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輛車是專門為比賽而生!簡直牛逼到不行,而且一次配齊4輛,可見極光俱樂部的確是財大氣粗!令人只能望其項背!
不過再好的車也得有人欣賞才行,就像齊薇三人,只知道這車看著挺酷的,對它沒有直觀的概念。
不過經過爆改後的三輛車照比它雖然不說好上很多,但也絲毫不遜色。
照著硬件來看,極光車隊比戾馬要牛氣的多,不過照比低調奢侈的黑焰依然略有不足。
海盜車隊則顯得十分隨意,四人開什麼車的都有,有寶馬m3,evo,還有保時捷718和捷豹f-type。
其中一個賽車m i n 駕駛的就是那輛捷豹f-type,女孩戴著一對亮閃閃的鑽石耳釘,一頭短發染成了紫色,一件束胸外加一件馬甲,下身一件牛仔超短裙,樣子十分x ng g n。
海盜車隊的四輛車均有爆改的痕跡,顯得略帶些侵略性,最令人忌憚的是他們的氮氣加速系統,誰也不敢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尤其是一些老牌車隊。
比賽同時進行電視轉播,主持人賣力地解說道,“本次比賽我們邀請到了賽車協會常任理事,潘旭!
他今天同樣也將作為我們比賽的專業點評,對我們車手的各種車技進行點評,據說他對這場比賽十分期待!
讓我們也將視角轉向已經厲兵株馬的4支車隊!”
這個潘旭便是在白離和商亞比賽時,對白離評價頗高的那位中年男子。
眾人頭頂的燈仍然是紅色,白離在對講機中說道,“原地燒胎,要在前期拉開優勢,避免進入纏斗影響最終成績。”
(原地燒胎︰只適用于後驅車,在室外賽車中,車胎的溫度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提高抓地力(f1方程式的熱熔胎除外)。
所以有的選手會在比賽開始前會利用前輪的制動要比後輪強,前面的輪子剛好被抱死,而後輪的動力超過制動力。
所以會空轉,這就造成與地面摩擦,但車子卻沒有動,達到燒胎給輪胎加熱,提高抓地力的目的。)
(日產gt-r35販售版都是四驅,但是比賽版卻有後驅的,韓彬這輛就是後驅的,所以可以燒胎。
而寶馬m5、法拉利458-italia兩車都是後驅,所以都可以進行燒胎動作。)
齊薇三人接到白離指令之後立刻踩住剎車,利用後驅的制動力,強行突破抱死,輪胎因為摩擦產生大量白煙。
台上的潘旭對著話筒解說道,“黑焰車雖然整體年紀可謂是本次比賽最年輕的一支隊伍,但是經驗還是很足的。
這種室外比賽,前幾圈輪胎的溫度上不去,直接影響輪胎的抓地力,也影響了比賽的成績。
舉個簡單的例子,300米的距離,熱胎前後的成績提高04秒不是問題,在賽車比賽中這04秒可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頭頂的燈變成hu ng s ,此時所有人都緊握方向盤,等著燈變成綠色的一剎那。
燈光突然變成了綠色,4支車隊的16台車紛紛沖了出去!
看台上的觀眾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聲,為各自的車手加油吶喊!
最先沖出去的是韓彬和白離,在直線加速方面,日產gt-r35鮮有對手,尤其是經過舞惠子改良過的這輛chu n q 級gt-r35!
舞惠子將本來取消的彈射系統給弱化後重新加了上去,只要平時保養得當,輕易不會飲恨賽場。
而白離依然仗著機械增壓的前期優勢,在發動機轉動的一剎那,機械增壓就已經開始運作起來。
它不像渦輪增壓,只要當車速達到一定程度後才會介入。
白離和韓彬沖出去之後,其他的車也緊緊吊在二人後面。
公共頻道再次響起白離的聲音,“注意別被對方擾亂了比賽節奏,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比賽。”
得到指示的三人紛紛步入屬于自己的比賽節奏。
而極光車隊的節奏顯得更加有條理,四輛車以中二邊一的隊形前進著。
場地賽的比賽成績以車隊四人的平均成績記作最終成績。
這也就是說,四輛車跑的都要快才是真的快,如果有一輛車掉隊嚴重,對整體成績的影響也是不敢想象的。
雖然白離等人率先沖了出去,但是其他人並沒有放棄的意思,尤其是海盜車隊直接使用氮氣加速想要趕超二人。
白離對韓彬說道,“氮氣的使用被定量了,所以不要跟他們賭氣,注意比賽節奏。”
剛開始加速,氮氣的確有很大的用途,預計短時間內可以將馬力提高到950hp(house-power︰馬力)。
海盜車隊很快的跑到了最前面,極光車隊依然不緊不慢地保持著隊形前進。
主席台上的主持人問道,“請問潘老師,極光車隊他們為什麼要保持隊形?
這種比賽每個人都盡可能跑出最好成績才是王道,保持隊形有什麼用途?”
潘旭並沒有直說,“你繼續看就知道了,現在說出來就沒有意思了。”
白離總是覺得有些不對勁,比賽好像有點不對勁,他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戾馬車隊並沒有趕上來!
發動上帝之眼之後,白離看到戾馬車隊的動向。
有兩輛車剛開始就啟用氮氣加速,直接超過了落在最後的陶石,接著擋在了陶石的前面。
陶石那輛寶馬m5想要閃開,但是發現對方根本就是朝著自己來的。
戾馬車隊其他兩輛車開始從側面靠近地處邊緣的陶石,一場蓄意的謀殺已經展開!
此時不僅白離注意到了陶石的窘境,主持人也注意到了。
“大家快看,比賽竟然如此激烈,已經開始了對抗,請問潘老師,這種有針對性的搏殺在比賽中常見嗎?”
“在轎車賽中,由于比賽車輛要求是大規模量產的轎車,成本比較低,為了增加觀賞性,這種擦踫十分常見。
再被擦踫之後的救車是轎車賽的一大看點,很多優秀的車手都是在極端的情況下急中生智,或者展現出超凡的駕駛技巧最終將車救了回來。
我們這次舉辦的比賽雖然不提倡這種擦踫,但也不反對,競技比賽終歸還是要競技。
不過四人比賽,萬一有一個人含恨離場,那麼比賽的總時間依然按照四個人算,離場的那個按照16輛賽車中最後那名選手的成績為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