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招商大樓,李逸軒一邊走,一邊問道︰“你們既然在內地投資了,用的不是富士康的名義。我想請問富士康你們是怎麼打算的?”
他不得不過問,因為富士康有他李逸軒的股份,而郭氏兄弟在內地的工廠是通過香港的殼公司來運作的,並沒有他李逸軒什麼事。
如果郭氏兄弟來個移花接木,把所有的代工訂單轉移到香港的殼公司,讓富士康變成一個空殼,他李逸軒還不虧大了,一分紅利都拿不到。
另外,郭氏兄弟這次在內地投資建廠,事前他並沒有收到對方的通知,這讓李逸軒意識到對方想要擺脫自己。
而這又會帶來新問題,據李逸軒了解,郭氏兄弟這幾年雖然成長飛速,可超過六成的代工訂單都來自oranges公司,郭氏兄弟想要如何擺脫李逸軒?
要知道有富士康在,李逸軒是不會給他們的內地工廠提供訂單的,再說還有雙方企業簽訂的合同限制,郭氏兄弟不可能冒著失去訂單的風險,暗中把給富士康的訂單轉移到殼公司去。
郭台強停下腳步,看著李逸軒認真的道︰“軒少請放心,其實這家企業跟兄長的富士康沒有關系,這是我自己的事業,而富士康是兄長的企業,這家工廠的建設資金是我自己籌措的,沒有動用富士康一分毫。”
“你自己的企業?”李逸軒知道自己誤會了。
郭台強點點頭道︰“我不可能一直庇護在兄長的羽翼之下吧,總有獨立的一天,就像兄長當年脫離叔叔創辦自己的富士康。”
李逸軒知道台灣郭家有十個兄弟,郭台銘和郭台銘的父親在家族中排中間,郭台銘是這支家里的老大。由于出生貧寒,郭台銘從小就非常努力,讀完專科服完兵役之後,當過幾年海員,後又到他叔叔的創辦的工廠里當了一名小小的業務員。
他叔叔創辦的就是企業算是台灣代工企業的鼻祖,年輕的郭台銘在叔叔的企業學到了很多東西,為他以後成立富士康打下了堅實基礎。
1973年郭台銘脫離叔叔,在台北桃園縣成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資本額30萬元,員工加老板一起只有15個人的小工廠,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旋鈕。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港台地區興起,靠著黑白電視機旋鈕,郭台銘賺錢了第一桶金。
而郭台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服完兵役後加入了哥哥的企業。
而李逸軒第一次在見到郭台銘兄弟時,郭氏兄弟在香港剛剛成立分公司,正在開拓香港的業務。
如果沒有李逸軒的介入,郭台強會在1987年卸下鴻海總經理一職,創辦自己的鄭微集團,與當時的鴻海共用一棟老廠房。
由于自己的到來,郭台強居然提前有創業的想法。
“自己出來做,你哥哥支持嗎?”
郭台強笑道︰“剛開始哥哥是不支持的,說我太年輕,別人不會相信我。不過多次勸說後,兄長還是同意了。”
“怎麼說服你哥的?”李逸軒很有興趣。
郭台強指了指周圍正在建設的工地,說道︰“你看內地已經開放了,而內地超過10億的人口,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而內地的工業又很落後,未來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我跟哥哥說,我先來探路,哥哥就同意了。還借了我一筆錢作為我的起始創業資金。臨行前他說了,如果我失敗,就回來老老實實的替他打工,所以我這次是必須成功。”
郭台強眼中充滿了堅定。
李逸軒理解他的心情,中國自古就有成家立業的說法,再親的兄弟姐妹,長大之後都會各自成家,會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哪怕是西方國家也一樣。
郭台強表面溫和,但骨子里的傲氣並不比哥哥低,很早就有獨立的打算。因此,他進入鴻海之後,並沒有因為老板是兄長,就在同事面前擺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樣子。
反而非常的謙恭,什麼活都搶著干,不管多髒多累,他都沒有一句怨言。一年365天,有300天都在工廠里吃住。
為此他都耽誤了自己的人生大事,談了好幾個對象最後都以分手告終。
付出不是沒有回報,辛勤的努力,讓他快速的成長起來,具有獨擋一面的能力。終于在今天決定脫離自己兄長的庇護,去開創自己的天地。
“你成立的公司叫什麼,做什麼業務?”
“正崴,做電視機、收錄機、收音機和計算機電源線。”
果然,郭台強的正崴企業,就是為電器設備做電源線起家的,後來又涉足計算機、電視機等家電電源。1997年正崴又重新回到哥哥創辦的鴻海麾下,成為鴻海精密的子公司與富士康子公司平級,圍繞富士康的消費電子成品,專門做各種比如線纜、無線通訊、消費電子零件等配套工程。
別看正崴做得配套零件不起眼,技術含量看起來也不高,但卻是整個電子行業的最基礎的工程。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工程,所有的電子產品,大到超級計算機,先進互聯網設備,小到人們日常使用的手機,只會成為空中樓閣。
也正是有了正葳的加盟和底層工業技術的支撐,富士康才能在日後成為國際數一數二的頂尖電子產品代工企業。
在德國工業界有“隱形冠軍”說法。
所謂的“隱形冠軍”,指的就是行業中最基礎的一種工業類別。其特點是單個產品利潤微薄,但任何高端技術產品都離不開的產品。
按照德國人的說法就是,這類行業中,如果你的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達到或超過80%,年營收超過五千萬歐元,並持續30年依然還是該行業的絕對老大,那你的企業就是該領域的“隱形冠軍”。
而正葳正是這樣的企業。
為什麼加以“隱形”二字?是因為這類工業產品是在是太不起眼了,小到任何人都會自動的忽視,即便你在該領域造成了壟斷,國際反壟斷協會也不會找你的麻煩,所以才被冠以“隱形冠軍”。
“隱形冠軍”主要集中在日、德兩個國家,兩個國家的工業類別會有一定的區別,不如計算機高級主板和高級顯卡上用的超合金電容、電阻和點感就是rb企業提供的。rb在該領域佔據了國際95%以上的市場。
像我們的汽車,發動機上的渦輪增壓器,它上面的陶瓷自潤滑軸承,就是德國的一家家族企業提供的。
工廠也不大,所有員工加起來也就不到500人,但它的市場佔有率卻高達97%以上,是絕對的老大。
也不是沒有其他企業向他們發出過挑戰,但做出來的產品品質根本無法與他們相比,即便是降價銷售也沒用。
因為這個軸承價格相當便宜,而渦輪增壓器是發動機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因此廠商還是個人都不會為了省這一點小錢,去采購不太靠譜的產品。更何況其他企業的成本控制也做不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