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席結束之後,東家也是找個稍微空閑一點的時間,抓緊時間把晚飯給吃了,之後又開始忙住宿的問題了。那時侯,人們還開不起q ch ,最多就是自行車了,而且到了晚上,也是沒有公共q ch 在馬路上跑的,所以一般遠方的客人,都是要留宿的,而東家就要去安排這些客人的住宿了。</p>
那些客人,要是村里有關系好的人家,一般都自己找好了住宿的地方,要是沒有什麼關系的,那就只能接受東家的安排了。總的來說,女賓和孩子都是會安排到一些好的住處,而男賓就簡單一些,沒有太多的顧及,有些時候,實在沒地方睡了,就借點棉被,一群男人到祠堂或者禮堂上面,用椅子擺一起,或者木地板的,直接鋪上棉被就可以睡了,順便和專門看廚房的人,一起幫忙看下廚房的食材,防止農村里面那些餓壞了的貓來偷食。</p>
那時候,電視還沒有普及,露天的di n y ng也只有有錢的人家才會請來放映,還有一些唱戲的、說評書的,也都是有錢的人家,才會有。一般的人家,到了晚上,基本也沒什麼娛樂hu d ng了。而且難得這麼多親人聚在一起,這婦女們就帶著孩子聚到一起,聊些家常,聊點八卦,或者開兩桌麻將,孩子們就在周圍相互嬉鬧;而男人們一般就是打牌,打麻將,喝茶,抽煙,吹牛,要不就是早早地睡下。</p>
第二天,也就是婚禮當天,早上的這頓酒席也是比較簡單的,而且顧及到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也沒有太固定的開席時間,都是人來了,裝上一碗飯,見哪里有空位,就直接坐上去,開吃。很多人睡得晚,起不來,都沒來吃,有些就直接叫人多打點飯菜回去,等醒了再吃。還有一些要上學的孩子,等不了開席,就先到廚房弄點飯菜,回去吃了上學。那時候的溫塵,除非是遇到上學,否則一定會去吃那早餐,因為那早餐雖然簡單,但是非常合他的胃口。這麼多年過去了,溫塵仍舊忘不了那碗美味的豆腐湯!也不知道那些大廚是怎麼煮的,一碗豆腐湯,喝起來格外的美味。自己後來也請教了大廚,也自己在家里煮過,用了同樣的食材和烹調方法,可就是做不出那種味道。只有每次參加酒宴的時候,才能再次喝到那碗美味的豆腐湯,而且只有早上的那兩頓酒席才有的豆腐湯。這一次韓明的婚宴,不知道能不能再次喝到!</p>
吃完了早飯,接下去,大家就開始忙了起來。接親的新郎等人,在做過一系列的祭祀之後,才能去接親,留在家里的人,也開始去準備迎親的各項事宜。其他的客人,有幫忙的,就去幫忙,沒去幫忙的,就閑了下來。這些人,有些是接著回去睡,有些就到鄉鎮里逛街,有些就在村子周圍瞎逛,有些又開始打牌打麻將了。</p>
到了中午時候,經歷女方那邊暴風雨洗禮過的接親隊伍回來了。在新娘下車前,有一個安排放鞭炮的小伙子,很快就放了一聯鞭炮,之後,新娘才能下車。然後在司儀的帶領下,新郎和新娘一起到祠堂去,準備拜堂儀式。這時候,東家會安排一個小孩,拎著一面銅鑼,在前面敲鑼開道。</p>
到了祠堂里面,新娘就坐在那里等待。而新郎卻要在鑼聲的帶領下,回到家中進行一個儀式,叫作︰請燭。那時候,東家會安排兩個有福之人,就是家庭幸福美滿的人,每人手捧一個燭台,上面插著一根大大的紅燭,點著紅燭,加上其他幾個人和新郎一起從住家出發,依舊在鑼聲的開道之下,往祠堂走去。</p>
在這一行人到了祠堂之後,兩個端燭台的人,把那燭台放到桌案上,然後司儀會安排著眾人,把拜堂的場地給布置好,接著就是正式的拜堂儀式了。</p>
農村的拜堂很復雜,也很簡單,只要按司儀的吩咐做就好了。所以每對新人都是在司儀的安排下,規規矩矩地拜完堂。之後,新郎和新娘就跟在兩個捧紅燭的長輩後面,在前面小孩的銅鑼開道下,回到家中。</p>
接下去就是中午的酒席了,在新郎和新娘出了祠堂往家里走的時候,各個賓客就在東家的招呼下,陸續入席了。等到兩位新人從住家出來,到酒席上的時候,這個酒席就正式開席了。中午的酒席比較豐盛,除了迎接新娘外,還有陪同過來的伴娘,另外一些昨天沒到的賓客,今天中午也都到了。</p>
到了晚上,酒席開始前一段時間,就是各位賓客的隨禮時間。這個時候,東家一般會安排兩三個家族里的人,在宴會廳的一角擺上兩張桌子,一人負責收錢,一人負責記帳,還有分發回禮的人。各個賓客會在這段時間,自覺地把自己的禮金送來,然後收下對方給的回禮,或是一包好煙,或是其他的東西。當然了,也有家庭條件較好的人家,不收禮。那麼就省略掉這一段了。</p>
這個晚上酒席就比較特殊了,一共分為兩席,一個是小席,一個是大席。小席菜品比較平常,而且是先開席,除了參加大席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是參加小席。而大席,是非常嚴格的酒席,除了菜品較好之外,每個坐席還都有分發禮物,有的是實物,如雨傘、被子、餐具什麼的,也有一些特殊的物品,如紅鴨蛋、大魚丸、八寶粥、糖果等等。而且入席的人數也是要經過嚴格限制的,除了一些特殊情況外,每家只有一兩個入席的名額。</p>
這個大席也是新娘和眾人見面的第一個正式的場合,在酒席開始的時候,司儀會先領著兩位新人和新郎的父母,到酒席前和眾位賓客說上幾句感謝的話,接著就在新郎母親的帶領下,兩位新人依次和各位親朋好友見面,並收取對方給的見面禮,而司儀也會在旁邊,適時地喊上幾句吉利話,讓大家都听得舒服。那時候的人,都比較窮,沒什麼錢,但是面對新人,眾目睽睽之下,給少了,又拉不下臉。這時候,一些人就會用一張紅紙或者紅綢,把要給的見面禮包起來,包成一個漂亮的紅包,有的還會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然後當作見面禮送個新人。而一些家庭較好的人家,想多給點見面禮,但是又不想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別人知道,也會采用這個方式,而且一定會在紅包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而東家見到這個紅包,也都明白其中的意思,這樣對雙方都好。</p>
在見過所有要見的賓客(只見比新郎年長的長輩)之後,司儀又會領著新娘、新郎和父母再到酒席前,向到場的賓客道謝,之後才算結束儀式。接著,新郎和他的父親,還有一些至親的人,會到各桌去敬酒。之後,酒席結束!接下去的,就是鬧洞房了。</p>
鬧洞房,一般是由一些新郎的朋友組織的,各式各樣,最常見的項目有吃隻果、唱歌、找東西等等,其內容盡是一些戲弄新人的方式。在大家預備的項目鬧完之後,有些還有臨時的項目,不把新人戲弄夠了,這群人是不會罷休的。</p>
第二天,也就是婚禮過後的第一天,早上是正式婚宴的最後一頓,也是最簡單的一頓。吃完這頓飯,各個來客就要各自告辭回家了,東家也是向來客一一道別。剩下的就是本村的親戚朋友,一起把收尾的工作做好了。在中午的時候,再留這些人吃一頓,之後就結束了這個婚宴。</p>
總的來說,那時候辦婚宴,沒有眾多的親戚朋友幫忙,可是會非常辛苦的,但是這樣的宴會,同時也會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讓彼此的關系更加緊密。現在的婚宴,再也沒有往日的那種感覺了,不說在酒店辦的那些婚宴,就算是農村里面的,也改變了許多。</p>
現在的農村,不論你要辦什麼類型的宴會,都會有人來幫你,只是有一條︰這些都是要收費的。從廚具、桌椅到棉被,甚至各種宴會的裝飾和打雜的人手,全部都有出租的,還有幫你采購各種食材的代你購物的商人。可以這麼說,只要你肯花錢,這婚宴的一切事宜,都會有人幫你一一辦好,都不用你操半份心。這些變化,雖然方便了人們,但是也使得親戚朋友間的合作機會減少,相互依賴感減弱。而且現在的交通發達,晚上參加完晚宴,一般都自己開車或者包車回自己家了,在東家那里留宿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當初的大通鋪和徹夜暢談很難再出現了,彼此之間,感情也慢慢淡了下來。加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農村,搬到城里。這距離遠了,彼此之間的聯系也慢慢少了,感情就漸漸淡了,到了下一代,基本也就斷了聯系。這對于華國這個傳承千年的禮儀之邦來說,也可謂是一種悲哀。</p>
雖然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可是人卻變得越來越孤立,人與人之間的那種親密的感覺也變得越來越淡泊了,人與人之間逐漸變得陌生、冷漠起來,這也是現在社會上所提到的社會病的一種。</p>
也是意識到這個問題,同時也是為了挽回一點往日的溫暖回憶,這溫塵在夢城社區里面才施行了一些措施,比如一些節日,社區住戶之間的聚餐,還有即將舉行的團體hu d ng,龍舟賽等等。</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