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刀

第一百五十七章 貽笑大方?(四千三)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祝家大郎 本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貽笑大方?(四千三)

    此時從樓上走下來了一個老夫子端坐頭前,就在花魁小台子之旁,便也有無數人上前見禮,此人大概是考官一類的角色,亦或是品評人,由他來鑒別詩詞優劣等級,想來此人大概也是朝中的官員,只是品級比吳仲書低了許多。

    徐杰低頭也準備寫,也在準備一鳴驚人。

    一旁的夏銳見得徐杰在寫,面色輕松不少,盯著徐杰面前的白紙在看。古之時候,紙張其實主要並非都是白色,大多是黃色,如王羲之手書之《快雪時晴帖》,其實就是一封短信,就是淺黃色紙張之上,一般用紙以淺黃色為多,當然也還有其他顏色的紙張。

    相比而言,白色的紙張就比較貴了,這也是因為造紙原料與工藝的原因。如宣紙純白,用來書畫最好,價格較貴,其實也是宣紙的原料與制作工藝上比較難一些,還需要經過日光長期晾曬,以達到適當的自然漂白效果。後世紙張多是純白,也是因為漂白技術發達的緣故。

    所以摘星樓用的紙張,全部是白紙,已然顯出了不一樣的奢華。

    夏銳看得徐杰好沒有動筆,便道︰“文遠,快些,頭前那老夫子面前都有一大疊了,再晚了,詩會結束了還輪不到你。”

    徐杰終于提筆在寫了,寫到一半,忽然听得身後一聲話語︰“徐公子,原道你躲在這里啊!”

    徐杰回頭,見得正是第一次來摘星樓的時候那個招待自己的小廝,微笑了一下。

    小廝方定也見禮一下︰“見過徐公子,解大家可是特地吩咐小的到處尋你呢,小的本以為徐公子今日未來,沒想到一直尋到這二樓,才把徐公子尋見。徐公子,還請隨小的上樓去吧。”

    徐杰還未答,一旁的夏銳卻答道︰“文遠要躲著你們解大家,就在二樓,不上去了。”

    方定聞言連忙堆出滿臉的笑意討好道︰“徐公子,我們大家可是對公子日夜念叨呢,可不能辜負了佳人美意啊。”

    徐杰聞言回頭一句︰“日夜念叨著如何害我?”

    方定微微一窘,口中直道︰“如何是害公子呢?解大家乃是女子,女子仰慕才俊文采才是。否則解大家也不會親自伺候公子飲酒不是?公子可千萬不要誤會了。”

    徐杰聞言笑著搖搖頭,便不多言。這小廝倒是機靈,奈何徐杰看透了解冰的動作,如何也不上當。

    一旁的夏銳答道︰“你只管去回話,就說文遠就願意坐在二樓,讓她瞧好了,看看文遠是如何一鳴驚人的。記著啊,文遠寫的是一首七言詩。”

    夏銳說得神采飛揚,因為夏銳已然看得徐杰的大作即將寫完。

    小廝方定聞言也是無法,唯有如此上去答復。那位解大家想試探一下徐杰的心思,大概是要落空了。徐杰寫的一首七言詩的事情,小廝倒是記著了。

    不料徐杰冷不丁說了一句︰“我寫的不是詩。”

    夏銳以為自己看錯了,湊過去又看了一眼,指著徐杰面前的紙說道︰“如何不是詩,這不就是七言詩嗎?”

    徐杰聞言搖搖頭,也不多解釋。

    連帶那小廝也微微湊了一眼,果真是七言詩,隨後便往樓上而回。

    夏銳已然起身,伸手要去拿徐杰寫的詩,口中還催促︰“文遠趕緊落款,我給你遞上去。”

    徐杰大筆一揮︰大江徐文遠。

    夏銳已然搶過,邊走邊吹著墨跡,待得頭前那老夫子面前,口中還喊一句︰“大江徐文遠大作,請先生品評。”

    老夫子被夏銳忽然一聲大喊嚇了一跳,這滿場士子,哪個不是有禮有節,輕言輕語。唯有夏銳上前來一聲大喊。老夫子有些不快,皺著眉頭冷冷一句︰“放在一邊。”

    夏銳听得這老夫子叫放在一邊,哪里願意,伸手直接放在老夫子面前,開口說道︰“大江徐文遠的詩,豈能放在一邊,夫子你先看看再說。”

    老夫子更是有些不快,把面前的詩隨手拿起來,便準備先扔到一邊去,卻是扔到了一半,老夫子眼角微微瞟了一眼,就瞟到了第一句,又把手收了回來,當真認真在看。

    夏銳見得老夫子這般,便是頭一揚,回頭左右看了看眾人,得意洋洋說道︰“大江徐文遠啊,這是大江徐文遠的詩。”

    夏銳這般的得意洋洋,自然招來一眾白眼。卻也有人腦中微微一想,似乎當真就听過這個名字,只是一時之間也想不起到底是在哪里听到的了。

    老夫子不快的面色慢慢緩和下來,隨後點了點頭,口中說道︰“好,佳作。可送上樓去給吳相公品鑒。”

    滿場眾人聞言皆是一臉的羨慕,這是二樓今日第一首上樓的作品,何其幸運。羨慕之後,便是越發的期盼,盼望著自己的大作也能如此幸運。

    夏銳說得一句︰“多謝老夫子。”

    隨後龍行虎步而回,似乎早已料到是這般的結果。回到徐杰身旁落座,開口笑道︰“文遠,如何?這番名聲可就傳出去了。”

    徐杰笑得有些尷尬,打趣道︰“你該來這摘星樓做個小廝,必然能比旁人勝任得多。以往多覺得你什麼也做不了,現在倒是覺得你做一個吆喝的商人,還是可以養家糊口的。”

    夏銳聞言也笑道︰“文遠這話我可听進去了,往後要是走投無路了,就上街吆喝做買賣去。”

    頭前老夫子面前幾十份詩詞,越看越是皺眉,這二樓落座的文人,當真有些讓他失望,除了剛才一個大江徐文遠,當真沒有看得上眼的,老夫子閱覽的速度便也越來越快。

    待得看完作品,老夫子嘆了口氣,抽出幾張還算不錯的,開口說道︰“且把這幾曲唱一唱,倒是不難听。”

    一旁的小廝接過幾張紙,便往一旁小台上的花魁送去。連帶那三位花魁也並不十分激動,被分配到二樓來演出,心情大概也好不了,也沒有那麼多一曲成名的憧憬。

    老夫子這般就結束了,滿場幾十人,自然也有人不服氣,起身拱手說道︰“錢先生,何以這般就品評結束了?”

    老夫子也已起身,準備上樓而去,聞得一問,開口說得一句︰“多難入眼,少數可唱,但不甚佳,上樓去也出不得彩。”

    說完老夫子起身往樓上而去,就帶了徐杰一份作品。

    頭前花魁大家已然在唱,卻是滿場的目光,不時往徐杰去看,雖然不是那般直視,但是這暗地里的目光多是五味雜陳。

    便也有人在說︰“走吧走吧,今日樓也未上,詞也不入人眼,留在這里還有何意。”

    “在下不走,在下要留在這里看看,看看那樓上都能出什麼大作。”這人答話,有一種酸溜溜感覺。

    老夫子抽出來讓唱的詞作,共有五曲,三個花魁,一人唱一曲,還要差一曲。五曲還在唱著,但是這樓下的氣氛也就熱烈不起來,比不得樓上那般的熱鬧。大多垂頭喪氣的,也有一些人憋著一股不服氣的勁頭。

    氣氛自然是一樓比一樓熱鬧,直到六樓,氣氛便是最為熱鬧的。

    這六樓里還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廣陽王夏文,這位十有八九要登基的王爺,豈能錯過這般的場合,此時的他,最在意的就是文才賢名,這般名頭就是眾望所歸。

    夏文身邊,也籠絡了七八個人,能上六樓來,顯然都是頂尖的年輕才俊。

    在場許多人並不知道廣陽王就在同座,吳仲書卻是認識的,雖然沒有上前大禮,卻也要給夏文足夠的面子,已然在點評夏文大作︰“此詩格調不凡,有悲天憫人之意,可見作者心中之善,外加辭藻講究,上成之作也。”

    夏文聞言,起身小拜,口中謙虛︰“先生過獎,在下之才,比在場諸位,差之甚多。實屬僥幸,實屬僥幸。”

    便听左右七八人都開口捧場。這七八人,有些是跟在夏文身邊許多年了,有些是最近才招攬的。

    “誒,遐文兄何必謙虛,我等比之夏兄,差之遠矣。”遐文是夏文的字,遐字其實也是遙遠之意,聞名遐邇。遐文的寓意,與文遠有些類似。遐文與夏文,也還是諧音。

    “遐文兄,今日合該是你出彩,我等心服口服。”

    “對,我等皆是心服口服啊。”

    夏文聞言,左右拱手致意。心中也有打算,也安排好了。待得氣氛最是熱鬧的時候,當讓人一不小心表明身份,既要讓人猜到他乃是廣陽王夏文,又能不顯山露水。如此效果最佳。

    吳仲書也是笑而不語,連連點頭。

    此時樓下的那些品評夫子,皆還在忙碌。卻是二樓的錢夫子先上了樓來,走到吳仲書面前見禮,隨後說道︰“吳相公,二樓里無甚出彩,唯有一首,還請相公點評一番。”

    吳仲書也不多在意,伸手接過之後,看了看詩文,又看了看落款,大笑道︰“好,佳作,少見之佳作。這個大江徐文遠,不凡啊!”

    夏文听得徐文遠的名字,頭已抬起,面色上倒是說不上好看不好看。想來徐杰拒絕過他,此時又听得徐杰出了佳作,多少也有些不爽快,只是不表露出來。

    吳仲書把徐杰的作品遞給了那位錢夫子,示意了一下。

    錢夫子開口在讀︰“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徐杰果然是來沽名釣譽的,此曲顯然出自他人之手,能流傳幾百年的大作,自然就是萬中無一之作,這種場合,徐杰豈能不拿來用。便是這第一句一出,人生若只如初見,不知道盡了多少人的感受。不論是交友,還是談情說愛,這般的感受當真能引起所有人的共鳴。

    人多是這般,距離越遠,越是覺得美好。初見之時,腦中皆是美好的想象,多是恩恩愛愛卿卿我我。久而久之,許多事情就比不得最初的那份美好了。

    連帶一旁的解冰,雖然手還在撫琴,耳朵早已豎了起來。

    錢夫子讀完之後,隨後開口道︰“此作實在是好,只是與秋稍微牽強了些,悲那秋扇,不過也是為了在說人心易變,此乃班婕妤之指代。”

    秋扇的典故,來自漢代才女班婕妤,班婕妤本也是漢成帝的妃子,也是班超、班固的祖上,班婕妤被趙飛燕讒言所害,打入冷宮。自比是那秋天的扇子,過了夏天,就失去了作用,指代失寵之事。

    吳仲書聞言,擺擺手道︰“秋扇也是秋,自古言秋悲寂寥,秋意為悲,並無不可。”

    吳仲書倒是為徐杰說了一句話。錢夫子聞言,點頭笑道︰“吳相公所言有理,白居易有《長恨歌》,說那唐明皇與楊玉環,今日徐文遠此作,頗有幾分長恨歌的味道,甚好甚好。”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理當日願。就是說的唐明皇與楊貴妃。

    夏文听完,搖頭嘆了口氣道︰“好一個徐杰徐文遠啊,老天眷顧啊,天生有才。”

    左右七八人似乎也都听出了夏文語氣中的一些無奈,只以為夏文是因為踫上了他人佳作之後,有些氣餒,內心有些不快。

    便有一個剛剛被夏文招攬之人,心中思慮片刻,興許也是想著要在夏文面前表現一番,起身一禮之後,開口說道︰“吳相公,學生以為此作乍一听,是極好的。奈何經不住再一听,再听之下,便是貽笑大方了。”

    吳仲書聞言一愣,疑問道︰“何以見得?”

    便听那人又道︰“這位大江徐文遠寫了這首七言詩,學生反復想了許多七言詩的平仄之格律,發現此作竟然出了格律之外,連格律都不通,何以成詩?”

    吳仲書听到這里,面色一黑,開口問道︰“足下是哪位?”

    這人看得吳仲書面色黑了下來,以為吳仲書果真計較了一番,明白了過來。連忙再拜笑道︰“學生杭州許仕達,見過吳相公。”

    許仕達何許人也?徐杰若在在場,興許能想起來。當初在杭州望湖樓上,吳伯言當面,這位許仕達曾經也作了一首回文詩想要引起吳伯言的注意,奈何吳伯言夸了一句之後,便沒有了下文。

    許仕達最近也到了京城,倒是走了運道。夏文身邊有一個要為夏文去尋人才的屬官,出門走了走,就踫上了許仕達,帶了夏文面前之後,考教幾番,就留在了身邊。

    今日許仕達起身說這一番話,一是為了在廣陽王夏文面前出彩,二興許也是有一點點私人恩怨。倒也不算恩怨,就是許仕達不服這位大江徐文遠。

    吳仲書聞言,點了點頭,答道︰“杭州許仕達,誰跟你說這是一首七言詩了?此乃詞,出自唐代教坊體裁,詞牌《木蘭花》。你非要用詩的格律去套,如何套得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詩與刀》,方便以後閱讀詩與刀第一百五十七章 貽笑大方?(四千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詩與刀第一百五十七章 貽笑大方?(四千三)並對詩與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