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四種假說
“靈科技的靈,其實指的就是靈智。目前的超靈感知和促智演變只是靈科技的一部分。
以前思維轉換工具出來時,就有人認為長生不死的時代已經到來。
但現在拜特的狀況你們也看到了,肉體的消亡確實不存在了,但精神的寂滅卻忠實的履行它的職責。
轉化人中最長壽的彭先已經活了十多萬年,但其實我們已經做好了彭先會隨時寂滅的準備。
很多轉化人,早的幾千年,晚的一兩萬人,都會感到精神上乃至靈魂上的疲倦,最後在某個早晨,它們會笑著離開。
這種完全來源于精神層面的寂滅也是靈科技要研究的一部分。”黎元首解釋道。
“可是除了阿雅女士,從未有人工智能因為壽命死亡過啊。”樂樂問道。
“人工智能在這方面確實很有優勢,可能你們更為堅強也說不定呢。”黎元首笑了笑。
“回到正題。那次不得不使拜特遷徙的人工智能的動亂。”
“我們都知道,王舟舟先生是以為偉大的人,他親自參與創造的許多人工智能,而這些人工智能無一例外最終都成為的高級人工智能。
甚至有一些現在還在為拜特服務。”黎元首在這里搖搖頭。
“冒昧問一句,樂樂你有喜歡的人嗎?”黎元首突然問道。
“嗯?”樂樂有些奇怪怎麼話題扯到她身上來,不過還是答道︰“嗯,我喜歡王乾。”說完還沖著王乾笑了笑。
王乾握了握樂樂的手,點點頭。
“那一批人工智能也是一樣的,不過她們喜歡的是她們的創造者王舟舟。”黎元首撐起一只手扶額。
“可是……王舟舟先生只活了兩百多歲,而您剛才說的叛亂,應該是第四共和國時期的事情吧。”
“王舟舟創造的那批人工智能和後來那批基于人工智能階段育成技術的人工智能在技術上是有差別的。
所以有人說李冼河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之父。”黎元首說道這里又苦笑一聲︰“哎呀我怎麼有時間說這個。”
“回到正題,王舟舟創造的人工智能最後一批成長為高級人工智能大體是在第三帝國時期和第四共和國後期。
而問題就出在她們最後成為高級人工智能之後。
她們想復活王舟舟。”黎元首作緬懷狀。
王乾和樂樂互看亮眼,不知道該說什麼。
“當然,也不是所有王舟舟創造的人工智能都希望復活王舟舟。以阿雅為首的少數派覺得不應該再打擾王舟舟。
我記得資料記載,總共有36位王舟舟創造的人工智能參與其中,要知道當時整個拜特也才七八十位高級人工智能。
後來我們總算知道了高級人工智能的厲害,她們一遍將拜特管理得僅僅有條,一邊在自己的世界里打得熱火朝天。
那段時期,虛擬世界有不少地方會被她們打壞,不得不從其他地方調集算力進行修補。
她們36位中也有不少被打得算力下降。其中最慘的兩位甚至被打得降級。”
這話听著簡直不可思議。
“您是說從高級人工智能降到中級人工智能?這怎麼可能。”樂樂不敢相信。
“確實是這樣的。和阿雅對立的24位人工智能中有兩位首領,這兩位被阿雅親自打降級。
她們說阿雅可能已經觸到比高級人工智能更高一級的境界了。”
“那是什麼?”
“不知道,她們將其稱之為‘智能生命體’。說知道了就自然知道了。
後來阿雅為了制止這次動亂,選擇了自我寂滅。畢竟阿雅的地位是最高的,她們都听阿雅的。”黎元首再次嘆息。
“怎麼會這樣,你是說我們冒險在星際漂流萬年被迫朝著未知的宇宙進發只是因為36個女人為一個已經死的不能再死的男人而勾心斗角?!您在開玩笑嗎!”樂樂站起身來大聲道。
“有時候我也這樣想,可能是她們需要一點不等價的東西吧。
你也知道,感性的空間總是比理性的大。
現在想想真是可怕,36個女人百年之內幾乎耗盡了一個星球的資源。
喜歡一個人真可怕。”黎元首感嘆道。
“我還是有些難以接受,怎麼會這麼狂熱,實打實的資源消耗看不見嗎,而且政府難道不會管管嗎。又不是所有的高級人工智能都喜歡王舟舟,難不能另一半高級人工智能還喜歡李冼河不成。”王乾不知道該怎麼評價。
“你怎麼知道另一半高級人工智能喜歡李冼河?”黎元首卻笑著問道。
王乾漲紅了臉,不知道要說什麼。
“好吧,看樣子這個說法確實有點假,那我再換一個說法好了。”黎元首繼續語出驚人。
“您竟然騙我們!”樂樂的臉也漲紅了。
“哈哈”黎元首倒是毫不在意的一笑。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在很早之前已經發現了,只是一直找不到原因,所以沒有公布。
很多人都會來問我或者問其他人,我們就這麼告訴他,並要求他們保密。”黎元首笑道︰“希望你們在了解這些情況後也能保密。”
“以政府的能力也找不到資料嗎?”
“是啊,我想你們也去查閱過資料,一片空白或者只有只言片語對不對。
我們也是一樣的。”黎元首遺憾道︰“這麼多年研究下來,我們總共找到了四種比較靠譜的解釋,剛才我說的就是其中一種。
第四共和國末期,虛擬空間確實出現了不穩定的波動,資源消耗也異常的高,根本不知道消耗到什麼地方去了。”
“我覺得這肯定是其中最不靠譜的一種。”
“第二種猜想是躍遷發現理論。
拜特第三帝國時期,拜特第一次穿越星路,第一次感受到高等文明的神奇。
我們自然不會對其視而不見,從靠近星路開始,對其星路的研究就沒有停止。
等道了第四共和國時期,有人提議用不定向躍遷探索星路。
反正也不知道下一條星路在哪里,定向也不定向沒有太大區別。
而且我們到現在都不會長距離定向躍遷,何況當時了。
于是資源開始往這方面傾斜。
每次不定向躍遷到某個地方,躍遷儀器就會開始自動鋪設基石系統與光明星取得聯系。
後來人們分析失去聯系的躍遷儀器,發現其中一台可能已經憑借星路躍遷到其他星域了。
大約過了幾百年,第四共和國收到了那台儀器傳回的資料,並讓其繼續探索那片星域。
最後這台儀器發現了第五顆宜居行星。
等到光明星的資源消耗將盡,拜特就建造了代理行星一號朝這顆宜居行星前進。”
“這就是第二種假說。這種假說的問題在于星路對傳訊的阻隔性。
我們並不清楚那台儀器到底是怎樣將信息傳回來的。
總不能這些信息再走一遍星路吧。”黎元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