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278章 結局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桃花露 本章︰第278章 結局

    每次放電影, 為了把先鋒團下面的村都照顧到,周明愈設立了三個點, 每個放映點周圍幾里地的人都可以來看電影。

    一般都是晚飯後七點開始放, 一次放兩個片子,最晚十點結束。

    剛經歷過繁忙勞累的麥收, 接下來是略微輕松的夏管階段,社員們晚上也有心思看電影, 覺得特別解乏。

    有些人甚至盼著秋收趕緊來, 秋收完了還會放電影, 一般冬天農閑的時候是放最多的,六七里以外的人都會跑過來看。

    這時候也沒有太多新片子,基本都是革命電影, 有時候找不到新片子,就只能放一部新的再放一部老片子。

    哪怕是看過兩三遍的, 社員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 不識字地能跟著電影說台詞。

    ……

    這時候也到了工農兵學員們入學的日子。

    原本入學報名是從前兩年就開始的,只是各地的地方政策不一, 有的地方報名, 有地方根本沒通知,有些地方已經臨近入學日子才開始,又是一片亂哄哄。

    先鋒團是今年春天接到通知的,那時候團部也舉薦了幾個成分和成績都不錯的知青上去, 不過在公社的時候就被相玉亭卡住, 明確規定要工農兵學員, 知青可以有,但是一個團部一次舉薦不能超過兩人,錄取一個。

    當時相玉亭還說不用著急,可以這一次麥收的時候看看他們的表現嘛,反正入學時間也不是死的,現在去和冬天去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現在麥收忙完,各團和大隊就忙著工農兵學員推薦入學的事情。

    雖然規定是自願報名,可其實第一步是群眾舉薦,也就是生產隊或者大隊推薦,只有被推薦才能拿到報名單,然後被送到公社去。

    這種操作方式導致在大部分地方,舉薦入大學淪為干部的手段。自己家有孩子的,自然是舉薦自己家的,自己家沒適齡孩子的,那就讓想去的人互相競爭咯。

    托關系、送禮,這都是不可少的步驟。

    所以很多知青都紛紛回城,要求家里人支援糧票布票以及錢物,拿回來再暗中收買大隊干部,爭取能去上大學。

    原本是要求有初中以及以上水平,但是在有些人的操作下,年紀差不多的,上了幾天學不是睜眼瞎的也去讀大學。

    比如有些大隊書記的兒子、閨女、佷子、外甥的,紛紛踏進大學校門,成為工農兵學員。期間自然也鬧出不少笑話,直到畢業有人也學不會最基本的知識,一大部分人畢業後也就相當于高中未滿的水平。甚至很多大學老師、教授,要教著他們怎麼記筆記,怎麼從最基本的知識學起,也真夠為難老教授們的。

    在先鋒團,知青們一開始以為和別人一樣,很多人都來跑周明愈的門路。周明愈直接說自己只有蓋章的權力,沒有推薦的權力。

    推薦的權力在各隊的先進骨干手里,以一百個社員有二十個先進的比例,然後骨干推薦人數過百分之六十,這樣就可以被舉薦到團部。

    再由團部審核篩選,擇優報名,最後送到團部由周明愈蓋章。

    他不獨攬大權,各連隊的連長們自然也不好意思,都是按照規定往上推薦,如果有作弊的或者故意打壓的,團部也會派人核實,一旦證據確鑿全都要受到處分。

    至于第一次沒有報名的,來年可以優先考慮。

    畢竟每年招生的人數都是有限的,直接從省教育部分到各地區,然後分到各縣,各公社、團部或者大隊。先鋒大隊因為一直都是優秀大隊,如今先鋒團也是優秀團,所以人數比其他普通的地方要多一倍。

    一開始知青們覺得自己學習肯定比農民、工人要好,如果有十個名額,他們應該八個,工農一方一個。可他們想岔了,第一批十個名額,知青只允許有一個,至少先鋒團接到的命令是這樣的。

    但是周明愈給知青爭取到兩個名額。

    最後通過社員們選舉推薦,先鋒團林紹禹、周欽平(泥蛋兒),周菊芳(菊花兒),周欽丙等12人成為首批工農兵學員。

    他們填報的學校和志願也都是上頭分配下來的,全是省內的農業、電力、機械等方面的學院。這也是恢復辦大學的思路,恢復理工科以及農業、衛生方面的大學,文科文藝不在此列。

    原本上頭規定6月27日工農兵學員入學,但是各地行動力參差不齊,且那時候正是忙麥收的時候,所以大部分農村學員入學都要推遲個把月。7月15日,團部送他們上了手扶拖拉機,拉著去高進縣火車站坐火車,各去不同的學校報到入學。

    送走那批學生以後,周明愈和莫茹又能輕松一下。

    雖然有些知青意見很大,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他們出去打听一下,有些知青通過關系拿到了大隊的舉薦,可惜上報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不合格,不是在公社被卡住就是在縣里被卡住,還有已經去了學校又被學校審核給開除回來的。

    先鋒團這樣,舉薦一個就成功一個,還是頭一份的,也不能不說是周明愈把握得很,沒有把那些似是而非的送上去。

    這日莫茹騎自行車去遠處的棉花田轉悠一圈,把蟲子收一遍,如今她收害蟲的範圍包括了全先鋒團,一般都是騎著自行車去轉悠一下,半個月輪一次就沒什麼問題。

    回來就去種子站看看。

    估計她是史上最閑的種子站站長了,吸納知青以及一些公社連中畢業生來上班,各項工作都是專人專管,她還真是沒什麼事情。

    她主要是來看周七七和小八姐弟倆的,他們在種子站的實驗室搗鼓手搖發電機,說是要給大舅和小舅舅發電報。

    “我說你倆天天翹課,是不是不太好。”莫茹站在門口,屋里也沒個下腳的地方,她放棄要進去的念頭。

    周七七笑道︰“媽,你也不是不知道,現在上學學啥啊?”

    語文課就是家史訴苦,要麼就是學語錄,數學課就是算工分,生化課就是積肥,英語課每堂課都在學二十六個字母,物理課就是干活!

    反正畢業以後就是回生產隊種地,去學校浪費時間,她現在也不想去,她還要給廣播台寫故事呢。

    小八更不用說,他跟著爸媽、小舅以及原本研究所的黃院長等人學的知識,跟學制改革以前的高中生差不多。

    現在的連中都不如他呢,所以,讓他去學校?

    no!

    他還是自己在家里自學吧。

    反正黃院長和小舅舅等人也給他們寄大學的相關課本,他們能學的東西還是很多的。

    “姐你使勁搖,快一點!”小八說著就開始擺弄那些儀表,“有反應了。”

    周七七激動道︰“修好了?”

    莫茹也很好奇,真行?她以為大弟就是弄兩台壞掉的機器來哄孩子玩兒呢。

    小八道︰“小舅那邊沒接收呢,等晚上的時候再試試。”

    他抬頭對上莫茹的視線,驚訝道︰“媽,你干嘛這樣看我?”

    莫茹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笑道︰“我瞧瞧你是不是基因突變,怎麼比爸媽優秀那麼多呢?這都快趕上你姐姐聰明了。”

    周七七拍著桌子笑。

    小八瞥了她一眼,“你居然還會被媽哄,哎。”

    周七七︰…………

    小八對莫茹道︰“媽,你看外面實驗苗圃里我給裝的那個自動澆水器好不好?”

    莫茹踮著腳往東邊看了看,種子站的院子里也被分成一塊塊的苗圃,里面有各種花、莊稼,都是實驗苗。果然,苗圃的邊上高處都放著一個個廢棄的水罐,然後有掛點滴的管子通下來。

    這個莫茹倒是知道一點,就是利用了虹吸原理嘛,只不過她也就知道這點而已。

    “兒子你這麼棒,都要趕上你爸了。”

    小八︰“媽,我要是再給你看點啥,保管就能趕上你了。”

    莫茹︰“不愧是媽的親兒子知道要說什麼,中午想吃什麼?”

    周七七︰“烤鴨!”

    “大熱天的禁止吃烤肉!”

    周七七嘻嘻笑道︰“要不咱們在你的空間里放個烤爐,我和小八進去烤啊。”

    莫茹轉身走了,“還是吃酸辣肥牛吧,上一次我和你爸去縣里,你干爹給我們弄了三斤肥牛,我一直囤著呢。”

    這個時代要吃牛肉可不容易,平時都沒得供應,那一次是趕巧了。

    熱辣辣的酸湯肥牛,再來一盆拍黃瓜、冰糖拌西紅柿,吃完以後在樹蔭涼里打著蒲扇听收音機,賞著滿園子的花團錦簇,再來個泉水里湃的西瓜,那真是舒爽無比了。

    ……

    莫茹回家做飯,正用蒜臼子砸冰糖的時候,周明愈從外面回來。

    他穿著到膝蓋的軍綠色短褲,上面是白色的亞麻短袖襯衫,蜜色的臉龐上布滿汗水。跟其他社員一樣,他手里拿著一把大葵扇,走到哪里呼啦啦地扇到哪里,有太陽的時候能遮太陽,或者席地而坐的時候還能當蒲團。

    “媳婦兒,有好消息。”周明愈進了屋里,把手里的一張紙遞給她,看桌上放著拌好的黃瓜,拿筷子吃了兩口又去院子里沖涼。

    莫茹拿著那張紅頭文件看了看,竟然是清華大學的入學通知書!!!

    這是怎麼回事?

    她趕緊往下看,發現居然是給她和周明愈的。

    “小五哥,這是怎麼回事?”莫茹好奇死了,他倆結婚好多年孩子都這麼大,快三十的人還讓他倆去上學?

    已經結婚生孩子的,可不在招生行列呢。

    周明愈已經脫掉上衣,光著膀子雙手撐在水台上,“媳婦兒,來幫忙搓搓背。”

    他身上肌理勻稱,全身上下緊繃繃的沒有一塊松垮垮的肥肉,看起來非常養眼。

    哪怕看了這麼多年,莫茹還是很心動,她拿水瓢做樣子,直接放水出來給他沖涼,“這錄取通知書是怎麼回事,你快給我講講啊。”

    為了不讓水流到褲子里,周明愈低著頭,水流到下巴上不好開口,他抬了抬頭把嘴巴解放出來,“一看你就太著急沒仔細看呢,後面看下去。”

    莫茹又看了看那張文件,果然就發現一行字,“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人、貧下中農,不受年齡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周明愈和莫茹兩位同志符合以上要求,縣革委會舉薦,區委批準入學”……

    莫茹看得咯咯樂起來,“沒想到你要回母校二度入學,我倒是也能跟著沾光和你當校友了。”

    周明愈伸手握住她縴細的腳踝,“莫同學,繼續給學兄搓背。”

    莫茹一邊給他撓撓後背,一邊突發奇想,“那……閨女和兒子怎麼辦啊?”

    他們年紀小,可不能入學啊。

    周明愈道︰“一起去唄。”

    那倆孩子,不讓他倆去是不現實的。

    這時候姐弟倆騎著自行車從種子站回來,一進門周七七就喊道︰“爸,媽,听小舅舅說上頭舉薦你倆去清華大學,是真的嗎?我和小八也去啊,這會兒你們別想撇下我倆。”

    莫茹詫異道︰“你倆咋听小舅舅說的?”

    小八舉了舉手里的密碼本︰“電報啊。”

    周明愈一听激動地站起來,“真發報成功了?給我看看?”

    莫茹哎呀一聲,“白折騰半天了,你還是去浴室洗吧。”

    這麼一站起來,褲子全濕了。

    周明愈也沒顧得上,先去看看小八的密碼本,別說,還真像那麼回事。

    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商量,最後決定姐弟倆也跟著去。

    要是去的話,夫妻倆是有供應糧吃的,但是姐弟倆沒有,就得自己帶糧票和蔬菜。

    工農兵學生的待遇那是相當好的,全部國家供給制,每月發20塊錢和35斤大米糧票,刨除買大米的錢一個月也能剩下四塊,每頓也有菜吃,隔兩天菜里還有肉片。

    不過莫茹有逆天的空間傍身,吃喝方面自然不用愁的。

    她空間里有土地,可以種莊稼蔬菜,而且還囤了很多糧食。

    另外她還囤了一些全國糧票,就為了應急的。只是糧票有時間限制,不宜囤太多。

    總之,他們具備帶著兒女去讀書的條件。

    做好飯以後,他們就把飯菜端到南屋和大家一起吃,順便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家里人。

    听說莫茹和周明愈也要去讀大學,而且還是全國最好的大學,一家人都驚呆了。

    張翠花笑道︰“我就說呢,他們都能上大學,你倆不應該去不成。”

    反正叫她說,這些工農兵大學,論經驗論思想論學識的,誰能比得上紅鯉子和她勞模媳婦兒?

    泥蛋兒這憨小子都能上大學!

    原本她還尋思紅鯉子年紀大,不讓上學有點委屈呢,這會兒人家就送來通知書,她頓時對這大學抱有最大的熱情和敬意。

    “看看,這才是最好的大學。”

    王金秋道︰“七七爸媽真是好福氣,這再大幾歲就不行,這些小孩子年紀太小,也不行。”

    張翠花翻了個白眼,“他倆這年紀的多了去了,怎麼沒見別人去上大學的?”

    她又問什麼時候去,是不是和上一批一樣,也吃供應糧等等。

    周明愈一一給他們解釋。

    周七七道︰“�埃 液托“艘慘 湃ャ!br />
    “你倆要是去,那可得自己帶全國糧票呢。”王金秋被她嚇了一跳。

    這全國糧票就得拿家里糧食去換,因為全國糧票是帶著食油的,所以格外貴。

    莫茹雖然自己囤了糧食和糧票,卻也不好直說,畢竟還沒分家呢,她笑道︰“這個不用四嫂擔心,他們大舅和小舅給湊糧票。”

    王金秋臉色頓時訕訕的,“呵呵,真是好福氣,有這樣的好舅舅。”

    張翠花道︰“那可不好白用舅舅的糧票,人家也是定量供應的。這麼著,咱們拿錢去買一些糧票,再拿糧食換一些,也就夠了。以後家里每三個月給你們寄一次糧票。”

    周明愈和莫茹還要拒絕,那邊王金秋的臉都要拉到地上了。

    張翠花斬釘截鐵道︰“就這麼定了。這個家我還是能做主的。”

    周誠仁補充道︰“听你們娘的,她說了算。”

    一錘定音。

    丁蘭英和張夠都表示自己也存了一些錢,現在用不到,就要拿出來給七七和小八買糧票。

    丁蘭英是真的高興,雖然說是舉薦上大學,可如果不是周明愈和莫茹,咋也輪不到泥蛋兒和菊花。再說了,要不是莫茹當初說讓泥蛋兒上學,只怕家里的孩子也沒個去學校的呢。

    畢竟家里人一點都不重視讀書,她娘家也這樣,別家也這樣,她也不覺得如何。但是讀書以後,她就覺出好了。

    張夠是有地方賺錢能攢下私房錢就比什麼都高興,她覺得畢竟自己生了三個閨女,連個兒子也沒,婆婆不給自己臉色看就是給面子。所以就算家里拿錢供應七七和小八吃飯,一點問題也沒有,應該的嘛。

    王金秋看倆嫂子都跟傻子一樣,心里就不是個滋味。

    可惜,自己沒地位,說話也沒份量,不高興也只能憋著。

    現在,還真沒人敢跟張翠花頂牛呢。

    王金秋雖然有心眼,可她也不傻不愣,心思又敏感還會來事兒,自然不會看不清形勢就為這點事兒腦抽得跟婆婆鬧騰。

    也不過是說說酸話,回頭該奉承還得奉承,不過少不得讓自己兒子們努力讀書,這樣就能多花家里的錢了嘛。

    ……

    知道姐姐和姐夫被舉薦入大學,莫應棠特意回來一趟,給他們一封介紹信,去了首都可以找他的老戰友幫忙安排一下。七七和小八也不用擔心,到時候有人幫忙安排就近讀書,可以暫時插班去讀對應的初中或者連中。

    反正現在畢業也不考大學,又不包分配工作,基本都是哪里來的回哪里去。他們只是去讀書而已,並不會佔用首都的工作機會,所以安排起來並沒有什麼難度。

    走之前周明愈還要安排一下團部的事情,好在他以前也沒有大包大攬,不管是工廠還是種地,都有專人負責,他無非就是管著花錢買這個干那個。莫茹那里就更輕松,除了拿蟲子,沒有離不開她的時候。

    拿蟲子現在問題也不大。

    以往她只拿自己大隊的,其他大隊的還可能會有蟲子流竄過來,現在以生產團為單位,她都是騎著自行車收遍全團的蟲子。

    拿一次,至少可以管半個月呢。

    上學以後他們也不是三年不回家,寒暑假還是要回來的,中間有事請假回來可以可以的,只不過要自己出路費而已。

    有莫應棠和高瑞陽給安排,這一次他們上京更加輕松。

    出站當天早有勤務兵在外面接站,住處則是在清華大學附近的一位戰友家里。

    那對老夫妻有兩兒兩女,大女兒已經嫁人,大兒子在福建軍區,原本小女兒和小兒子不需要下鄉的,可他們滿腔熱情主動要求上山下鄉。

    小女兒南下雲南,小兒子北上北大荒建設軍團。

    老兩口在家里寂寞得很,所以大兒子戰友說安排一家人租借他們兩間屋子的時候,他們立刻同意。

    他們看莫茹和周明愈兩人雖然是鄉下來的,但是進退有節,知書達理的,先就接納了。再看七七和小八倆孩子不但長得俊,而且講文明懂禮貌,又聰明好學,老兩口就沒有不願意的,甚至主動提出讓周明愈和莫茹把糧食關系轉一下,晌午在學校吃,早晚可以回家吃,這樣他們也能幫忙做飯。

    安排了生活,上課就更沒問題,工農兵學員的課程對兩人來說簡直太輕松。

    一個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差異巨大,有的人是高中畢業水平,有的人小學都不畢業的水平。

    所以上課的老師也頗為頭疼。

    現行的教材不能用,老師們只能自己另外編寫更加簡單適合現在學員普遍水平的教材出來用。

    畢竟很多工農兵學員都是生產隊、工廠、軍隊舉薦來的,讓他們來學習知識,是為了回去更好的工作,並非真的要學習多麼高深的理論知識然後當科學家或者機關干部。

    但是周明愈和莫茹卻不想浪費這樣的機會。

    尤其現在的老教授、講師們可是實打實的知識分子啊,不是後來有些用論文和資歷堆砌起來的華而不實的只有學歷沒有本事的老師,所以他們卯足勁要跟著好好學。

    他們專門找老師們買了以前的課本,經常私下里找老師請教。

    這麼一來,另外一些水平高的學生也有樣學樣,跟著學習,不肯浪費這三年寶貴的時光和機會。

    于是慢慢的,他們計算機自動化專業1班就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跟著老師們學以前深奧的課本,一部分讓老師編寫初高中水平的教材教他們。

    後者畢業以後頂多是高中水平,甚至很多人是來混日子的,根本達不到。

    而周明愈、莫茹和另外七個同學,卻如魚得水,可以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地徜徉,彼此也結下了深厚的情意。

    每次放寒暑假的時候,都有同學要求跟著去先鋒團參觀實習,他們也給先鋒團農場提供了不少好的思路和建議,更加有助于先鋒團的發展。

    一開始周七七和小八是在附近連中讀書的,從第二年新學期開始就跟著爸媽去清華大學邊玩邊學習,也成為了校園的一道風景線。老師同學們都知道,70屆有兩個小學生,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學習能力很強,思想覺悟也非常高!

    他倆年紀小,求知欲旺盛,興趣廣泛,跟著很多不同專業的老師學習。

    那些老師因為自己班上的學生大部分不盡如人意,乍踫到倆這麼好學又優秀的學生,自然是傾囊相授,

    尤其周欽暄同學,被譽為理工科的天才少年!

    73年下學期畢業的時候,周欽暄和周夕兩人直接被中科院吸收入學,據說以後要參與研究最高機密的科學技術。

    這點是要保密的,連周明愈和莫茹也不能知道。

    73年冬天,他們70屆工農兵學員們讀完三年半學制以後正式畢業。

    學校開了畢業動員大會以後,學生們基本哪里來的回哪里去,只有一些干部子女或者有關系的,可以通過關系留城或者進機關、大工廠工作。

    周明愈和莫茹一共十幾名學員也受到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挽留,希望他們能夠留校,兩人感激卻還是婉拒了。

    這麼多年,他們已經把先鋒團當成自己的家鄉融入骨血中去,已經不想再離開。哪怕天大地大,家鄉的人和事,都是他們的牽掛。

    學有所成,更應該回自己的家鄉去建設新農村,把自己的家鄉建設成大家都想去的地方!

    因為那是一個充滿理想和激情的地方,這是一個充滿理想和激情的年代!【結局】

    …………………………………一下主角番外…………………

    不只是周明愈和莫茹畢業後回到了先鋒團,其他工農兵學員除非有特殊表現被留校或者調往機關單位的,其他人也都回到先鋒團。

    年後,周明愈和莫茹去縣革委會申請,想要成立一個本省的先鋒科技研究組,專門研究農業機械化、自動化方面的內容,與銀行、各大機械廠、農機廠等合作,希望能夠為當前的農業生產做貢獻。

    等聯合科研組成立以後,他們又申請給紅旗公社、先鋒團通電。

    紅旗公社至今連個像樣的郵局都沒有,只能作為縣郵局的分部接收信件和包裹,電報都是打到縣郵局,然後再送下來的。這一下子就要耽誤一天的時間,根本不能體現電報的快捷性。

    等通電以後,公社和團部自己就可以接收電報,真正做到快捷方便。

    因為這時候通電成本太高,家家戶戶通電的話,大部分社員們負擔不起高昂的費用,所以暫時通電到團部和紅旗公社,以後可以慢慢地從這兩個地方往周圍的大隊輻射。

    先鋒團團部因為比較富裕,除了辦公室、學校以及醫務室通了電,食堂、養殖場、種子站、農機組、造紙廠和磚窯廠也全部通電。並且為了照顧社員們,還在各個方向豎起電線桿裝上路燈。

    于是除了寒冬晚飯後路燈下就成了社員們的聚會場所,他們在這里聊天、開會、听廣播,還有知青們在這里表演節目。

    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年。

    兩年後家家戶戶通了電,還裝上小喇叭,直通團部的廣播間,每天可以同步听廣播。通電以後,村里的副業越來越多,家家戶戶有了錢。不出兩年,收音機就在先鋒團普及開來,當然一大部分都是團技術組自己組裝的,物美價廉。然後就是自行車、電視機……

    為了方便社員們安全用電,周明愈帶領技術組研發了一種電閘保護裝置,在有人誤觸電的時候能夠自動跳閘,減少了很多意外傷亡事故。

    這與其他地區鄉村通電以後發生的意外觸電事故形成了鮮明對比,于是這種先鋒牌兒帶漏掉保護的電閘火速在城鄉間傳播開來。

    在中科院、各研究院以及各大學的共同努力下,政府通過了專利法。周夕第一時間為她爸爸的安全電閘申請專利保護,後來讓先鋒團的先鋒牌兒電閘暢銷全國幾十年。

    十年特殊時期結束,恢復高考、知青返城,在鄉下很多地方又上演了一部部家庭破碎的戲劇,因此衍生出無數或感人或氣人的故事。

    因為未雨綢繆的婚姻規定,先鋒團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悲劇。

    夫妻知青雙雙返城,而早就立志扎根農村的知青也並沒有什麼損失,下鄉的這些年,他們有的被推薦上了工農兵大學,有的在團部工作,時至今日,在先鋒團的生活讓他們覺得安寧又富足。

    這種富足來自于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滿足,他們雖然趕上了那個時代,可是他們並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被社會拋棄。

    先鋒團給了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甚至很多夫妻知青也沒有返城,因為在他們看來,先鋒團如今的發展勢頭,甚至比縣城更好。

    83年,全國公社正式解散,恢復鄉鎮建制,而各生產團隊、大隊、生產隊也恢復為村的建制。

    但是先鋒團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們要求繼續實行農場集體經濟所有制的形式,因為這些年他們已經體會到,在行之有效的管理下,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尤其團部給他們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讓他們幾年前就不必再靠種地吃飽飯,如今他們把土地交給團部集體管理,他們只需要在農忙的時候上工下地,其他時候都可以去工廠做工賺錢。

    84年後先鋒團的面粉廠、副食品廠相繼開起來,原來的整個紅旗公社,都成為了先鋒團的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後來擴展到全縣。

    先鋒牌面粉以及面食,還有各種副食品,點心、糖果、辣椒醬、泡菜、咸菜等,全都暢銷全國,很快就走出國門,享譽海內外。

    他們廣納賢才,全國各地的人才都匯聚于此,共創屬于他們那個年代的輝煌。國企改革的時候,他們又走在前列,及時重組避免資產流失,建立本省最大的食品、保健品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

    後來他們涉足餐飲、娛樂、旅游、it、金融、綠色能源、美容等行業,將先鋒集團打造成鋼鐵般的城池,全國、全球各地開花,在無數次金融風波中屹立不倒。

    ………

    若干年後,整個紅旗公社已經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這是先鋒集團的大後方,經過莫茹空間的改造,這里的土壤和氣候最適合種植提煉精油的玫瑰花,栽培著最正宗的玫瑰花。

    從縣高鐵站驅車,不久就能看到一片片花的海洋,那無邊無際的花園中間,點綴著一座座的農家四合院。

    這里是全世界的游客們都向往的地方,代表著浪漫的愛情、美好的歸宿。

    單身狗們來這里祈禱浪漫的愛情,戀人們來這里祈禱一生一世,很多老夫妻們來這里尋求最後的平靜。

    因為,這里是傳奇開始的地方,也是能給他們寧靜和最美好體驗的地方。

    如果運氣好,他們會踫到一對當地的中年夫婦,受到他們地款待。

    他們會做很多小玩意,鮮花餅、手工精油、手工皂、精油護膚品、化妝品,全是綠色自然的手工品,效果卻出奇的好。

    臨走的時候,他們還可以收到一份小禮物,歡迎他們下次再來。

    卻沒有人知道,他們就是外界傳說的已經年近八十看起來卻只有四十左右的先鋒團第一任董事長和夫人。

    莫茹在幾十年前就發現,歲月在她身上的痕跡真的很淺,周明愈雖然沒有那麼夸張,卻也比同齡人年輕很多。

    結果他倆就成了他們集團美容產品公司的活招牌,吃他們的食物用他們的產品,就能像他們這樣永葆青春!

    不過他倆也沒有把持著公司,五十多歲以後就退休交給職業經理人來打理各分公司,有周夕和周欽暄姐弟倆在後面支撐,公司一直運轉良好。

    他們倆專門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滿世界旅游,寫各地的風俗人情和美景的文章。

    這片花圃,是他們留給家鄉的庇護。

    有她空間的加持,花海可以淨化空氣,生活在周圍的人不但可以延年益壽、心情舒暢,所以人們源源不斷地趕過來體驗這里的生活。

    ……

    “嘀嘀嘀,種田系統故障排除,系統升級中……”

    “系統升級成功……”

    “數據載入中……”

    “數據載入成功……”

    “呀?!!宿主…………系統綁定中……”

    絕對不承認綁定了錯誤的宿主!錯的就是對的!系統我木有錯!

    “系統綁定成功……”

    听著腦子里叮咚的響個不停,莫茹感覺自己要當機了。

    她這是被什麼系統綁定了?不對,似乎是她的空間升級了?居然變成一個擁有性-感機械音的系統!!!

    周明愈關切地握住她的手,“不舒服嗎?”

    莫茹搖搖頭,轉首看著他,溫然笑道︰“周愈,下輩子,你要不要還和我在一起。”

    周明愈張開手臂緊擁她入懷,柔聲道︰“下輩子,下下輩子……我都願意和你在一起。”

    “叮咚,宿主確認接受夫妻大冒險系統,綁定成功,保存數據……”

    “數據保存成功,副本下載中……”

    “副本下載完畢……”

    周明愈︰“!!這是什麼?”

    “出發倒計時,10,9,8,7……”

    莫茹踮起腳尖吻上他的唇角,“小五哥,出發咯!”

    一陣風起,兩人消失在空氣里,片片飛花隨風而起,在陽光里翩翩起舞。(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六零年代好家庭》,方便以後閱讀六零年代好家庭第278章 結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六零年代好家庭第278章 結局並對六零年代好家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