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帶只豬

第一百一十九章︰姚家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海角等天涯 本章︰第一百一十九章︰姚家

    曾經,李浩然對東林黨人抱有很大的好感,也曾因他們那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而熱血沸騰,然而自穿越而來剛到京城的時候一部分東林人的表現就十足的失望,更遑論其他所謂的齊楚浙諸黨了。

    就這樣下去,慢慢的等待機會,還是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心態去面對一切,李浩然之前一直沒有想好,在宏風,乃至在平州的時候,由于地方小,也不容易引起注意,加之地方勢力並不是特別的強大,所以李浩然迅速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犁清了一切,重新建立秩序,最後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然而到了山東究竟采取什麼樣的方式才好,李浩然心里沒底,不過後來的所見所聞讓李浩然下定了決心,他知道自己基本上沒有機會在去和那些被自己成為頑固派的人妥協磨皮了,一是自己根本就沒有那麼大的能量能夠將這些已經僵化的勢力爭取過來,二是時間上已經不允許了。粗通歷史發展的李浩然知道只有在亂世的時候,才是各種勢力重新洗牌的時間,也是最能夠取得勝利的時機,然而李浩然知道自己已經等不到那個時候,不說那個時候自己已經四五十歲,漸漸的失去了雄心壯志,就是這漫長的過程中那麼多的百姓因此而失去家園,乃至失去生命,自己也會處于深深的不安之中。

    倒不是李浩然把自己當成了什麼聖人,而是李浩然現在已經更加清晰的明白的自己責任所在,自己不是一個政治家,至少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不懂得那些所謂的妥協的藝術,而且在潛意識里,李浩然也認為,不同的事情總需要有人去做,自己做了不了政治家,那麼久做一個純臣吧,不過這臣卻應該是百姓之臣!

    再說李浩然覺得自己也不是沒有退路,現在自己手頭的銀子已經是多的幾輩子都花不完了,如果自己作為遭到強烈的抵制最後失敗了,大不了帶著錢財人員到聞州島上去,濟州雖然不過中原三縣之地,卻也能養活數十萬人了,到時候編練軍隊,在策應朝廷打擊建奴,只要不讓建奴奪了這萬里江山也就行了,順便自己還可以做做聞州王之類的,李浩然略微自私的想到。

    李浩然思緒千回百轉,等他從沉思中醒過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而茅俊英也已經告退離開了。

    “是個不錯的人!”李浩然對茅俊英有說不上的親切感,不由得自語道。

    各項命令發布以後,李浩然暫時沒有回濟南,而是呆在東平州,親自監督各項命令的執行,期間束俊達來了好幾次書信,五一不是以委婉隱晦的措辭指出李浩然行事的種種不當,還暗暗表示已經有不少人到濟南去找他主持公道了,束俊達希望李浩然能夠收回一些命令,特別是那個以地契為主要依據認領土地,無地契之地收歸官有的命令,不少人不敢直接找李浩然,已經找到了束俊達這個老好人,束俊達已經頂不住了,只好在信里反復說著這件事情。

    見到這些信之後,李浩然惡意的揣測著束俊達此時的心情,同時也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同僚而感到慶幸。說起來李浩然擔任的是濟南知府,歸山東巡撫轄制,還有濟南兵備使盡管這個職務在國朝還未曾有過,然而大宋不少的官職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家還不覺得奇怪,而且從官名上也看得出來這個官職是干什麼的。

    雖說這個官職是管軍事的文官,可是不要忘了,巡撫本來就有節制治下兵馬的權利,李浩然這個官職也在束俊達之下,至于那個巡按御史,倒是可以和巡撫較量一下,不過畢竟品級又太低了,也就是說,不管怎麼說,李浩然都應該怪怪的听束俊達的話,然而現在的事實卻恰好相反,應該說是李浩然一到濟南之後,他和束俊達的位置就擺反了,所以對于束俊達在信中說的這些東西李浩然是不打算理會了,不過他還是在心中默默的為老錢哀悼估計老錢是真的被那些人給逼得沒有辦法了。

    想到這里,李浩然又十分感謝起這個時代的官員制度和束俊達的性格了,這個時代其實很多的官職都是職權不明的,所以李浩然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自己的權力範圍內,而本來可以干涉自己的人又是那樣的軟弱好欺負,李浩然覺得不欺負一下束俊達簡直太對不起自己了。

    七月底,天氣已經漸漸的轉涼,各地或正在忙于收割,或者已經收割完畢,正在曬糧裝倉,這個時候,朝廷的旨意也到了。

    首先,對于于臨清濟寧開設河關的事情,楊朱翊鈞以中旨的形式允許了,同時臨清鈔關撤銷,並入臨清河關,設置山東河關衙門,李浩然為河關巡按,並且提出除三成上交內庫之外,其余部分都遞解與巡按山東御史衙門與濟南兵備使衙門共同掌管,刨去必要開支,其余部分均作為勇軍軍餉來源。

    對于最為主要的戰報,朝廷的回應卻讓李浩然略感意外。

    朝廷的聖旨以山東總兵楊肇基救援不及時,導致衍聖公被俘為由,降其為山東參將,統領勇軍,李浩然訓練勇軍有功,且及時組織叛亂蔓延,然指揮作戰多有不當,只是官兵死傷過重,不賞不罰雲雲。

    究竟是李浩然投向京城的銀彈起了作用,還是朝堂諸公幡然醒悟,決意成全李浩然,亦或是皇帝聖明,故而李浩然完全沒有受到任何的處罰,反而還多了一項職務。不過李浩然自己卻清楚的知道,如果非要找原因的話,估計只能是最後一條皇帝聖明了。

    通過在京城的人傳來的消息匯合起來,李浩然知道其實自己現在真的是眾矢之的了,不久之前的朝會,朝堂之上,除了一部分不肯聲的人之外,幾乎每個人都在大罵李浩然,而彈劾的奏折居然達近百件李浩然已經破單次被彈劾紀錄了,幸好那些位居朝堂的人大多比李浩然還不懂軍事,不知道李浩然故意延遲救援滋陽的行為和險惡用心,不然估計他會被彈劾的更慘。

    眾人彈劾李浩然的主要原因集中于兩點,一是河關,而是土地問題。然而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朱翊鈞的倔脾氣又上來了,他對左右從道︰“何太白不過一小小巡按,居然讓這麼多的人彈劾,其人過大奸大惡麼?朕看不是,反倒是這些位居廟堂之人用心不良!”

    于是便出現了皇帝以中旨的形式準開河關,且叫李浩然提出的上交戶部三成稅收的部分留給了山東地方,而李浩然卻沒有收到任何的處罰。

    “朱翊鈞,想必你也和我一樣,抱著決不妥協的心思吧!”李浩然翹首北望,感慨道,當然,他也只敢在心里管萬歷叫朱翊鈞。

    處理完諸多事務,時間便到了七月底了,李浩然打算回去了,再不回去,中秋節就只能是一個人過了要知道在這個時代,中秋節差不多和春節的地位是一樣的,都是家人團聚的日子,李浩然可不想讓清蓮兒等人說自己沒良心。

    不過,這次回去,李浩然還是打算繞道而行。按說從東平州直接到肥城然後便可回濟南了,然而李浩然確一路向東而去,目的地南關。

    他要去找孔尚賢“談談心”,根據楊肇基的奏報,李浩然估摸著孔尚賢怕是患上了“戰後心理綜合癥”,必須得好好跟他談談。

    在濟寧州,李浩然先見到了楊肇基,吩咐他留下一部兵丁,其余的都暫時帶回濟南,楊肇基又向李浩然抱怨了一番被孔尚賢鄙視的事情,李浩然覺得這個老將軍倒是性情中人,寬慰道︰“老楊啊,你甭往心里去,說句不當說的話,如今的大宋,隨便一個文官他也看不起武將,更別說整個士林的名義領袖,孔聖的後裔衍聖公了。不過你也別擔心,到了勇軍里面,除了我一個人,便沒有了文官,你不會再受氣了,你說那些個讀了一輩子聖賢書的人,這也瞧不起,那也看不上的,真到了關鍵時刻,跑的比兔子還快,我呸,憑什麼啊!”

    李浩然這番話很對楊肇基的胃口,不過听著听著似乎李浩然把自己也給罵進去了,楊肇基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殊不知,李浩然可沒把自己當成讀了一輩子聖賢書的人,他頂多就讀了三年,水平嘛,估計連秀才都不如。

    此間事了,李浩然便朝著南關而去了。

    “下官見過衍聖公!”在衍聖公府已經略顯破敗的客廳,李浩然見到了孔尚賢。

    “李大人不必多禮,鄙舍簡陋,倒叫李大人委屈了!”孔尚賢淡淡的說道。

    看似謙虛的話听在李浩然的耳里卻也不是滋味,一時間場面有些尷尬起來。

    “不知道李大人到老朽家中有何指教?”良久之後,孔尚賢問道。

    “哦,是這樣的,下官听說此次徐匪作亂,姚府上下蒙受了巨大的災難,其中不少人...故而下官特來...”

    “哼貓哭耗子,你裝什麼裝!要不是你練的那群勇軍廢物,我姚家如何會遭受這般損失!”一個看起來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氣呼呼的說道。

    眾所周知的,一般的大家族如果有什麼不太好的或者摸不清情況的事情一般的都會有不少人在場,故而姚家不少的子佷都坐在這個大廳,同時還比較常見的便是這些子弟中總有那麼一兩個人會對來客冷言冷語乃至惡語相向,至于是家主的授意還是自發的行為那就說不清楚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大明帶只豬》,方便以後閱讀回到大明帶只豬第一百一十九章︰姚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大明帶只豬第一百一十九章︰姚家並對回到大明帶只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