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靜雅軒。
胡府差遣人送來信件,小勤子也慌慌張張趕來。
“娘娘,小人今日听說了•••”小勤子剛想要開口說出今日在馬公公和宮女那听來的話,仙真便知他想要說什麼了,打斷道︰“不必說了,我已從家父的信中得知了。”
“那,娘娘,您~,準備作何打算?”
“打算~”“小勤子,莫非你認為此事是真的?”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娘娘!”
“本宮根本不信此事,不僅不信,而且本宮認為這簡直荒謬。皇上剛剛下旨封後,怎麼可能一夜之間變臉?”
“可娘娘,這宮里的事情就是千變萬化、飄忽不定,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誰能篤定皇上不會為了防止外戚權位之禁忌而•••”
“況且娘娘,‘母死子貴’的淵源已久,又由誰能保證皇上不會迫于朝臣和祖制的壓力而翻臉呢。”
仙真捏緊手中的信,只道︰“別說了,本宮自有考量,本宮願意相信皇上,你先退下吧。”
“是,奴才告退。”
小勤子話已帶到,自己的任務也算完成,至于信不信,也只能看貴嬪娘娘自己了,隨後禮盡離去。
雖然嘴上說著相信皇上,可胡仙真怎會就此陷入被動任人宰割。無奈只得再次借故回府,與夫胡國珍商議。
胡府。“皇上回心殺胡”此消息一出真假難辨,回府商議無果胡仙真愁眉緊鎖。
“父親,女兒到底如何是好?”仙真焦急問道。
“女兒啊,不管這消息是真是假,我們處于現在這一步上,只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所以,只剩下一個辦法了——先下手為強。”
“是什麼,看著父親狠絕而無可奈何的眼神,仙真便知道了父親所指,她頓時癱坐在椅子上,久久回不過神來。”
胡國珍接著對仙真仔細道來︰“女兒啊,這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啊,為父也不想冒此大險啊,可自古富貴險中求,只有這樣,我孫子的皇位和我女兒的性命才能萬無一失啊。你明白為父的苦心嗎•••?”
“女兒明白。”
胡國珍這才摸了摸嘴邊的胡須,篤定的說“那,你就按父親接下來所說的做•••!”
回宮後,仙真腦中一直回蕩著父親那句︰“先下手為強。”
宮中的斗爭不管風聲鶴唳還是草木皆兵,為了萬無一失的自保和野心胡仙真終是選擇相信“皇上決定殺她”,于是自己不得已先下手為強。
對于仙真來說,皇上是不是真的要殺自己已經變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怎麼做,才能對自己萬無一失。
毒藥已在手中,不管怎樣,已無路可走。仙真終是狠下了心。
延昌四年,北魏宣武皇帝突亡,死于病痛。
朝堂內外均傳,沒來得及殺女人,皇上自己先死于病痛。
而朝中親胡派大臣崔光、于忠、王顯等人,急忙為立年幼的胡氏之子元詡為肅宗孝明帝而造勢。
據皇上生前提拔的總管勤公公宣,皇上臨終留下了兩道聖旨。一道殺高氏,一道立胡氏。
聖旨一出,高氏始料不及,本以為謠言之計引起的是鷸蚌相爭,不想皇上突如其來的駕崩會,使得漁翁之利直接落入胡氏之手。
先皇有旨︰“皇舅高肇,擁重兵在外,率軍回朝,意圖謀反,罪不可恕,打入死牢。皇後高英為後不仁,勾結高肇謀逆,但念其為公主生母,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廢高氏為尼,遷至瑤光寺。”
“太子元詡繼任皇位,貴嬪胡氏仁德淑華尊為皇太妃。”
兩道聖旨,看似合情合理,步步謙讓,而細究前後,實則步步為營•••。
事已至此,大臣們尊胡貴嬪為皇太妃,接著又尊皇太妃為皇太後,並奏請太後臨朝稱制。就此憑著那狠心和魄力,年幼太子元詡繼位,是為肅宗,其生母靈太後臨朝听政。
雖有聖旨在手,除掉高氏是名正言順的事。可高肇哪那麼容易舉手投降。
所以胡太後上台後第一件事,便是想方設法聯合素來與高氏不和的魏雲、于忠等手握兵權的將軍,架空高氏在宮中內外的權利。
靜雅軒,胡太後處。將軍于忠封詔前來。
“太後,高肇之事,您打算如何•••?”
“近日高氏一黨的清理,有勞于將軍了,至于那游離在外的罪臣高肇,本宮已有緝拿的法子了~,只是需要將軍小小的配合。”
“是,赴湯蹈火,末將謹听調遣。”
“呵呵,將軍言重了,不需要赴湯,更不需要蹈火,即使他高肇擁兵在手,我也有不動一兵一卒就能將其拿下的法子。”
于忠疑惑道︰“不費一兵一卒?”
“對,只需要將軍你將我的這道懿旨親自交到他的手上,然後在玄關埋伏,等他親自送上門來即可。”
“這~,是,微臣遵命。”于忠雖不解,但出于對太後的威嚴,自是不必多問,不敢耽擱,火速照辦。
出宮後,于忠領兵,帶著太後的懿旨前去尋高肇,並按胡太後所說親自交到了高肇的手上。
果真,不出三日,高肇親自孤身入宮。
而等著他的是早已埋伏在入宮必經的玄關處的弓箭手。高肇一死,胡太後成功逼迫高氏削發為尼,使其在青燈黃卷下度過殘生,至此,高氏一族的勢力衰落,胡承華大權在握。
事後,于忠不經意問起,太後方才道出個中緣由︰“我在懿旨中道明了,如果他能獨自一人入宮,在他進宮門的那一刻,我就會派人賜給他軍中的親信一道聖旨,一道對高英和其女永泰公主的免死聖旨,一道能保其母女倆終生無恙的聖旨。”
“可,他手握重兵,又怎會如此心甘情願的•••”
胡太後只笑笑道︰“對,他是手握重兵,但他也知道僅你和魏雲將軍手中的兵就是他的兩倍;況且~,我還差人送去了高英的絕筆信。”
“他也當然明白,我想要除掉的是對我有威脅的手握重兵的他自己,而不是高英母女。若是他願意做這筆買賣,那便可用他一人的性命換高英和其女的性命,若是不願意,那不僅高英母女會死,他自己和整個高氏都會死。他是個聰明人,不會不懂得掂量的。”
“所以他看見高家軍放出的收到聖旨的信號之時,才會如此心甘情願的前來赴死,那~,為何要末將親自送去?”
“為了顯示我對這筆交易十足的誠意。”
“原來如此,太後高明。”
胡承華憑此魄力,被尊為皇太後,朝臣信服,掌握了朝廷大權。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