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這是昏君、無為之君,當皇帝首先百姓安居樂業,然後國家富強,不被它國所欺辱才是君基本之道。如今皇上不上朝,不理朝政,國家一天天敗落,民怨激憤,外有強敵,內有憂患,已經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你說我不取還要他人來取嗎?”
“想不到夫君還有安邦治國之道,如此野心,不知郡主怎麼想?”
是啊、這句話打中李浩然最脆弱的心靈,郡主是李浩然道路的鋪路石,一路順暢多虧有了郡主無形的幫助,現在要奪取他哥哥的天下,她會怎麼想?這一直是李浩然心頭上一塊心病。自己虧欠郡主的太多,想辦法補償吧。
晚上就睡在了郡主的床上,郡主似乎急了,一會打、一會罵、一會折騰他,反正不讓安生,最後鼓囊一句︰“他們都有了孩子,我不管,你不給我孩子就不能走。”
李浩然那有時間老播種,日日夜夜兩天後,連哄帶騙說這次肯定懷上了,才帶著家丁趕往鞍山,一進山谷就感覺氣氛不對,突然從樹叢中跳出兩個拿著火槍的人,指著他們說︰“干什麼的?擅闖禁地格殺勿論。”
謝長順厲聲喝道︰“放肆、這是總兵李大人,誰讓你們如此的?”
兩人一听撲通跪倒在地︰“大人原諒,小人以前從遠處見過大人,沒認清楚,是總監王大人派小人們守山,請大人責罰。”李浩然懸的心才算放下來,還擔心趁他不在有人造反呢。
“好、做的好以後就這麼干,帶我找你們王總監。”
王虎抱拳行禮︰“恭喜大人榮升,你這次送來的人太多了,在下沒有請示,請大人責罰。”原來被李浩然解救的漢人大部分都到了鞍山,男男女女3萬多人,也不需要這麼多人干活,王虎自作主張把年輕力壯願意當兵的,組織了8000人的軍隊,每天訓練、站崗、放哨已經訓練出500個炮手,7000千多火槍手。
李浩然一听想不到王虎還有這才氣,幫了他大忙真是意外之喜。但在明朝的官吏慣例沒有請示主人,是對主人的不尊重。“干的好,看樣子你是大材小用了。”話還沒說完王虎撲通跪倒在地︰“小人該死,不該自作主張壞大人好事,小人願領死。”說完就要抽刀自刎。
“慢點我話還沒說完呢?你是誤會了,看你應該有治兵之才,我準備讓你擔任千戶一職,這些都是你的兵,獨立于軍隊之外,自成一體,將來上陣殺敵立功封賞,你看如何?”
“真的、謝大人提拔,必效犬馬之勞。”
“王千戶;光有火槍、火炮還不夠,解決戰斗最終是要騎兵,所以你在這些人里面看有會騎馬的,組建一個騎兵營,要錢、要馬我都給其它都是現成的。至于你現在的職位,你就在他們中間選一個接替。”
李浩然視察了整個工廠,煉鋼已趨于穩定,就是兩個爐子太慢,他找到王師傅準備再建一個爐子,擴大生產正好人多。走了大半年大炮生產了三十門,三眼銃生產了五千支,炮彈倒停下來了,還是太慢生產力低下。李浩然讓王師傅除了建爐子外,全部生產停下來,專門生產炮彈,他這次把炮彈快用完了再不生產,大炮成了廢鐵。
李浩然現在可不得了,走到哪里都是一群人下跪磕頭,感謝他救命之恩,還給他們事做有飯吃,有錢拿。連朱員外踫上他都開始畢恭畢敬,不像以前那麼隨便。倒是李浩然毫不在意︰“岳丈大人,你怎麼有些生分了,是不是賺錢賺多了,不把小婿放在眼里。”
“豈敢、豈敢我賺的再多怎能跟你比,從草原去一趟就拉回幾百萬兩銀子,將來這天下的錢都會是你的。”
“岳丈大人此話不可亂說,皇上听了可要殺我頭的。”
“我看這世上沒人能殺你的頭,想不到家鄉的老道還真有些道法,不過將來你可要讓我女兒當老大,否則天下又回去了嗎。”听的李浩然一驚。
“報大人,有一人自稱姓耿名叫耿直要見大人。”
他怎麼來了︰“快請。”
耿直進來抱拳道︰“恭喜大人、賀喜大人,這天下現在除了大人的驚世之舉外,再無生氣可言了。”
李浩然哈哈笑道︰“你我之間無須奉承之言,有話直說。”原來耿直一直監視張淮的一舉一動,看他搜刮錢財差不多了,又給他連鍋端,給李浩然送來5萬兩黃金,張淮成了李浩然的撈錢的工具,又是意外之喜。
目前耿直在京城發展了五十多個手下,火柴廠收入穩定,平時除訓練外無事可做閑的慌,也愧對李浩然對他們看重之情,紛紛要求耿直找李浩然要任務。“大人你看如何?”
“這是好事啊!我也正要找你,你訓練一批鴿子傳信,派一些人到南隸{南京}潛伏下來,打听消息,尤其要拉攏政府官員。你不光要收攏武學之人,還要收攏一些飽學之士,為我所用,如果你有本事能在女真安插暗探就是大功一件。”
“小人一定不辱使命。”
“你給我說說現在天下有什麼稀奇之事?我朝官吏們都在干什麼?士大夫人們都在忙什麼?”
明朝就是怪事多,怪的離奇、怪得離譜。先說這位皇上的鄭貴妃;明朝作家《**語》的作者呂坤又寫了一本書《閨範圖說》圖文並茂寫了歷代皇後、皇太後、公主的故事,是教育婦女的傳統圖書。不知怎麼被鄭貴妃看到;作了個序,拿出私房錢委派她父親重新刊印、出版發行,價格低廉,士大夫們人手一冊。
本來是很平常的事,卻引起輿論嘩然一片。“國本之爭”未決,書中第一頁寫的是漢朝一位由貴妃轉為皇後,後來成為很有名氣的皇後。人們就猜測鄭貴妃的意圖,後來社會流傳一本在《閨範圖說》作跋名為《憂危 議》的“妖書”因為作者是假名。
書中指出鄭貴妃有標榜之嫌,因為歷朝、歷代沒有那個貴妃出過書。有謀儲君之疑,說她賊心不死,想當皇後,皇太後,意思就是立她兒子當太子。引起軒然大波,紛紛指責鄭貴妃,鄭家壓力太大,最後連鄭貴妃的父親出面,要求皇上盡快立皇長子為太子。
其實鄭貴妃只是想出出風頭,並沒有多想,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作秀惹得禍,從此喪失了作皇太後的機會。
明朝有個叫何心隱的,江西吉安永豐縣人,王陽明的弟子,崇尚“心學”,中過舉人後並沒有走常人的路,考進士入仕途,而是返回家鄉組織了“聚合堂”把村里的農民合為一起,同吃、同住、同干活、同讀書。自己出錢辦了“夫山學院”提出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書讀的大同社會。
居然維持了六年,朝廷提出加“皇木銀兩”稅引起“聚合堂”反對,何心隱寫文章攻擊知府被知縣被捕入獄︰“聚合堂”隨之土崩瓦解。
顧憲成江甦無錫人,中進士後直接到吏部任主事,因為上書伸辯,言語中有些過激被貶湖廣桂陽州做判官,由于政績突出轉到浙江處州做推官,後又轉到福建泉州做推官,被推舉為公鐮第一,又被提升吏部考功司主事,後升員外郎,其後升文選司郎中。
當時有一段著名對話;內閣王錫爵說︰“有一見怪事,內閣所是,外論必已為非。內閣為非,外論以為是。”
顧憲成說︰“還有一件更奇怪的事,外論所是,內閣必以為非,外論為非,內閣以為的是。”
因此得罪了內閣和皇帝被罷官,回到無錫老家開辦“東林學院”門兩側有一個著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從此“東林書院”成為朝廷是非,官場曲直的評價中心,與朝廷、內閣分庭抗禮的輿論中心。得到了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造成沒有一個統一意志和思想。而正當明朝內部爭論不休時,女真族努爾哈赤已經完成女真的統一蠢蠢欲動,日本又發動了朝鮮戰爭。
日本首相豐田秀吉不甘心失敗,從濠江購買幾百門大炮,並汲取上次海戰失利使得不能大量運兵和運輸補給的教訓,使用反間計誣陷朝鮮海軍軍艦李舜臣陰謀篡權,朝鮮國王李訟將李舜臣下獄,其後貶為小兵,只能白衣從軍。發動了第二次朝鮮戰爭,來勢凶猛,準備更加充分。日軍以釜山為基地,向朝鮮王京發動進攻,國王李訟已經派使者到京求援。
李浩然听後說︰“朝鮮戰事我怎麼不知道。”
耿直答︰“朝廷對遼東的了解是;經過西征寧夏,東征朝鮮戰爭和北抗蒙古,遼東兵馬只剩三萬步卒,有蒙古的威脅,所以不準備讓遼東出兵,不過皇上還是建議大人你為主官,被內閣否決。皇上也沒堅持,畢竟內閣理由很充足說你只是個小娃娃,所以內閣推薦兵部侍郎揚鎬為經略,集全國之兵馬,主持朝鮮戰事。”
李浩然說︰“看樣子沒我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