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亮,雞打鳴。自有那婦人早早起來準備吃食,打水的打水,挑擔的挑擔。方一出門,跌水的跌水,甩擔的甩擔,驚叫著躲回了門。
四個精壯的漢子笑開了懷
仔細听得熟悉的笑聲,自然有那各自的婆娘膽氣足些,出來查看,待小心看了個明白,方才興沖沖的奔上來幫著打下手
見著沒事,村人陸續圍上來慶賀。
村外,歸來四位老者,原先那黑衣之人如今已經摘去面巾,露出一張尋常老人家和藹的臉,唯獨那潔白的長眉尚能顯出他的一絲氣魄,將他稍稍與普通人區分開來。
看著男人們熱情高漲的搭架子吊起熊尸,女人們興奮的挑出家里最好的陶鍋,老者將一路采集的草藥分下。
並囑咐著︰煮肉時須將草藥整株連帶著根部的泥一起放入,這樣方能解去熊肉中的d s ,同時還能化去草藥本身的毒性。
村人都很敬佩的稱呼他為︰葉老。
葉老本不是此地人,三十年前在此地扎下了根,平素里常常將獵取的獵物分享給大家,十多年前起自覺老了,就將自家的院落收拾出來,成了這小小村落里的一間私塾。
男人們覺著孩子學幾個字也是好的;女人們覺著有人幫著看著自家的皮蛋也是好的;老人們覺著在那私塾口子外回憶往事吹吹牛也是好的。于是,這私塾也就成了。
葉老教的東西並不多,來來去去也就那常用的幾個字,但孩子們才不在乎,他們更喜歡圍在先生四周听先生講劍客的chu n q 故事,每每總能看見那眼中透出的憧憬的光。
村里有一位老郎中,這是一位具有chu n q 色彩的老郎中,但是郎中太老了,一輩子活人無數,如今卻已經老的出不了戶了,不過他有兩個兒子,六個徒弟。
兩個兒子和五個徒弟都繼承了他的志願行走天下救死扶傷,獨留下年紀最小的徒弟在此服侍他。他常說︰“人活到這般地步,有兒子傳血脈,有徒弟傳衣缽,這就足夠了。”
葉老此刻手上已經上好了藥,側坐在席子邊緣,席子上躺著許小二,老郎中的小徒弟正忙的不亦樂乎︰在這疙瘩,很難見著這麼嚴重的傷勢,正是驗證自己所學的良機。
老郎中示意無礙,葉老便徑直歸去,這幾日實在是累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