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的天,晝短夜長。薛嬋立了一會兒,覺得周身寒氣漸重,眼見得日頭西落,便打算回去。才回頭冷不防看見身後站了個人,直嚇了一大跳︰“哎呀!”
那人似乎沒防備她突然轉身,也頗為意外,連連後退了幾步,躬身向她行禮︰“見過華嬪娘娘。”
薛嬋這才看清,原來是皇長子鴻恪,連忙虛扶了一下︰“恪哥兒不必多禮。”
鴻恪自小長在皇後宮中,與薛嬋經常見面,也不拘束,笑道︰“剛才從父皇那兒出來,見有人朝這邊來,還當是迷了路的宮女,原想著提醒一聲,趕上了才認出是娘娘。孩兒想娘娘定是出來解悶的,有心不來打擾,又擔心這一帶荒涼,娘娘或是不小心崴了腳,連個可以招呼的人都沒有,就悄悄跟來了。”
薛嬋听他這套說辭不禁好笑︰“這麼說我總得崴了腳,才對得起你這一片心意了。”
鴻恪有些不好意思地摸著後腦勺嘿嘿地笑,“自然是不崴最好。可總怕有個萬一呢。”
薛嬋見他穿著一件灑金泥的天青色斗篷。他身量甚高,已經超過了薛嬋,因未及冠還留著頭,黑發朱纓,長身玉立,看上去頗有幾分乃父當年的英姿。她心中一動,問道︰“你母後這些日子可好?”
“她為了我要去邊郡的事情,著實操了些心,傷了些神。我總勸她放寬心,誰家兒郎出征又似她那樣尋死覓活的,她總是不听。”
兩人說著話,返身慢慢往回走。听鴻恪如此說,薛嬋出了會兒神,輕聲道︰“你也需體諒她。兒行千里母擔憂啊。當年我哥哥從軍,我都幾天幾夜合不上眼,何況皇後是你的親娘呢。”
“啊,是薛元帥吧。”听見她提起兄長,少年一愣,立即反應過來,“剛才父皇將我叫去還說起薛元帥了。”
“是嗎?”薛嬋只覺胸口一陣悶痛,淡淡地應了聲。
“父皇勉勵我要以薛元帥為榜樣,上體君心,下查軍情。他還說,這些年邊郡全仗有薛元帥在,方得了許多年的安定。薛元帥為國捐軀,他比誰都痛心,說到動情處甚至有些哽咽。”
薛嬋停下腳步。此刻兩人已經行到了玉橋之下,鴻恪朝橋那邊的觀海亭看了眼,湊到她身邊,壓低聲音輕笑道︰“娘娘請放心,父皇心中對娘娘還是有情的。”
薛嬋大窘,滿面飛紅地匆匆轉身疾行︰“哥兒又說笑了。”
鴻恪追上兩步,笑道︰“我何嘗是說笑。這幾年父皇對娘娘的情意,我都看在眼中。如今雖不知父皇心中有什麼打算,但他心中定然時時念著娘娘的。”
薛嬋見他越說越露骨,哭笑不得地停下來,哀求道︰“這樣的話哥兒以後切莫再說了,不但不要同我說,也不要在皇後娘娘和你父皇面前提起。”
鴻恪不以為然︰“我又不是鴻樾那個傻子,怎麼會在父皇母後面前說這些話。”
薛嬋只覺頭大如斗,追問︰“鴻樾說什麼了?”
鴻恪驚覺失言,笑著掩飾︰“也沒什麼,不過小孩子嘴里沒遮攔胡亂嚼舌頭而已。”
這話倒讓薛嬋笑了︰“你又比他好得了多少,還說人家。”說完不再理他,拔腳便走。
鴻恪追上去擋在她面前,因薛嬋並不停步,只得一邊後退一邊說︰“好娘娘,我若說了,你可千萬別告訴別人。尤其別跟貴妃娘娘說。”
薛嬋大奇︰“跟她又有什麼關系?”
鴻恪又左右看看,見確實沒有旁人,這才招了︰“有一日我父皇問鴻樾想跟哪位娘娘,鴻樾開始不說,父皇便讓他在我母後和貴妃娘娘中選一個,沒想到那小子支支吾吾了半天不肯開口,被父皇逼得急了,張口說願意跟著華嬪娘娘。”
薛嬋又是驚訝又是意外。她進宮時頤妃已經病重,彼此幾乎沒有什麼往來。除了逢年過節在家宴上見過幾面外,跟鴻樾也壓根沒有過任何交集,遠不及與鴻恪熟稔。卻不知道為什麼他突然提出要跟著自己。想了想,她還是問鴻恪︰“他為什麼要說我?”
鴻恪也十分懵懂︰“這就不知道了。父皇也問他來的,那小傻子說了選您之後,便一個字也不肯多說。氣得父皇罰他抄了二十遍弟子規。”說到這兒又沖薛嬋擠眉弄眼︰“要不我說父皇心中還有娘娘呢,父皇當時想了想說,讓鴻樾跟著華嬪,未嘗不是辦法。頤妃娘娘過世後,父皇就對鴻樾格外恩恤,他肯將鴻樾交與您撫養,豈不就是對您的情意猶在。”
薛嬋有些失神,笑了笑,沒有說話。
鴻恪並不了解他父皇或者說,他不了解皇帝對待嬪妃們的準則。在皇帝眼中,恩與寵不可兼得,施恩便不施寵,有寵便寡恩。代為養育鴻樾,這樣的恩是姜貴妃求都求不來的,卻不介意給她,那只是因為在她身上,以後再無寵可加而已。
鴻恪見她听了這話並不開心,心中忐忑,小心翼翼地問︰“莫非孩兒哪里說錯了,惹娘娘不高興了?”
薛嬋見這孩子一直陪著小心想讓自己高興起來,心中感動,替他理了理頭發,笑道︰“高興,多謝你告訴我這些。”
一路嬉皮笑臉的鴻恪此刻斂了笑容,正色道︰“父皇定了讓我初八啟程,雜務煩亂,我怕再沒有機會向娘娘辭行。娘娘請自己保重。到了邊郡,祭奠薛元帥之時,定代娘娘向元帥英靈告祭,娘娘可有什麼要跟元帥說的嗎?”
這便又戳中了薛嬋的心事,她想了想,搖了搖頭︰“多謝你,我沒什麼可說的。”
少年頗為失望,正想要說什麼,一個內侍老遠跑過來︰“殿下,殿下,可算找到您了。兵部黃侍郎正在面聖,陛下讓您也去呢。”
鴻恪聞言嘆了口氣,沖薛嬋一笑︰“如此,只能在這里告辭了。娘娘,你自己保重。”
薛嬋覺得自己想說什麼,卻又一時理不清思緒,只得微笑著點了點頭,目送少年在內侍的陪伴下匆匆走遠了。
此時太陽已經沉沉貼在了太液池的冰面上,在天黑之前,奮起最後的力量,將平滑如鏡的冰面染得如同霞光飛落,燦爛耀目。
薛嬋眯起眼向遠處望去。太液池上三座仙道,蓬萊之上是觀海亭,瀛洲上是清露風荷台,最遠處的仙人島上則是紫霞水榭。三島連成一線,將沉沉欲墜的太陽切割成了犬牙的樣子。只見霞光中重樓飛檐,斗拱疊連,竟依稀真的有一絲仙意般。薛嬋突然恍惚起來,仿佛自己仍是城外長亭之畔送別兄長從軍的少女,也許是歸家的路上出了差錯迷了路,一夜之間便被困在了這個地方。仿佛只要現在找到人詢問一聲,問路回家,仍能見到繼母在燈下補衣的身影,隔壁的王嬸還會有意無意地為自己和某個年齡相當的兒郎牽線搭橋保媒拉縴。
然而那樣的錯覺飛速褪色,她清醒地知道,自己的這一生其實已經過完了。恩愛情濃,榮辱喜樂都已經遠去。她在那個能決定她命運的人眼里,最大的作用不過就是替他養養孩子而已了。
薛嬋有些迷茫,不知道該為自己老有所養衣食無憂而慶幸,還是該為自己過早的衰老而悲哀。做過了別人不曾有過的夢,也許是用了一生作為代價的。
不知何處傳來的嬉笑聲驚醒了她,薛嬋回神,天色已經暗了下去。曖昧的天光里,隱約一行人抬著頂青呢小轎遙遙地過來。薛嬋對這情形無比熟悉。初入宮的那幾個月里,她經常會坐進這種青呢小轎,被抬著穿過大半個後宮,前往天極殿去。
那里面坐著的,都是被點名前去給皇帝侍寢的下級嬪妃。
一種不期而至的狼狽感撞上來,薛嬋自覺無法平靜地與皇帝不拘哪里看上的新歡踫面,她選擇逃避,迅速地隱入身旁的太湖石,默默等待那一小隊人過去。
然而對方卻不願意放過她。
轎子到了近前突然停下,也不知里面的人吩咐了什麼,一個內侍繞過太湖石,將薛嬋堵在了石洞邊上。
“請問可是華嬪娘娘?”
退無可退,薛嬋只得硬著頭皮點頭。
那內侍甚是殷勤︰“給娘娘見禮了。”
薛嬋只得問︰“轎子里是哪位娘娘?是去天極殿嗎?”
“是去天極殿。轎子里是崔美人。請娘娘過去相見。”
崔美人!薛嬋忍不住抬起頭來向陰沉的天望去。一定要這樣折辱她嗎?竟然在這種情形下遇見了她!這後宮當中,如果還有任何人是薛嬋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見面的,非這位崔美人莫屬。她心頭苦澀,原來如今是她正得寵,原來,他身邊睡著她!
“娘娘?”那內侍見她沒有反應,小聲催促。
自從大病一場之後,薛嬋已經心灰意冷。她將自己禁錮在玉階館中,不與其他人來往。自覺地把自己與跟皇帝有關的任何事情隔離開,無比明白自己已經失去了與任何人談論所謂情的資格。如果是任何一個別的人坐在那個青呢小轎中,薛嬋也許都會堅決地拒絕過去見面,她已經不必跟他們中任何一個保持虛禮。只除了這一個。
如果還有人能讓她皮膚下血脈奔流,倔強不肯示弱的話,就是這位崔美人了。
薛嬋冷笑了一下,向青呢小轎走去。
那內侍極其明事,一路小跑當先到了轎子跟前將轎簾掀開。
崔美人微笑地望著薛嬋,點了點頭︰“崔霞見過娘娘。因有御襟在身,不便行禮,還請娘娘見諒。”本朝內宮中的規矩,皇帝召嬪妃侍寢,會賜一件小衣用于潔身後貼身穿著,被稱作御襟。身著御襟,意味著嬪妃已經做好了侍寢準備,在見到品餃更高的妃嬪時是可以不行禮的。
薛嬋點了點頭,冷冷道︰“自家姐妹,姐姐太客氣了。”
崔美人的笑意與薛嬋的語氣一樣冷,“娘娘才是真客氣,崔霞豈敢與娘娘姐妹相稱。”
“除了姐姐,還有誰算得上是我的姐妹呢?姐姐這樣說,定然是嫌棄我了。”薛嬋淡淡地說,“姐姐如今有重任在身,還請速去天極殿,莫要為了我而耽誤。”
“耽誤不了,”崔美人到底沒有忍住得意的神色,“陛下這會兒還不得空,一早叫我去了,也無非是等著。最近常常去,已經習慣了。”
“如此說來,姐姐是頗得陛下歡心的。做妹妹真為姐姐高興。只盼姐姐從此後聖眷不絕,前程似錦。”
崔美人笑眯眯的點頭︰“承妹妹吉言。我也想能前程似錦,只是路上阻滯不少,譬如擋路石頭之類,這前程真要似錦,卻也不容易。”
薛嬋明白她要說什麼,咧嘴笑了笑︰“願聞其詳。”
“前些日子陛下本來降恩要抬我為華嬪的,不想卻又沒有缺了。這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啊,陛下也是徒呼呵呵無可奈何。我也想通了,世間不如意事十之**,急是急不來的。我橫不能真就看著妹妹不好了而我好,我也狠不下這樣的心。說白了,和妹妹到底還是不一樣的人啊。”
“還是姐姐心腸軟,看得通透。”薛嬋一臉羨慕,“姐姐大可以放心,好人自然有好報。九嬪雖然沒有空缺,頤妃卻還空著。姐姐福大,陛下又肯眷顧,說不定下次見面,就輪到妹妹拜見姐姐了。妹妹恭祝姐姐福根繁茂,聖眷不絕。”
崔美人听著薛嬋的話無比舒心,笑道︰“那可就承你吉言了。”
轎子終于走了。直到那一行人淹沒在濃濃暮色之中,薛嬋才猛地松開緊咬的牙根。許是太用力了,牙根隱隱作痛。更痛的是她的手掌心,原來不知什麼時候她的指甲已經把掌心掐爛了。
玉鐘尋來時,薛嬋正望著自己的掌心發怔。
“娘娘怎麼在這兒站著,看又受了涼,咱們回去吧。”玉鐘扶著薛嬋往回走,一邊絮絮地說︰“剛才出來尋娘娘,卻踫見了崔美人的轎子。听說最近她正受寵。”
“是啊。”薛嬋有些訝異于自己平靜的語氣,“剛才跟她還聊了幾句。人逢喜事精神爽嘛。”
“娘娘認得崔美人?”
“認得。”
“怎麼從來沒听娘娘提起過。”
薛嬋澀澀地一笑︰“很多年前的事兒了。”
很多年前,甦子奉的目光在自己身上轉,崔霞的目光圍著甦子奉轉。
薛嬋突然停下腳步,似乎想起久遠前的舊事,在玉鐘詫異的注視下不可抑止地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