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其他的庶吉士們都在四處聯系,希望不久後能取得一個好的職位,但是李浩然的“弟弟”本就是算得上孤兒,根本沒有什麼關系,而如今在京城李浩然也沒有任何關系可言。
雖然已經有一些人主動來聯系他了,但是這些是些什麼人,他並不清楚,可不敢貿然答應,萬一在以後的所謂黨爭中自己因為現在的選擇而站錯了隊伍,那可就了不得了。
咦?怎麼把他給忘記了,朱常洛啊,雖然現在他是太子,但是梃擊案還沒有發生,他的地位還不穩固,這會去正是雪中送炭啊。
計劃一定,李浩然便回家從他的豬身上又拔了兩根毛下來,還用一個精致的盒子裝起來。
現在那豬看到李浩然都躲,李浩然一靠近,它就大叫不止。
明朝雖然有很多w q ,但是他相信像自己這樣的“暗針”絕對還是寶貝級的東西。
到了東宮,李浩然叫門子去稟報庶吉士李浩然求見,不一會而,門子便出來把李浩然帶了進去。
見到了朱常洛,李浩然作了一個揖,這是他最爽的事了,在明朝中後期,見到上級甚至皇帝,官員都可以不用下跪,像他這種庶吉士更是如此,全然不像犬清那會,滿世界的磕頭蟲。
“先生此來不知有何要事啊?”太子看起來起色不太好,說話沒有什麼精神。
“稟殿下,下官此來是向殿下獻寶來了!”李浩然不卑不亢的說道。
“哦,是何寶物啊?”太子並沒有特別的反應,也是,雖然太子這會還不太受待見,但是身處皇家,什麼寶沒有見過啊。
“殿下請看。”李浩然拿出盒子打開,兩顆小小的珠子頓時吸引了朱常洛的眼神。
“這……嗯……確實巧奪天工啊!”太子不由贊嘆道。
“此物為臣祖傳之秘藝制成,不知能否入殿下法眼!”李浩然胡謅到。
“說吧,有什麼事?”太子一邊把玩著“暗針”,一邊看似隨意的說道。
端的是老辣啊,李浩然這樣想到,自己還是太嫩了,這求人辦事的味道也太明顯了,算了,東西都送了就實話實說吧。
“殿下,不久以後,翰林院的庶吉士就要放官了,我希望到湖北的某一貧瘠只縣任職,望太子殿下能夠成全。”
“什麼?”朱常洛以為自己听錯了,“你這是何意?”
“太子殿下不必驚訝,也許有朝一日殿下會明白我的心思的。”
這是李浩然的第一步計劃,成為庶吉士讓他有了足夠的政治資本,那麼接下來他需要更多的政績,才能夠達到更高的位置,做更多的事情。
沒辦法,人家一穿越就是呼風喚雨,他卻做不到,沒有任何關系根基的他只能實打實的干了,找一個貧瘠的縣更能體現他的能力,機會也就更大一些。
選擇湖北則是因為李浩然知道,從明末成為四戰之地開始,我們的中原便真正的開始沒落了,前世在鄭大上學的時候,他就感慨,曾經華夏最引以為傲的地方竟然成了發展的後進之地,讓人好生惋惜。
“另外,臣有一句話想對太子說,殿下在我哦心中永遠是太子殿下,也是未來的天子,為了未來,殿下要好好珍重自己!”李浩然有些動情的說。
朱常洛有些詫異,以前那些臣子也經常勸導自己,可是感覺卻遠遠比不上這個李浩然的話讓人暖心,但是朱常洛並沒有表現出來,只是淡淡道︰“孤知道了。”
不知是禮物起了作用還是李浩然最後那句話起了作用,在幾個月後,李浩然接到任命︰至宏風縣。
宏風縣本身並不貧苦,但是由于去年黃河泛濫,其部分地區受災,加之大量災民涌入,更造成治安崩壞,前任知縣無所作為,已被開革,這便任命了李浩然。
很多人都議論紛紛,說,看那李浩然就是因為沒有強硬的關系,這才放到了那困苦之縣,仕途堪憂哦。
朱常洛也很意外,雖然和任吏部官員的幾個東林黨說了一下這事兒,但是那些人也太老實了吧,說要窮縣就真弄到這麼個地方去啊,這幫子人那,除了忠心,還有什麼啊,朱常洛如是想。
李浩然卻不這樣想,這個地方在合適不過了,雖然受過災難,但是其地理位置好啊,物產也豐富,而等自己把水泥給搞出來了,黃河大堤應該就沒有什麼問題了吧。
吏部公文一下來,李浩然便帶著數十人以及那只幾番要逃的豬上路赴任了。
原來在李浩然這幾個月又變賣了一些自己所帶的一些小玩意,得到了幾千兩銀子,然後讓自己的家丁買了一些十二歲以下的男童,對他們進行培訓,沒辦法,沒有根基的李浩然必須要建立起自己的班子。
赴任的路上,幾個家丁護院很是興奮,在京城的時候,三品大員遍地都是,何況自己老爺這樣的七品芝麻官了,但是外放實職就不一樣了,在地方上知縣就是一縣的土皇帝,他們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了。
不過李浩然很快就打消了他們的念頭︰“爾等在本官到任後,不得仗勢欺人,不得與外人相勾,不得收受門包等不義之財,從現在起本官每月會給你們五兩的銀子,若還是違犯規矩,休怪老爺我不認人!”
眾家丁不由愕然,老爺三個不得,將他們的小九九完全抹殺掉了,但是隨即他們又高興了起來,之前每月三兩銀子,還好吃好喝管夠,已是難得,現在又漲到五兩,也煩不著冒險。
按理到宏風縣,出了直隸就應轉向東南,但是一來李浩然必須到開封向巡撫和布政使報到,二來他還要變賣更多的東西賣一些糧食運到宏風,賑濟災民。
倒不是想邀買人心,只是熟知歷史的他知道那些鄉紳的德行,朝廷的賑濟斷然不夠,但是要他們做點什麼,卻比剜他們的肉還難。
見過省城的幾位大佬,又是一番勉勵,便順利簽了公文,此時李浩然才算正式成為了大明的一個七品知縣。
如今的開封還是繁榮,只是再難重現清明上河圖的榮光了,李闖亂起,韃子入侵後,這里更是一片淒惶,李浩然不由暗嘆,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作為省城,自是富裕,李浩然的東西自然不愁當不到好價錢,只是自己的東西可是當一件就少一件了,好在自己腦子了有無數的東西,不愁以後賺不到錢,眼下的問題才是頂頂重要的。
不過最讓李浩然意外的是一個礦泉水瓶子竟然當到了兩萬多兩銀子。
說來也怪,按理說他身上不該有這玩意兒啊,可是昨兒個晚上他回家時,地上就躺著一個礦泉水瓶子,他懷疑是那只豬,但是搜遍豬的全身也沒發現哆啦a夢的口袋呀!
在一家很氣派的當鋪里,李浩然拿出瓶子,掌櫃見如此奇特之寶物,不敢做主,叫來了東家。看著手上的物事,嘖嘖稱奇,不由問道︰“閣下打算多少銀兩出讓此物?”
李浩然並不說話,只伸出三個手指,這招自從第一次當東西開始就屢試不爽,因為自己也不清楚行情,反而讓買主們把價格猜的很高,李浩然大呼爽極。這次也不例外,老板說道︰“三萬委實有些高了,不知”
李浩然半響沒說話,說實話自己也不清楚自己三個指頭表示多少,但是三萬兩確實太駭人了。
老板卻以為李浩然有些不豫,便說︰“客官,一切都好商量的,我們慢慢談如何,來人,上茶!”
最後兩人以兩萬五千兩的價格談了下來,後來李浩然才想明白,這東西起碼要等個幾百年才能生產出來,現在確實曠世珍寶,遠無法用價格來衡量,想到這里,李浩然心里一陣高興。
接下來的時間里,李浩然便讓人四處買糧,六十來個男童更是賣力的幫忙,他們從心里感激李浩然,因為他們本都是孤兒或者家中難以為繼,才被賣掉。
本以為會就此是家奴的命運,誰知現在的老爺不僅給他們好吃好喝,還買好衣裳,連生活都有人照顧,更是叫他們識字習武,可以說現在李浩然叫他們往開封河里跳,他們也會毫不猶豫。
這些李浩然自然是發現了,他很高興有這樣的效果,這些人以後他可是要引以為臂膀的,他們的忠心尤為重要。
東拼西湊,總算搞到了兩萬多石糧食,找來一些鏢師押運,浩浩蕩蕩前往宏風。
一路上,李浩然等人皆是沿著黃河行進,由于宏風所受的水災只是小範圍的,故而在沿途並未見到多少災民,但是李浩然卻知道,小冰河時期已經到來了,不久這些地方都會遭受嚴重的災害,老百姓流離失所還是輕的,一個不好,便是餓殍滿地。
由于李浩然一頭短發,不想被人詬病的他便戴著一頂帽子,眼下正是七月左右,天氣還是很熱,加之坐在馬車里悶得不行,弄得他滿頭大汗,不停的往外探出頭,想吹吹風。
這會正煩躁不行,又探出頭來。眼前是一個較小的山谷,官道從中穿過,兩邊的景色吸引了他,正當他看得起勁時,卻發現兩邊山坡上人影幢幢,不由大喊︰“有人!”
鏢師們立馬緊張起來,向兩邊的山坡上望去,這一看不要緊,卻發現山上亂石間,大樹後藏有不下數百人。不少人臉色都嚇得蒼白起來︰怕是遇到劫道的了吧。
李浩然收的那些孩子們卻異常興奮,白吃了干爹(這些孩子都這麼叫李浩然)這麼久的飯,今天算是有報答的機會了。
山上的人也看見官道上的人發現了他們了,呼啦一下子,全鑽了出來,這一看, ,只怕有近千人。
李浩然卻看出了這些人並不是什麼強盜,不少人拿著的都是些農具,很多人手還在不停的抖。
這是一個身材魁梧的大漢走了下來,李浩然急忙跳下車,不理會旁邊眾人的阻擾,向那人走去。
不等對方開口,便問道︰“在下有禮了,不知朋友是哪條道上的?”
這漢子剛待開口,旁邊另一個五大三粗,眼似銅鈴的男子便跳了出來,大聲吼道︰“你管俺們是那條道上的,休得如此�@攏 蟾紜保 嗌磯閱侵心昴凶鈾檔潰骸八 薔駝餉醇父鋈耍 濾 懷桑 壞抖緦耍 懶碩 偷茫 br />
這中年男子眼楮一瞪,那銅鈴男便訕訕的退到了一邊,只見這中年男子拱拱手,道︰“朋友,遠來是客,不留下點禮物麼?”
李浩然到沒有太大的反應,身邊的人剛剛已被那銅鈴眼男子嚇得七魂丟了六魂,巴不得東西全部丟下,他們能保得名便成。
李浩然知道自己再不表示,這些人只怕馬上就磕頭討饒了,于是他便說道︰“哦?不知閣下需要些什麼呢?”
“糧食!”中年男子從牙縫里擠出兩個字。
李浩然心里咯 一下,這里已是平州地界,宏風縣便是平州治下,莫非,這些人是受到了宏風縣一些屯糧之人的指使,來破壞自己的救濟的?
現下也顧不得許多了,于是他便厲聲問道︰“爾等是受何人指使?”
之前這中年男子還有些心虛,現在卻大笑起來︰“何人指使?告訴你,是受幾千個餓著的肚皮指使,你把糧食留下來還則罷了,如若不然,爾等人頭我們可不敢保證下一刻還會留在你們的肩膀上!”
李浩然听了他的威脅,反而定下心來,但是山上的人一起“ ”的大叫著更是把他身邊的人嚇得不輕。
李浩然正了正身子,決定表明自己的身份,便說道︰“爾等遭受災難,自有朝廷救濟,為何要行者不法之事?”
“哼朝廷,朝廷發放的救濟早被那些狗官沒掉了,哪來的救濟?”銅鈴男甕聲道。
“別人如何做,本官管不著,但是本官身為朝廷欽命的宏風知縣,還容不得你們如此猖狂,哼真是豈有此理,你們竟敢把注意打到了賑濟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