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二日,近期的補種總算是結束了,這一次幾乎是溫向衡組織了整個采邑近三百余戶的青壯以及能夠調動的婦孺進行搶種,為的就是在林 琰的封邑在第一年能夠得到一個好收成,為的就是緩解自家殿下府中的財政危機。
宗府將溫向衡派送給林 琰作為幕僚,最主要的作用便是如此。
不過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溫向衡並非是要閑逸下來,因為為了調節戶邑內農田的用水量,溫向衡將會組織挖掘一條長達十數里的水渠,用于排水以及灌溉用水。
不過讓溫向衡沒有想到的是,自家殿下一听到以及挖水渠的消息,並且看見了所定下的路線之後,卻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溫卿,為何將溝渠挖到十數里長,而不是直接將溝渠直接引入這處黃地?”
黃地距離泌水並不遠,地勢低窪。
溫向衡看了看黃地回道︰“黃地本就低窪,殿下將溝渠引入黃地,豈不是讓黃地居住的原來人家被大水淹掉?”
林 琰搖了搖頭說道︰“溫卿誤會了我的意思了,你看,黃地前後不過是大大小小十幾戶人家,盡量搬開就是,黃地低窪,正是因為如此,將這里的缺口處堵上,不就是形成了一個天然的蓄水湖泊?”
“再者……”林 琰頓了頓說道︰“溫卿原本選擇的這一條渠道實在是過長了,整整十數里,將泌水分入那泌地小泊,事倍而功半,不去選擇黃地,這樣一來,節約了的工期直接用于拓深水道,增加黃地的蓄水面積,這樣一來,豈不是事半而功倍?”
溫向衡仔細想了想林 琰所說的建議,不過是幾個呼吸的功夫,便是篤定這條建議可行。
畢竟黃地那十幾戶人家常常在泌水泛濫的時候,受到威脅,即使打通了水渠,因為黃地的地勢本就低窪,很難實際解決黃地的問題。
除非是不惜人力,硬是將黃地的地勢用土填高。
不過這樣,比起來殿下所提出來“遷移黃地住戶”的建議可就浪費多了。
再者,其他方面也是隱患不斷。
“殿下此計可行!”溫向衡思慮過後,也是肯定道。
畢竟遷移十幾戶的人家住宅對于一個三百戶的采邑來說實在是算不得什麼,並且還能大大縮短挖溝渠的時間,黃地的蓄水量也是能夠解決泌水泛濫采邑內水患的災情。
真是一石多鳥之策!
“有用就行,”林 琰也是點了點頭說道。
溫向衡看到林 琰這樣的一副不咸不淡樣子,也是認為自家殿下興致淡淡,全不了解此計節省下來的人力,才解釋道︰“殿下提出來的這個想法,對采邑建設進度著實有用!”
林 琰自然是明白其中作用,不過他現在考慮的卻是,如今的采邑還滿足不了林 琰心目中的發展狀態,比如說活躍在林 琰腦海里這幾日的一些農事工具設計,一直沒有得到實際的打造,林 琰也是無奈。
其中最讓人頭疼的便是,武國對于鐵器的把控實在是嚴厲,鐵器鑄造只能是通過軍方控制,並且能夠生產的也是制式兵器。
等林 琰想要對溫向衡說清自己想要借用鐵器打造成農具的時候,後者也是一副怪異的表情看著自己說道︰“殿下這想法實在是太過于荒謬了,鐵器乃是守國將士們的殺敵利器,用于農事,未免就有點過于浪費了!”
對比,林 琰也是接受意見點了點頭,畢竟稍稍一想想就知道鐵器制成的兵器對于常年作戰的武國士卒有多重要。
說實話,武國的國境乃是秦嶺南部,南陽境內,這里是鐵礦分布的豐富區,但是礙于武國的國力,鐵礦的產鐵量卻是低的可憐,也只能將好鋼用在刀刃上,把這些鐵礦用在了鑄造兵器上面。
林 琰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選用青銅器作為鑄造農事工具。
不過武國對于青銅器的把控也不是非常寬松,距離采邑最近的,也是泌陽城內才有幾家鑄銅鋪,還是受制于泌陽城的官府。
溫向衡雖然認為用青銅器鑄造農具也是過于浪費,不過自家殿下卻是一副心意已決的樣子,讓人絲毫勸不得。
溫向衡也是無奈,便是讓人去找了泌陽的官府,用公子琰的名義出具了文簡,調用了幾名青銅匠人。
而這幾天林 琰卻是時常到李禾面前,在沙地上畫著各種圖畫,還一遍又一遍的向李禾解釋此物的用途以及構建。
李禾不愧是幾十年鑽研木匠活計的大匠,林 琰稍作解釋便是全然明白了,甚至還提出來了幾個可行的建議。
“殿下說這是'耕耙',用作碎士平地?這'曲轅犁'是用作犁地的?還有那'龍骨水車'是用來提水的?”李禾也是疑問道。
畢竟林 琰設計的農具主體還是采用木料的,對于這個,李禾還是頗為精通的。
對此,林 琰點了點頭。
當然這一套下來,林 琰腦海里還有其他的物件構圖,不過還是以這三件為主,其他的,目前還是難以大規模用到。
李禾也不由得說了一句︰“殿下真是奇思妙想,不過殿下說的那般好,還是要等打造出來了試一試才知道其中是不是有那麼大的作用。”
聞言,林 琰點了點頭,說倒︰“盡快打完出來一件樣品,我讓溫先生從泌陽城內找到了幾位青銅器匠人協助你打造好關鍵部位,看看效果如何。”
李禾听到了青銅匠人,也是眼楮一亮,實在是沒有想到這位宛城來的殿下居然會對這些尚不知具體功用的農器如此用心。不惜調動青銅匠人為農具打造青銅器部件?
這可是一個大手筆!
看著沙地上這幾副構圖的畫,李禾也是眼神熱了起來,看殿下對這幾副圖如此用心的模樣,李禾也是不敢懈怠。
當下也是應了下來︰“殿下盡管放心,李禾要一定會全力以赴打造幾件樣品出來,不會讓殿下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