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浩然又打起了本縣的剩余的地主商人的主意,雖說已經盤剝過一次了,李浩然還是打算再來一次,這樣不僅能解決問題,還可以使得這些富戶的資產減少,便于自己的控制。
他開出的條件很誘人,誰捐錢的數目在前五位,那麼當屆畢業的學生如果有做了官的,便可尊他們為老師,這個將在學規例寫明,同時美季度的獎學金頒發也會公開,到時候前五名的富戶將在全縣鄉親面前親自為學子頒發獎學金,並且捐款最多的就是學館的榮譽館長。
同時李浩然還說明了每個富戶所捐的數目他都會在學館前刻碑明示。
這些人不行動都不行了,誰知道這些學子中以後會不會出個人物,到時候叫自己一聲老師,太有面子了,如果加上帶來的好處,里子也有了。就算不想這些,如果自己不捐或者捐的太少,刻碑明示後,自己怎麼丟的起那人啊!
于是李浩然又籌到了5000余兩銀子,成立了宏風學館基金,資金的問題算是解決了。
做好了這些,李浩然感覺還是不足,光教育男童,確實不太夠,一想到自己身邊的清蓮兒,他覺得可以成立個女子學館,讓她當館長,招收女童。誰知這個提議很快就被清蓮兒否決了。
“浩然,”此時沒有外人,清蓮兒也就這樣稱呼李浩然了,“不是我駁你的面子,實在是你的想法太匪夷所思了,這樣不合規矩的!”
李浩然只得向她解釋︰“我想成立這個女子學館,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女子能學到知識,雖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我不這樣認為,如果女子不懂得知識,就不能明白道理,那麼怎麼能好好的理解婦人之道呢?”
這個說法連李浩然自己都覺得牽強,不過好說歹說清蓮兒總算答應一試了。
按照李浩然的吩咐,清蓮兒找了幾個和她一樣通文墨並願意和她一起教學的女子,在李浩然盤下的一個雅致小院成立了名為雲書閣的女子書院,不過招生就沒有那麼理想了,總共只有不足百人報名。不過晚明的風氣確實開放,李浩然想象中的指責並沒有出現,而且很多家長看到雲書閣確實如告示所說,不許男子進入,很合乎規矩,而據在里面學習的女童所說學習都是女子之藝,過了半月不少人也把自己的女兒送了進去。
不過與宏風學館不同的是,雲書閣里至少都是小康之家的女子,一般人家的女兒還指望她們做活兒呢,哪有那閑心去學那些東西。
李浩然卻是滿足了,現在有了女子書院,以後自己在更高位的時候就有前例可循,而且到時候選擇教授什麼,也不是別人管的了的了,李浩然倒不是想搞什麼婦女解放,而是這些女子其實也應該是社會的勞動力,乘現在風氣開放,自己先開個先例,以後才有發展的空間。
現在李浩然充滿了干勁兒,現在該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時候啦!
這個時候,秋試也結束了,宏風縣此次有多了些許秀才,按照政策,宏風縣衙是要供給廩米的,不過李浩然對這些人大多數都沒有什麼好感的,之前的一些秀才書生讓他們去給民團的鄉勇們掃盲,一個個還不情願,真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但是自己的這些想法卻不能表達出來,因為按道理,自己也是這麼走過來的,自己對他們不滿意,不是打自己的嘴巴麼?
不過也不能就讓這些人太不知所以了,要知道說不定這里面的人以後會不會做官呢,既然已經無法阻止他們“前進”的道路了,那麼給他們找點事情做,培養一下能力,還是很有必要的。
又到了發放廩米的時間,李浩然把這些廩生全部召集到了一起。
端坐在首席之上,李浩然心里卻是直打鼓,這些秀才中,年齡最大的已經五十好幾了,但是看面相,只怕有七十了。
這些人都恭恭敬敬的站在李浩然的下首,用他們的話說,是聆听知縣大人的教誨。對他們表現出來的恭敬,李浩然頗不以為然,但這卻是冤枉這些人了,要知道這些人現在發奮讀書,就是為了做官吶,所謂學而優則仕,而作為能直接管到他們的父母官,那就是他們的目標啊,又特別是李浩然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還是庶吉士,這些人既是眼紅,更多的是羨慕,所以恭敬之情卻是油然而生,並非做作。
半響,李浩然開口說道︰“各位都是本縣讀書人的希望,國家養士,也是希望有朝一日大家能夠更好的為國效力,但是近來本官卻發現了一個問題,我等中試之前,只讀聖賢之書,卻沒有多少時間來了解政務,等到做官時,還要從頭學起,然而本官有時間學,百姓卻沒有時間等啊,所以本官想,各位以後也是要被大用的,現在就可以多多了解一下許多政務上的東西,當然這也算是為本官分擔一些工作,呵呵”
這些秀才們忙稱惶恐,其實心里卻又是奇怪,又是竊喜,雖然不知道這位知縣大人唱的是哪一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能夠輔助他做一些事情,以後自己進階想必更為容易了。
見這些人都答應了,李浩然繼續說道︰“當然,鑒于許多事情現在各位都還不了解,我會對各位傳授一些經驗,各位中有不少年齡都比較大了,到時候不要說我這個後生小輩不知深淺才是啊,呵呵”
眾人又是連稱不敢,李浩然滿意的點點頭,讓他們回去準備去了。
第二天,待眾人聚齊後,李浩然讓鄭直曉宣布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各位,李大人的意思是,要進行政務公開,至于怎麼個公開法兒,稍後再講,各位的任務是,替李大人管理鄉里,大家都知道前不久,有賊人作亂,使得本縣不少的大戶被滅,現在各鄉暫時是由民團代為管理,但是這畢竟不是辦法,所以知縣大人希望各位能代行鄉紳里長之職,而民團也會盡力配合大家,至于說政務公開一事”
鄭直曉停頓了一下,之前听到李浩然這個說法時,他也很是不解,李浩然好半天才給他解釋清楚,他接著道︰“李大人的意思是,他有一系列的計劃需要實施,但是又擔心這些計劃不能很好的得到貫徹,所以打算把這些東西都公布出來,好叫百姓知道,如果各位,也包括在下,沒有能夠做到李大人的安排,就要有相關的處罰,大家明白否?”
李浩然想象中,這些人應該很排斥這樣的事情才是,畢竟這時候大家可沒有被監督的自覺,誰知道居然沒有人反對,難道這時候已經有了民主的土壤?
拋去自己的念頭,只听得鄭直曉繼續說道︰“不過各位務必要清楚自己的位置,且莫以為李大人授予大家權柄就可以耀武揚威,實心用事才是正理!”
這撥兒安頓妥當看,李浩然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現在這個時代,糧食的產量並不高,除去作物本身的問題外,最大的問題便是耕種的方式並不對,且不說自耕農,就是大地主,也是把自家的土地租給佃戶,讓他們各自耕種,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效率極為低下,現在掛在縣衙門下的土地已經佔了全縣土地的近一半,這使得自己的計劃有了很大的可能性。
縣衙的通告貼到了各鄉的重要關口,不少人都對告示上的內容很是感興趣,因為上面說的那個啥大農場,很是吸引人,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更主要的是,上面說了,只要按照知縣大人的吩咐辦事,租子是很低的,而且五年之後,每戶還能分到不少于二十畝的土地。
要知道湖北之地,歷來是人多地少,現在縣衙的土地基本上佔了一半,要是自己能給知縣家(當然老百姓只能是這麼理解,衙門的肯定就是知縣老爺的了)做上五年,二十畝土地就到手了,而且知縣家的地租確實也便宜啊,不過大家對于李浩然所說的政務公開卻沒有多大的j q ng,反正就是那麼回事兒,今天是你,明天是他,反正咱們老百姓是要被人管的就是了,至于是誰來管,咱們控制不了,也就不會去想這些了,反正有老爺們這天呢!
這些已經反饋到李浩然這里,他有些苦笑不得,不過他還是有辦法讓百姓們把這個問題重視起來,只要自己能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做一出戲就行了。
按照李浩然的計劃,他把自己能控制的土地劃分成了十個大農場,由民團的幾個對自己較為忠心的人和同自己的義子一起負責,同時招來一些富有經驗的老農做實際的指導性工作,再請來一些工匠,按自己的要求做一些工具,就差不多了。
還單獨挑選出一老漢給那豬弄個廁所,然後豬所產生的“肥料”,一定要混合其他肥料一起,按一比五十的比例混合,至于啥時候下到地里,這就看他們的經驗了。
他自然不會說出這豬的翔有多神奇,好歹自己現在是個縣令,做出什麼違背常規的事情來,被當成神還好,被當成妖怪那可就尷尬了……
王主簿如今對李浩然是巴結的緊,他知道自己的這位上司雖然沒有什麼背景,但是看來還是有不少本事的,而且人家還是庶吉士,說白了,人家可能也就是來這宏風縣鍍鍍金,以後的前途那是不可限量的,只要現在按他的要求做好了,以後不愁沒有自己的進階之時。所以當李浩然要他去調度資源,處理一些細微末節的事情時,他屁顛屁顛的就去了,對此李浩然也還算是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