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正月初六, 研究所的師生們就開始準備搬遷回省城去。
但是先鋒團的種子站也不拆除, 改成研究所的一個分站,派工作人員留守, 同時吸收先鋒團下鄉的知青以及有農業生產經驗的干部加入。
形成一個研究員、知青與農村干部三結合的一個種子科研站, 繼續為農村各生產團、大隊提供優良種子。
因為莫茹有空間的優勢, 所以周明愈舉賢不避親,推薦她做了種子站的站長。
她這個站長主要負責和省部的聯絡, 把握大局,實際雜活自然有別人干, 就算是各地開會她若是不愛去也可以安排別人去。
她把先鋒團那些連中畢業後不能讀大學, 只能回鄉的畢業生也吸收進來,可以讓他們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免得他們覺得畢業以後只能回家下地, 那還不如不讀書直接下地。
這些天周明愈和莫茹忙著給研究所幫忙, 要把他們的一些試驗器材以及種子、試驗苗都分門別類裝箱送到火車站,到時候乘坐火車回城。
有省委的指示,再有莫應棠和譚澄宇幫忙, 他們直接包了一輛貨運火車,回去非常方便。
走的時候黃院長無比感慨, “真是破家值萬貫啊, 來的時候覺得沒有多少東西,才這麼兩年怎麼攢這多家當!”
主要是各種苗苗。
等他們徹底離開以後,差不多也就到麥收前。
……
這兩年各大城市的連中、初中畢業生依然源源不斷地下鄉, 先鋒團自然也不例外, 照舊要接收不少學生。
而且到目前為止, 很多地方的高中並沒有恢復,要麼改成五七干校,要麼就直接停課初中高中連讀成連中。
所以,學生們基本讀完初中或者連中就可以畢業,然後下鄉或者進廠勞動的。
不過因為66到69的學生都下鄉,70年畢業的連中和初中畢業生反而不需要下鄉,他們需要補充城市缺失的勞動力,直接在城內各大工廠安排就業,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屆學生。
此後每年的畢業生少部分留下補充城市勞動力,或者有家長退休子女接替工作、或者有關系的不必下鄉,其他大部分還是下鄉為主。
好在有“七二一”指示,各大學也開始積極改革,今年5月27日,北大、清華兩所大學提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招生(試點)具體意見(修改稿)》。
在此基礎上,政府也恢復辦大學的思路︰恢復開辦的大專院校,學制要縮短,從工農兵中選拔、推薦學生。
之後中央有文件正式下達各地︰恢復大學招生。
這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樣飛遍各地角落,其中最激動地莫過于那些下鄉的知青了。
他們紛紛去找各小隊的排長、連隊連長甚至有人直接去找周明愈和莫茹。
……
周明愈和莫茹這幾天累得不輕,就想趁著麥收前歇一下,所以哪里都沒去在家里改造庭園更適合夏日納涼。
他們的院子比鄰居們大了兩倍不止,圍牆外面是郁郁蔥蔥的花樹,院內原本都是菜園,後來果園里也能套種蔬菜,而且各家也有自留地菜園,蔬菜都吃不完,所以家里的菜園就不必保留。
莫茹就把菜園改成花園,栽種各種時令花草,保證一年四季都有花賞。
南邊院牆被周明愈改造的底下是迎春,上面是薔薇、凌霄、金銀花等藤蔓植物,如今開滿紅黃粉白各色花朵,與翠綠的花葉交相輝映,特別賞心悅目。
進來就是一架紫藤花架,和一棵葡萄纏在一起,這會兒開滿紫色的花穗,莫茹可以在花架下躺一天也不膩歪。
花架下有一張吊椅和一把搖搖椅,旁邊再放一張高低桌,都是周明愈親自做的。
天熱起來以後,懶洋洋的午後,兩人最喜歡一起躺在這里喝喝茶、看看書,或者什麼不做就這樣干呆著。
不說話,卻也不尷尬。
老舒服了。
這會兒周明愈念完莫應熠的信,順手又給她晃了晃吊椅,莫茹半眯著眼楮,似睡非睡,懶懶道︰“小八的手搖發報機到底好了沒?能工作嗎?”
莫應熠跟著研究所回省大繼續邊學習邊搞研究去,走的時候小八和他約定說一起發報的。
還是過年的時候他們讓莫應棠幫忙搞了兩台淘汰的手搖發電機,跟著學了摩斯密碼,說以後可以直接發報不用寫信那麼麻煩。
但是幾個月過去,莫茹也沒收到一封電報。
周明愈笑道︰“要相信咱兒子,他想干什麼就一定能成的。”
如今周欽暄可是先鋒團的技術骨干、發明小能手。
兩人正說話呢,外面響起嘈雜的腳步聲,“周團長、莫站長,你們在家嗎?”
听見是幾個知青的聲音,莫茹蹙眉,周明愈就起身去看看怎麼回事。
外面是張紅兵、金光明、董桂娟、唐薇幾個知青,他們一個個神色激動,手里還比比劃劃的。
“你們有事?”周明愈一點不想看見他們,因為每次看見他們就代表著麻煩。
董桂娟熱切地看著周明愈,激動地說︰“團長,中央下來文件大學恢復招生了,我們是不是可以去上大學了?”
“是啊,說是自願報名,團長,你就給我們蓋章吧,我們都資源報名。”
周明愈︰“你們是不是沒弄清楚情況,是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審核,不是報名就能上的。”
“團長,我們報名,那你批準不就得了?我們成分也沒問題,學校審核肯定可以通過的。”董桂娟眼楮亮亮地盯著他。
“我不是領導,公社和縣革委會才是領導。”周明愈有些不耐煩。
現在政策根本不明朗,細節沒下來,就算報名也沒用。
最關鍵的一點,現在工農兵舉薦入學的主力是工人、貧下中農、解放軍戰士、青年干部,還沒有加入上山下鄉的知青。就算以後知青可以被舉薦上大學,估計也得來年或者後年政策完善的。
現在報上去也會被刷下來的,到時候他們又該說有人針對他們。
畢竟現在要改革高考、改革學制,打破由富農、中農、小資產階級控制的讀書群體,要讓廣大的工人、貧下中農、解放軍戰士也有機會讀大學。
所以,這些學生們想的太簡單,只以為招生就是招收他們呢。
“周團長,你是不是故意不想給我們報名?你是不是看我們不順眼?”張紅兵敏感地覺察周明愈對他們很不耐煩。
周明愈看了他一眼,就沖著你以前有事沒事到我媳婦兒跟前獻殷勤,我當然看你不順眼!
“你們多心了,我就兩只眼順眼的都看不過來,哪里會看不順眼的。”周明愈道︰“你們先回去安心勞動,靜候上頭的詳細政策。”
“周團長,你這叫顧左右而言他!”唐薇毫不客氣地堵著他的路,“我們要上大學,你作為直屬領導,不可以挾個人恩怨!”
周明愈笑了,“個人恩怨?難道你們有什麼對不起我的不成?”
唐薇立刻不說話了,只瞅董桂娟,悄悄扯她衣角讓她說。
董桂娟卻心虛,“周、周團長,我們是一定要去讀大學的,當時在學校里我們就是名列前茅的,本來讀大學也應該讓我們去。現在不考試,讓舉薦,自然也該舉薦我們,我們的成績最好。”
說到最後她挺了挺胸脯,拿出作為優等生的自信和驕傲。
周明愈毫不客氣道︰“你們還真弄岔了,具體條件是‘政治思想好、身體健康、有兩年以上實踐經驗、年齡在二十歲左右,有相當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政治思想好。”
政治思想好,這個含義就很廣泛了,包涵出身、言行、工作表現以及領導對他們的意見、群眾對他們的意見。
若是有人舉報他們思想不端著,那就不是思想好。
金光明忍不住道︰“還不是領導說了算的?領導說思想好就思想好,別的大隊都是這樣的。”全是吃卡拿要走關系搞定。
周明愈冷冷道︰“可惜,先鋒團不是別的大隊,都趕緊回去準備麥收吧。”
上大學還遠著呢,但是麥收就在眼前,收不回來就要餓肚子。
他這樣也是為那些知青好,就算知青可以去上大學,也只有一個兩個的,不可能這麼多人都去。
現在他們一個個打雞血一樣激動,到時候就算報名也失望透頂,被打擊人生信念,還不如一開始就給潑潑冷水,免得一個個再失去活下去的勇氣。
有些人,太脆弱!
看他冷了臉,幾個想鬧騰的也要掂量一下。
雖然周明愈日常非常和氣,但是不代表他沒有脾氣,之前他們私底下說莫茹的壞話,被他知道以後去知青點逛了一圈,他們的特權直接被剝奪,全部都要跟著下地,還要早請示晚匯報,每周寫一次思想報告。
那陣子可把他們折騰慘了。
如今麥收在即,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人脫層皮,麥芒刺撓得人又疼又癢,想起來他們都發 。
就算團部有兩台手扶拖拉機,可現在田地太多,就場部的都收不過來。
百分之九十五的還是要人工來收的。
等周明愈打發那幾個知青,回到院子里發現莫茹已經睡著。
知了高聲叫著,夏日的熱風被叢叢的花樹過濾以後也變得溫柔起來,吊椅上的人睡顏恬淡,讓人有一種歲月靜好,時光凝住的感覺。
他拿了淡粉色的床單給莫茹蓋上,又去牆根的泉水池里放上兩個西瓜,等莫茹醒了就可以吃。
他怕有人再上門打擾她午休,索性把院門掛上鎖,讓人以為家里沒人。
他則去團部。
午休的時候,有人在家里睡覺,也有人跑到村里食堂以及團部前面的場里睡。
打谷場的邊上有梧桐樹和白楊樹,投下了一片片的樹蔭,伴著蟬聲清風入眠對社員們來說是一種享受。
林紹禹幾個知青正在做麥收計劃。
經過勞動的鍛煉,他原本有些蒼白的皮膚都健康起來,露在外面的肌膚被曬成小麥色,身體也結實很多,還長高一塊。
他們跑遍全生產團,按照麥子的成熟等級畫表格,把需要提前收的標出來,免得到時候耽誤麥收。
周明愈看了看,同意他們的計劃,“讓農機組隨時待命。”
正說著,外面響起吉普車的聲音,一個洪亮的嗓門傳來,“周團長!”
周明愈一听就知道是莫應棠的那個通訊兵,莫應棠工作忙的時候,都是他來送信或者送東西,和先鋒團也非常熟悉。
周明愈迎出去,笑道︰“在呢,胡通訊員有什麼指示?”
胡通訊員叫胡正雄,西北人,估計是職業原因鍛煉出一把大嗓門。他很有語言天賦,每到一個地方積極地學習當地方言,如今不但普通話不錯,會說幾句英語日語俄語,會說流利的四川話、陝西話、上海話,還會幾句粵語和溫州話。
像當地方言對他來說是小意思,畢竟很多發音差不多,只有個別詞匯有特殊稱呼而已。
他現在說的就是當地方言。
他還特別會講段子,每次來先鋒團,學生們知道都要跑來找他,請他去上課講革命故事。
胡正雄從自己補丁摞補丁的褪色挎包里掏出一個信封,“周團長,恭喜你們啊,快去提車吧!”
提車?
周明愈心下一陣激動,趕緊打開信封,就見里面是一張批條︰關于紅旗公社先鋒團貸款購買東方紅75型履帶式拖拉機的批示。
下面是鮮紅的區委大紅章,寫著同意。
他歡喜道︰“太感謝了!這可幫了我們大忙。”
他立刻讓林紹禹去通知團部的連長、排長以及會計和農機組們,火速開會。
因為學校就在這不遠處,他們得到消息,跑來請胡通訊員去吃西瓜——講故事。
周明愈關切道︰“胡通訊員,你忙不?忙就先走一步。”
胡正雄笑道︰“不忙不忙,我去溜達溜達,吃過晚飯再走也行。”
先鋒團食堂的飯那是有名的好吃,來了先鋒團不吃這里的飯,那不是虧大了嗎?
嘿嘿。
買拖拉機的事情早就定下的,錢也預備著,只是後來不讓買他們也有別的用處,所以現在要開會再籌錢。
其實也沒什麼好開的,無非就是大家都舉手同意,然後讓幾個會計和連長一起見證,開箱拿錢。
開了會以後周明愈就帶著周誠廉和周培基兩人開著手扶去縣提拖拉機。
胡正雄則去講了一節課的故事,時間差不多就去食堂吃專門給他做的飯。
韭菜炒雞蛋、蘑菇湯、蒜薹炒臘肉、雞大腿,還有雜合面大卷子。
他香噴噴地吃完,走的時候還特意去找何桂蘭、張翠花道謝,“嬸子就是實在,這飯比區委食堂的好吃多了。”
倆老太太笑著歡迎他常來。
她們最喜歡胡通訊員了,每次來都帶好消息。
……
這一次買拖拉機順利得很,貸款都有專門人給辦理,他們只需要摁手印、蓋章、簽字,然後交兩千四百塊錢,就可以先把拖拉機開走,以後每個季度還一次錢就可以。
還錢也不需要來縣里,只需要還給公社的信用合作社即可。
拖拉機只是一個驅動機械,還必須要有配套的農機,耕地耙地一體的旋耕機、還有播種機、收割機,這些都是一起買回來的。
大拖拉機他們暫時沒有配車斗,那些配套農機可以裝在大拖拉機的就裝上,不行的就裝在手扶的車斗里拉回來。
等都裝好以後,周誠廉開著手扶,周明愈和周培基駕駛東方紅。
東方紅的啟動和後世的拖拉機不同,他既不是手搖打火,更不是電子打火,而是拉繩啟動。
車頭上有一根啟動繩,一拉發動機就突突突地開始啟動,這個也要掌握規律和感覺,否則不是那麼容易啟動的。
周明愈在省城的時候學過,試了試就掌握啟動方法,惹得縣革委會的技術員們都佩服不已。
“周團長,人家都說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你是一天不見就得刮目相看啊。”有人跟他說笑。
自從張技術員通過關系留在省里以後,縣里又培養了幾個技術員,都是從機械以及農業大專院校畢業的學生。
要不是有人說起來,周明愈都要忘記張慶祝這個人了。
張慶祝離婚和何敏結婚留在省機械廠,後來還參加造-反派,一時間也成為風雲人物。不過他也鬧出不少笑話,听說他和何敏倆對語錄有不同理解,兩人在家里的時候經常大開夫妻辯論,有時候鬧到大打出手。
後來組建革委會的時候,張慶祝想進工廠革委會,但是沒得逞,只能當一名普通工人。
按說在省城當工人也不錯,這是好多人夢寐以求的,他之前也就是想留廠當個技術員或者工人的,這也算得償所願。
可他畢竟也風光過,一旦上去很難下來,心里落差不是那麼容易接受的。再者他因為靠著不光彩的手段留下的,心里也別扭,總覺得人家都針對他。自然也會因此生出各種矛盾和事端,後來和何敏鬧得越來越厲害,最後被工廠開除。
開除以後他想回縣里,縣里怎麼可能還要他?
沒轍,他只好回老家種地去,據說現在在生產隊當個技術員,也要下地勞動賺工分的。
周明愈和人家聊一下,看日頭要落山,就告辭回家。
夏日天長,就算太陽落山還能亮半天,差不多到八點才會真的黑下來。
啟動拖拉機離城回家,這時候城里鄉下大部分都是土路,他們開著履帶式拖拉機像坦克一樣過境也沒什麼問題。
正是農忙的時候,沿途全是在地里干活兒的社員們,看著他們開著東方紅拖拉機,都朝著他們揮舞手臂高喊著什麼。
等進入先鋒團地界的時候,社員們則是熱烈地歡呼,甚至很多人都跑到路邊來圍觀。
“今年收莊稼可輕松啦!”
“是啊,听說這大家伙一天能耕地七八十畝呢,收麥子更快。”
“我听說還能收棒子呢,直接把玉米粒都給脫出來,不知道真假。”
“要這樣,那可太先進了。”
說起先進,這種組合機械真的挺先進的,尤其適合大地塊農場作業。
只是大包干以後,農田也都包干到戶,恢復各家各戶的小地塊。農民們個人買不起大機械,小地塊也不適合大機械作業,所以很多地方生產隊的那些大機械都荒廢了,就算有人買去一開始都施展不開。
這也導致在八/九十年代的一大部分農村,一度又恢復到牲口耕地收種的狀態,直到2000年以後,百姓們打工富裕起來才又開始合伙買大型機械在鄉下跑活兒幫忙收割耕地播種。
東方紅突突地開進團部,立刻就引起一陣轟動。
干活的社員們正好下工,看到大拖拉機紛紛圍上來,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這麼個大家伙,咱們團的麥子夠不夠收的啊?”
“收完麥子還得耕地呢,閑不著。”
“那咱們可更輕松了,哈哈,加入團部以後這日子真是越來越紅火,吃得飽穿得暖,種地還更輕松呢。”
周明愈听見,笑道︰“閑的時候把你們各自的手藝都好好耍起來,這些咱們也都需要的。”
有些社員是祖傳的手藝,有些心靈手巧一學就會,如今農閑的時候也都能在那些部門賺外快。
拖拉機開回來,周明愈就讓林紹禹去團部廣播,讓各連長明天來開會,確定一下麥收的順序。
村里沒通電,廣播是汽油發電機驅動的。一根高高的電線桿,上面東南西北四個大喇叭,一廣播社員們都說能傳出十幾里地去!
發電機是年初周明愈在莫應棠的幫助下買回來的,還買了全套的廣播器械,如今由林紹禹等幾個青年組成的團部廣播通訊組負責。
當然,順便也買了放映機。
因為要麥收,周誠仁等老頭子自然還得帶人壓場,為了不破壞場院,只有團部外面的場里是用水泥抹平的,其他還是原樣的土地,打場的時候壓場,用過之後可以再種菜。
有東方紅幫忙,今年麥收簡直神速。
社員們一個個打了雞血一樣,有些人跟著看拖拉機干活兒,哪怕頂著毒辣辣的日頭他也能看一天!
麥收之後,為了犒勞社員們,團部下令︰放三天電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