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放電影, 為了把先鋒團下面的村都照顧到,周明愈設立了三個點, 每個放映點周圍幾里地的人都可以來看電影。
一般都是晚飯後七點開始放, 一次放兩個片子,最晚十點結束。
剛經歷過繁忙勞累的麥收, 接下來是略微輕松的夏管階段,社員們晚上也有心思看電影, 覺得特別解乏。
有些人甚至盼著秋收趕緊來, 秋收完了還會放電影, 一般冬天農閑的時候是放最多的,六七里以外的人都會跑過來看。
這時候也沒有太多新片子,基本都是革命電影, 有時候找不到新片子,就只能放一部新的再放一部老片子。
哪怕是看過兩三遍的, 社員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 不識字地能跟著電影說台詞。
……
這時候也到了工農兵學員們入學的日子。
原本入學報名是從前兩年就開始的,只是各地的地方政策不一, 有的地方報名, 有地方根本沒通知,有些地方已經臨近入學日子才開始,又是一片亂哄哄。
先鋒團是今年春天接到通知的,那時候團部也舉薦了幾個成分和成績都不錯的知青上去, 不過在公社的時候就被相玉亭卡住, 明確規定要工農兵學員, 知青可以有,但是一個團部一次舉薦不能超過兩人,錄取一個。
當時相玉亭還說不用著急,可以這一次麥收的時候看看他們的表現嘛,反正入學時間也不是死的,現在去和冬天去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現在麥收忙完,各團和大隊就忙著工農兵學員推薦入學的事情。
雖然規定是自願報名,可其實第一步是群眾舉薦,也就是生產隊或者大隊推薦,只有被推薦才能拿到報名單,然後被送到公社去。
這種操作方式導致在大部分地方,舉薦入大學淪為干部的手段。自己家有孩子的,自然是舉薦自己家的,自己家沒適齡孩子的,那就讓想去的人互相競爭咯。
托關系、送禮,這都是不可少的步驟。
所以很多知青都紛紛回城,要求家里人支援糧票布票以及錢物,拿回來再暗中收買大隊干部,爭取能去上大學。
原本是要求有初中以及以上水平,但是在有些人的操作下,年紀差不多的,上了幾天學不是睜眼瞎的也去讀大學。
比如有些大隊書記的兒子、閨女、佷子、外甥的,紛紛踏進大學校門,成為工農兵學員。期間自然也鬧出不少笑話,直到畢業有人也學不會最基本的知識,一大部分人畢業後也就相當于高中未滿的水平。甚至很多大學老師、教授,要教著他們怎麼記筆記,怎麼從最基本的知識學起,也真夠為難老教授們的。
在先鋒團,知青們一開始以為和別人一樣,很多人都來跑周明愈的門路。周明愈直接說自己只有蓋章的權力,沒有推薦的權力。
推薦的權力在各隊的先進骨干手里,以一百個社員有二十個先進的比例,然後骨干推薦人數過百分之六十,這樣就可以被舉薦到團部。
再由團部審核篩選,擇優報名,最後送到團部由周明愈蓋章。
他不獨攬大權,各連隊的連長們自然也不好意思,都是按照規定往上推薦,如果有作弊的或者故意打壓的,團部也會派人核實,一旦證據確鑿全都要受到處分。
至于第一次沒有報名的,來年可以優先考慮。
畢竟每年招生的人數都是有限的,直接從省教育部分到各地區,然後分到各縣,各公社、團部或者大隊。先鋒大隊因為一直都是優秀大隊,如今先鋒團也是優秀團,所以人數比其他普通的地方要多一倍。
一開始知青們覺得自己學習肯定比農民、工人要好,如果有十個名額,他們應該八個,工農一方一個。可他們想岔了,第一批十個名額,知青只允許有一個,至少先鋒團接到的命令是這樣的。
但是周明愈給知青爭取到兩個名額。
最後通過社員們選舉推薦,先鋒團林紹禹、周欽平(泥蛋兒),周菊芳(菊花兒),周欽丙等12人成為首批工農兵學員。
他們填報的學校和志願也都是上頭分配下來的,全是省內的農業、電力、機械等方面的學院。這也是恢復辦大學的思路,恢復理工科以及農業、衛生方面的大學,文科文藝不在此列。
原本上頭規定6月27日工農兵學員入學,但是各地行動力參差不齊,且那時候正是忙麥收的時候,所以大部分農村學員入學都要推遲個把月。7月15日,團部送他們上了手扶拖拉機,拉著去高進縣火車站坐火車,各去不同的學校報到入學。
送走那批學生以後,周明愈和莫茹又能輕松一下。
雖然有些知青意見很大,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他們出去打听一下,有些知青通過關系拿到了大隊的舉薦,可惜上報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不合格,不是在公社被卡住就是在縣里被卡住,還有已經去了學校又被學校審核給開除回來的。
先鋒團這樣,舉薦一個就成功一個,還是頭一份的,也不能不說是周明愈把握得很,沒有把那些似是而非的送上去。
這日莫茹騎自行車去遠處的棉花田轉悠一圈,把蟲子收一遍,如今她收害蟲的範圍包括了全先鋒團,一般都是騎著自行車去轉悠一下,半個月輪一次就沒什麼問題。
回來就去種子站看看。
估計她是史上最閑的種子站站長了,吸納知青以及一些公社連中畢業生來上班,各項工作都是專人專管,她還真是沒什麼事情。
她主要是來看周七七和小八姐弟倆的,他們在種子站的實驗室搗鼓手搖發電機,說是要給大舅和小舅舅發電報。
“我說你倆天天翹課,是不是不太好。”莫茹站在門口,屋里也沒個下腳的地方,她放棄要進去的念頭。
周七七笑道︰“媽,你也不是不知道,現在上學學啥啊?”
語文課就是家史訴苦,要麼就是學語錄,數學課就是算工分,生化課就是積肥,英語課每堂課都在學二十六個字母,物理課就是干活!
反正畢業以後就是回生產隊種地,去學校浪費時間,她現在也不想去,她還要給廣播台寫故事呢。
小八更不用說,他跟著爸媽、小舅以及原本研究所的黃院長等人學的知識,跟學制改革以前的高中生差不多。
現在的連中都不如他呢,所以,讓他去學校?
no!
他還是自己在家里自學吧。
反正黃院長和小舅舅等人也給他們寄大學的相關課本,他們能學的東西還是很多的。
“姐你使勁搖,快一點!”小八說著就開始擺弄那些儀表,“有反應了。”
周七七激動道︰“修好了?”
莫茹也很好奇,真行?她以為大弟就是弄兩台壞掉的機器來哄孩子玩兒呢。
小八道︰“小舅那邊沒接收呢,等晚上的時候再試試。”
他抬頭對上莫茹的視線,驚訝道︰“媽,你干嘛這樣看我?”
莫茹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笑道︰“我瞧瞧你是不是基因突變,怎麼比爸媽優秀那麼多呢?這都快趕上你姐姐聰明了。”
周七七拍著桌子笑。
小八瞥了她一眼,“你居然還會被媽哄,哎。”
周七七︰…………
小八對莫茹道︰“媽,你看外面實驗苗圃里我給裝的那個自動澆水器好不好?”
莫茹踮著腳往東邊看了看,種子站的院子里也被分成一塊塊的苗圃,里面有各種花、莊稼,都是實驗苗。果然,苗圃的邊上高處都放著一個個廢棄的水罐,然後有掛點滴的管子通下來。
這個莫茹倒是知道一點,就是利用了虹吸原理嘛,只不過她也就知道這點而已。
“兒子你這麼棒,都要趕上你爸了。”
小八︰“媽,我要是再給你看點啥,保管就能趕上你了。”
莫茹︰“不愧是媽的親兒子知道要說什麼,中午想吃什麼?”
周七七︰“烤鴨!”
“大熱天的禁止吃烤肉!”
周七七嘻嘻笑道︰“要不咱們在你的空間里放個烤爐,我和小八進去烤啊。”
莫茹轉身走了,“還是吃酸辣肥牛吧,上一次我和你爸去縣里,你干爹給我們弄了三斤肥牛,我一直囤著呢。”
這個時代要吃牛肉可不容易,平時都沒得供應,那一次是趕巧了。
熱辣辣的酸湯肥牛,再來一盆拍黃瓜、冰糖拌西紅柿,吃完以後在樹蔭涼里打著蒲扇听收音機,賞著滿園子的花團錦簇,再來個泉水里湃的西瓜,那真是舒爽無比了。
……
莫茹回家做飯,正用蒜臼子砸冰糖的時候,周明愈從外面回來。
他穿著到膝蓋的軍綠色短褲,上面是白色的亞麻短袖襯衫,蜜色的臉龐上布滿汗水。跟其他社員一樣,他手里拿著一把大葵扇,走到哪里呼啦啦地扇到哪里,有太陽的時候能遮太陽,或者席地而坐的時候還能當蒲團。
“媳婦兒,有好消息。”周明愈進了屋里,把手里的一張紙遞給她,看桌上放著拌好的黃瓜,拿筷子吃了兩口又去院子里沖涼。
莫茹拿著那張紅頭文件看了看,竟然是清華大學的入學通知書!!!
這是怎麼回事?
她趕緊往下看,發現居然是給她和周明愈的。
“小五哥,這是怎麼回事?”莫茹好奇死了,他倆結婚好多年孩子都這麼大,快三十的人還讓他倆去上學?
已經結婚生孩子的,可不在招生行列呢。
周明愈已經脫掉上衣,光著膀子雙手撐在水台上,“媳婦兒,來幫忙搓搓背。”
他身上肌理勻稱,全身上下緊繃繃的沒有一塊松垮垮的肥肉,看起來非常養眼。
哪怕看了這麼多年,莫茹還是很心動,她拿水瓢做樣子,直接放水出來給他沖涼,“這錄取通知書是怎麼回事,你快給我講講啊。”
為了不讓水流到褲子里,周明愈低著頭,水流到下巴上不好開口,他抬了抬頭把嘴巴解放出來,“一看你就太著急沒仔細看呢,後面看下去。”
莫茹又看了看那張文件,果然就發現一行字,“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人、貧下中農,不受年齡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周明愈和莫茹兩位同志符合以上要求,縣革委會舉薦,區委批準入學”……
莫茹看得咯咯樂起來,“沒想到你要回母校二度入學,我倒是也能跟著沾光和你當校友了。”
周明愈伸手握住她縴細的腳踝,“莫同學,繼續給學兄搓背。”
莫茹一邊給他撓撓後背,一邊突發奇想,“那……閨女和兒子怎麼辦啊?”
他們年紀小,可不能入學啊。
周明愈道︰“一起去唄。”
那倆孩子,不讓他倆去是不現實的。
這時候姐弟倆騎著自行車從種子站回來,一進門周七七就喊道︰“爸,媽,听小舅舅說上頭舉薦你倆去清華大學,是真的嗎?我和小八也去啊,這會兒你們別想撇下我倆。”
莫茹詫異道︰“你倆咋听小舅舅說的?”
小八舉了舉手里的密碼本︰“電報啊。”
周明愈一听激動地站起來,“真發報成功了?給我看看?”
莫茹哎呀一聲,“白折騰半天了,你還是去浴室洗吧。”
這麼一站起來,褲子全濕了。
周明愈也沒顧得上,先去看看小八的密碼本,別說,還真像那麼回事。
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商量,最後決定姐弟倆也跟著去。
要是去的話,夫妻倆是有供應糧吃的,但是姐弟倆沒有,就得自己帶糧票和蔬菜。
工農兵學生的待遇那是相當好的,全部國家供給制,每月發20塊錢和35斤大米糧票,刨除買大米的錢一個月也能剩下四塊,每頓也有菜吃,隔兩天菜里還有肉片。
不過莫茹有逆天的空間傍身,吃喝方面自然不用愁的。
她空間里有土地,可以種莊稼蔬菜,而且還囤了很多糧食。
另外她還囤了一些全國糧票,就為了應急的。只是糧票有時間限制,不宜囤太多。
總之,他們具備帶著兒女去讀書的條件。
做好飯以後,他們就把飯菜端到南屋和大家一起吃,順便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家里人。
听說莫茹和周明愈也要去讀大學,而且還是全國最好的大學,一家人都驚呆了。
張翠花笑道︰“我就說呢,他們都能上大學,你倆不應該去不成。”
反正叫她說,這些工農兵大學,論經驗論思想論學識的,誰能比得上紅鯉子和她勞模媳婦兒?
泥蛋兒這憨小子都能上大學!
原本她還尋思紅鯉子年紀大,不讓上學有點委屈呢,這會兒人家就送來通知書,她頓時對這大學抱有最大的熱情和敬意。
“看看,這才是最好的大學。”
王金秋道︰“七七爸媽真是好福氣,這再大幾歲就不行,這些小孩子年紀太小,也不行。”
張翠花翻了個白眼,“他倆這年紀的多了去了,怎麼沒見別人去上大學的?”
她又問什麼時候去,是不是和上一批一樣,也吃供應糧等等。
周明愈一一給他們解釋。
周七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