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383 新的黨爭3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夏閏羊 本章︰第383 新的黨爭3

    後來,中年落榜之後,李𡞴便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一直至去世。

    這便是他執拗性格最直接的表現了。

    其實,元佑年最初的幾年,李𡞴就是去應考了,也肯定會落榜的。因為,他的脾氣和他的師傅甦軾和師叔甦轍一樣,寧折不彎,一定會向甦轍當年做得那樣,在考卷中直抒胸臆,大肆抨擊當朝執政的種種錯誤舉措。為自己的師傅和師叔鳴不平。

    這一點,蔡道在事後也想到了這種可能性,便主動放棄了再次勸說李𡞴。

    元佑四年,隨著文彥博黯然離開京城。

    保守派之間的關系間隙越來越大,已經到了無法彌合的地步了。

    先是賈易和朱光庭等人,早就因為程頤丟官這件事心懷不滿,而以劉摯為首的朔黨,也因為文彥博和呂公著沒有選擇自己等人繼任丞相,卻選擇了關中的呂大防,這一點,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心服。

    所以,兩黨聯合起來,一起借著元佑四年,夏秋季節整個大宋北方地區霖雨不斷,區域之內的河流普遍暴漲。這個時候,自然不能讓垂簾听政的太皇太後和小皇帝來背這個黑鍋,宰臣呂大防自然應該站出來頂這個雷。

    于是,兩黨大臣,以及他們手下控制的一些御史紛紛籍此機會,上奏折彈劾呂大防。

    如果大約繼續這麼下下去,一旦黃河兩岸的大堤防守不住,發生大規模破堤事件的話,高滔滔就是想保呂大防,也是無能為力的。

    可是,事情的結果,卻恰恰證明了文彥博和呂公著二人的眼光,的確是比宋神宗和王安石要好太多了,呂大防這個人的運氣也的確是太好了。

    元佑四年這場大範圍的降雨,到最後,也僅僅只是讓河水暴漲了而已,黃河兩岸居然沒有一處破堤的地方。

    結果,洛黨和朔黨,原本在歷史上一起整垮了蜀黨的兩個黨派,卻倒在了呂大防一個人的手下,這里面的確是有運氣的成分在里面。不過,高滔滔之所以會這麼信任呂大防,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若論政績,即便老資格的劉摯也不上他,再加上元豐八年那件事,讓呂大防的聲譽大大提高了。

    而且,當朝的執政里,還有一個布衣宰相範純仁,他雖然沒有其父範仲淹在地方上那麼卓絕的功績,但是其為人不喜歡結黨,自然也就看不慣洛黨和朔黨如此的肆意妄為。

    在呂大防遭到兩黨彈劾的時候,是他在太皇太後高滔滔面前替呂大防說了幾句好話。

    畢竟,呂大防當上丞相才剛剛一年的時間,而他自己則是元佑元年就開始擔任丞相之職,一直沒有任何的功績,這些年頗多災害,看來也與他有關系。所以,此時霖雨不斷,如果非得要找人頂缸的話,也應該是他範純仁,而不是呂大防或者其他人。

    于是,朔黨在此事件之後,劉摯就被貶為觀文殿學士,並且命他立刻離開汴梁城,出知鄆州,到任之後沒有多久,又再次將他移知青州。

    除了他之外,高滔滔並沒有繼續懲罰朔黨的其他大臣,這一點也是看在已經過世的司馬光身上。若非如此的話,劉摯也就不僅僅只是被貶到青州那麼簡單了。

    可洛黨就不同了,對于小趙煦原本那個迂腐不堪的老師——程頤,別說是其他人,就是高滔滔自己都十分的反感。程頤有學問不假,可是,有時候,他有些過于執著于自己所謂的禮儀了,而且,嚴格要求自己也無可厚非,可他還是個大嘴巴,非常喜歡議論自己看不過眼的事情。

    給司馬光吊唁的事情,只是其中一件比較重要的而已,他們就是刑恕和楊畏。

    刑恕,鄭州陽武人。

    他早年就拜程顥為師,這個人才華過人,後來與司馬光和呂公著相交甚厚,來往密切。

    王安石主持變法,請問刑恕的名聲和才華,所以,準備提拔他,想爭取他支持變法。沒想到,刑恕和司馬光一起攻擊變法。

    王安石得知後,自然非常地惱怒。于是,刑恕被受到了那些受到王安石暗示、傾向變法的言官們的彈劾,最終被貶任延陵知縣。

    如果是這樣也就罷了,從這件事上也只能說明刑恕的主張同司馬光一樣,屬于保守派。

    王安石罷相後,卻是他的另外一個親家,吳充繼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很快就把他調任到了京城,很快就升任為館閣校勘、歷史館檢討、著作佐郎。

    不過,吳充也並沒有在這個位置上呆多長的時間,便被王和蔡確合力趕下了台。

    而這個時候的刑恕卻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王這個人眾所周知的三旨宰相,雖然他貴為首相,卻沒有多大的權柄,完全是在看宋神宗的眼色行事。

    于是,之前一直反對變法,惹怒了王安石的刑恕,這一次卻背叛了一向都志趣相投的司馬光和呂公著,主動投靠了一直堅定變法的蔡確。

    在權勢、友情和理想的面前,刑恕選擇了權勢。

    刑恕,你的節操呢?

    這大概是王安石、司馬光和呂公著得知這件事之後,最想問刑恕的一句話吧!

    宋哲宗繼位之後,刑恕認為自己有擁戴之功,卻僅僅被任命為右司員外郎、起居舍人。

    于是,他便開始對蔡確不滿,一直懷疑是蔡確從中作梗。

    這之後,為了得到重用,刑恕居然想要尊立朱太妃,也就是趙煦的生母。一向聰明的他,這個是時候也不知道是不是昏了頭。

    朱太妃雖然是趙煦的生母,可是,如今垂簾听政的人,可不是向太後,而是太皇太後高滔滔,那可是宋神宗的生身母親。即便是向太後見了她,也得低頭听命。

    其結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事情敗露之後,刑恕旋即被貶至隨州,後又改任汝襄、河陽兩州知州。期間,他認為自己遭難的時候,蔡確並未替他說話,再加上之前擁立之功並沒有得到相應的獎賞。所以,他便屢次上書彈劾蔡確。

    蔡確的結局其實在宋神宗駕崩之後,早就已經注定了。可是,刑恕如此落井下石的行為,讓人非常的不齒。

    而另外一個人——楊畏可就比刑恕厲害多了。

    楊畏,字子安,洛陽人。

    從小喪父,事母至孝,不事科舉,一心鑽研學問。

    後來,在朋友一直勸說之下,楊畏這才考中了進士。不過,這之後,他卻沒有當官,而是立志一心立志鑽研經術。不過,這一切都是幌子罷了。

    楊畏其實同刑恕是一丘之貉。

    楊畏在家中研究最多的其實是縱橫學,他這個人不但口辯能力出眾,而且,非常富有捭闔的能力。後來,他與刑恕締暗中交結,其實,也只是因為彼此志趣相投,好功名富貴罷了。

    在家呆了幾年之後,楊畏便用自己所著的書去拜見王安石、呂惠卿。王安石和呂惠卿自然樂意有一位飽學之士主動投靠他們,立刻授予楊畏鄆州教授之職。

    自那以後,楊畏便尊崇王氏新學,以為這是得聖人之意。

    不過,刑恕這個人,表面上才華橫溢,可是,他的為人和能力卻有很多疏失,行事反覆無常,自然也就得不到其他人的信重,也因此屢屢得不到重用。

    而楊畏卻不同,他幾乎是每次謀劃必然中的。

    比如,呂大防、劉摯相繼為相,可他們卻都與楊畏相善,將他提拔為工部員外郎,後來又升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職位。

    可是,後來,當洛黨和朔黨合起來攻擊呂大防的時候,楊畏卻早就預料到劉摯肯定會在這次的黨爭中落敗,便主動替呂大防出謀劃策,列舉了劉摯十條罪狀。

    要知道,劉摯之前可是他的朋友啊!

    後來,甦頌繼任丞相,又是這個楊畏利用賈易的一封信,又將甦頌從相位上扒拉了下來。其繼任者是範純仁,不過,這一次,楊畏並沒有得逞。

    範純仁,作為範仲淹的兒子,自然不是一般人,他能夠號稱布衣宰相,不光是憑借著他父親範仲淹,當官之後,他地方上的政績是比不上他的父親,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在地方上清靜無為,不貪不害,起碼做到了不擾民。而且,他這個人一向生性謹慎,從不結黨。

    僅僅憑借著這一點,範純仁這個丞相就已經讓太皇太後和小皇帝都異常的放心。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奸臣世家》,方便以後閱讀奸臣世家第383 新的黨爭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奸臣世家第383 新的黨爭3並對奸臣世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