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照姑姑說的,仙真會作為隨行尼姑進宮面聖。
于是仙真將自己好生拾掇了一番,預備萬全。
寺里的馬車已準備就緒,馬夫、慧淵、仙真和兩名隨從尼姑一行共五人啟程前往皇宮。
馬車顛顛簸簸,楓葉簌簌落地。
滿地的殘枝敗葉,是為了迎來嚴冬,還是為了生出下個春季的第一只綠芽,而滋養土地。
晚秋的風雖凜冽,但仙真卻滿是笑顏。
宣武帝之父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僅用了五六年的時間,洛陽“居天下之中”的地理優勢就得到充分的發揮,發展成為當時中國最繁華的大都市。
但是,仍有一些鮮卑貴族總是想著要回平城老家,孝文帝為了不讓這些人太難過,就答應他們冬天住在洛陽,夏天回到平城。孝文帝時代,一直按照這一承諾執行。
但宣武帝得以親政時,他對洛陽的氣候已經很適應,不願意再回平城,于是廢除了孝文帝時的規定,命令洛陽籍的鮮卑人必須定居在洛陽,不再每年北遷。
後來人評價宣武帝這一舉措時說︰“高祖孝文帝定都于洛陽,作為永遠的定居地,但完善此制度的卻是世宗宣武帝。”
宣武帝確立洛陽為永遠的定居都城之後,決定對洛陽城進行全面的擴建,傳旨征發民夫五萬余人。在城外增建三百二十三座新坊,每坊三百步,並且建造了雄偉華麗的宮殿。宣武帝在工程完成之後,于太極殿大宴群臣,一派盛世景象!
“宣~,邶靈寺師太覲見!”隨著宣令宦官悠長的聲音暗了下來,接待宮女領著慧淵和仙真一行人前往了後宮方向。
一行人隨接待宮女來到了 嬪的摘星閣。
摘星閣閣外, 嬪的貼身丫鬟前來迎著︰“師太,我是 嬪娘娘宮中的丫鬟曉菊,我家娘娘的事兒,待會兒就要麻煩師太盡心了。”
仙真見這位曉菊清爽干練,約莫比自己年長十來歲左右,便替慧淵道︰“曉菊姑姑請放心,我師父定會盡力而為。”
曉菊︰“如此甚好,請隨我來。”
摘星閣比起皇宮主殿來說,雖是碧玉小閣,但卻也是雕欄花砌,玲瓏秀雅,想必閣內主人是皇上的寵妃。
進到閣內,只見正中擺了一扇明月松間照的屏風,兩旁的幾個大青花瓷瓶內插滿了滿天星。
有好些滿天星已枯謝,想來是因為丫鬟們近日忙著其它事兒,而疏于打理。
“師太快快請進!”候在大廳的 嬪見客人們已到,便親自起身迎著慧淵一行人來到了寢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