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帶只豬

第一百七十章︰小人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海角等天涯 本章︰第一百七十章︰小人

    大年初一,不需要李成應去拜會誰,所有的好兄弟都來了,李家一下變得很擁擠,不得不在小院子上擺上酒桌,李家的兩位女主人,還有兩個孩子都下了廚房,忙碌著為前來拜年的客人準備好酒菜。

    一大盆炸肉丸子終于是做好了,熱騰騰的炸肉丸子真的是很香,李立華正忙著分盤,來的客人實在是太多了,家里擺了四大桌。可即便是這樣,李立華寧可自家人一起忙碌,也不願意請外面的人來幫忙。大過年的,請廚子要多花好幾倍的錢,甚至有錢也請不到人,廚子也要過年。

    滿頭大汗的李浩然站在一邊休息,乖巧的李虎涵正幫著李浩然擦汗,林月如自己為自己擦汗,還不忘對李浩然說道︰“浩然,不用你在這里幫忙了,你該去看看你父親才對,認識一下那些叔父,這樣才對你有幫助。廚房是我們女人待的地方。”

    見二娘關心自己,李浩然笑著搖了搖頭,拿起一顆炸好的肉丸子放進母親的嘴里。先讓母親吃一口,然後再拿抓起兩顆,一顆給林月如,林月如吃完了再給李虎涵。

    “二娘,沒事的。這里缺人手,我來幫忙是應該的。而且我也不怎麼會喝酒,真去了幾杯就被灌趴下了。看來等我長大了,也該學一學了。”

    看到李浩然對她這麼好,林月如也不再說什麼,重新綁上圍裙,還有其他的菜要做。其實林月如以前根本就不會做菜,她學的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可自從劉家敗落,林月如進了李家,她就努力學習怎麼做菜,家里兩個女人互相換著下廚房,李立華主要做的是北方菜系,林月如做的則是南方菜系,最終都便宜李成應與李浩然了。

    “你以後是該好好學會喝酒了,但也不要學會酗酒。你父親是武將,他的好兄弟也都是武將,酒是英雄膽,好兄弟就該一起上陣殺敵,一起醉臥沙場。可喝酒也會壞事,具體該怎麼做你要自己把握好。妹妹,別勸他,他既然想幫忙,就讓他幫好了。”

    李立華並不反對李浩然在廚房,她也覺得李浩然太過于鋒芒畢露了,這個時候還是低調點比較好。李成應的那些好兄弟,自然有李成應招待著,日後要用到關系的話,也是李成應來出面。

    “知道了母親。那些叔叔伯伯,我日後會親自上門拜訪的,但不是現在。涵兒你幫下母親,這麼多盤菜她一次拿不過去。”在李浩然的要求下,李虎涵跟李立華一起捧著菜出去,這些當武將的,肚子一個比一個大,吃的也一個比一個多,將軍肚就是這麼出來的,馬上作戰,看的就是臂力跟腰力,看誰的力氣大,誰的刀快!

    李虎涵出去還有另外的意思。小丫頭很激靈,過去了不會馬上離開,會幫著一一倒酒,詢問客人需要什麼。趁在身邊伺候的機會,多听多看。最後回來告訴李浩然,酒桌上的客人在討論什麼,對朝廷大事有什麼看法。

    過了一會,李虎涵終于是回來了,小丫頭累壞了,一副很沒力氣的樣子,李浩然趕緊拉著李虎涵坐到了椅子上,送上一杯水。看到李浩然對身邊貼身的小丫鬟這麼關心,林月如實在忍不住微微一笑,父子兩個都一樣,對身邊的女人都這麼好。可惜,她跟李虎涵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她們心愛男人的正妻,只能永遠做妾。

    李虎涵帶回了客人們談話的重要內容,武將們在一起,很多都在談論酒和女人,但讓武將們更關心的還是戰爭!李成應的好兄弟們此時就在討論,朝廷似乎又要動兵了,雖然沒有具體的命令,但兵部的眾多軍令都表明朝廷在為南方的戰事做準備,但具體要打誰沒人知道。武將們也不關心要到底要打誰,只要有仗打就有機會升官發財,要打誰也是皇帝的一句話而已。

    除了這件事外,還有一件事跟李成應也有點關系,喝多了的武將們對紀綱這個人很有意見,甚至一邊喝酒一邊對紀綱破口大罵!眾人都認為,錦衣衛指揮使這個位置不應該由紀綱來做,他們看不起紀綱這個人,也不喜歡由紀綱來監視他們。可是,皇命難為,一群人只能在酒桌上對一起表達對紀綱的不滿。

    一幫子靖難功臣對紀綱的不滿,李浩然可以理解。朝堂之上,一向喜歡拉幫結派,黨同伐異。權力就那麼多,想要的權力的人擠慢朝堂,只有踩著別人的身子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唐、宋、明黨爭不斷,漢人是出了名的喜歡內斗。

    自從永樂皇帝登基以來,朝堂之上就籠統地分為兩派,靖難功臣一派與建文舊臣一派,靖難功臣以武將功勛為主,建文舊臣以文官為主,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明顯是靖難功臣一派壓倒建文舊臣一派,武將壓倒文官!

    但是,因為治國需要文官,永樂帝也逐漸提拔了很多建文舊臣一派的文官在自己身邊,有點疏遠武將的意思。但靖難功臣們都相信,對于那些建文舊臣,永樂帝最信任的還是他們這些跟隨永樂帝出生入死的靖難功臣。建文舊臣也十分清楚永樂帝對他們的不信任,所以這些文官又將目標轉到了仁厚的太子這邊,將壓倒武將的希望都押在了太子身上。也因為這樣,靖難功臣們越來越不喜歡太子,繼續向他們的戰友漢王靠攏。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政治上押錯寶的結果可是會把所有的政治前途都輸光了,歷史上的漢王失敗了,也連累一幫子靖難功臣得不到新君的信任。而且李浩然的態度也很明確,太子倒台,漢王繼位,這對大明的未來沒有一點好處,因為永樂帝死後留下的是一個疲憊的大明,一個需要一段時間休養生息的大明。

    這些都是後話,李浩然繼續分析著目前的朝局。其實靖難功臣內部也不團結,光是為了支持太子還是支持漢王這個問題就讓靖難功臣的內部出現了分化,其中以兵部尚書金忠為首的一派也是支持太子的,而金忠的身後是永樂帝最信任的兩大謀士,道衍與袁珙!

    出了立儲之爭外,靖難功臣也分北平一派與後進一派。所謂的北平一派就是最早跟隨燕王靖難的一群人,這些人都是跟隨燕王就藩的將士,大部分人也都是北平府人。靖難之役三年,整個北平府為燕王提供了十幾萬的壯丁,燕王的兩次大敗,整座北平城家家戶戶豎起招魂幡,披麻戴孝的孤兒寡婦比比皆是,淒慘的哀嚎和啼哭此起彼伏,晝夜不息。

    可是,北平府的百姓們,將士們並沒有怨恨燕王,他們恨的是南兵,恨的是朝廷內的奸臣,恨的是建文帝。兒子死了,父親上戰場;父親死了,幼子上戰場;哥哥死了,弟弟上戰場;如果家里的男人死光了,剩下的女人也會上戰場,為戰死的男人復仇。

    靠著北平府百姓與將士的全力支持,燕王終于擊敗了建文帝,成為了永樂帝。永樂元年北平府正是改名為順天府,北平城改為北京城。這個無上的榮耀讓靖難功臣們中的北平一派無比自豪,也就更加看不起後進一派,所謂的後進一派也就是後面才加入燕王的軍隊的一幫人。這些人中,有在靖難之役中主動投軍的,也是望風而降的,也有被燕王親自說服的,更有被燕軍打敗被俘,然後才投降燕王的。總之,這些後面加入的人,在北平一派的人眼中,都是一群貪生怕死的投機之徒,只有這些最初跟隨永樂帝南征北討的靖難功臣才能稱為真正的功臣,而北平一派的領袖,也是靖難功臣的領袖就是靖難第一功臣,太子太師淇國公丘福。

    紀綱正是後進一派的人。紀綱,臨邑人。建文二年,燕王率領大軍與建文帝五十萬大軍激戰于德州以北,建文帝的護**戰敗南逃,燕王攻破德州城。五月,燕王率領二十萬鐵騎路經臨邑,在臨邑東北二十多里處演練騎兵,宿安人紀綱與同鄉穆肅結伴投軍,紀綱冒死扣住燕王坐騎,請求自願跟隨燕王效命。燕王喜紀綱膽略過人,弓馬嫻熟,當即將他收為帳下親兵。

    這樣的資歷怎麼看,北平一派都認為紀綱這個人是個投機之徒,可偏偏就是這樣的投機者,如今成了永樂帝身邊的紅人,升為錦衣衛指揮使,典親軍並掌詔獄。錦衣衛是干什麼的,就是監視朝廷大臣與天下百姓的特務機構,被一個外來者監視,如同一把利刃懸在頭頂,誰會開心,誰會甘願受人威脅,李成應的好兄弟們當然會不滿。

    所有人都認為永樂帝受紀綱這個小人給蒙蔽了,可實際上,李浩然覺得這就是永樂帝要的效果。漢高祖劉邦,在楚漢爭霸中,為了監視他的那些好兄弟們,故意重用陳平這個外來人。忠心耿耿跟隨劉邦的將領們,越是重傷陳平,劉邦越是信任和提拔陳平,為的就是讓他手下的將領知道,陳平這個人跟他們不是一條心,有陳平監視著所有的將領,想要謀反的人也就要小心一點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大明帶只豬》,方便以後閱讀回到大明帶只豬第一百七十章︰小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大明帶只豬第一百七十章︰小人並對回到大明帶只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