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塵

九十三.背水一戰

類別︰ 作者︰秋江鴻影a 本章︰九十三.背水一戰

    看看威兒已到了七歲,得面癱也已經三年多了,在那種既沒有錢又沒有人幫助的日子里,就是對威兒的面癱後遺癥再不甘心再耿耿于懷,也是絲毫于事無補的,沒錢,又能干得了什麼?于是就在那年春節剛過完,小秋听六生說,他的那位叫雙喜的族哥要跟縣城邊上一個小村的包工頭去北京打工,小秋就讓六生帶著自己去他家詢問,問是否去北京時能否帶上小秋和六生。

    這位族哥的大兒子是一位很有沖勁的楞頭青年,已結婚,在山西晉城做蔬菜生意,據說為了在市場上站得穩腳,和別人大干過幾架,有次為了顯示自己的血性以威懾對手,竟拿起刀來當場剁去了自己的一根手指,經過一番打拼,終于在那兒站住了腳,如今在那里既買了一輛大卡車搞蔬菜的批發,也租了幾個攤位搞蔬菜的零售,手里已有一二十萬,在鄉下人眼里,也算是個有為的青年了,但他的老爹,依然在鄉下過著清苦的日子,也許是習慣于過窮日子吧,也許是體諒孩子在外面掙錢的艱難,雖然已年近六十,但依然在自給自足,自個在家種地產糧,自個出外打工掙錢,並不向兒子伸手討要。

    六生也曾去山西晉城跟著那位族佷賣菜,但是剛去了仨月,就又找借口跑回來了,對小秋說是想小秋和孩子了。去時曾帶去兩條結婚時的新被子,但回來時卻只帶回一條,而那條綠色緞面白襯里的被子卻被六生丟在了山西!小秋自是生氣,讓六生有個交代,六生就說已給山西的那位族佷打過電話,讓他過年回家時捎回來。但後來一拖再拖,這條被子終于沒了下落!生財無術,敗家有道,這句話就是給六生的貼切寫照!

    六生的這位族哥倒也爽快,說要是你們兩口子不怕吃苦的話,就一塊兒去吧。其實小秋雖不怕吃苦,但不是奔著吃苦才去北京的,天下處處有苦吃,不單北京的苦才苦得夠味,小秋只是想跟著他們先到了北京再說,自己畢竟沒去過北京,還是先跟著曾去過的人探一下路的好。建築工地,也是首次去京的落腳點,也是一個日後再謀出路的跳板而已。

    問定了出發的日子,小秋和六生就著手處理家中事,小秋心里是暗自打算長期在北京混的,既然準備長期不在家,家中的東西自然要有個托付。

    屋中的家具又笨重又不值錢,想來不會招盜,倒是那口大箱子和立櫃讓人頗傷腦筋,那里面有結婚時陪嫁的衣物、布料、棉被,還有兒子滿月時娘家送來的各種單的棉的衣服和很多毛線,這些東西放在長期不住人的屋子里肯定有風險,讓公婆過來住,他們又舍不得前院,前院屋子里也有值錢的東啊,何況喂的還有羊。六生就說不如先搬到誰家先存放著,小秋也覺得只有此法可行了,但存放到誰家既合適又安全呢?周邊鄰居都來往不多,又不是族中人,自是不便存放;前邊公婆的三間屋子里已是滿滿當當;二嫂家也只有三間正房,外帶一間低矮的小灶房,她家的西屋里也是既圈羊又存糧,東屋是臥室,也是滿滿的,堂屋里有方桌條機餐桌,還靠東牆放著一張床,自也不便于存放;大嫂家房子倒是多,四間正房,三間偏房,而且大兒子夫妻帶著兩個小點的孩子在湖北的某個城里做饅頭生意,長年不在家,只有大嫂夫婦帶著一個比威兒還大幾歲的讀小學的大孫女在家。如果不是當初生威兒時大嫂找碴的事兒影響了兩家關系,她家倒是存放箱櫃的最好所在,但現在小秋是不屑于向她家求助的,雖然平日里和大嫂踫上了彼此也客氣地打招呼,甚至有次大嫂因有事急用錢,還向她借過,但生威兒時所留下的那口氣並沒有在小秋胸中平復。

    但六生是個沒心沒肺又沒廉恥的人,竟跑去大嫂家說想把箱櫃存放在在她家一段時間,自己要和小秋去北京打工,大嫂兩口子倒也答應了。小秋倒也沒有更好的主意,只好同意存放在她家。于是六生就喊了平時愛和他在一起打牌的幾個人來,把箱櫃抬去了大嫂家。既然準備常年不回,自家的那一畝八分地怎麼處置呢?公婆都已年過七旬,自是不願接手去種。依小秋的意思,不如就交由田地相鄰的人家去種,一來土地連成了片利于耕種;二來將來就是回家來重新種地,也可趁機重新丈量田地,給找回以前被侵佔的地邊一個很好的借口;三來可以公事公辦地收租,可以借鑒村中的標準,向租種人收租收糧或收錢。一般情況下,人家在租種你家的地時,都會和你商量好一畝地種一年該給你多少斤糧食或多少塊錢,斷沒有白種的,除非你自己執意不要人家該給的糧或錢。可是六生竟又自作主張地把地許諾給大嫂家種,當小秋提出反對時,他竟皺著眉頭責怪小秋︰“不讓自家人種讓誰種?你能耐你去找別人種吧!”這話把小秋噎得半死︰你都已經向大嫂許諾過讓她家種了,我怎麼還好意思去改口?關鍵是現在自家的箱櫃也正要存放在她家!如果不是要存放箱櫃,小秋也真的會向大嫂收回六生所給的承諾。明知是將來定是要吃虧,但小秋也無可奈何,時勢所逼,給大嫂家種就給吧。

    威兒曾因托付給公婆照看而得了面癱後遺癥,這次離家,自是不敢再托付給這倆已年過七旬的老人,只有托付給娘家父母了,他們都還不到六十歲。雖然娘家父母在生養小秋的同時也沒少給她傷害,雖然把兒子托付給他們心里也不踏實,可這普天之下真的就再找不出可以托付兒子的人了。

    于是小秋就去娘家,向父母說自己不得不再次外出打工掙錢,並向他們說明想托付威兒給他們照看,自己會一年至少兩次寄錢回來。今後威兒上學的學費也會準時寄來。經過這幾年的相處和觀察,父母也看出六生是個根本養活不了家口的男人,但他們只是嘴上嘆氣,卻從來沒給過小秋積極的建議,比如和六生離婚,他們難道真的願意看著女兒一生受盡各種煎熬嗎?難道他們願意讓自己的女兒嫁人後只是給人當牛作馬,來養活人家的父母兒子和孫子而自己卻無所依傍嗎?小秋不知道他們內心是怎樣想的,他們也從來不主動提起不主動過問小秋的日子過得怎麼樣,也從不主動提及六生,只是有時當小秋向母親訴苦時,母親才會說︰“看著孩子過吧,威兒很快就長大了。”但長得再快也得到十五歲才叫長大了吧?這十幾年的光陰可怎麼熬?不擔心自己的女兒熬不過這十五年嗎?就是熬過了這十五年,又有誰敢保證小秋以後的日子就是幸福的了?還有給孩子蓋樓房、娶老婆等諸多大壓力呢。听小秋說明了來意,父母也只好同意了,他們也知道現在能幫小秋的也只有他們了,如果這次他們不幫小秋,小秋很可能會熬不過去,會出大事情。而且他們連外甥家的孩子海蛟都免費給養活了,為什麼就不能幫著照看一下親外甥呢?而且小秋也不會讓他們白照看的,定會每年給他們寄錢回來。再說,如果小秋的公婆再年輕些的話,小秋也斷不會來求他們給幫忙照看的。見父母答應了,小秋也心頭一松,自己終于又有離家外出給命運翻盤的機會了!

    于是又問父母,他們願不願意連小秋家的那只小黑母狗也給養了?父母說,當然可以,你就把狗也弄來吧,剛好夜里看家。原來小秋當初送他們的那兩只小狗崽,一只被後邊的三爺家要了去,一只留在了家里,但那只留在了家里的小狗崽,因某天淘氣,被一時性起的父親給幾棍子打死了。

    托付好了家中的一切,又把家中的一點余糧賣了作路費,小秋和六生就跟著那位叫雙喜的族哥,于農歷二月初去縣城北關會合那個本縣的小包工頭,臨走前小秋和六生帶了兩個厚棉被,她知道北京的天氣比老家要冷,雖已是早春二月,怕和老家的臘月的天氣差不多。

    臨走時又把房門的鑰匙給了前邊的公婆,讓他們閑時也經常去後院看看,然後小秋才決然地跟著六生和族哥雙喜走向鎮上,從那里搭車去縣城,會合包工頭後再向北京進發。小秋此次離家,有背水一戰的心態,此生命運有無轉折,也許就在這次的進京。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生如塵》,方便以後閱讀生如塵九十三.背水一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生如塵九十三.背水一戰並對生如塵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