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膽簫心俠骨香

第三十一章 易筋十二勢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顧楚堯 本章︰第三十一章 易筋十二勢

    方余此刻正盤腿端坐在檜木浴桶之中,閉目調息,額上的汗珠一滴滴落入浴水之中。

    頂上冒起的白煙,分不清是浴水的蒸汽,還是體內逼出的熱氣。

    方余年幼時本是長在關外,北國寒冬千里冰封,遼東一帶水資源更是稀缺,關外人不像南國人每日可沐浴洗澡。

    可這幾日,甦桐每日日落便開始燒水,敦促他沐浴。

    出浴後,甦桐更不惜催動內力,為他拍打周身穴道,活血散瘀。

    說來也怪,每次沐浴之時,方余便覺神清氣爽,體力最為充沛。

    可依甦桐所言,這明明是再普通不過的井水,是門前那口數十年的老井打上來的水源,燒水時也沒見鬼婆婆添加任何藥材,這水也是甦桐親自燒的,期間看不出任何端倪。

    方余自覺興許是自己多心,便不再探究了。

    穴道拍打之後,方余便閉目調息,默念《雪霽心經》,可這雪霽真氣在經脈中處處遇阻,無法運行。

    要知方余在那襄陽員外府一戰,雙維、雙蹺經脈錯亂,關節被葉慕風以重手法拆卸,一身修為早已送了出去,經脈不存半點內息。

    莫說雪霽真氣運行遇阻,甦桐的真氣輸入方余體內,也不能融入經脈,漸漸消耗殆盡。

    要恢復十成內功,便要從頭修煉,又必從雙維、雙蹺經脈入手,別無他法。

    葉慕風分筋錯骨的擒拿手法,非內外兼修的高手不能為之。

    尋常的跌打醫生,哪有這樣的重手法?

    若說內外兼修的江湖散醫,南少林出身的“鬼醫”杜仲或是這世間唯一可使方余易筋塑骨之人。

    可這幾日方余雖臥病在床,甦桐卻縱馬提韁,搜索了附近方圓十里地,甚至走出了這片梅林,去往十里外的市墟,依然無人識得“鬼醫”杜仲先生。

    且從村民的口中得知,歸來谷果然就在身後那片梅林中,村民也不知為何那片梅林會稱之為谷,听年長一點的村里老人說,多年前那片梅林本無名,只知這幾十年來都喚作“歸來谷”,但從未听說過“鬼醫”杜仲這號人物。

    若是小村鎮附近有這麼一位大人物,當不會無人知曉吧!

    若依鬼婆婆與村鎮百姓所說,此處便是歸來谷,莫說這方圓十里地只此一處人家,縱然是洞穴里也無人跡,那“鬼醫”的神蹤究竟在天涯何處?難不成“鬼醫”真的成了地下的鬼魂?

    既然尋不到杜仲先生,方余又傷重,不宜奔波顛簸,甦桐索性拿了些銀兩給那鬼婆婆,在這小屋住了下來。

    鬼婆婆拿了銀兩喜出望外,恨不得這二人常住下來。

    甦桐出手自有“武林第一家”的氣派,也算闊綽。

    既然打算小住幾日,那斷沒有讓鬼婆婆一直謙讓大床的道理。

    況且之前只是權宜行事,方才同榻而眠,二人均是血氣方剛的少年男女,同床共枕,輾轉反側。

    說什麼“江湖兒女,不拘小節”,**面前,都是屁話,終究是男女有別,成何體統。

    于是甦桐就地伐木,在方余房間里為自己置辦了一張小床,也為鬼婆婆置辦了一張。

    方余手腳不太靈活,換床多有不便,甦桐便多給了鬼婆婆一些銀兩,為方余爭取了那張大床,鬼婆婆見財眼開,自然是一百個應承,以上都是前話。

    此刻浴水已漸冷,方余喊了一聲,門外守著的甦桐便推門而入,走進屋來,為方余換上新做的干淨衣裳。

    起初二人頗為尷尬,可方余行動不便,只得權宜變通,多日的相處,就不再介懷男女有別了。

    這衣衫是幾日來甦桐一針一線縫制,用的料子只是十里外市墟買來的普通人家的棉麻,縫線時還少不得挨鬼婆婆幾句罵,諸如“笨手笨腳”之詞。

    這縴縴細手能使十步sh  r n的劍法,拈那繡花針可是生平頭一遭。

    武林世家的女子本就少有學那刺繡女紅的。

    方余笑了一聲,脫口贊道︰“好看。”

    甦桐低下頭去,為方余系著腰帶,漫不經心地隨口說道︰“清洗舊衣物時,翻出了兩本手抄的佛經,想必是戒止大師贈你,這般貴重的東西我可不敢怠慢。”

    方余嗯了一聲,輕道︰“你擺放在了何處?”

    甦桐抬起了頭,正迎著方余熾熱的目光,吐氣如蘭,說道︰“就在你的床頭。”

    “玉皇頂大會之前,我曾上少林與戒止大師商議過對策,這兩卷佛經便是那時贈我的,乃是戒止大師親自手抄,望我潛心修養,消弭戾氣。起初那幾日,倒是每日翻看幾頁,于我修習內功確實大有裨益。後來漸漸忘卻,就沒再翻看過了,枉費了大師一番苦心。這雖不是出自‘天下武庫’之稱的藏經閣中的孤本珍籍,但于我而言,的確名貴。”方余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扶我過去。”

    方余隨手拿起一本,只見開篇一頁寫道︰“譯曰,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

    甦桐淺笑道︰“大師提筆寫字,也是修禪,一筆一劃,處處都是佛法。”

    “大師修的是禪宗大乘派的一切禪,能得自行化他一切功德,這想必是他禪七日後手抄的經典。相傳菩提達摩一葦渡江,便是一禪,佛家所說‘一切有為法’,或許就是這個道理。”

    方余繼續翻閱下去,瀏覽間淡淡說道︰“這本我倒是從未翻看過,往日看的都是另一本修心的佛經。”

    “這還有畫兒呢!”甦桐本是說了玩笑話,卻提起了方余的興趣。

    果然往後翻去,有幾幅圖畫,上書“韋馱獻杵”、“橫擔降魔杵”、“掌托天門”、“摘星換斗勢”、“倒拽九牛尾勢”等等,共十二勢,都有口訣。

    看那“韋馱獻杵”,訣曰︰“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圖中畫的那小人兒,兩臂曲肘,抱球于胸前,立掌向上,掌心相對。

    甦桐一驚,說道︰“這莫不是少林武功?”

    方余沉思良久,默不出聲,甦桐又是乍驚︰“這十二勢,莫不是那少林七十二絕技?不對不對,這是修習內功的法門,難道是那《易筋經》?”

    方余沉吟道︰“菩提達摩只身東來,見少林僧人長年靜坐,多靜少動,便著書立說,教導僧人修習健身功夫。達摩圓寂之後,僧人于達摩遺下的膠封鐵箱中,找到兩卷梵文著作的經書,一本是《易筋經》,一本是《洗髓經》。如此說來,那我先前看的那本,就應該是《洗髓經》了。”

    “是了是了,《洗髓經》正適合你修身養性,平息戾氣。那這本確是《易筋經》無疑了。大師怕你不通梵文,便手抄了兩卷贈你。”甦桐說道。

    方余搖了搖頭,說道︰“戒止大師本是‘悟’字輩高僧,披住持袈裟之時,是太祖親賜‘戒止’法號,與當今皇上所賜‘文德’同理。少林寺如今的子孫輩,按七十字序,有可、悟、周、洪四輩,不消說‘悟’字輩還有悟覺、悟因等高僧,往上數還幸存一位‘可’字輩,便是在達摩洞參那最是晦澀的難禪達二十年之久的菩提院首座可相禪師。幸存的可、悟兩輩,修習《易筋經》的也僅有戒止大師一人,而我非少林門人,連‘洪’字輩也算不上,《易筋經》怎麼會傳于我?”

    “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戒止大師一代高僧,普度眾生是禪,不拘于門戶也是禪。我想戒止大師傳你《易筋經》,也是修禪吧!”甦桐接著說道,“若這真是《易筋經》,對你的傷勢是再好不過,之前我也想過用《易筋經》來治療你的內傷,我還正愁大師不肯相借,無從開口。你不妨按著口訣與圖譜修習,看這內功能否助你打通經脈。世叔的《雪霽心經》固然好,但內息處處遇阻不是?”

    方余尋思有理,便依著圖譜,在甦桐的扶持下站起身來,從那第一勢“韋馱獻杵”開始練起,“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這一勢修習了小半個時辰,只覺內息稍微順暢,但不能久存,終會消耗殆盡。

    “不急,學武貴在恆久,非一日之功。《易筋經》也不是西天玄功,這有易筋十二勢,你慢慢修習,我就不打擾你了。”甦桐說罷,站起身來,走出了房門。

    方余覺得方才是氣息走得不對,倚著床欄,再修一輪,閉目凝神,引氣下行,氣息自咽喉頸項,走小丹田、下丹田,心胸開闊,元氣充沛,感覺腹腔一陣暖意,再通會陰,沿兩腿內側,抵涌泉穴,頓覺渾身力量充盈,內息存留的時刻比起上次約摸多了一炷香時間。

    如此往復七八輪,方余體內的氣息運行較之第一回順暢了許多,似是突破了一層阻礙,氣息久久不會散去,已能將內息存留在體內,可以不靠他物扶持而站立。

    再翻看下一頁,上書“橫擔降魔杵”,訣曰︰“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如此也是修習了十幾輪,又覺似乎卸去了全身勁道,輕盈得似幻化成一片羽毛,摒除了雜念,再無世間不憤事,無恩仇,甚至無生死。而體內的氣息似乎又突破了一層障礙,更為融匯,且內力又深了兩分。

    如此這般練了兩勢,上肢力量有所增強,手上的勁道已能拿捏分寸,恢復到往日的六成。

    但腿腳仍是較為酸軟,下肢乏力。但比之未習這經上所載心法前,還是多了幾分力氣,已能自行走路。

    要知道,未習這些武功前,方余終日臥在床上,用盡十二分力氣也不能掙扎起身,難怪寬衣解帶也需甦桐代勞,不免尷尬。

    如此看來,這確是《易筋經》無疑。

    這世上能易筋塑骨的武功,除了少林寺的《易筋經》,就再無其他了。

    方余推及到此處,心想︰戒止大師伸手為禪,將這不傳之秘授予一個外門弟子,實是恩重逾山。細思到此處,便雙手合十,虔誠說了一句︰“阿彌陀佛。”

    少林武僧萬八千,在武道上登堂入室的,不過百人。

    非這百人都可修習《易筋經》,而需佛法高深,內力渾厚,兼具慧根者,方可入藏經閣翻閱修習。

    說來容易,可少林寺數十年未必出一位禪、武雙修的高僧。

    戒止大師四十歲披錦袈裟,法號上悟下止,歷經三朝,執掌少林三十載,朝廷兩度恩賜法名,敕封國師,佛法、武道一肩擔之。

    論佛法,參難禪二十年的可相禪師,未在達摩洞面壁前,曾開壇**,輾轉全國各地。建文帝曾召他入京**,稱一聲“禪師”,特賜紫金缽盂,許“可化天下緣”之權。

    要知道太祖爺賜名“戒止”時僅稱“大師”,戒止大師被賜名“文德”時方才稱為“禪師”,已隔三十年之久。可相為建文帝**便受封“禪師”,比方丈戒止早二十年,稱一句“少林佛法第一人”不為過。可相不善武藝,武功甚至擠不進少林寺那武道登堂入室的百人行列,可他一心修禪,貴為菩提院首座,且為少林寺輩分最高、碩果僅存的“可”字輩,受天下人敬仰。

    論武道,“悟”字輩三十六位高僧中,戒律院首座悟覺大師,自號“大佛手”,精通少林寺十二絕技,是少林近三百年來首位修十二絕技的僧人。“悟”字輩中武藝絕品者,還有戒指、悟因兩位大師,而方丈戒止大師只修了九項絕技,達摩院首座悟因大師只修了四項絕技。悟覺大師本應是“悟”字輩最有希望進入藏經閣閱覽《易筋經》的,但其為人毛躁,嫉惡如仇,若他修習《易筋經》反而適得其反,不得精髓。故使他執掌戒律院,最合適不過,以執法嚴苛、鐵面無私聞名。

    天下武功出少林,易筋十二勢,可為內功之魁首。

    武道學子,無一不欽佩,數百年來,歷來如此,無一人能辯。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劍膽簫心俠骨香》,方便以後閱讀劍膽簫心俠骨香第三十一章 易筋十二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劍膽簫心俠骨香第三十一章 易筋十二勢並對劍膽簫心俠骨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