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由中國**領導的西滿鐵路局接管了檢車段,同年11月,檢車段支部委員會成立,成為當時西滿鐵路局較早的地下黨組織。獲得新生的檢車段職工們,為盡快醫治戰爭創傷,恢復生產,支援解放戰爭,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工作,通過“納獻物資”、“死車復活”等運動,恢復客車51輛、貨車620輛,為支援人民解放軍南下解放全國做出了卓越貢獻。1947年,檢車段被授予“模範段”光榮稱號,從此“老八路段”名聲鵲起。
新中國成立後,干部職工們發揚“老八路段”光榮傳統,對舊中國和淪陷時期的車輛和設備設施進行維護維修,並逐步更新改造。“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段先後派出53名職工入朝參戰,44人立功受獎,其中檢車工長在朝鮮熙川犧牲。1956年,為加強車輛檢修和管理工作,檢修段拆分為客車車輛段和貨車車輛段。
車輛段是鐵路行車系統的重要單位之一,主要負責列車車輛(不包含機頭)的運營、整備、檢修等工作。車輛段同時也是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地鐵、城市輕軌)中對車輛進行運營管理、停放及維修、保養的場所。
車輛段還通常分為貨車車輛段和客車車輛段、動車段(動車運用所),分別負責貨車車輛、客車車輛、動車組的綜合運用、車體整備、車體整體檢修。
車輛段通常是由本段、客技站(客整所)和列檢所組成。列車車輛的故障一般由客技站進行檢修。而列檢所則通常設在二等以上的車站,檢查修理過往的列車,連掛摘解機車和制動軟管以及電氣連接線並進行試風。
客車車輛段里還有隨車列檢(車輛乘務員/隨車機械師),即在列車正常運行時隨車一起實施實時ji n k ng檢查修理。目前我國的列車運用車輛,分為旅客列車與貨運列車。
車輛鉗工負責車輛機械裝置及部件的修理、裝配和調試並包括鏨削、銼削、鋸切、劃線、鑽削、鉸削、攻絲和套絲、刮削、研磨、矯正、彎曲和鉚接等。
邵建業在車輛鉗工崗位三十七年如一日的堅守著,只當了個芝麻大的工會組長。在邵野的眼中,爸爸是忙忙碌碌不著家,起早貪黑忘了家。在同事的眼中,老邵是個好同志,人老實又實在,任勞任怨一輩子,工作中從不講條件。
“爸爸,你為什麼不是黨員?”邵野天真的問道。“是不是作業沒完成,還是沒有犧牲啊。”
“傻孩子,說啥那,黨員不是隨便的就能入的,”邵建業若有所思的說。“入不入黨都是為人民f w ,組織沒批準我,證明我還是做的不夠好。”
其實爸爸不是不想入,只因為爺爺思念奶奶提前轉業,以及紅小鬼出身的姑爺爺抗戰時指揮失利,全團打的只剩一個人的事。後來爺爺進了烈士陵園後,單位才發展爸爸,但是老人年齡快五十了,就算想入也怕身邊的同事說那句“老有所為”的閑話。
在不同的年代,黨員有著不同的詮釋。無論革命戰爭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初、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及改革開放以來,黨員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跡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知難而進、一往無前、艱苦奮斗、務求實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懈奮斗的時代精神。
與之相比,邵建業如滄海一粟。這就是老一輩鐵路人,一個普通而又特殊的群體,平凡卻又偉大著。
人們在提起鐵路系統工作的職工時,總是覺得鐵路人高大上、享清福、鐵飯碗,甚至還有人用“鐵老大”這樣的詞匯來寒磣鐵路系統,事實上,不管陰天下雨還是寒冬臘月,鐵路工人上班幾乎都是迎來朝陽送走夕陽,每天面對的都是繁重的人體極限挑戰。鐵路一線職工為了保障以毫米來計的設備質量標準和列車安全,為了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默默無聞的奉獻著。
鐵路強則國強,鐵路興則國興,我國的最高鐵路、最寒鐵路、最重鐵路,任何一項都足以讓中國立足世界鐵路之林而不可撼動。艱苦奮斗,敢教日月換新天,中華兒女不畏難、不畏險,靠著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個讓世界各國鐵路專家頭疼的問題,最終那些洋人們不得不對我們豎起拇指,拍手叫好!
萬家燈火團圓夜,他們仍是堅守著,忙碌著。忙碌的身影背後,一串串追逐鐵路夢,實現中國夢的堅實而清晰的足跡。
鐵路職工福利改革,邵建業一家三口終于有了自己的房子,鐵路局宅一棟日式小二樓,算上廚房僅僅15平米多;每層四戶人家。雖然是蝸居,但也算是一個家了。
由于住到了新家,邵野從林場小學轉到鐵路學校,在這里他認識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上官宇、聖勇、郝富、吳曉明。
吳曉明,住在日式小樓最東側,長長的頭發,圓圓的臉;鼻梁上卡著一副大眼鏡子,跟機器貓里的康夫一模一樣。他總是邀請邵野去他家玩小霸王游戲機,兩個愛玩的小男孩一起玩super mario(超級瑪利)、吃豆人、淘金者、飛機1942、坦克大戰、影子傳說、馬戲團等游戲;吳曉明爸爸是鐵路客運段的列車長,總會變著法的給兩個男孩做各種美食,讓邵野有種樂不思蜀的感覺。
“來來來,小邵野”吳曉明推了推眼鏡框,一本正經的宣布道。“今天我給你介紹一兩位新伙伴,兩位即將成為你終身知己的帥哥。”
“少東家,大雪封山十幾天,家里沒米沒柴已經揭不開鍋了……”邵野學著楊白勞的樣子彎著腰,邊作揖,邊鞠躬。
“邵……哈哈哈,”聖勇一進門就看見這一幕捂著肚子笑著說。“樂死我了,你太好玩了”
聖勇,達斡爾族,外表斯文,白白淨淨的,給人一種純天然無污染的感覺;他的父親高高的個子,能歌善舞,他的母親博學多才,文化知識淵博;他的家住在邵野家前樓東側,在邵野眼里聖勇一直都是安靜的美男子。
緊跟在聖勇身後的是身材很像機器貓的胖子,當然他也像機器貓一樣可愛、聰明,給邵野的第一印象就是,此子很善良!
“你好,我叫郝富”郝富拍著胸脯說。“這個小白臉是聖勇”
“以後我們就是鄰居加同學,親上加親了,”吳曉明歡呼雀躍。
“那我們出去彈玻璃球吧,”聖勇笑著拿出一盒彈珠跳棋。“正好四個人玩五坑”
小時候男孩子有一種很流行的游戲--玻璃彈珠。
第一種玩法,用大拇指按著玻璃球往土里捻,直到按進去半個,拿出來,地上留個坑,然後就像高爾夫一樣,離老遠劃條線,往洞口扔,誰扔的最近,誰先往洞里彈,彈進去,別的玻璃球就歸誰。
第二種是在地上先挖成正方形的四個小坑,每個小坑間隔一步遠,然後在四個小坑的中間再挖一個坑。參加玩耍的小孩站在三米外的一條直線開始彈,依次把玻璃球彈到這五個坑內,先彈完者為贏。是彈著玩,還是來玻璃球,根據玩前的約定。
第三種是在地上畫一條直線或弧線,參加者都要拿出一個玻璃球間隔均勻地擺在直線或弧線上,然後間隔三四米與直線或弧線平行再畫一條直線為開始線,參加者依次從開始線向直線或弧線上的玻璃球撞擊,撞擊到的玻璃球就歸已所有。可以連續撞擊,直到撞擊不上才輪到下一個參加者,直到把直線或弧線上的玻璃球撞擊完為止。
第四種比較簡單,參加者拿玻璃球先向牆上撞擊,跑的遠的玻璃球可以先撞擊近的玻璃球,撞擊到可以將球沒收歸已,撞擊不到,近的玻璃球才可以撞擊遠的。
四個小伙伴你來我往,玩的不亦樂乎。正玩的興起時,突然一個高大的黑影搶走了邵野的玻璃球;邵野抬頭一看,腿肚子就抽抽了,嗖地一下躲在了郝富的背後,不敢抬頭對視眼前這個令自己膽寒的煞星。
“哼”周洋雙手掐著腰,用手指著邵野說“這不是膽小鬼同學麼,誰允許你在我的地盤上玩玻璃球的?通知”
他話還沒說完,就被一個身材和邵野一樣弱小的男孩打倒了;別看個不大,動手如閃電一般,威猛而不失敏捷。在周洋倒地的一瞬間,弱小的男孩順勢騎在他的身上,掄起手掌,一頓大嘴巴子就把周洋打的哇哇亂叫,不敢還手。
“再跟我梗梗兒,腦瓜子給你削放屁。三天不打你,就上房揭瓦,是不是曬臉,皮又癢了,趕緊滾犢子!”弱小男孩站起身,彈彈的確良上面的塵土,頭不抬眼不睜道。
周洋灰溜溜的逃走了。
“我叫上官宇,以後我們一起玩,看誰還敢得瑟!”弱小男孩回過頭對四個早就哆嗦成一團的小伙伴說。雖然上官宇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手段,但是在四個弱小群體里,他的身影是那麼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