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復興

第三零三章 戰後的余波(三)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混吃等死 本章︰第三零三章 戰後的余波(三)

    總體而言,蜀漢朝堂的諸多官員基本保持了原位。

    接下來,是地方官員職位的角力。

    當年陽安關大捷後,關彝雖然背負著挽救國家社稷于危難之間的巨大聲望。但那時候復興社到底是根基太淺,而且蜀漢原來的三大派系都還存在著相當的實力。所以關彝在那時候不得不做出了妥協︰比如,默許了羅憲、霍弋這兩個在復興系之外的軍頭的存在。

    現在情勢完全不同了。大司馬前些年在國內夯實內政,百姓民生得到極大改善,聲望是扎扎實實的樹起來了。大司馬之外,蜀漢最有實力的軍頭姜維呢,這時候已經完全人生圓滿,對幫助他實現畢生理想的關彝充滿了感激。而羅、霍兩家呢?先不說這兩家現在已經是復興社的股東,每年分紅已經是賺得壇滿缽滿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這兩家的繼承人已經成了關彝的鐵桿!

    所以,這一次,關彝將不再允許獨立于復興社之外的軍事集團存在了。而羅憲、霍弋也提不起反抗的興趣。

    除了永安軍團和南中軍團的司令官要換上復興社的人之外,需要大家一起協商的還有一個重頭戲︰各個地方的主官。

    首先是雍涼二州的刺史人選。毫無疑問,作為對益州支撐蜀漢政權四十多年的補償,這兩州中至少一州的刺史,得是益州人!

    按照關彝的意思,最好這兩州的刺史都是益州人。但是當霍在把這個意見提出來之後,遭到了霍弋等人的強烈反對。最後經過反復磋商,大家總算是達成妥協︰雍州刺史,柳隱柳休然。

    事後關彝在知道這群人的商量結果後也是無可奈何的笑了。

    沒錯,柳隱是益州人,又是堅定的北伐派(荊州派能接受)。陽安關大戰後還成了太子的老師(皇室能接受)。其本人功勞夠大,能力也足。是難得的多方都認可的人選。但是你要看看人家的年紀啊!七十八歲了!

    接下來是涼州刺史。這個位置毫無疑問還是得留給荊州人。但是人才凋零的荊州派選來選去,不得已把董厥給推了出來——董厥年輕的時候在諸葛亮的丞相府摸爬滾打了很多年。後來還做過一段時間的尚書令。這能力是沒什麼問題的。有問題的還是年紀︰這也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啊。

    至于益州刺史,現在的步闡步仲思肯定是不能繼續擔任了︰從此之後益州就是整個蜀漢政權的大後方。益州刺史的責任就是維持穩定,給雍涼提供錢糧、兵器甲仗、士兵壯丁。這樣的工作,步二爺怎麼做得了?

    而且,作為這次剛剛納入蜀漢版圖的雍涼二州而言。他們那里世家和百姓的情緒也是需要照顧到的。

    所以,這益州刺史的人選是關彝親自定下的,根本就不允許其他人發表意見︰皇甫晏。

    至于步仲思,讓他來長安做個光祿大夫陪太子聊天吧。

    敲定了三州刺史後。接下來是幾個軍團的司令官人選。

    首先,雖然羅憲在歷史本位面守御永安打出了極漂亮的成績。但到底他在永安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無論關彝還是劉諶,抑或羅憲本人,都不願意繼續讓其在永安任職了。

    所以,羅憲被拜為衛將軍,進入中央。永安都督的位置則是交給了現在的巴郡太守,復興社的元老孫剛孫定烈。

    南中軍團,霍弋的年紀也大了。而且看著關彝這次北伐勝利後也沒有提出封公的要求,加之因為自己兒子的關系,霍家早就和關彝綁定在了一起。霍弋也就熄了抑制關彝的意思,主動的急流勇退了。

    新任的南中都督,是剛剛在那里取得了巨大聲望的王頎王孔碩。

    羽林軍團暫時是在成都,但以後是要搬到長安去的。但即便如此,這麼大一個益州,在成都平原這種膏腴之地留下一支機動兵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關彝思來想去,把它交給了牽弘。

    毫無疑問,這兩位降將,在蜀漢內部毫無跟腳。除了緊緊的依附關彝之外,他們別無選擇。

    之後是三州別駕。

    陳壽擔任益州別駕,李密擔任雍州別駕。除了協助刺史管理當地民政之外,其主要的工作是繼續掌控住復興社在這兩個州的產業。

    而涼州別駕,當然是陳之子,陳璨陳伯玉——如此,三州的實際政務,其實還是牢牢的掌控在復興社之手。

    基本上,關彝通過隱忍(以他現在的功勞,他是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出任丞相並且封公的),放棄虛名等方式。在實際操作中實現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

    “嗯,以上就是朝廷對封賞和各地官員最新的安排,高尚書可有異議?”

    我能有什麼異議啊?我就是一個來听結果的。總算你們還尊重人,知道事先讓我們曉得這些分配。不要直接在大朝會上宣布出來,那是多麼的打臉啊。

    “呵呵。”看著面部表情極為尷尬的高逢,劉諶微微一笑︰“好讓高尚書知曉,朝廷現在新增兩州十七郡,加上益州原有的二十二郡。這里面有許多太守的位置都需要動一動。這三十九郡中,有五郡太守,需要交給以高尚書為主的諸位朝官。還請高尚書不要推辭。”

    原來我殘存的東州派,就只有這點價值了啊。不過,也算不錯了。

    “多謝殿下,臣豈敢推辭。請殿下放心,臣不管被分到哪個郡,都一定在那里為大漢做好牧守一方的本職。同時,臣回去之後,也會知會雷家、張家等家主,在朝堂之上,決然配合殿下和諸位上官的決定。”

    “呵呵呵,如此,孤就多謝高尚書了。”

    ……

    西元268年,九月五日,成都皇宮,大朝會。

    “陛下,自先帝肇建基業四十八載以來,我大漢十數次北伐,至此終于拿下雍涼。漢室之復興,已見曙光矣。臣等謹為陛下賀!”

    “我等為陛下賀!”

    “呵呵呵,諸位愛卿免禮,同賀,同賀。”

    在一陣過場般的互相道賀後,劉諶出列︰“兒臣啟奏父皇,王師北伐獲勝,諸多將士埋骨沙場。這些將士的撫恤,需要早日定下並發放。另外生還將士的封賞,也需要早日定下方案並迅速執行。”

    “呵呵呵,太子可以提案?”

    “兒臣斗膽做出了一個基本方案,還請父皇審閱。”

    這個方案當然就是劉諶和各方代表一起弄出來的東西。作為已經人老成精的劉禪,這時候哪里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

    在認真的看完了這整套方案後,劉禪輕輕的松了一口氣︰“總算是沒有提出封公,任命丞相或者相國的要求啊。”

    “太子思慮周到,可行。”

    “謝父皇。父皇,雍涼新入,還需要酌選操行、能力均為可靠的官員出鎮這些地方。同時,雍涼也有大才,應該吸納這些人才,為我大漢效力。”

    “善,太子可有預案?”

    “已經做好預案,請父皇審閱。”

    “可。”

    這些過場都走完之後,尚書令樊建出列。

    “陛下,大司馬、大將軍等聯名上奏,請求將行在遷往長安,並定都于長安。此議可行否?臣等伏啟陛下聖斷。”

    “朕,乃劉氏後人,高祖苗裔。長安光復,理當前往長安拜祭長陵等先祖陵寢並遷都于長安。此議可行。然,遷都乃是事關國本的大事,還需要諸位臣工先拿出一個穩妥的方案來。嗯,尚書令,此事就交給你們尚書台來辦吧。”

    “臣樊建領旨。請陛下定下期限。”

    “半年籌備,半年遷徙。一年之內,朕要到長安遏陵。”

    “諾,臣明白了,必不負陛下所托。”

    至此,在九月初五的大朝會上,劉禪作為橡皮圖章,對這一整套利益的重新分配方案做了背書。于是關彝在基本穩定了蜀漢國內政局的同時,最大程度的把兵權和政權都抓到了自己的手里。大司馬對這個國家的掌控,前所未有的牢固而全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蜀漢的復興》,方便以後閱讀蜀漢的復興第三零三章 戰後的余波(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蜀漢的復興第三零三章 戰後的余波(三)並對蜀漢的復興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