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七零年代

第70章 第七十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緩歸矣 本章︰第70章 第七十章

    一听韓東青要考軍校, 秦慧如便笑道︰“他這正是讀書的年齡, 去大學深造也是好的。”她覺得不管怎麼樣,學校總比外面安全。

    作為大學老師的何雲溪再同意不過︰“報紙上都說要建設現代化軍隊,現在當兵得有文化才有好前途。”說著扭頭看向韓東青︰“這離著高考兩個月都不到了, 你可得抓緊時間好好復習。”

    然後又戳江一白的腦袋, 何雲溪聲音高了兩度︰“馬上就要中考,你也收收心, 考好了這個暑假隨便你怎麼玩。”

    津津有味嚼著兔肉的江一白敷衍點頭。

    何雲溪一看就知道他沒听進去, 表情有點兒無奈。

    對于他媽的話,江一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眼前只剩下滿桌的美味佳肴, 艾瑪,他最近都有半個月沒過來蹭飯了。

    所謂一日不見, 如隔三秋, 他居然整整四十五年沒吃過,過了這麼久小清嘉手藝好像見長。

    作為大廚,自己做出來的菜被如此捧場, 許清嘉看江一白順眼了不少, 這是個識貨的!

    另一邊兩位爸爸繼續閑話,許向華是個掉進錢眼兒里的。江平業立志搞經濟建設,某種程度上來說, 也是鑽進了錢眼里。很多事情上, 兩人觀點都一致, 頗為談得來。

    江平業嘆氣︰“現在這情況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農民養活自己都不容易,能拿出來賣的富裕產品對于城里居民的需求來說都是杯水車薪,更別說一部分人想買初級農產品加工後銷售。”現在街上最多的攤子是修自行車,修家用電器,做衣服,補鞋,剪頭發刮胡子的都有,很多店都生意清淡,畢竟這個市場容易飽和。

    眼下這局面,食才是老百姓最迫切需求的,偏偏涉及食物的極少。

    對此許向華深有感觸︰“就說我們家後面那戶人家,做豆腐需要黃豆,這東西供銷社里沒得買,他們只能去鄉下收。可生產隊的黃豆都交了上去,農民分到的也不多,就是自留地里種的也不會太多。他們都來找我了,問我老家那邊有沒有黃豆,價錢不是問題。

    他們家的生意好的不行,去的晚了就買不到,可就因為黃豆供應不上,時不時要停工。要是黃豆充足,生意好一倍絕對沒問題。”

    江平業搖頭苦笑,覺得嘴里的肉都不香了,歸根究底還是物質太緊缺。他也知道城里部分人不是拉不下臉自謀生路,而是想做也做不了。

    江平業無奈道︰“農業產量太低了,收上去的農作物,都不夠調度分配,哪有多余的拿出來賣。”要不也不會大多數物資需要憑票才能購買。

    低著頭吃飯的許清嘉聞言抬了眼,表情有點糾結。

    心思郁繞的江平業見狀,笑著問道︰“嘉嘉是想說什麼?”

    “產量低,那就提高產量啊。”

    童言稚語說得江平業笑起來,產量低,提高產量,可不是這個理,然而︰“產量哪是那麼容易提高的,多少科學家一頭扎在田地里研究,就是為了增產。”尤其是糧食一塊。

    許清嘉抿了抿唇︰“把田分下去,產量不就高了。”

    江平業笑容慢慢收斂。

    許清嘉眨了眨眼,有點兒小緊張。也不知道這個時空里大名鼎鼎的小崗村存不存在。若是在,這會兒他們應該已經實行包干到戶了。第一年糧食產量就飆升,比啥科學家都管用。

    包干到戶的政策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讓農民過上了好日子。還誕生了一批萬元戶,這部分人過得比大多數城里人還好。

    當年她去首都玩,還在博物館里面見過那張‘生死狀’來著。那18位村民肯定想不到,他們當年的孤注一擲能夠帶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惠澤億萬農民。

    韓東青夾菜的筷子停住,把田分下去,產量不就高了。這是一個很現實的人性問題。大鍋飯養出了一群懶惰沒有責任心的人。

    這丫頭倒是通透,能看明白這一點,還敢說出來。

    他在家里也听長輩說起過農村土地改革,但是因為阻力太大而擱淺。眼下改革派相對保守派而言,到底弱勢。

    “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秦慧如嗔一眼許清嘉,這丫頭膽子越來越大了,分田這種話是能亂說的嘛!

    許向華卻是笑了笑,緩緩道︰“在我老家,大伙兒分到的自留地,都是犄角旮旯里的山地或者沙地,很貧瘠。可自留地的產量比隊里那些肥田都要高那麼一點。”

    江平業靜默了一瞬,苦笑︰“給自己干活,當然是拼了命的干。”

    話題沉重起來,兩位父親默契的沒再說下去,畢竟還有孩子在場,隨意岔了一個話題繼續聊起來。

    吃過午飯,略坐了一會兒,江家人便告辭。

    許清嘉想溜,被秦慧如拉住了。

    秦慧如嚴肅的拉著許清嘉坐在沙發上,愁的不行︰“你這孩子怎麼什麼話都敢往外冒。”

    許清嘉一臉的無辜︰“田分下去,大家肯定會更加努力干活,收成不就多了。就像養豬,村里的任務豬兩百斤都不到,我們家養殖場里的豬,幾乎都超過兩百斤了。”

    秦慧如登時無言以對。

    “又不是什麼大事兒,你這樣會嚇到孩子。”許向華和稀泥。

    秦慧如不舍得怪女兒還能不舍得怪他,瞪著他沒好氣道︰“這孩子這麼大膽,都是你慣出來的。”

    要養兔子就給建養殖場,要去黑市上賣兔子也不阻攔,她不贊同,還幫著女兒來勸。養兔子賣兔子不夠,還要趁著周末去拍照片掙錢,許向華還給她牽線搭橋,找了個洗照片的人來。就沒見他這樣慣孩子的!

    眼見著火力轉移,許清嘉不厚道地墊著腳尖溜之大吉。

    許向華︰“……”小沒良心的!

    ~

    一晃就是半個月,韓東青拿著一堆中藥返回首都準備高考。在他走後沒多久,江平業往余市扔了個重磅炸.彈。

    他挑了十二個公社試點土地改革,試驗包產到組,包干到組,包產到戶,包干到戶,哪一種方式增產效果最好。

    其實江平業心里已經有了答案,另外三種形式就是拿來作對照組的,以便日後更有說服力。反正不管哪一種,他相信都會比現行的制度更好。

    早在六二年的山東,還有七零初的福建,就短暫實行過這種制度。雖然最後因為混亂的政局而被叫停,但事實擺在眼前,產量明顯比其他年份高。

    做這個決定前,江平業和遠在京城的江老爺子通過電話。老爺子告訴他,安徽已經有地方在年初就偷偷包干到戶,有人給捅到了中央。主張改革的楊老發話不要著急去動,放兩年再來看看對還是錯。江老爺子讓他盡管放開手腳去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了老爺子這話,江平業猶如吃了定心丸,雷厲風行的開始改革。

    可想而知,江平業遭到了多大的阻力。很多人覺得江平業根本就是在開倒車,復闢資本主義。他們有著十幾年的輿論優勢在,口誅筆伐,將江平業批得體無完膚。

    江平業也不是吃素的,拿出五月份的黨刊,指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跟他們死磕,最後立下軍令狀,一切責任由他承擔。才算是把這個政策順利下達到十二個公社。

    紅河公社就是三個包干到戶試點的其中一個。這是許向華跟江平業爭取來的,他相信包干到戶絕對能讓老家人過上好日子,也能讓他們家的生活更上一層樓。

    江平業需要增產來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許向華也需要增產來回報江平業。政策一下達,許向華專門請了三天假回了村里一趟。

    從村里回來後,許向華便跟秦慧如商量,他想辭職,回鄉下承包那座荒山,種果樹搞養殖。

    其實說起來,他們家絕對不差錢,鄉下那兩個養殖場,一年到頭有大幾千的淨利潤,這個收入遠遠高于其他人。加上之前那些年做運輸攢下的那筆錢,金錢上他們家可說十分豐裕。

    妻子溫柔美麗,還是第一批大學生,兒女乖巧懂事,他自己也有一份體面穩定的工作。

    他應該知足了,可他就是覺得不夠,錢不夠,成就感也不夠。

    許向華都覺得自己是這家里最閑的一個。

    秦慧如忙著學業,自從跟著教授做課題,忙碌又充實。

    許清嘉和許家康一邊讀書,一邊折騰,養兔子拍照,做的有聲有色,歡天喜地。

    就是許家陽都交了一群小朋友,每天玩的不亦樂乎。

    他這個一家之主卻閑了下來,上班、下班、出差,按部就班,一點波瀾都沒有。鄉下養殖場已經進入正規,一個月回去看一趟足夠。

    自打街頭巷尾做買賣的人越來越多,許向華就蠢蠢欲動,想著找點事情做。目前這形勢,買車做運輸一兩年內無法實現,根本買不到車。小本生意,他又沒興趣。

    現在總算是來了個好消息,許向華頓時找到了可以為之努力的方向。

    對此,許家康和許清嘉那是雙手雙腳贊成。

    許清嘉望著精神奕奕的許向華,笑了起來。之前她就發現許向華有點無精打采,這會兒就像是被注入了活水,整個人容光煥發。有些人啊,就是生命不止,折騰不息,許向華顯然就是這種人。

    這會兒80年代都還沒到,局勢尚且緊張,所以安安耽耽在農村搞種植養殖不失為一個好的致富路。再過兩年,局勢就會明朗起來,可以光明正大辦廠。

    到那時候,許向華也應該能積累下一筆不小的啟動資金,正可以大展拳腳。

    爺三個目光炯炯的看著秦慧如,似懂非懂的許家陽也跟著看過去。

    被四雙眼楮盯著,秦慧如哭笑不得︰“我不是說了麼,你想做什麼就去做吧。”

    她沒有那種,只有在機關工廠里正經上班,才體面的想法。不偷不搶靠本事掙錢,怎麼就不體面了。

    最近許向華提不起興致,問他只說沒什麼,可她這個做妻子還能一點都察覺不到,遂跟他說想做什麼就去做吧。

    不過倒沒想到他會這麼果決的要辭掉工作,想辭就辭了吧。反正家里又不缺他那份工資,他高興就好。

    許向華得意忘形,伸手抱住秦慧如︰“媳婦兒,我肯定會讓你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啊哦。”許家康和許清嘉兩重奏,許家陽慢了一拍,鸚鵡學舌,隨即還天真的捂住了眼楮。

    秦慧如紅滿臉通紅,用力推開許向華。

    許向華臉皮厚,不以為然一笑,曲起手指從大到小一人敲了一下︰“哦什麼哦。”

    三個小的捂著額頭繼續笑。

    許向華搖了搖頭︰“那明天我就去辦離職。估計這一陣我多數時間得留在鄉下。我不在,你們在家乖乖听媽媽話,知道嗎?康子,我不在你就是咱家的頂梁柱了。”

    許家康爽快點頭,一臉的躍躍欲試︰“四叔,你放心吧,我給你守好大後方,你放心大膽去干吧,等我放假了,我就過來給你幫忙。”

    許向華用力揉了揉他的腦袋,把頭發揉的亂糟糟︰“讀書不見你這麼積極,這會兒你倒積極了,考到前十五,我就讓你來幫忙。”

    許家康估摸了下自己的成績,頓時胸有成竹,做了個ok的手勢︰“保證完成任務。”

    第二天,許向華就去棉紡廠辭職,領導忙問為什麼。

    許向華便說他老母親在鄉下包了一座荒山,他要回去幫忙。許向華戶口已經轉出來,只能借孫秀花的身份承包。

    最近土地改革這事鬧得沸沸揚揚,領導豈能不知道,私下他覺得大有可為。所以也不再挽留,反正留了也留不住。

    于是領導表示了真誠的惋惜,許向華辦事穩妥,過來這一年多就沒出過紕漏。修車技術尤其好,幫著解決了不少難題。

    許向華笑︰“小程已經能出師了,有他在沒問題,我走了也放心。”

    領導臉上帶笑,小程是他表佷,跟著許向華學修車。許向華走了,小程剛好轉正頂上︰“都是你這個師傅教的好。”

    “是他機靈好學,”許向華笑著道︰“我雖然辭職了,可時不時也會回來,我家人都在這。小程要是有什麼問題,大可以來找我。”

    領導頓時笑容更深,客套一番之後敲了章。

    又花了幾天的時間交接,許向華才離開棉紡廠,他便馬不停蹄的趕回三家村。

    留在余市的許清嘉他們也陸陸續續的迎來了期末考試,隨後就是中考,又過幾天,便是萬眾矚目的高考。今年高考比去年提前了小半個月,定在7月7號、8號到9號這三天。

    許清嘉依舊拿回了第一名,讓秦慧如喜不自禁。許家康剛好考了班級十五,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秦慧如都不知道說他什麼才好,不過這成績顯然比上個學期進步不少,照這趨勢下去,考個好大學不是問題,還有兩年呢!

    許家陽也在托兒所拿了一朵好寶寶小紅花回來,可把小家伙給樂的。

    下半年,許家陽終于能上小學,秦慧如給他報完名,一家人收拾好行李回老家。

    等到真正走的時候,多了一個拖油瓶——江一白。听說許家包了一座荒山,江一白好奇不已,就想去湊湊熱鬧,說來他還沒正兒八經的在農村待過來著。于是歪纏著父母要去長見識,又去向秦慧如賣乖。

    秦慧如便說只要他父母同意就行。

    鑒于他這次中考成績不錯,進余高沒問題,江平業和何雲溪便同意了他這個要求,也是想著讓他去下面看看也好。

    江一白心花怒放,屁顛屁顛跟著他的好兄弟下鄉體驗生活來了。

    一踏進三家村,許清嘉便發現,遇上的村民精神前所未有的亢奮。

    保證國家的,交足集體的,剩下不管多少都是自己的,怎麼不高興,不干勁滿滿!(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七零年代》,方便以後閱讀回到七零年代第70章 第七十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七零年代第70章 第七十章並對回到七零年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