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的故事

第一百五十八章,妄語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濟遜 本章︰第一百五十八章,妄語

    佛說,眾生或者有疑惑的心,或者沒有疑惑的心,或者看見,或者听聞,或者覺知,或者知道而說了妄語,也名妄語。

    如果眾生所說妄語,說這些話不是自己親自所見聞覺知的事情,也是妄語,但是他的這個妄語不能具足妄語。

    如果眾生是為了破相而說妄語,沒有覆藏相而說,不是妄語。如果眾生用異音說,但是听聞者沒有理解,也是妄語。

    名不具足妄語。如果眾生說顛倒語,如果大聲在說,說不了解的語。是妄語。

    如果眾生有所說妄語,但是听聞他說的人沒有理解他的妄語,也是妄語,名不具足妄語。

    作二舌、惡口的眾生,或者是在壞當前的人,或者不是在壞當前的人,眾生作了以後就得到二舌和惡口的罪。

    無意義語也是這樣。佛說,這樣的殺、盜、邪淫、妄語、惡口、二舌,無意義語七種事情,是道也是業。

    其他貪嗔痴三種事情是業不是道。為什麼呢,因為貪嗔痴自己沒有行為,它妨礙了眾生自己和他人,所以得到重罪。

    佛說,或者有人說,一切微塵,次第而住,也念念滅,滅了以後就無住。

    如果是無住,尚且應該沒有作罪,何況有無作的罪。這個說法是不對的,為什麼呢,佛說,世間之法有因有果,無因無果。

    譬如自己的臉和水鏡則會成就像出現,譬如因為有人發惡心的因緣,所以會有惡的色出現。

    眾生因為發善心,所以會有善色出現。眾生因為惡的業得到粗惡的色。

    眾生作罪和無作罪也是這樣。如果有人說念念常滅,沒有作罪和無作罪。

    佛說,就是前面所說的燈和河的比喻。雖然眾生念念在滅,因為二諦所以說有作罪和無作罪。

    佛說,微塵雖然次第不住,也不破世諦的法,正因為微塵次第,所以有父母有阿羅漢。

    所以殺者會得到無量的罪。佛說,父母、阿羅漢以及他人從陰界入等無差別,眾生所以會得到重罪,因為福田、報恩的田的因緣。

    譬如眾生在一個時間中不能說出二個字一樣,這個二字終不會和合在一起,雖然念念在滅,眾生說妄語也成就妄語,不破世間諦。

    就像射箭,雖然箭也是念念在滅,因為身業的微塵力量,箭可以到前一念不到的地方。

    佛說,眾生作罪和無作罪也是這樣,比如舞者獨樂,雖然念念在滅,因為身業微塵的力量舞者而能夠轉動。

    眾生作罪和無作罪也是這樣。比如旋轉的火輪,雖然念念在滅,因為身業微塵的力量,火能夠成就火輪圓圈,佛說,因為眾生初發心的時候心不一樣,作業的時候方便也不一樣,作業的時候心也不一樣,說妄語的時候心也不一樣,這些眾因緣和合所以得名作。

    因為眾生作罪的因緣生出無作的罪。如果眾生作業的時候,有各種威儀,種種不一樣的心,使得業不壞,所以名無作罪。

    佛說,如果眾生得到了無作的罪,他的心雖然是在善、不善、無記,他所的的業就沒有漏失,所以名無作罪。

    如果眾生身作善,口不作善,應該知道這個人得到的是雜的果報。如果眾生身作善業,有有作無作的善,但是他的口作不善的業,只有有作的罪業,沒有無作的罪業,應該知道這個人只是有得到善的果報。

    不會得到惡的果報。佛說,所以經中說七種業有‘作和無作’。就像有人重病,需要眾藥和合治療,如果少了一個藥則不能治療,為什麼呢,因為他重病故。

    佛說,一切眾生也是這樣,具有很多惡,需要眾藥和合治療,如果眾生只有少戒則不能治療。

    佛說,善男子,眾生作罪因為二種事情,1,是眾生持了惡戒,2,是眾生沒有受善戒。

    佛說,受持惡戒的眾生,雖然他只是殺了一頭羊,或者他沒有殺,他都得到了殺的罪,為什麼呢,因為他先發了惡的誓言。

    佛說,沒有善戒的眾生,雖然他殺了千頭羊,他只是在殺的時候得到殺的罪,在沒有殺的時候,就沒有殺罪。

    為什麼呢,因為他先沒有發惡誓言。佛說,所以一切善和不善法心是根本,因為這個根本,諸比丘犯罪有二種,1,身犯,2,口犯。

    沒有心犯。佛說,這樣的戒,或者有時不具足,或者有時具足,那麼眾生就得不到這個戒。

    譬如取火,要有太陽,有干草然後才能得到火。如果少一法則不能得到火。

    佛說,戒的法也是這樣,這樣的戒,眾生如果得到,或者舍去,或者受持,或者毀了戒都隨眾生的心。

    佛說,如來知道一切法性,所以制定這個戒律。如果有人因為善業的思維力量,所以不去造作諸惡,名如法戒。

    如果眾生從他人處得到這個戒,名受持戒。佛說,如果眾生離開受持戒會有功德,那麼一切惡獸獅子虎狼也應該得到功德,然而它們實際沒有得到功德。

    因為這樣,受持善戒的眾生,可以得到無量福,受持惡戒的眾生可以得到無量罪。

    佛說,所以我的經中常常說惡的律儀有1,畜羊,2,畜雞,3,畜豬,4,釣魚,5,網魚,6,殺牛,7,牢獄使者,8,獵狗,9,作長弓,10,獵師,11,咒龍,12,殺人,13,作賊,14,二舌,15,用鞭子,枷鎖,鐵釘燒熱加害于人,國王大臣接受他人寄發的物抵賴不給,不知道恩的人,惡性惡心的大惡村主,典當他人物的人,沒有慚愧心毀戒的比丘。

    佛說,這些人都是無戒之人,雖然不能名不善業道,但是也得到大的罪,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盡壽命作故。

    佛說,這些事情,眾生如果沒有立下誓言,沒有從他人處受,則不會成就惡戒。

    佛說,這樣的惡戒在四個時間中可以舍去,1,得到二根的時候,2,舍壽命的時候,3,受善戒的時候,4,斷欲結的時候,佛說,或者有人說,如同善戒可以具足,惡戒也是這樣。

    佛說,這個說法是不對的,為什麼呢,因為惡戒容易得到,眾生可以因為一個因緣故,所謂立下誓言。

    善戒不是這樣,善戒有五種方便,所謂五根,所以善戒難以得到。因為善戒難以得到,所以需要具足。

    佛說,或者有人說,優婆塞戒中有受持,無意義語、二舌、惡口,所以和優婆塞戒、八齋戒相比沙彌戒、比丘戒沒有去具足這個戒。

    佛說,這個說法不對。為什麼呢,佛說,我今天受持,淨了口業。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a><a>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a>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心經的故事》,方便以後閱讀心經的故事第一百五十八章,妄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心經的故事第一百五十八章,妄語並對心經的故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