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第二百六十五章 出城一敘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令狐沖啊沖 本章︰第二百六十五章 出城一敘

    由于司馬昭並沒有選擇秘不發喪,三軍將士都渾身縞素,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天下。

    最先得知消息的自然是項城的淮軍,當斥候匯報王凌等人,聲稱魏營上下縞素,人皆白衣,司馬師暴斃于營內,眾人均覺震驚,隨之而來的便是大喜。

    王凌伸手重重地一拍桌子,大喜道︰“好啊,司馬師這小子居然無故暴斃,實乃天賜良機!”

    令狐愚多了個心眼,皺眉道︰“會不會有詐?想引我們前去攻寨,豈不是成了自投羅網?司馬師不過四十有二,正當壯年,怎會突然間就暴斃而亡了呢?”

    王凌反應過來,奇道︰“以這樣的借口引我等出面一戰,確實有可能。”

    兩人這一番疑惑,便正中了司馬昭的疑兵之計。

    司馬昭深知兄長的死訊終究是紙包不住火,秘不發喪反而會引來王凌的進攻,于是反其道而行之,選擇公之于眾,而是讓全營將士一齊縞素。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听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果不其然,眾人一見都有了遲疑,一連七八日的時間都不敢趁著魏軍士氣最弱的時刻進攻。

    ——

    徐無山。

    一路上的斥候不敢停留,跑死七八匹戰馬,快馬加鞭,將關于淮南戰事的重大消息送到了司馬懿所屯的軍營。

    中軍大帳內,司馬懿指著地圖的路線,倡議著自己對進攻昌城的思路,師纂、胡烈等人都侍立在旁,不時地點頭,對太傅的策略表示肯定。

    司馬懿心中煩悶不已,所率領的十萬大軍被公孫修接二連三的擊敗,如今已折損了一半兵力,士氣降至冰點。

    就連他的殘忍性格,也不敢再命大軍出征,而是選擇了休整一月,以養士氣。

    局部戰爭的失利還在其次,司馬懿真正所考慮的深層次,還有司馬家的切身利益。

    自司馬家主持朝政以來,雖然在風氣上推行節儉跟法治,跟曹爽主政時的任人唯親、貪墨公產私田相比,全國風氣為之一新。

    可時局卻是亂成了一鍋粥,司馬懿在阻擋燕軍南下的道路上,損失了五萬人馬,又因為一時大意,錯信了王凌,導致淮軍聚數萬之眾造反。

    就連西北一帶,蜀漢姜維在桃西之戰中,又斬殺了數萬魏軍,引起雍涼大恐慌。

    司馬懿雖然人在幽州,不知京師之變,可也能揣摩到,群臣對他的輔政必然是極為不滿,若不能反敗為勝,那些大大小小支持的士族都會失望。

    失去了眾望所歸的名望,司馬家即將鋪平的道路也要生出來荊棘。

    胡烈看出了司馬懿的憂愁,安慰道︰“太傅,雖說幽州這邊戰況不利,雍州也為姜維所敗,可諸將都同心戮力,鎮守邊疆不被賊寇所奪,此為一幸。再者說了,淮南王凌之亂,賊勢雖大,卻已被衛將軍牢牢地壓制住了,淮軍被殲滅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只要衛將軍平定淮南,就可迅速增援幽州或者雍州,則全盤皆活。”

    司馬懿听罷微微一笑,有些感慨︰“此言不虛,子元對淮南的用兵,使了合圍包抄之勢,王凌不得突破防線,將心不附、民心難用則久持必敗。”

    說到這里,又把話題繞回了關于進攻昌城的路線,司馬懿正聚精會神的講解,這時斥候匆匆掀簾而進,跪在他的身邊,雙手托著書信,整個人已是上氣不接下氣,喘著粗氣道︰“太傅——淮南五百里加急文書……是,是長史司馬昭寄來的。”

    司馬懿听後一愣,心想昭兒這個時候在洛陽主事,怎會是從淮南寄來的呢?這個斥候匆忙下連報信都報錯了。他當即接過書信,撕開封漆,隨口訓斥道︰“行事慌慌張張,連軍機都報錯了,如有下次,嚴懲不貸。”

    斥候正想說自己沒報錯,司馬懿已經閱讀起了書信,當即閉上了嘴巴不敢反駁。

    整個大營沉默了一盞茶的時間,司馬懿舉著書信的左手微微一顫,隨即極力地克制住情緒,把信塞進懷里,擺手道︰“你先出去吧。”

    斥候一愣,“太傅不回信麼?”

    司馬懿搖頭道︰“我今日有些乏了,明日再回信。”

    斥候當即退了出去。

    師纂等人心想五百里加急的公文,太傅居然只是瞥了一眼就不顧了,究竟是怎得一回事。

    司馬懿臉色古井無波地分付了諸將的調遣,何人守哪里,誰伏兵于何處,都一一詳細說明,眾人聚精會神的听著,不敢分心。

    胡烈正在細听,便瞧見太傅似乎有些異常,聲音雖然依舊平和,可臉上卻有一滴淚水順著眼角落下,劃過枯 的臉頰,在下顎停留了幾秒,“啪嗒”一聲落在了地圖上。

    眾人下意識地抬起頭來,司馬懿隨手一抹眼角,避免了當眾難堪,擺手道︰“今日之事,便說到這里為止,諸位將軍,依令行事吧。”

    師纂等人領命應是,隨後走出了軍營,直到全部人都走了出去,唯獨胡烈一人未走。

    胡烈小聲地問道︰“太傅,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末將看你的情緒似乎——似乎有些不大對勁。”

    司馬懿呵呵一笑,坐在了胡床上,臉色陰晴不定,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幾歲般,喃喃道︰“信中傳來消息,我家師兒因為眼疾,不幸身亡。”

    “什麼——”

    胡烈 吃一驚,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抬手就抽了自己好幾個耳光,磕得額頭一片烏青,顫聲道︰“末將該死,多嘴一問!”

    司馬懿已沒心情去計較這樣的瑣事,他雙眼望天,渾然再也流不出淚來,心中一片苦澀,輕聲道︰“師兒就這樣走了,我一個白發人送黑發人,天下之大哀,莫過于此。”

    胡烈額頭滲出汗水來,驚惶地抬起頭來,明白司馬師之死對太傅來說意味著什麼。司馬師自幼聰慧,學聞廣博,長成知名天下,更是在高平陵事變中暗中陰養三千死士,為司馬懿的翻盤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內定的最佳接班人就這樣走了,司馬懿的內心煎熬可想而知,世間三大苦楚,莫過于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你出去吧。”

    司馬懿長吁一口氣,對胡烈道︰“此番征戰,你有喪父喪兄之痛,我有喪子之痛,可謂同病相憐。方才諸位將士俱在,若即言明則必生恐慌,是以隱瞞不報。”

    胡烈誠惶誠恐道︰“太傅放心,末將絕不泄露出去。”

    司馬懿慘笑一聲︰“也不用遮掩多久,昭兒沒有選擇秘不發喪,而是公諸于世。想來王凌那老匹夫必把真話當成了假話,不敢胡亂進攻魏營。”

    胡烈道︰“二公子足智多謀,亦是可造之材。”

    他知太傅膝下共有九子,論長幼有序,還是才能出眾,司馬師都是當之無愧的繼承者,其大局觀跟隱忍耐心的程度,絲毫不遜于太傅。

    現如今司馬師暴斃而亡,唯一堪當大任的就是司馬昭了。

    司馬懿心下苦笑不已,暗想︰“我又何嘗不知昭兒也是難得的良才,只可惜比之師兒,總有不如意之處。當初剛準備舉大事之際,我說與兄弟二人知曉,夜里分別觀察其神色,師兒酣睡如常,無任何懼色,昭兒則戰戰兢兢,徹夜未眠。由此可見,至少膽識上,師兒就要勝昭兒一大截。”

    他自知自己沒有幾年好活,司馬家又處于將落未落之際,已跟魏國的命運緊密相連,若是族中的領頭羊青黃不接,勢必有傾覆之禍。

    ——

    與此同時,屯兵昌城的公孫修,由于消息閉塞,是最後得知這一消息的。

    鄧艾欣喜不已,捧信狂奔入了帳內,笑道︰“王上好消息啊,淮南傳來消息,司馬師暴斃而亡。”

    公孫修一愣,隨即哈哈大笑︰“看來文鴦加入了王凌的陣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啊。”

    鄧艾輕咦一聲,詫異道︰“王上,司馬師暴斃而亡,跟文鴦有何關系?”

    公孫修笑道︰“魏軍對外當然說司馬師是自然暴斃而亡,不然臉面掛不住。實則是因為左眼有疾,剛割下瘤子,被文鴦的突然劫寨給嚇到了,眼珠子震出了眼眶,從而送了性命。”

    鄧艾听燕王說起細節來,仿佛如數家珍,好似親眼見證一般,奇道︰“王上這是如何得知的?”

    公孫修聳了聳肩︰“秘密得知的。”

    鄧艾只當作燕王有密探散布于天下,不再追問,滿臉地感慨道︰“司馬懿最用心培養司馬師,是把他當成百年後的繼承人,現在暴斃而亡,多年心血付諸東流,還白發人送黑發人。”

    公孫修幸災樂禍地一笑︰“死得好!現在老賊的心里肯定不好受,我等正好趁隙而攻。”

    說到“趁隙而攻”四字,在場的眾人無不熱血沸騰。

    鄧艾笑道︰“或許當年司馬師就該死在遼東了,若不是臣的攪和,也不能讓他苟活至今日。”

    公孫修不禁感慨,長嘆道︰“是啊,說起來這也是十二年前的事了,在遼東之戰中司馬師妄圖率軍偷襲,被我識破後重兵包圍,若不是士載拼死截救司馬師,小賊興許當時就死了。”

    一直以來,燕國群臣都稱司馬懿為老賊,他的兒子自然而然的也就稱一聲“小賊”。

    鄧艾打趣道︰“是臣多事了,為了還司馬懿之情,以一命換一命的方式,解司馬師之圍。但教人世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若不是為此,臣不會被王上所俘獲,自也不會受到王上的垂青恩寵,就不會有此機遇一展所長了。”

    眾人齊聲大笑,均充滿了愉悅的心情。

    便在這時,斥候匆匆來報︰“王上,魏軍又來了,為首者是司馬懿的旗幟。”

    “還來——”

    公孫修“呵”的一聲,這段時間以來他擊退了魏軍的空檔期,已把右北平郡大量的百姓都征調到傍海道填路,部分青壯則遷往燕國,以充實人口。

    現在听說司馬懿又來犯,楊祚有些好奇地道︰“魏軍多有噩耗,主領淮南的司馬師剛亡故不久,正是士氣低落之際,居然敢大舉出兵。”

    鄧艾笑道︰“想來是司馬懿秘不發喪之故,就是為了提振士氣,不願為人所知。”

    一旁的卑衍適時插嘴道︰“他哪能瞞得了天下的悠悠之口啊?老賊跟魏軍將士不說實話,末將偏要率軍到他的營門前宣揚司馬師的死訊。”

    公孫修站起身來,聳了聳肩︰“走吧,出去看看司馬懿這老賊。”

    燕國諸將照例登城,城下魏軍已列陣相迎,司馬懿領頭當先,胡烈跟師纂從旁陪護。

    公孫修笑道︰“司馬懿,今日看起來憔悴了不少啊,人死不能復生,你就節哀吧。”

    司馬懿臉色一沉。

    眾人都一片嘩然,不明白燕賊的話是什麼意思,胡烈策馬在三軍將士面前打了個圈兒,斥責道︰“列陣之際,不許交頭接耳,那燕賊信口胡謅,切勿相信。”

    可這試圖掩蓋便更加遮擋不住,楊祚已命三軍將士七嘴八舌地說著司馬師死于淮南之事。

    公孫修心下好笑,雙方同時都有一個活寶。

    司馬懿沉默了許久,對師纂道︰“命人邀公孫修出來一敘,我要與他列陣而談。”

    師纂領命應是,當即命人到城下交涉。

    鄧艾听到這里,臉上露出了笑容,低聲道︰“王上,好機會啊,司馬懿從態度堅決滅燕,到如今列陣而談,這是準備要撤軍了。”

    公孫修點了點頭,笑道︰“好,出城與他一敘。此刻他肯定是心亂如麻了,不止兒子死了,魏國群臣對司馬氏的鄙夷之心只增不減,多年來積累的名譽都要掃地。當初曹爽當政,雖然時政混亂,任人唯親,可四方還是穩定的。司馬懿掌權以來,整個天下都亂成一鍋粥,有內亂外亂,群臣相疑,長此以往,任他再厲害也要受人鄙夷。”

    鄧艾、楊祚、卑衍三人當即安排出城會面事宜,先是約定好場地、人數、間隔距離等問題。

    在一切談妥後,雙方大軍各自列陣,間隔三百步遠,氣勢逼人。

    司馬懿率先一人一騎策馬出來,公孫修也適時地策馬上前,雙方都抵達了兩軍陣前的核心位置。

    公孫修笑著打了聲招呼,下意識地環視周遭,笑道︰“太傅,有什麼就說什麼吧,沒人听得見。你我說幾句肺腑之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再無旁人。”

    司馬懿臉色復雜盯著他看了好半響,眯了眯眼楮,澹澹道︰“公孫修,你是個聰明人,咱們敞開天窗說亮話,別的再也不多言,可好?再這樣打下去,遲早兩敗俱傷。”

    公孫修正色道︰“我當然知道,一直以來,我只願守著一畝三分地,奈何天不遂人願。所謂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第二百六十五章 出城一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第二百六十五章 出城一敘並對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