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肯定會看見的。”
小勤子偷偷將仙真的諫書,放在了御書房里的案桌上。皇上每次下朝後一定會到御書房看奏折。小勤子很肯定,皇上一定會看見這封諫書。
果然如其所料,這日皇上來到御書房,一眼便看見了這封有別于其他奏折的諫書。
皇上拆開一看,上面寫著︰“臣啟陛下,近年來,我大魏國勢強盛、傲視群雄,前有文帝改革,遷都洛陽,仿漢制之長,後有陛下的不懈努力,在朝堂內外重重壓力之下,推行深化改革措施,實乃我大魏千秋萬代、威震四海之大幸。但事有好壞之分,國亦有長板短板之較。恕臣斗膽一言,微臣以為,我大魏雖然稱霸北方數年,但亦存在短板。其一,貴族、大臣貪腐侵佔之風盛行;其二,北有柔然不時騷擾我北方邊境、南有遷都後與南朝的紛爭;其三,民族矛盾、人民起義有增無減。•••恕臣愚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臣只想到了以下這些。”
諫書的下一頁寫著解決方案︰“首先對于官員貪腐、侵佔之事,臣以為從本質上講,是源于我國的制度導致的權利問題,權貴們的權利太大,便可以瞞天過海,便能仗權生事,這些人能否被嚴懲不貸是關鍵;再者是底層平民的出路太少,臣建議您能,增加啟用庶族官僚,並重用寒人。而邊境問題這方面,微臣的建議是,先禮後兵,若是能用談判、和親等解決的話自然是最好不過,但若對方一再欺壓、目無我大魏,那我方亦不必也不能再忍讓,此時,出兵是無可避免的。有關民族和各階層的矛盾,臣以為,其中最重要的是經濟矛盾,尤其是土地的分配和人口繳納稅務制度,關于這一點,您的深化改革政策若是能傾向一些廣大的底層人民,真正減輕賦稅,合理分配給他們土地,讓他們有地可耕、有黍可食、有衣可穿,人人都安居樂業,那麼誰還會有不滿,誰還願意與朝廷為敵,參加暴動呢?•••微臣不才,特此上疏,叩請陛下聖裁。”
“好啊,說得實在太好了,說到朕的心里去了。也說到問題的要害上了。這些是一直煩擾朕的問題,沒想到,他竟能想出如此解題妙方。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朕雖然也想到過這其中的一些法子,但朝中勢力錯綜復雜,怎樣實施也很重要。”皇上對這封諫疏是大為贊賞。
不過,發現這是封無名信後,皇上又轉而怒道︰“官職,姓名,時間這些統統沒有留下,誰人如此大膽,給朕寫下此諫書奏折。”
小勤子捏了一把冷汗,連忙圓場道︰“陛下,或許是個無名英才,只是想著給皇上出謀劃策,幫您分憂而已。”
“給朕查,一定要將寫下這封諫疏的人才給朕找出來。張常喜、于侍衛,這事就交給你們二人了!朕不管你們用什麼方法,一定要把此人找到。”
“找到後,立馬帶他到朕身邊,朕要和此人才商討實施細則。”
“有此人才,實乃我大魏之幸~。”
小勤子想著這下糟了,娘娘的諫書定是寫得比那些臣子們的折子好太多了,皇上竟願意為了封諫疏,如此大費奏章地尋找人才。
小勤子得了空,趕緊來到靜雅軒報信兒。
“充華娘娘,哎喲,不得了了,您那封諫書真是不得了~!”
小蓮打趣︰“那是當然了,也不看是誰寫的呀,我們娘娘可是舉天之下數一數二的大才女!勤公公,你來不會就是說這個的吧~。”
“當然不是了,娘娘,就是因為您那諫書寫得太好了,所以皇上命人一定要把這寫諫書的人才給找出來呢!”小勤子慌了吧唧道。
“您說這可怎麼辦,要是皇上知道了,這是您寫的,而且還是奴才幫著偷摸放到御書房的,這咱們是不是就犯了欺君之罪了~?”
仙真淡定地勸道小勤子︰“小勤子,你不必如此擔心,我既然敢寫,並且還敢讓你幫我送,就料到了會發生的情況,自是想好了萬全之策。”
“娘娘,您的萬全之策是個什麼方兒啊,能否告訴奴才,奴才也好不再這麼的提心吊膽。”
仙真笑道︰“行了小勤子,看把你給嚇得。”
“我在信中自稱微臣,皇上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封諫書出自一個女子之手,就算找,皇上派去的人,也只會、只可能在臣子和才子中找,就算找翻了天,也無論如何找不到後宮來的。”
“我相信,對一位明君來說,重要的一定不是費大把時間去找這個提建議的人,而是花心思在這些諫言本身上面。”
“至于你說的欺君之罪,更是從何談起呀?小勤子你想呀,我們做的是欺君之事嗎,很顯然不是,不但不是欺君之事,反而是大大有利于皇上乃至社稷的大好事啊,所以,我們根本就不用擔心任何莫須有的罪名。你說呢~,小勤子?”
仙真再次提醒小勤子︰“況且,你始終記住,這事兒,就只有你我以及對我衷心耿耿的小蓮知道。”
“奴才明白了,奴才告退~。”
小勤子表面笑著告退,心里卻想著︰“一封諫疏,便能讓皇上大贊為人才,這充華娘娘,看起來柔柔弱弱,平日在皇上面前也是楚楚可憐的,實際上這內心啊,可真是虎狼之材呀。”
“可是,這位娘娘,難道如此費盡心思給皇上呈上諫疏,難道就只是為了替皇上分憂,沒有別的目的嗎?”
這事兒過後,小勤子算是又重新認識了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