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對佛說,如來還說最上的法,是佛說的常法。所謂常法就是諸沙門、婆羅門,他們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他們隨自己的三昧心,可以意念到世間二十次的成劫和敗劫。
他們就說,這個世間是常存的,這個是真實的法,其他的法都是虛妄的法,為什麼呢,因為我可以意念二十次成劫和敗劫,所以我知道有這些成劫和敗劫,其他過去的事情我不知道,未來的成敗劫我也不知道。
這個人在朝暮都以這樣無智慧的言語說,世間是常存的,只有這個是事實,其他是虛妄的。
舍利弗說,這個是眾生的初常法。還有諸沙門、婆羅門,他們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他們隨自己的三昧心,可以意念四十次成劫和敗劫,于是他們說,這個世間是常存的,只有這個事情是事實,其他是虛妄的,為什麼呢,因為我以自己的意念知道成劫和敗劫,我知道四十成劫和敗劫,在這個前面的事情和後面的事情,我不知道。
這個人朝暮以無智慧的話說,這個世間是常存的,只有這個是事實,其他是虛妄。
這是眾生的第二種常法。諸沙婆羅門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他們隨自己的三昧心,可以意念八十次成劫和敗劫。
他們說,這個世間是常存的,其他是虛妄,為什麼呢,因為我以自己的意識知道八十成劫和敗劫,所以我知道世間的成劫和敗劫,未來的成劫和敗劫我也知道,這個人在朝暮以無智慧語說,這個世間是常存的,只有這個是事實,其他是虛妄,這是眾生的第三種常存法。
舍利弗說,佛說的這個法是無上的,是如來智慧無余,是神通無余,一切世間的沙門、婆羅門不能和如來相等,何況想勝過如來。
舍利弗說,如來還說上法是觀察,所謂觀察是說沙門、婆羅門。他們以想觀察,觀察他人的心趣,觀察此心趣,觀察彼心在作什麼想,或者是虛,或者是事實,這是沙門、婆羅門的第一種觀察。
諸沙門、婆羅門,他們不以想觀察,他們或者是听聞了諸天以及非人的語,他們對眾生說,你們的心是在這樣想,你門的心是那樣想。
這個或者是虛,或者是事實,這是沙門、婆羅門的第二種觀察。或者有沙門、婆羅門,他們不以想觀察,他們也沒有听聞諸天和非人的講話,他們自己觀自己的身,又听聞他人言,他們對眾生說,你們的心是在這樣想的,你的心如是。
這也是或者非,或者是事實。這是沙門、婆羅門的第三種觀察。或者有沙門、婆羅門,他們不是以想觀察,他們也沒有听聞到諸天以及非人的語,他們也沒有自觀、他觀。
他們除去自己的覺、觀以後,得到定意三昧,他們在三昧中觀察到了他人的心,他們對眾生說,你門的心是在這樣想,你的心如是,這個觀察是真實的,這是沙門、婆羅門的第四種觀察。
舍利弗說,世尊說的這個法是無上的,如來智慧無余,神通無余,是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不能相等的,何況想勝于如來。
舍利弗說,如來還說上法,是所謂的教誡,教誡是說,或者有人不違背教誡而成就盡自己的有漏成就自己的無漏,他們得到心解脫、智慧解脫,他們在現法中以自己的身得到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這是眾生的初教誡。
或者有人,他不違背教誡,他盡了五下結,他于此得到滅度,不再回到這個世間,這是眾生的第二種教誡。
或者有人不違背教誡,他的三結已經盡,他的淫、怒、痴很薄,他得到了斯陀含的果,他還要到這個世間來再取得滅度,這是第三種教誡。
或者有人,他不違背教誡,他的三結已經盡,他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他最多到這個世間再來七次,他一定會成就道果,他不會再墮落到惡趣中,這是第四種教誡。
舍利弗說,這是佛說的無上法,是如來智慧無余,神通無余,是世間一切沙門、婆羅門不能相等的,何況想勝于如來。
舍利弗說,如來還說最上法,所謂為他人說法,使戒清淨。戒清淨是說有沙門、婆羅門,他們所有的語都是至誠的,他們沒有二舌,他們可以常常自己敬肅,他們可以捐棄睡眠,他們不懷邪見,口不妄言。
他們不會為眾生去說凶吉的事情,他們不會為了利益,把從他人那里得到的東西稱為自己所說,他們坐禪修行智慧,他們辯才無疑,可以專念不亂,他們精進不會懈怠,這個是佛說的上法,是佛的智慧無余,神通無余,是世間一切沙門、婆羅門不能相等的,何況想勝于如來。
舍利弗說,佛還說上法,是解脫的智慧,所謂解脫智慧,是因為眾生自己的因緣,眾生內思維說,這個人是須陀洹,這個人是斯陀含,這個人是阿羅漢,這個法是佛說的無上法,是佛的智慧無余,神通無余,是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不能相等的,何況想勝過如來。
舍利弗說,如來還說上法,是自己識宿命的智慧證。是諸沙門、婆羅門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他們隨自己的三昧心,自己可以意念自己往昔無數世的事情,知道自己一生、二生。
。。。乃至百千生成劫敗劫的事情,知道自己無數生,知道自己在某處出生,名字叫什麼,自己生在什麼種姓,自己的壽命,飲食,苦樂。
知道自己從這里死,以後又生到那里,從那里生死以後再生到此地,他們知道自己無數次生命中的種種相貌。
他們能夠自己意念自己的宿命,可以意念自己無數劫中的事情,他們盡夜常常在意念自己本來所有的經歷,他們知道此是色,此是非色。
此是想,此是無想,此是非無想。他們都可以盡意念之。這是如來說的上法,是佛的智慧無余,神通無余,是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不能相等的,何況想勝于如來。
舍利弗說,佛還說上法,是天眼的智慧,所謂天眼智是諸沙門、婆羅門,他們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他們隨自己的三昧心,看見諸眾生,看見眾生死,看見眾生生,看見眾生生的是善色還是惡色。
他們看見眾生生在善的地方,生在善趣、惡趣。看見眾生是好、是丑,他們可以隨其所行。
他們盡可以看見,盡可以知道。他們看見或者有眾生成就了自己身的惡行為、口的惡行為、意的惡行為。
他們誹謗聖賢,他們信受邪見,他們身壞命終墮落到三惡道,這些沙門、婆羅門都可以看見。
或者有眾生,他們身行善的行為,口行善的行為,意行善的行為,他們不誹謗聖賢,他們能夠正見信行,他們身壞命終,他們生到了人和天中。
這些沙門、婆羅門以他們自己的天眼淨看見諸眾生,他們都可以如實知見。
這個法是佛說的上法,是佛智慧無余,神通無余,是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不能相等的,何況想勝于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