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未幾日景帝駕崩。
公元前一四一年,新皇即將繼位。
大漢將開啟另一番景象。
劉徹,四歲被封為膠東王,七歲被立為太子,十六歲登上皇位。
他登上高台,睥睨天下,“皇帝臣徹,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後帝朕,今日登基,乃大漢之榮幸,百姓之安樂。朕登基後,當行仁孝之道,以禮治國、以孝治國。”
百官齊叩首,“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請起。”
劉徹揚揚衣袖,從此他就是王,至高無上的天子。
這天下是他劉徹的,這是王的榮譽,而守護天下便是他的責任。
他要改革,他要這大漢富強,要這百姓安居樂業,他要北擊匈奴,要這長安城長安,要這天下太平。
想起長安外的邊遠地區百姓還在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受到不公待遇的人還在抱怨朝廷,懷才不遇的人還在被無聲地埋沒,匈奴還在邊疆肆意妄為,遠嫁老單于的姐姐孤獨地身處異國他鄉,他決定要大刀闊斧地改革。
登基大典結束了,從此他就是人人俯首叩拜的王了。
這一天,他要上朝了,從前他只看見過他父皇坐在朝堂之上,萬人朝拜,他站在朝堂之下默默看著他,現在,他一襲龍紋黃錦袍,黑流狐毛大氅,頭戴珠玉冠,兩側宮人跟隨著,太監高呼︰“上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大臣叩首齊呼。
“眾愛卿免禮。”劉徹抬抬手。
“眾愛卿可有本要奏?”
殿下無人回應,劉徹站起身來,“那好,既然各位大臣無本要奏,那朕有話要說。”
“先帝在時,以孝治天下,寬厚仁和,百姓安樂,然長安外仍貧窮落後,匈奴來犯,唯以和親安撫,且朝中積弊眾多,如此不利于我大漢江山穩固根基,眾卿有何高見?”
衛綰站出來拱手行禮,“回陛下,自高祖開國以來,我大漢就尊奉道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而今時事有所變化,雖七王之亂已平,各諸侯在封地相安無事,但各個勢力不得不叫人忌憚,更有匈奴為患,擾亂我邊界,微臣以為應有所改變,不能一意信奉道家,應該以孔子之道治理天下。”
“哦,愛卿說的有理。”衛綰是太子太傅,如何不知道劉徹是怎麼想的,句句所言都說到了劉徹心里。“王臧,你如何看?”劉徹又問。
“回皇上,臣認為衛丞相所言極是,現時事已變,不能總奉行舊制,臣以為應該改革,通過改革實現國富兵強,削藩,北擊匈奴,整頓禮制,如此才能使百姓安康,天下太平。”
“好,兩位愛卿所言極是。”劉徹想了想,“過幾日該是察舉孝廉的日子吧。”
“正是。”衛綰回答。
“好,考生文章都送到未央宮來,朕要親自看看。”
“是。”衛綰退回原處。
隨後劉徹任用了衛綰,王臧等一大批儒生,從前一些大臣,不被看重的,也便冷落在那里,所謂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下朝以後劉徹到各個部查看,想到什麼舊事先例不懂的就翻翻,一直忙到晚上才回宮。
“阿嬌。”劉徹推開門看陳阿嬌還坐在那里。
“臣妾參見皇上。”阿嬌站起身來。
“誰教你行的禮。”劉徹貼著阿嬌的額頭。
“母親說你如今當了皇上,今時不同往日。”
“以後我們兩個人的時候,你就不必行禮了。”
“真的啊?”
“君無戲言。”
“就等著你這樣說呢。”
本來以為阿嬌變得知書達禮了,卻突然間明白了,無奈地說“阿嬌剛才可是跟朕說的客氣話。”
“臣妾不知道。”阿嬌一副無辜的樣子,看他有些倦意“你該累了吧,休息吧。”
“嗯,是有些累了。”劉徹閉了閉眼略顯得疲憊。
“徹兒”阿嬌看著劉徹,突然間有種特別心疼的感覺。
“阿嬌,怎麼了?”
“沒事。”,阿嬌抱住他,“以後能不能不要讓自己那麼累。”
“心疼了?”劉徹立馬變了個很曖昧的眼神。
“嗯……”阿嬌點點頭。
“你親朕一下,朕就答應你。”
“我才不相信。”
“朕幾時騙過你。”劉徹看著阿嬌的眼楮。
“那好吧。”阿嬌踮起腳親了一下劉徹額頭。
“不是這兒。”
“皇上……”
“就我們兩個人你還害羞?”
阿嬌心撲騰撲騰起來,臉一下紅了,慢慢向前吻了上去,有種豁出去的感覺。
“你親的朕不滿意,這個事情以後再說。”
“你”阿嬌一個小拳頭就要打過去,但是想到他已經那麼累了也便十分不舍得,就賭氣去睡覺。
劉徹看她睡覺了也和衣挨著她躺下,“生氣了?”
阿嬌背對著他,就是不說話。
劉徹從後面緊緊抱著她,“不說話就睡覺吧。”
一會兒,阿嬌轉過身來,他真的睡著了,她就是假裝一會的啊,可是他真的睡著了。阿嬌仔細端看劉徹,第一次發現原來他長的這樣好看,一張稜角分明的臉,睫毛蓋著眼楮,眉宇間還透著一股英氣,她不禁偷偷親了他一下。
他是皇帝,也是她的意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