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第二百六十四章 司馬師之死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令狐沖啊沖 本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司馬師之死

    身處狄道相逢的蜀魏兩軍也展開了激烈的對戰,狄道城的兩面日夜交戰,氣勢凶 。

    姜維與張翼、夏侯霸達成了一致的共識,目前的糧草還能再支撐上兩月,都殺到家門口了,沒理由不趁勝追擊搏上一把。

    五萬蜀軍沉浸在桃西大捷的勝利之余,士氣高漲,進攻狄道城悍不畏死,而狄道有了陳泰的援軍,更顯得固若金湯,雙方直接就耗上了。

    姜維人在馬背上,望著激烈的交戰,臉上露出惆悵之色,他明白這一戰固然獲得了有史以來北伐大業中的最高殺敵數,可戰略態勢上仍是無法動搖。

    值得慶賀的是,桃西之戰後不斷有受驚的百姓主動投入了蜀國的懷抱,畢竟雍州戰士被斬首數萬人,天下為之騷動。百姓一致認為投了蜀漢才能得到安穩,姜維也極為重視,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將上千戶百姓或自願、或被迫的遷往蜀漢,以增加國力。

    至于留下帶不走的食物,則成了蜀軍的糧草。

    因此,姜維也把這一場仗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攻城掠地上,二是收攏人心。可以說前方在交戰,後方則是蜀軍四處尋找百姓,把他們都帶回國。

    雍州百姓對此幾乎連逃跑的膽量都沒有,桃西之戰給人的震懾實在是過于可怖,面對蜀軍的驅逐,眾人唯一的念頭就是扶老攜幼的跟著蜀軍入蜀。

    在百姓看來,蜀漢出動了大規模的軍事,與魏國爆發大戰,雍州夾在兩國之間便成了前線,作為世代居住于雍州的百姓傷害最大,惟一的選擇就是找個方向逃走。

    姜維心中便是看重了這一點,大肆命人收捕百姓,強行帶走,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所到之處上百戶人收拾行囊,交出多余的余糧給蜀軍,也就一並跟隨離去。

    張翼望著下屬不斷遞上來的文書,進行了一番的統籌跟計算,沉吟道︰“衛將軍,我們從百姓手中收上來的糧草,大概能再支一個月。”

    姜維微微一笑,說道︰“很好,東拼西湊,我軍便有了三個月的糧草,這是好事啊。如此便可跟陳泰再耗上一段時日了。”

    張翼心中苦笑,始終不明白姜維的心中再想著什麼,略微思索,問道︰“衛將軍,有一事我不知當講不當講。”

    “又想勸我退兵?”

    姜維一愣,轉過頭來盯著他,有些莫名其妙。

    張翼望著他的眼楮,一字一句道︰“衛將軍,你是想效彷武侯的以攻代守麼?”

    姜維“哈”的一聲笑出來,說道︰“你認為武侯北伐,不是為了興復漢室,而是純粹的為了以攻代守而已麼?”

    張翼道︰“末將心中確實是這般認為,魏國幅員遼闊,兼有雍涼、隴右、長安,處處皆為易守難攻之地,偏生我大漢僅存一州之地,名曰大州,實乃小國,彼此間國力懸殊。就單單出川運糧,都要耗費大量的氣力才能走出來,艱難可想而知。以末將的愚見來猜想,武侯北伐更多的是一種防守,只是防守之法為進攻。”

    姜維沉默下來,並不急于回答,點頭道︰“繼續往下說。”

    張翼愈說愈是激動,道︰“武侯以攻代守,反而避免了魏國的西進之路,此等籌謀,非內政及軍事雙絕而能達之。通過有意識的控制出兵規模,以及隔年之間的間隔,五次北伐看似連年征戰,六年五伐,對國本損害其實並不大,相反大力推行的蜀錦養活了大量的士兵,填上了這一個窟窿。”

    姜維更加沉默不已,他明白張翼所言不虛,諸葛亮最厲害的地方並不是軍事,也不是內政,而是軍事內政兩項一手抓,都辦得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只可惜的是,自從諸葛亮死後,後繼者的蔣琬、費、姜維都沒能達到他的水平。

    姜維張了張嘴巴,對張翼道︰“張將軍這番話未免有些大逆不道了,興復漢室,還于舊都一直是我等將帥群臣的共同理想。”

    張翼不免嗤之以鼻,他不相信姜維不明白,這口號是一回事,實際上又是另一回事,沉聲道︰“衛將軍,此處沒有旁人,我說句不客氣的話,武侯的北伐是以攻代守,是為了拖住雍涼,遏制隴右。令魏國西北數年之間不得發展,更生不出西侵之意,無形中延長了國運,為我大漢存得以一州之地,與魏吳鼎足而三。”

    姜維長嘆一聲,道︰“張將軍淺見了,以攻代守不假,然而也只是淺方面的,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收復天下。你能明武侯之意,卻不知武侯之志。”

    張翼倒吸一口涼氣,直到如今姜維仍認為蜀漢能攻下長安,皺眉道︰“衛將軍切不可執迷不悟啊,北伐點到為止即可,大勝固然欣喜,小勝亦我等所愛,若是不幸失手遭逢了大敗,川蜀百姓必然民怨四起,那時衛將軍就是眾失之的。”

    姜維默然不語,暗想︰“若是北伐功成,我便為世人所痛罵,自貶三級,又有何妨呢?”

    眾人正想商榷間,斥候進來報知坐鎮長安的司馬孚已啟程回洛陽,姜維跟張翼對視一眼,均覺稀奇,問道︰“洛陽可出了什麼風聲?”

    斥候道︰“報衛將軍,據說是司馬昭率軍下淮南,洛陽無人可督之,只得召司馬孚回洛陽代之。”

    姜維只听得又驚又奇,冷笑道︰“即是如此,那就不是洛陽出了事,而是淮南出了事,我看大有可為啊。”

    張翼對此也難得的贊同了姜維的觀點,說道︰“如今魏國由司馬家當政,而司馬家又以司馬懿、孚、師、昭四人為核心人物。突然間要把司馬孚調回京師,司馬昭刻不容緩的南下淮南,看來王凌的謀反起了變化。”

    姜維在軍帳內踱步了一圈,沉吟道︰“司馬孚坐鎮長安,是陳泰跟王經的後援,此等人物竟可舍下此處的大小事務由他人暫代,急切間回歸洛陽,淮南必然出了大事。”

    說到這里,頓了一頓︰“司馬師為人如何,我早有耳聞,此人心細如發,擅長隱忍的本事不弱于司馬懿,當年的高平陵事變,一夜之間就召集了三千死士,數個時辰內控制洛陽,這樣的本領,天底下找不出幾人。”

    張翼笑道︰“莫非司馬師在淮南是快要死了麼?若不是統率有變,也不至于互相調配啊。”

    夏侯霸仰天大笑,說道︰“也不是沒有可能,司馬師若是真的死了,魏國大震,乃天賜良機。單說司馬孚的無故離開,由他人代鎮長安,這便是機會啊,我想此時的狄道城中的魏軍,肯定是人心惶惶。”

    眾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臨陣換將的後果,魏國諸將不是蠢人,反而能者眾多,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淮南定然是發生了不可預估的災難,這才使得互相調守換防。

    可以說,此時對蜀漢來說是一個極其難得的機會,姜維借著公孫修的指點,以離間計弄走了鎮守雍州的郭淮,這才有了桃西大捷,而如今又生事端,更是形勢變化之關鍵。

    姜維欣喜不已,握緊了拳頭︰“我立即修書一封,請陛下支糧草以援前線,並告知關中諸事!”

    ——

    司馬昭南下的速度,是按照牛馬舟車所能達到的最快的速度抵達了樂嘉城的,當他率領親衛入營,掀開軍帳,一眼就瞧見了奄奄一息的司馬師,不禁心神大震,緩步走了上前,泣淚道︰“大哥,你——”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听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司馬師微微睜開眼來,看了眼比自己小三歲的司馬昭,輕聲道︰“不礙事的,我已等了你幾日,唯恐兄弟二人不得會最後一面。”

    “大哥你放心,不會有事的。我已知曉情況了,王凌所率的淮軍在我眼中,便如同甕中捉鱉,給我一點時間,必然誅盡淮南叛軍,摘下文欽父子的人頭來給你。”

    司馬昭心為之觸動,熱淚已流了下來。

    他本來是想裝模作樣的哭一場,而如今他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偽裝的還是真情流露,想到這麼多年來兄弟間的情誼,不免悲從中來。

    司馬師虛弱地頭頸不能彎曲,目光呆滯望著床幃,此時他的左眼已盲,眼前的世界也成了半明半暗,低聲道︰“昭兒——你,你站到右邊來。”

    司馬昭連忙繞到右邊的床沿,司馬師這才看清了他的臉龐,沉思稍許,對汲布道︰“去把桃符帶進來。”

    汲布領命應是,跨出了軍帳,很快就抱著司馬攸走了進來,他小小的身子躺在汲布的臂膀里,便如同一個小荷包。

    汲布將司馬攸輕輕放下,後者趴在床沿,輕拽著父親的衣角。

    司馬昭反應過來,暗想︰“大哥是要把司馬攸托付于我。”

    他瞥了眼司馬攸,心情非常的復雜。

    從血緣上來說,司馬攸是司馬昭的親生兒子。

    而在法理上的角度出發,司馬攸是司馬師的繼承人,司馬昭只是他的叔父而已。

    司馬攸非常懂事,輕輕地喊了聲︰“叔父。”

    他嘴角直抽搐,點頭道︰“桃符幾個月不見,又長大了許多。”

    司馬師恍忽了好一會兒,輕聲道︰“我若是死了,衛將軍之位由你代之,桃符今後就拜托你照料了,他雖是我的養子,卻也是你的親生骨肉過繼來的。”

    司馬昭點了點頭,鄭重道︰“大哥放心,我一定會照顧好桃符的,衛將軍之位我只答應暫代之,等桃符長大成人,便會交給桃符。”

    司馬師听到這里嘆了口氣,作為兄弟他又如何不知司馬昭的性格呢?

    只怕最後還是會把自己留下的政治遺產全部侵吞殆盡,司馬攸能保住性命活下去,為自己保留香火不斷都算是仁至義盡了。

    他張了張嘴,始終不再說出話來,暗想︰“我司馬家一步步走到今日,鏟除曹爽的同時也得罪了宗親跟群臣,已到了沒有退步的余地,只有繼續向上爬,遷移魏鼎,籠絡人心,最後由我自家取而代之。唉,曹操當年欺人孤兒寡母,曹丕逼漢獻帝禪位,早晚還是要由我司馬家再上演一出的。”

    事實證明,司馬師猜得不錯,司馬昭渾然沒有把司馬攸當一回事。

    兄弟二人同時想到了改朝換代的大業,司馬昭心中竊喜不已︰“大哥這一走,我名義上暫代,可往後的日子還長著呢。只要潛移默化,逐再個拉攏瓦解,司馬攸最多封王而已,帝位終究是要留給我這一脈的。”

    魏營內的諸將都瞧得出來司馬師的身體逐漸惡化,全部圍在左右,寸步不離。

    直到次日的午夜時分,司馬師在一聲慘呼中逝去,時年僅四十二歲。

    自司馬昭之下,鐘會、王肅、傅嘏等人痛哭不已,在軍營中為司馬師縞素,簡單的做了一場喪事。

    靈堂前司馬師躺在棺槨中,鐘會伏在司馬昭身側的地上,兩人同時側目,互相對視了一眼,彼此間心意相知。

    司馬昭屏退眾人,執意一人為司馬師守靈即可,諸將身在前線,要以處斷國事為先,私事在後,早點回去歇息才是最大的盡職盡忠。

    這番話說出來,將士也只得各自回營歇息。

    直到後半夜,鐘會悄悄地走到了司馬昭的身後,低聲道︰“公子,大業可期。”

    司馬昭再次抬起頭來,臉上已充滿了肅殺之意,澹澹道︰“此間是我兄長靈堂,有什麼事改日再議。”

    鐘會心中一凜,忙道︰“是,是——在下有些得意忘形了。”

    司馬昭低聲道︰“你且听著,我兄長雖已不在人世,可幕僚賓客俱在,以及兄嫂為泰山羊氏,全都是站在司馬攸這邊的,我不可與其人硬抗。現在他年紀尚幼,少不更事,由我暫代而處事,嘴上自然也得說好听點,是為了桃符長大成人後能順利接手,這中間便是拉攏人心的機會。”

    鐘會自然也想得到這一環節,只是不好明說,眼看得司馬昭先講了出來,也跟著附和幾句︰“公子足智多謀,每一步的謀劃都算無遺策。”

    司馬昭露出自嘲之色,他已不知這幾日以來,受到了多大的煎熬,而最終又歸于一個完全理智的政治家頭腦。(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第二百六十四章 司馬師之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第二百六十四章 司馬師之死並對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