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來人說,我的本家三嫂瘋了。
三嫂的娘家村與我們老家的村是鄰村,相鄰五六里地遠。三嫂在上學的時候就小有名氣,個子高,籃球打得好,畢業後是她們村女子籃球隊的主力,曾經在鄉里的比賽中得了冠軍。三嫂不但籃球打得好,人也漂亮,只是性子有點急。經人介紹,三嫂嫁給了我的本家哥哥,兩個人的感情也比較好。
我的本家哥哥是個獨苗,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兩個姐姐都出嫁了,只有妹妹待在閨中未出閣。按照老家的傳統,一個兒子,結婚之後要與父母一起過,不能分家另過。三嫂嫁過來後不久,就鬧著要回娘家,我的本家哥拗不過她,就陪她一起回去了。本家哥哥的母親,也就是我的二大娘,逢人就說︰“這不,剛進門幾天,就鬧著要回娘家,這日子還能過嗎?”
知情的人說,三嫂要回娘家,是因為與二大娘鬧別𤐶了。至于為什麼鬧別拗,誰也說不清楚。有的說,二大娘嫌三嫂家起床晚,跟我的本家哥哥嘟囔三嫂,讓三嫂在背後听到了。因為這事兒,小兩口還嘰咯了幾句。
還有的說,二大娘當著三嫂的面,摔盆子使臉色,三嫂子氣不過,就要回娘家,本家哥哥勸說三嫂,三嫂不听,吵了幾句嘴後,本家哥哥就跟著三嫂一起回娘家了。總之,這次回娘家之後,三嫂與二大娘之間的矛盾就公開化了。三嫂的性子急,一吵起來聲音大,鄰居們都能听到。時間長了,大家就認為三嫂不賢惠,對公婆不孝順。听了這樣的傳言,三嫂很氣憤。
三嫂的娘家是一個本份人家,每次三嫂與婆家鬧了矛盾,回家訴苦,父母娘家都勸慰她,讓她忍著,讓她學會與婆家人相處。特別是娘家有了弟媳,三嫂與婆家鬧了矛盾回娘家,娘家也不留她,也不給她好臉色。這讓三嫂很痛苦。
我的本家哥哥是個听話的孩子,平時話少,心思較重,有啥事都心里擱著,偶爾也能暴發一下,說話噎人,村里人都說他老實。有一次,二大娘和三嫂子吵了起來,好不容易被人們勸服了,不再吵了,可是不知為什麼,我的本家哥哥說了三嫂一句,說她不孝順,像個潑婦。三嫂子一下子就急了,大哭大鬧起來,折騰了大半夜才好。
三嫂子是外來的,心里悶了,想找人說說話都困難。本家人欺生,都不愛與她閑聊,一是怕二大娘知道了罵大街,二是都怕她帶壞了自家的媳婦,挑動自家的媳婦對抗公婆。逐漸地,三嫂在本家人里找不到知音,就與外姓人家交了朋友,不願在家看婆婆的臉色,就到人家去竄門子,聊起興了,常常誤了回家做飯。二大娘也就抓住了理,一看三嫂子回來晚了,就摔盆子摔碗地罵大街。三嫂子也不示弱,一邊做飯,一邊乒乓地摔。所以,三嫂家的盆碗都比別人家費,大多是摔爛的。
二大娘是個只會氣別人,自己不生氣的人。據說,這是二大娘與婆婆和小姑子們斗法學會的。二大娘年輕時,母親去世的早,沒人教她女紅,結婚嫁人之後,不會手紅,大家都嘲笑她,婆婆和小姑子也都給她氣受。還據說,兩個小姑子和婆婆三個人曾經騎在二大娘的身上揍她,她就是不服,別人也拿她沒辦法。
自從有了兒媳婦,二大娘看家的本事就都用上了,可以變著花樣地罵兒媳,有些罵人的話,傳出去幾十里。至今,家人聊天的時候,也常常講起,成了人們茶余飯後的笑料。
看到三嫂子起床晚了,二大娘就會說︰“瞅瞅,瞅瞅,那個背床板的剛起來。”听到三嫂子說話聲大了,二大娘就會說︰“又開始犯賤了,指不定又跟誰賤上了。”三嫂子竄門子不回來,二大娘就會說︰“瞅瞅,瞅瞅,又去浪去了,指不定浪到誰家了”三嫂子說話聲小了,二大娘說就會︰“又開始嘀咕了,就它媽背後嘀咕人。”見到三嫂子與誰家的男人說笑了,二大娘就會說︰“看看,看看,又開始放騷了。”總之,在二大娘的眼里,三嫂子凡事不對,沒有一件令她滿意的事兒,還總能挑出毛病來。
有幾次,本家哥哥與三嫂子打起來,就是二大娘挑唆的。三嫂子愛竄門子不回家,二大娘就說三婦嫂子作風不正,在外面招男人。幾次三番地說,本家哥哥也很生氣。有一次,三嫂子到同村的一家竄門子,那家的女人作風不好,常常往家里招男人,本家哥哥很生氣,就與三嫂子當街吵了起來。本家哥哥說不過三嫂子,就說三嫂子在家待不住,想男人了,竄門子就是放騷找男人去了。一句話,說得三嫂氣不過,就回了娘家。
三嫂子回到娘家,娘家人也不留她,逼她回婆家。娘家弟媳婦還說三嫂子整天在外面竄門子,不回家,村里人都說她在外面找野男人。三嫂子一听這話,就離開了娘家,一個人上了縣城在街上轉,剛好遇一個同村的男人,兩個人都是籃球隊員,一聊比較投機,在這個男人的勸說下,三嫂就跟著這個男人回村子,正好被前來找她的本家哥哥看到了。從此,本家哥哥就拿這件事擠兌三嫂,說三嫂私會男人。二大娘更是得理不讓人,認定三嫂就是一個不守婦道的壞女人,逢人就講,氣得三嫂大病一場。從那以後,三嫂子的精神狀態就不好,最後,終于瘋了。
對于三嫂的瘋,我並不意外。這樣的事兒並不少見,但願將來的人們,不再這樣過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