稱號——“最高大祭司”,成為羅馬境內主持犧牲的最高祭司。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國的崛起》,方便以後閱讀大國的崛起第40章 匈奴人與西羅馬帝國的終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國的崛起第40章 匈奴人與西羅馬帝國的終結並對大國的崛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