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第三十九章 天竺與蛇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令狐沖啊沖 本章︰第三十九章 天竺與蛇

    解決了鹽稅的問題,緊接著是冶鐵的問題。

    鐵礦對遼東來說並不是一個很稀有的資源,後世八大鐵礦產地之一,遼東赫然在列。一千八百年後耳熟能詳的鞍鋼、本溪鋼、撫順特鋼、營口鋼,都出自遼東,暢銷全國。

    作為前世是一個在鋼鐵行業摸爬滾打近十年的賣鋼人,公孫修對這方面非常了解。

    遼東的鐵礦資源豐富,可是冶鐵能力低下,打造的兵器、農具粗制濫造,受限于時代的局限,質量都不怎麼樣。

    公孫修翻閱了往年的卷宗,大為不解︰“賈老,怎地農具都是鐵官從礦山挖掘、鍛造、售賣的呢?這樣一來,豈不是都被官府壟斷了全部環節?”

    賈範道︰“王上,鐵是重要的物資,不可輕易予之民間,否則有人鑄造兵器,意圖謀反,會淪為國家板蕩的根源。另外,由官府開掘鐵礦,再以鐵礦鑄造農具,然後由官府統一售賣,則每個環節的利潤,都是官府的賦稅。這樣豈不是更好麼?”

    公孫修訝然失笑,說道︰“如此行徑,豈不是與民爭利?”

    賈範一愣︰“可總不能把礦山交給民間的商人吧?”

    “那當然不行,礦山由官府所有,可是鑄造跟出售,則交給民間的商戶自由出售。”

    <a href="http://" id="m</a>

    他仔細盤算,才確定下來。

    賈範不免有些吃驚︰“這是為何?”

    公孫修道︰“今年以來,司馬懿長征遼東,已幾乎水深火熱,百姓也大多流離失所,無以為生。孤把鑄造、出售的權利讓渡給民戶。”

    賈範不禁張大了嘴巴︰“那國家的賦稅豈不是沒有了?”

    “未必。”

    他試探性的舉例說明,笑道︰“鐵礦是官府的,鐵礦出售給民戶鍛造成農具,在界定產權,出售許可,把販賣之權給商戶,每一件農具官府征收十銖錢即可。如此一來,流離失所的百姓也就有了營生可做,商戶有了可賣的東西,官府得了賦稅也不必耗費國力去制作鐵器,三方受益。”

    賈範只听得雲里霧里,詫異道︰“王上,這個‘界定產權’,‘出售許可’是什麼意思?出自哪部典籍?”

    公孫修哈哈一笑,“無典無籍,是孤自創的。打個比方,現在整個遼東正等著冬耕,急需鐵鍬、犁、鐵鏟、鋤頭等農具,百姓造好了農具,我們可以把販賣農具的權利交給商戶。但並不是隨意販賣,想拿到這一名額,需要交加盟——啊不,是‘朝貢’給官府,每年一次。這筆朝貢呢,也不需要多,每年繳納五萬錢即可。”

    “遼東有四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帶方郡,每一郡一縣都劃分出區域出售許可販賣證,大抵能規劃出多少個,由你去實行。反正愈多愈好,每多一個,朝貢就多了五萬銖,商戶得了出售許可,自然會想辦法販賣農具的。”

    這一套詳細說明講下來,賈範倒是听明白了︰“王上此策有以工代賑的意思,對麼?”

    公孫修點頭道︰“不錯,你理解了孤的意思,可並不是全部。”

    鐵器的原料是鐵礦,鐵礦握在官府手中,官府就成了整個供應鏈的上游,每次出售的鐵礦都是包含著賦稅的,也是燕國的鐵礦利潤。

    流離失所的百姓有了打鐵鍛造的營生,以及冶鐵業衍生的各類相關產業,便不會游手好閑的在外邊閑逛,又得到微薄的工錢,不用官府去一個一個地派發糧食賑災。

    最關鍵的則是商戶,商戶要想成為販賣鐵器的代理人,要先繳納朝貢,一個商戶的朝貢是五萬錢,一百個商戶的朝貢就是五百萬錢。官府幾乎不用出任何的設備、資料、人力就憑空得到了五百萬錢。而且商戶所出售的每一件農具,都需繳納十錢的費用,小小的十錢數量增加後,也可變成恐怖的數字。

    這里要區分一下,國營跟民營的區別。自古以來,國營的效率和創新是永遠低于民營的。原因無他,因為沒有激勵機制,國營(即官府)沒有努力認真去落實的干勁,賺了錢也不是自己的,很多時候國營的上下也不是以盈利為目標,這點自古皆然。

    現在就不一樣了,完全變成了市場經濟,由商戶去販賣農具,聰明又市儈的商戶必然會想出賺錢的辦法。

    不出一年,官府通過冶鐵的賦稅會增加些許,百姓也不會失業,商戶也賺到了錢。只要百姓手頭上有錢,官府就不怕征不到稅,怕的是窮困潦倒,沒有油水可撈了。

    漢武帝眼看經歷了文景之治,富藏于民,搞了個算緡、告緡令,能把全國的中產之家都給整破產了,先是算緡令讓家中有資產例如馬車、房子的都需按值納稅,後又來個告緡令,百姓檢舉他人有家產不納稅,檢舉者也可分一杯羹。可是檢舉者告緡後變得有錢了,難免也有沒算緡的家產,又被他人檢舉,幾個回合折騰下來,民間的財產都進了國庫。

    賈範欽佩不已,這簡直讓整個遼東的商民戶都活躍了起來,贊道︰“王上依此法,解決賑災、賦稅、富民的三大奇策啊。”

    1991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羅納德•科斯若是能听到賈範的稱贊,恐怕比得了諾貝爾獎還要興奮。

    他往身後一趟,睡在龍床上,翹起了二郎腿,笑道︰“明君為政通常是天底下最難的。或許政令出了王宮,本意是好的,可由于一道詔書經歷十八級、甚至二十幾級才能落實到民間的百姓身上,這中間有什麼變化、貪腐、誤用簡直難以想象。”

    賈範也點了點頭︰“誠然,要使政治清明,自上而下,才能政通人達。”

    公孫修翻了個身,笑道︰“孤給賈老講個故事,是關于天竺國被英吉利國奴役後,英吉利國派了一位總督治理天竺,當時的天竺遍地都是蛇,英吉利總督很是生氣,下令如有人捕蛇一條,便使之錢帛嘉獎,你猜後來如何?”

    賈範知道天竺,那是古代對印度及印度次大陸的統稱,可英吉利雲雲就不得而知了,故事倒是听明白了,試探地答道︰“總督許以錢帛嘉獎,必有勇士前僕後繼的捕蛇,料想不出幾年,天竺就無蛇了。”

    公孫修搖了搖頭︰“初時一二年,蛇類確實少了,過後天竺的蛇反而更多,無法斷絕。”

    賈範听後不禁輕輕的“啊”了一聲,詫異道︰“有錢帛為獎勵,為何蛇類不減反增?難道是總督出爾反爾,亦或者天竺人懼蛇如虎,不敢將其捕之?”

    他不禁仰天大笑起來,擺手道︰“不,英吉利總督信守承諾,每當有人捕蛇而來,照價而收,決不抵賴。”

    賈範搖了搖頭︰“那老臣可就答不上來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第三十九章 天竺與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第三十九章 天竺與蛇並對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