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後

第十二章 咸豐登基(下)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小說皇帝 本章︰第十二章 咸豐登基(下)

    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趨前,彎腰拱手,唯唯諾諾地奏道︰“啟稟娘娘,軍機處早作了安排。早在先皇病重之時,軍機處即調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的兩萬鐵騎駐防城外,以防不測。請娘娘放心,京城安之若素,萬無一失。”

    美麗的靜皇貴妃偏過鳳頭,望著僧格林沁,問道︰“僧王爺,這是真的嗎?”

    “啟稟娘娘,穆大人說的,全是真話。”僧格林沁躬身抱拳,大聲地說,“娘娘請放心,卑職的兩萬鐵騎就在城外,在先帝賓天新皇帝登基的關鍵時刻,誰要是敢出來鬧事,格殺勿論!倘若有歹人趁機聚眾騷亂,微臣一定把他們誅殺,碎尸萬段!”

    靜皇貴妃美麗迷人又略顯蒼白的臉上綻放出了一絲笑意,點點頭,對僧格林沁說︰“嗯,有你這位手握重兵的鐵帽子親王在,哀家就放心了。”

    軍機大臣耆英湊近靜皇貴妃,低聲問道︰“娘娘,不知洋人的態度如何,是否需要派人去天津,向各國使館詢問一下?”

    杜受田鄙夷地看了他一眼,大聲道︰“哼,我大清立我大清的皇帝,與洋人何干?咱們是中國人,不是洋人,為什麼要看洋人的眼色?”

    宗人府宗令載銓連忙出來打圓場,站在耆英和杜受田中間,說道︰“娘娘,耆英大人,杜大人,請听我說,洋人已經表態了……”

    “哦,洋人怎麼說?”靜皇貴妃急忙問。

    “回娘娘的話。列強們的立場,驚人的一致,可能是他們已經商量過了。他們說,立誰為皇帝是中國的內政,他們不干涉,只要以前和中國簽訂的條約,新皇帝能夠承認就行。”

    “哦,這樣,哀家就放心了。”靜皇貴妃長舒了一口氣,“哀家最擔心的就是洋人借機鬧事。”

    載銓又湊近靜皇貴妃,小心翼翼地說︰“娘娘,洋人還說,要派公使進京吊唁先帝。不知娘娘是否恩準?”

    “準,準啊!”靜皇貴妃不假思索地說,“來者都是客,既然是來吊唁的,干嘛不答應?”

    “不可,萬萬不可啊!”杜受田大聲諫道,“娘娘,洋人進京來吊唁先帝,那是諸葛亮吊周瑜,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

    “行了行了行了,不就是來吊唁嘛,是來給先帝爺磕頭,又不是來殺人放火?來吊唁,是對先帝的尊重,也是對我大清的尊重,不要大驚小怪。”靜皇貴妃很豁達,雖然是女流之輩,很有胸襟。

    見大臣們一臉茫然,表情很驚訝,靜皇貴妃又進一步解釋︰“諸位親王,列位大臣,和洋人修好,是先帝的遺言,不是哀家的主張。先帝臨終時有所囑咐,要哀家時刻提醒未來的皇帝,提醒大家,得罪了洋人,我大清沒有好日子過。”

    說到這兒,靜皇貴妃停住了,審視了眾人一眼,又提高聲調繼續道︰“今後,大家在處理洋人的事情時,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得罪他們,尤其不能再和他們發生戰爭了。這是先帝的臨終遺言哪,你們一定要謹記啊!”

    听了靜皇貴妃的一番話,大臣們再次彎腰拱手,低頭,齊聲道︰“謹遵先帝遺言,謹遵娘娘懿旨!”

    “行了行了,既然大事已定,大家分頭準備去吧。”靜皇貴妃手一揮,“七日內舉行登基大典!”

    “� 貝蟪濟譴鷯σ簧 追桌肴ャbr />
    咸豐登基的那一天,北京的天空,烏雲密布,陰雨綿綿。天公確實不作美,似乎預示著大清朝從此開始風雨飄搖,走向沒落。

    這就是欽天監擇定的所謂黃道吉日!

    在淒風苦雨中,清朝第九位皇帝,入主關內後的第七位皇帝——咸豐皇帝,登基儀式開始了。

    登基之人,自然是剛剛被立為皇太子的奕,他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第四個兒子。

    奕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

    咸豐皇帝奕,廟號文宗。他登基時還不滿十九歲,生于北京圓明園,生母孝全成皇後鈕祜祿氏,養母靜皇貴妃博爾濟吉特氏。

    是日,一大早,身穿孝服的奕帶著大臣們來到壽康宮,叩告幾筵(陳設祭品的桌子,前面列有先帝、神靈的牌位)。之後,閉簾鎖門,關閉壽康宮,表示喪事暫且停辦,拉開了登基大典的序幕。

    派宗人府宗令載銓為欽差大臣,遣他去宗廟里,叩告天地宗社。之後,載銓又帶著禮部官員分別到天壇、先農壇、太廟等地,去祭祀,告之祖先。

    正午時分,太子登基儀式正式開始。太和殿(也叫金鑾殿)外,侍衛、太監、姑姑、嬤嬤、宮女林立,鳴鐘鼓,奏韶樂。

    嗖、嗖、嗖……一陣軟鞭響過,韶樂中,身著龍袍頭戴皇冠的奕,在大帝師杜受田和一群近臣的簇擁下,神采奕奕地來到了太和殿大門外,準備登基。

    在瀟瀟風雨中,面無表情的奕,在大太監、內務府大總管安知曉、大帝師杜受田的陪侍下筆直地佇立在太和殿外,等候儀式的開始。

    新皇帝的身後,黑壓壓地站滿了皇族貴人和王公大臣,氣氛肅穆而莊嚴。

    須臾,宗人府宗令載銓手捧先帝遺詔,健步來到了奕面前。作為宗人府宗令,今天,他時登基大典的主持人。

    當載銓手捧先帝遺照來到奕面前時,奕趕緊跪下,叩頭“接旨”。

    載銓展開詔書,宣讀先帝傳位遺詔。宣讀完畢後,請出一群德高望重的皇家宗親,讓大家確認奕身份,然後,請奕進殿,登基做皇帝。

    一代王朝就此拉開了序幕!

    在一名司禮太監的引導下,奕精神抖擻,邁著龍步,一瘸一拐,昂首挺胸地走進金鑾殿,走向那象征著至高無上皇權的龍椅。

    奕今年只有十九歲,是位少年天子,看上去精氣神還不錯。他始終面無表情,一臉的肅穆和莊嚴,不怒而威,聖神無比。

    當他端端正正地坐在龍椅上後,他的貼身大太監安知曉馬上一甩拂塵,高聲大叫︰“請文武百官覲見朝拜!”

    一聲炮響,韶樂大作。宮門大開,大清朝的文武百官魚貫而入,步入朝堂。

    大殿內,黑壓壓地站滿了文武百官,安知曉走上前,高聲叫道︰“跪!”

    群臣甩甩衣袖,齊刷刷地跪倒在地。大臣們穿的都是黑色的朝服,只見大殿里黑壓壓地跪了一片。

    安公公抑揚頓挫地喊道︰“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大臣們隨著安公公的喊聲,接二連三地向新皇帝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望著黑壓壓地跪在自己面前的大臣們,咸豐皇帝未免有點緊張,過了好大一會兒,才調整好心態,高聲說道︰“平身,愛卿們平身!”他的聲音很洪亮,但微微有點顫抖。

    安公公隨之喊道︰“興!”

    大臣們這才起身,文左武右,站在朝堂兩側。

    大殿里鴉雀無聲,宗人府宗令載銓宣讀新皇帝的即位詔書,奕即皇帝位,稱咸豐皇帝,正式詔告天下,宣布咸豐皇帝對全國的統治。

    詔書內容如下︰

    承天恩賜,眾神福佑,乃有我大清千古基業。列祖列宗勵精圖治,開創偉業,世祖以沖齡之年,率兵入關,定都燕京,平定中原。康熙帝內除權奸,外平三藩,疏漕運,收台灣,戰沙俄,平葛爾丹,奠盛世之基,開萬古之兆。以至乾隆,國運昌盛,四海歸服,創天下第一大國。嘉慶帝揮先世之余烈,振長鞭而御宇內。及大行皇帝,洋夷啟釁,邪教叢生,國運日衰,然大行皇帝仁孝備至,守成先祖之業。朕自幼深受先帝恩寵,今又受先帝遺托,以承千古之業。今乃多事之秋,朕當躬行勤政,焚膏繼晷,望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勇之士忘身于外,以期中興。今上大行皇帝廟號為“宣宗”,明年元旦改元“咸豐”,舉國同慶三日,大赦天下。欽此!

    這道即位詔書,是由大帝師杜受田親自撰寫的,雖然沒有什麼美麗的辭藻和對新皇帝的溢美之詞,但言之鑿鑿,殷切地希望和鼓勵新皇帝奮發圖強,以承千古偉業。

    載銓宣讀完即位詔書後,從一個司禮太監手中接過傳國玉璽,向咸豐皇帝授予傳國玉璽。

    咸豐皇帝接受傳國玉璽後,馬上頒布了一道詔書,那就是謹遵先皇遺詔,封六阿哥奕為恭親王。

    按照大清慣例,皇子長大成人後,都會被封為親王,享受富貴。但道光卻在遺詔里寫明要奕在登基時封奕為親王,這是何意?

    其實,大家都明白,道光皇帝是要奕重用奕,讓聰明睿智才華橫溢的奕幫助奕執掌江山,擔當社稷。所謂打架需要親兄弟,在內憂外患的時刻,不論誰當皇帝,都需要兄弟的支持。對此,奕也心知肚明,所以在登基當日就封弟弟奕為恭親王。

    緊接著,又派人向朝鮮、安南、柬埔寨、緬甸、尼泊爾等藩屬國送去詔書,告知新皇帝即位。國內,各地城鎮,皆張貼布告,布告天下,新皇登基,普天同慶。

    至此,登基大典基本結束。剩下的就是接受各國使節朝賀,大擺筵席,讓皇親國戚和在京城的文武百官以及他們的夫人們,進紫禁城大吃大喝三日。

    連著三個晚上,大家一起聚在宮中看大戲,全國著名的三家戲班子,進宮輪流演了三個晚上。

    在登基之日的晚宴上,踫巧,禮部右侍郎卓秉恬、軍機大臣陳孚恩、季芝昌等人和欽天監監正玄靈子坐在了一桌。玄靈子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精通六壬神課、陰陽八卦的異人。

    因此,平時大家都敬重他,稱他仙人。連道光皇帝在世時,也敬重玄靈子,準許他不著朝服上朝。所以,他常穿著道服,手執拂塵,披頭散發地去上朝。仙風道骨、神采奕奕的玄靈子,站在穿著朝服的文武百官中,猶如鶴立雞群。

    由于在爭奪皇位的斗爭中,自己的弟子敗下陣來,沒有問鼎皇位,卓秉恬憋了一肚子的氣。看到披頭散發沒穿朝服的玄靈子,瞧著他那不陰不陽的鬼樣子,卓秉恬惱羞成怒,把一肚子的氣都發泄在他身上。

    卓秉恬狼吞虎咽地啃著一坨羊腿,用羊腿指著玄靈子,破口大罵︰“玄靈子,你這個狗日的!瞧,這個陰雨綿綿的破日子,就是你選的所謂‘黃道吉日’啊?他媽的,站了半天,看,把老子的官服都淋濕了。都是你這個狗家伙擇的破日,我操!”

    玄靈子知道,卓秉恬雖然是個大儒,但性格狂野張揚跋扈、放蕩不羈,什麼話都說得出來,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不能招惹他。

    玄靈子不想和他頂嘴,陪著小心道︰“卓師爺,今日登基,是大帝師杜(受田)大人的意思,非微臣所選。杜大人說,今天是先帝賓天的第六日,六是順,民間有‘六六大順’的說法,所以非要在今日登基,微臣苦勸不依啊!”

    卓秉恬怒道︰“玄靈子,你身為欽天監監正,自己沒本事,擇了個破日,還敢狡辯?”

    玄靈子委委屈屈地道︰“卓大人,這日子真的不是我擇的啊!微臣告訴杜大人,再等幾日,便是黃道吉日,天氣晴朗,好辦事。可杜大人就是不答應,說登基之事,等不得,只爭朝夕……”

    季芝昌笑道︰“兩位大人,不要爭執了,我看這事,肯定是杜大人朝綱獨斷。唉,卓大人,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啊!要是你的弟子登基,自然是你說了算……”

    “放肆!”卓秉恬將羊腿擲在桌子上,大聲地說,“季大人,你敢罵恭親王是寇啊?他可是剛剛登基的皇上的御弟,堂堂的恭親王哪!你竟敢如此蔑視他,該當何罪?”

    季芝昌大吃一驚,知道自己失言,連忙認錯道︰“哎呀,失言,失言!微臣失言啊!掌嘴,該掌嘴!”說罷,左右開弓,啪啪地扇了自己兩記耳光。

    “噓!這種事情,不能亂說,不能亂說啊!”圓滑的陳孚恩連忙站起來打圓場,舉著酒杯道,“列位大人,今天是新皇登基的日子,喜氣洋洋,來來來,微臣敬列位大人一杯!”

    眾人不得不站了起來,端起酒杯和陳孚恩踫杯,不在議論是非了。一時間,觥籌交錯,酒色撩人,大家干杯,慶祝新皇登基。

    就這樣,道光皇帝駕崩,在一場短暫的混亂之後,年僅十九歲的奕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苟延殘喘的大清王朝又步入正軌,就像一艘破爛不堪的木船,在驚濤駭浪中搖搖晃晃地繼續航行。

    因奕腿有點瘸,走路一瘸一拐的,登基後,被老百姓稱為“瘸腿皇帝”。

    你別說,年輕的奕即位後,還真像那麼回事。他起早貪黑,勤于政事,重振朝綱,任用能人,富國強兵。

    一度時期,奕也曾勵精圖治,做出過一些成績。登基伊始,就給大臣們一個下馬威,罷免了一批庸碌無為的重臣,選用敢作敢為用于當擔的能人。

    咸豐皇帝知道,大清朝最大的問題是吏治,官員不思進取,思想墮落,**成風。所以,他任命自己的恩師杜受田為吏部尚書,支持他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遏制**。

    在舉國上下的支持下,咸豐皇帝大手筆地對朝政實行改革,使朝廷出現了一些新氣象,獲得人民的擁戴。

    瞧他那躊躇滿志的樣子,大有要攘外安內、中興大清之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太後》,方便以後閱讀大太後第十二章 咸豐登基(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太後第十二章 咸豐登基(下)並對大太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