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帝國

第六十八章 新政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貳零肆柒 本章︰第六十八章 新政

    譽士是一次剛剛開了頭,就可能中斷的政治改革嘗試。在原來的勾畫中,這些人將取代那些昏庸無能、以詩賦文雅為傲的權貴。只是考慮到譽士們的出身,這樣的政治改革不過是一批貴族替代了另一批貴族,像陳且、陳敖這樣的庶民譽士少之又少。

    而今,民眾的力量將引入政壇,也就是所謂的外朝制度。這種外朝制度不但與行之已久的燕朝制度有所不同,而且和曾經發生過、史書有過記載的外朝制度也有所不同。以前的外朝不過是國家大事的一次廣泛性咨詢,涉及的包括貴族、百官、國人三種勢力,而新外朝制度則是巫覡、貴族、國人三種勢力。

    百官由此分成兩種,一種是技術性官僚,如工尹、玉尹、司會、史官、工師、鐵官、集尹,以及大小軍官;另一種則是政務型官員,如大夫、縣尹、邑尹。技術性官僚不必參與政事,除非政事涉及自己的本質;政務型的官員無權參與政事,因為他們的職位本就是政事爭議的焦點。何人為官、何人不為官,為官政績如何,這些都是每次召開外朝需要爭議的議題。

    簡單的說,這類似于三級會議,百官看似逐出了政壇,其實他們絕大多數本來就是貴族;而巫覡,考慮到楚人、夷人,還有越人的傳統,則被納入了外朝體系。信仰的力量不可低估,庶民又篤信鬼神,戰前士卒都去求什麼‘百兵莫向’符,把這支力量排除在外是極不明智的;國人則從之前僅僅回答是與否的擺設,開始擁有提問、參與決策、監督的權力。

    新外朝制度的推行,自然而然會影響正朝制度和燕朝制度。正朝七百多朝臣將會產生極大的更替,最少一半貴族會失去原有的朝議之位,從而讓位給巫覡和國人;燕朝因為寬大,很多時候都坐不滿,因而沒有失位的問題,但朝議應因此變得復雜,甚至是久持不下。

    除了新外朝制度帶來的種種變革,紙張和印刷術的出現將會促使普及教育和報紙這兩項涉及政治事物的產生。教育沒有必要高深,但它的內容和教育方式非常講究,最難之處有二︰其一,國史如何編寫?

    既然準允治下諸國復國,國史自然不再是楚國史,而是魯國史、越國史、吳國史、宋國史等等等等,各國之前本有互有攻伐,吳國還曾佔領過楚國郢都,這些攻伐史想瞞是瞞不住的,畢竟有些事跡本就是本國人自豪的事情,比如吳師入郢、勾踐滅吳,但如果寫了說不定又要挑起彼此間的仇恨。

    第二是教育本身。既然已經是各國、既然要培育各國的民族精神,那各國就不能再說雅言,而是要轉而說本國方言。楚人說楚語、越人說越語、宋人說殷語、夷人說夷語,這些語言一千年前就已存在,一直流傳至今。只是,有那麼多說本地方言的老師嗎?即便是有本地士人,他們說的也多是雅言,讓他們該用方言教學,這是一件極富挑戰性的事情。

    由一個完整的楚國分割出數個國家並不困難,楚國的縣向來都是循例而治,不過只是把原有的公族遷走了而已。復國再把拿走的東西裝上、把縣邑官吏撤走即可。可要將一個貴族制國家變成一個民族國家,那就是一件無比復雜的事情。尤其是師資力量極為不足,恐怕很難在十年內把渾渾噩噩的庶民變成熱血滿腔的中二憤青,但只有中二憤青才是最有戰斗力的。

    連宴十日乃至連宴十日之後,燕朝繼續商議新外朝制度以及普及教育兩項事務。新外朝制度勢必會引起貴族們的普遍反對,尤其是縣尹、邑尹們的反對,但他們的反對並不具備什麼力量,因為國人是改革的受益者,巫覡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巫覡如果不進行鼓動、國人如果拒絕听從縣尹、邑尹的號令,他們的反對將虛弱無力。

    而從較為自私的角度來說,不管是從即將發生的現實——十年後秦軍攻楚的現實,還是允諾各國十五年後復國的現實,這些地方都是要失去的土地,發生在這些土地上的權利爭奪與楚人沒有直接關系。既然是本來就要失去的東西,何必拼命去反對?魯國是魯國人的魯國,和楚人何干?

    至于太宰沈尹鼯提出的各國可能與秦國苟和之說,連與他立場相近的子莫都表示反對。且不說軍權掌握在楚人手中,即便這些國家被秦軍佔領,地方級的新外朝依舊會形成新的反抗中心——郡縣制的秦國只有一個中樞,這個中樞如果被擊毀,那整個國家就會陷入癱瘓,貴族制度的楚國、新外朝制度下的各國則有眾多小型中樞,即便國都被擊毀,只有還存在貴族、還有國人代表、還有巫覡,那麼他們就能重新集結出組織,進行新的反抗。

    組織才是戰斗力的根源。沒有組織的散沙民眾非常非常容易被征服,容易到男女老幼加起來也不到一百萬人的滿人可以輕易征服人口數千萬的明朝。宗教確實是資產階級麻醉人民的片,但宗教更是民眾最後的組織。面對外敵入侵,斯大林不得不釋放關押在監獄里的東正教神父,開放所有早就被政府取締了的教堂和修道院;至于戰後再次取締,同樣證明宗教是國家機器的有效抵擋者,官僚組織生來就必須仇視除己之外的一切組織。

    春天似乎要比冬天更加寒冷,廟見前一天的清晨,熊荊剛入中廷就覺得冷,哪怕中廷的炭火一個晚上都在燃燒。

    “臣拜見大王。”淖狡、昭黍等人早就在中廷等著了,他們昨夜並沒有回家。

    “好了嗎?”為了保密,重臣們自己起草議定的政綱,沒有依靠平時倚重的文吏。

    “好了。”即將就任令尹一職的淖狡答道,他隨即呈上了一夜書寫好的文書。

    “就這些?”熊荊看看到文書上只有寥寥數語,除去文飾之詞,真正有用的不過是︰‘朝國人’、‘重文教’、‘崇鬼神’九個字。翻到第二頁,才看到‘朝國人’的具體內容,也就是外朝如何召集、國人如何推選、朝議如何進行、朝議結果如何執行等等。

    為了表示‘朝國人’的政治正確性,開頭便提及了‘朝國人’的歷史︰周室東遷之前,各國無論大小,皆召國人而議,周室代商之前,各族則召眾而議。只是周室東遷之後,各國‘朝國人’之舉越來越少,正朝也非議事之處,只是視朝而已,而燕朝,‘燕朝朝議不過三五人等,欺君罔上,時有見焉,亂政禍國,縷不絕焉。今大王追及先祖、重循祖制,故而再朝國人,以定國政、以肅朝綱……”

    子莫的文章不比宋玉差,宋玉善詩賦,子莫因為是箴尹,本來就要針砭時弊,言談著述,多涉及政治,其所寫之文讀起來格外暢快,還鏗鏘有力。

    熊荊看的點頭不已,子莫臉上泛起笑容,又道︰“若有人抨擊新政乃燕朝三五人等所議,乃亂國之策,大王可答或是亂國之策,然為免再出亂國之策,故今後需朝國人以商議國事;若有人言朝國人以議國事不妥,極有可能延誤軍機,大王可答軍機之事將另定戰時燕朝,此燕朝乃由朝國人而選……”

    新政的細節諸多重臣商議了一個多月,復國之諾必須慎而又慎,最少,在充分了解各地民意之前,不應過多承諾。文教的普及、神祀的普及也需要準備,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兩者只能放在朝國人之後逐漸實行。子莫所提醒的幾個問題,熊荊之前都了解過,有些甚至是他的主意,比如戰時燕朝制度。

    新政綱要並不長,而且盡量寫得通俗易懂,因為,這份綱要是要加蓋大王寶璽,在廟見之後張貼于全國的大小縣邑。

    “便是如此吧。”熊荊對長姜點頭示意。準備好的楚王印璽呈了上來,印璽乃青銅所制,歷代楚王所傳,上面的金文若不明示,熊荊也不認識。印璽方方正正的蓋在文書上,一頁接著一頁,待畢,熊荊放下印璽,囑咐長姜道︰“送去吧,印一千兩百份。”

    “唯!”長姜自然知道這份重逾千鈞的文書送到哪里,他捧著文書匆匆出殿。

    “大王有令,文書刊印一千兩百份。”文書送出路門送至令尹府一側的某個府庫,這是新近建立的王宮印刷所。早就在等候這份文書的工師行禮後趕忙接過,緊接著便有人按字找字。找出的活字置入一道長方形的夾條,一行字尋完,夾條便夾緊,而後裝到印刷機圓筒型的印版上;如果一行遇有空格,那就填以準備好的空字,以成一行。

    活字有大有小,書簡大小的字體印筒橫著可以排出五行,即五夾;縱的,整個印筒可排出六十夾,減去每頁的頁邊,等于六頁,整個印筒轉一圈就是三十頁。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荊楚帝國》,方便以後閱讀荊楚帝國第六十八章 新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荊楚帝國第六十八章 新政並對荊楚帝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