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齊菜眼里,二人應該算是自由戀愛,定訂之間相互了解也見過面,听她那語氣還擺談了不少,這樣的男女成親一定會是好夫妻,賓盡主歡古楚兩家都對這門親事相當滿意,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日子很快定下,就在下年的九月初九。
“我們家今年得抓緊時間干了!”要迎娶新婦,凌氏算了一下,首先一件事就喂兩頭大肥豬,喜宴的主打菜肯定是豬肉。
“舅母,現在做酒席一桌菜出多少道菜?”上門客當天就回去了,齊木匠帶著古建回了王家沖,齊菜姐弟倆卻被凌氏留了下來。在古代也有一點好處,就是不用上學,像這樣走親戚只要對方不煩,想玩多久是多久。听凌氏談起酒席的事,她自然很有興趣。
“大部分人家都是九大碗,也有不那麼講究的,隨便弄幾個菜湊個碗數!”凌氏笑道︰“我成親那會兒,你姥爺可是做了九大碗的,而且份量足相當豐盛,我哥嫂送親回去後還逢人就夸贊呢。咱家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你大哥酒席肯定也只有更好的,芝麻開花節節高,一輩更比一輩強!”
“嗯,肯定是!”齊菜知道凌氏中“九大碗”是客家人傳統敬歸客佳肴,又名“九斗碗”因其多擺席于農家院壩頭,俗又稱“壩壩宴”。壩壩宴要吃出味道,吃出氛圍,在形式和內容上肯定都是大有考究的。
在形式上,食客要多多益善,吃飯如同打一場殲滅戰,聲勢要大大的,兵員要旺旺的,動作要猛猛的。
在內容上,“九大碗”是起碼的。之所以叫“九大碗”,是因“九”字含吉祥之意,民間有“九九長壽”、“九子登科”、“天長地久(九)”等說法,一般過壽婚嫁就成為首選。
九斗碗的特色菜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即︰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咸燒白。
齊菜好奇問有哪些菜,因為她相信時代不同菜品肯定也不一樣。
果然,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雞蛋、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咸燒白。大同小異,等等,蒸甲魚換成了什麼菜?居然是蒸雞蛋,這麼普通的菜也登上了大雅之堂,真是有湊數的嫌疑。
“這孩子,尋常人家蒸雞蛋並不是常吃的!”能吃飽飯就不錯了,哪來雞蛋吃,在凌氏的眼里蒸雞蛋自然是一道菜了︰“要不然,這九大碗你再給湊個什麼數去?”
“蒸魚啊!”齊菜想都不想,自家山洞的水塘里那麼多魚,不用白不用,說不定還能起到宣傳的作用︰“每一桌上一道兩三斤重左右的蒸魚,這才夠霸氣!”蒸魚和蒸蛋這兩道菜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十個雞蛋也就一斤左右吧,而換成了兩三斤左右的魚,份量上就佔了先了。
“這倒是一個好主意!”凌氏听了眼前一亮,隨即又有些為難︰“只怕到時候會考到廚師!”
“確實也是,蒸魚很考手藝!”齊菜突發奇想,要是自己教會廚師蒸魚這道菜,回頭他做了出來吃,以後每家的宴席他都推薦,那魚就不愁賣了!對,就是這樣辦。
要吃蒸魚,而不是像尋常蒸鯽魚那般簡單,齊菜讓古建在水塘里撈了兩三條魚回來做試驗。
第一條魚做的是清蒸,先用鹽酒和姜片碼味,然後上鍋蒸;第二條魚費了些手腳,將魚收拾出來碼味,然後混上澱粉下油鍋炸,最後才上蒸鍋,而起鍋後不是直接端上桌,還調味淋在魚上面。
“你們看,到時候宴席上出哪一種魚好?”兩道菜擺在了桌上,古家的人一個個挨著償,老爺子也分別吃了,但就是唔唔唔的說不出好壞,齊菜將目光投向了凌氏和古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