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記

第388章 太皇太後之三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石頭與水 本章︰第388章 太皇太後之三

    ,最快更新千山記 !

    第388章

    有時候,謝太皇太後的許多做法很令人費解,譬如,明明已將曹太後壓制的抬不起頭了,突然又允曹太後宣僧尼入宮,然後,曹太後得出一個昭陽宮不利太後的結論,說自己先時發昏完全是風水不好克了她。

    總之,曹太後拿出這個結論,也算給自己先時的怨望啊,不孝啊,之類沒臉的事找了個合適的理由。

    謝太皇太後就坐在慈恩宮,任曹太後把這事兒辦成了。

    總之,多少人想不通呢。

    多少人想不通,謝太皇太後也不會去加以解釋,楚王病威,想請世子回藩地侍疾的折子遞上來,內閣研究之後,與謝太皇太後商量,楚王不大好,非但要讓世子去侍疾,以盡人子孝義,朝廷最好也派兩個御醫過去,以示朝廷恩典。

    謝太皇太後道,“夏青城已在楚王那里了。”夏青城要離開帝都,謝太皇太後就讓他去了楚王那里。

    內閣此方知謝太皇太後此番安排,韋相道,“娘娘慈恩。”

    謝太皇太後召楚王世子進宮,楚王世子也是有兒子的人了,說來,他也是謝太皇太後看著長大的,一直都是喊謝太皇太後五嬸來著,謝太皇太後道,“你帶著家小,立刻回封地去侍疾。”

    楚王世子知父親身子不大好,也極是驚慌,謝太皇太後道,“有夏青城在,想來,一時還撐的住。只是……哎,你路上也不要太趕,帶著孩子們,一道回去。”

    楚王世子眼圈兒都紅了,謝太皇太後的意思很明白,讓他帶一大家子回去,也是一家子團聚,可一想到老父病重,楚王世子就說不出的焦心,也顧不得說別的,給太皇太後行一禮,就趕緊回去收拾去了。

    楚王世子一回藩地,倒沒听聞楚王的病情再惡化,倒是晉王齊王先後送來了晉王生母趙氏,與齊王王太後謝氏王過身的消息,這兩位均是仁宗朝的貴妃,後來升了皇貴太妃,二人一去,兩王均要扶陵來帝都,將生母安葬在妃子園的。

    兩位太皇皇貴太妃一去,緊接著柳扶風的祖母王老夫人也過逝了。

    這三位老太太,趙謝二人都是八十幾高齡了,已是喜喪,但,都不及王老夫人,王老夫人活到了一百,說來王老夫人這死法也頗是令人驚奇,今年是王老夫人百歲高齡,這位老夫人不論年紀還是閱歷,都不是尋常人能比的。想當初平國侯府還是平國公府時,王老夫人娘家衛國公府王家被前英國公府滅門,老平國公懼怕英國公勢大,硬將已生育嫡長子的發妻休棄出門,王老夫人出了平國公府,然後,艱苦的熬過了那段歲月,熬到前英國公府被輔聖公主滅門,太宗皇帝親政,給衛國公府平反。衛國公府恢復名譽後,後人已經沒有了,就剩下王老夫人一人。而彼時老平國公已忘恩負義的娶了繼室虞氏,但,衛國公府平反了,老平國公無法,只得再接回原配夫人王氏,然後,降繼室虞氏為二房。自此,平國公府就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嫡庶相爭。

    王老夫人當真是個能干人,她被接回平國公府後,因她娘家冤枉,朝廷多有撫慰,王老夫人先為兒子奪得平國公世子之位。可惜兒子才干之平庸,簡直是闔帝都無人不知。兒子不行,王老夫人就開始培養孫子柳扶風。這位老夫人命運之坎坷,因老平國公偏心妾室,柳扶風少時被人算計,不幸傷了腳,自此落下殘疾。就這般,王老夫人也沒放棄對孫子的培養。而後,柳扶風果然在三十歲那年得遇即將就藩的彼時還只是藩王的仁宗皇帝。在仁宗皇帝手下,柳扶風過人的軍事天分完全得以展現,太宗年間,最有名的閩地之戰與江南之戰,都是柳扶風為統帥。柳扶風因戰功得封一等靖南公爵。

    之後,老平國公寵信妾室,果然寵出禍事來,平國公被降平國伯。但,因柳扶風功高,柳家依舊是帝都一等一的顯赫大族。

    而王老夫人,此等命運,此等才干,在她一百歲大壽上,謝太皇太後都親筆提了個壽字給她。那一日,靖南公府門前車水馬龍更是甭提,非但是柳扶風位高爵顯,就是王老夫人此人,在帝都亦是極有人緣兒的。她一百大壽,能去的都去。

    這一百大壽剛過,第二日侍女去叫老夫人起床,老夫人已是過逝了。

    這完全是喜喪啊。

    活了整一百,這般無病無痛的去了,真正福氣。

    王老夫人舉行喪儀,除了讓內務司按例賜下的奠儀奠銀,謝莫如還額外賜了一千兩喪銀,讓柳家用以治喪。柳扶風這就要守祖母孝,好在祖母孝並不長,也只九個月的時間。這兵部尚書就不必人接手了,讓左侍郎暫代兵部尚書一職,待柳扶風出孝,就可繼續做兵部尚書了。

    倒是曹太後很是心動了一回,她父親原是正二品的江浙總督,這回朝正沒實缺呢。曹太後同兒子暗示了一回,穆 對外祖父的印象倒也不差,穆 倒也願意他外祖父來任兵部尚書,但看皇祖母與內閣完全沒有這個意思,他也就沒提。

    謝太皇太後卻是看出他的心思,提點一句,“甦航官居幾品?”

    甦航是甦太後的父親,現居從三品太僕寺卿。

    有很多官員就是如此,在外頭可能三品二品的看著高官,但,到帝都朝廷,沒有這麼些地方安置這些高的品階的。如謝柏當初任工部尚書入閣的人,後守完母孝起復,朝中無六部空缺,他就得外任直隸總督。曹斌這個,曹太後剛洗白就想謀尚書位,他這心也太大了些。甦太後的父親也不過從三品,不論內閣還是謝太皇太後,都不會讓曹斌官居甦航之上的。

    有時,朝中就是這般微妙。

    穆 細琢磨一二,道,“皇祖母,官位,不是有才有德者居之麼?”

    “那你想一想,是曹斌適合兵部尚書一位,還是靖南公更適合?”

    這,這自然是不能比的。穆 道,“這,這不是靖南公守孝麼。再者,我以後,也是要娶柳氏的。”

    “皇帝,第一,靖南公不是柳氏的父親,而是她的祖父。第二,靖南公守孝,只是祖母孝,九個月而已。靖南公是朝廷不可或缺的大將,曹斌不是,他只是一介尋常臣子罷了。重要性上你要學會掂量。”怎麼收買人心都不懂了?謝太皇太後給柳扶風留著兵部尚書一位,既有私人交情的原因,也有收攏柳扶風之心的原因。柳扶風何等人物,眼下若是讓曹斌取代柳扶風兵部尚書一職,將來如何安置柳扶風,這樣的良臣良將,難不成要閑置?

    穆 自己琢磨去了。

    倒還有一事,既已出國孝,穆 便要改元,禮部擬了幾個年號,穆 擇了元寧二字。從此,穆 又可稱元寧帝了。

    改元之後,趙謝二人進了妃子園安葬後,七月初,楚王長使來楚王薨逝的奏章。

    謝太皇太後嘆道,“真是好人不長命。”楚王與仁宗皇帝相最,謝太皇太後與楚王關系亦是好的,今楚王一去,內閣就要忙著給楚王上謚號,還有楚王世子襲爵之事。

    謝太皇太後嘆道,“仁宗皇帝時,時時與我說起楚王賢德之事。命世子平級襲親王爵吧。”

    楚王喪事還沒辦完,齊王又薨了,關鍵,齊王死前一點兒消息沒有,待問過齊王府長史才知道,齊王這事兒也懸,就是早上起床下台階時,不知怎地沒站穩,一跤跌了下去,從此就沒再醒來。

    齊王世子得了父親過逝的消息已是進宮請旨回藩地奔喪了,謝太皇太後待他一如楚王世子,命他將家小都帶回去。兩王後世都是一個規格,但,世子龍爵就不一樣了。楚王世子襲親王爵,齊王世子只得郡王爵,封地啊其他方面的待遇都減制為郡王爵,再得一代,齊王此爵便不復存在了。

    這里也看出了朝廷對二王的差距與不同了,最令人費解就是謝太皇太後了,說來,齊王生母太皇皇貴太妃謝氏,這不是謝太皇太後嫡親的姑媽呢,論起來,先齊王是謝太皇太後嫡親的表兄,但,齊王系反是降品襲爵,不比楚王系體面了。

    謝柏知此事後也唯有一嘆,當初姐姐與齊藩就藩前,曾請他過去齊王府說話,謝太皇皇貴太妃就曾與弟弟說起過一些舊事,包括謝莫如記恨謝太皇皇貴太妃曾推動當年謝莫如和親之事,致魏國夫人自盡。當時謝太皇皇貴太妃就懇求弟弟,倘有一日,謝莫如要對齊王系下手,請弟弟必要出手保全齊王血脈。

    謝柏當時也是應了的,要是謝莫如想把齊五系斬盡殺絕什麼的,謝柏肯定是要攔一攔的,但,正經降爵襲爵之事,謝莫如辦得合情合禮,恪守規矩,就是謝柏想說,這也說不上話的。

    及至今日,謝莫如手段早已出神入化,她哪里要向齊王系出手,她守著禮法便可坐視齊王系衰敗下去。

    楚王齊王先後過逝,便惹得遠在晉地的晉王有些悲傷,晉王派了孫子過去兩地奔喪,還與趙時雨道,“老三就是個書呆子,老四是個馬屁精,就知道拍老五馬屁。他們活著時,覺著他們不討喜,突然都去了,我這心里,咋這麼難過哩。”晉王說著,不禁淚水潸然。

    趙時雨只好勸他一勸,“人生百年,誰能不死。像臣,說不定哪一日一閉眼就再不能醒來呢。”

    晉王給趙時雨勸得更傷感了,晉王拉著趙時雨趙巡撫的手道,“時雨啊,你可不能先本王而去啊。那本王豈受得住,你再怎麼也得拖到本王後頭才行。”

    趙時雨一笑,反握住晉王的手,“好。”

    轉眼,陝甘總督朱雁年老致仕,趙時雨升任陝甘總督位。

    朱雁帶著鐵氏回朝,二人亦皆老去,朱雁年紀較鐵氏更長些,此人年輕時頗辦過幾件讓謝太皇太後不喜的事,今致仕回朝,已成了個見誰都笑眯眯的小老頭兒,朱雁笑道,“臣在陝甘,就听說了漢喬致仕的事兒,想著,臣也老了,回來享幾年清福。”

    謝太皇太後道,“闔著你們是商量好的。”

    朱雁笑道,“倒不是商量好的,只是我們年歲都差不離,我們退了,也好讓年輕人上去。”

    謝太皇太後道,“听說你家大郎已是舉人了。”朱雁成親晚,生孩子更晚,倒是孩子有出息,一如朱雁少時,念書上極有天分。

    說到兒子,朱雁與有榮焉,笑道,“看他倒是念書那塊料。”

    謝太皇太後笑道,“念書上像你好,親事上可別像你。”

    朱雁很會說些甜言蜜語,伸手拍拍妻子鐵氏的手,笑道,“親事上若像我得一賢妻,才是福分。”

    鐵氏也是一傳奇人物,此人曾為太宗皇帝第六子正妻,後改嫁做了朱雁正室。不是繼室,而是正經元配,主要是朱雁曾是帝都黃金光棍榜上的知名人物來著。二人結合,便是寫就一段好姻緣。

    鐵氏笑道,“大郎的親事已是定了。”

    謝太皇太後听這事兒就覺好笑,想是朱家自朱雁先時死不成親的事兒上得的教訓,早早的把朱雁兒子的親事定了下來。謝太皇太後問定的是哪個,听說是趙時雨的幼女。

    謝太皇太後道,“趙時雨也是能臣。”

    鐵氏笑道,“當初都在陝甘為官,趙大人是巡撫,我家老爺是總督,一來二去的熟了,就定下了這樁親事。”

    說一時話,謝太皇太後中午留膳,穆 也過來了,因有穆 在,朱雁鐵氏頗覺體面。

    午膳後,二人恭敬告辭。

    穆 向皇祖母請教齊楚兩位先王喪禮之後,兩位世子入朝襲爵之事,謝太皇太後道,“襲爵自有章程,這都是禮部的事,禮部會先遞上折子來,到時皇帝細看看,倘有不懂的,只管問禮部尚書。這些都有禮部張羅,要緊的是,待兩位世子入朝襲爵,他們都有了嫡長子,陛下別忘了封他們嫡長子為世子,然後,恩典令世子留帝都。”

    穆 點頭應了。

    皇室的事兜兜轉轉,倒是今年謝太皇太後的千秋時,晉王送了重禮,謝太皇太後看著就可樂,想是晉王看了齊王府降等襲爵之事,特意給她送重禮吧。

    想到晉王那個性子,謝太皇太後與晉王世子道,“你爹這是要賄賂我麼?”

    晉王世子看謝太皇太後說笑時是笑著的,也笑道,“父皇特意來信交待佷兒,說他不能親致為您賀壽,讓佷兒好生孝敬您。都是父皇一片誠心,再說,您老人家什麼好東西沒見過,誰要是給把您老人家賄賂了,我也得服他。”

    謝太皇太後一笑。

    給慈恩宮送重禮的,非晉王一家,不論是老一撥的藩王,還是秦王一撥年輕的藩王,都是壽禮不輕。至于臣子間,曹家給慈恩宮的禮尤為貴重,這也很好理解,曹家在過去的一年里可是把太皇太後得罪狠了。這送重禮,估計就是刷好感值了。

    唯李九江,仍是親自畫了幅畫,放在自己的壽禮里一道奉了上去。

    小唐管著內務司這一攤子事兒,因著慈恩宮千秋,簡直是忙的腳打後腦勺。

    臣下送多重的禮,謝太皇太後的千秋節一向就是三天,絕不會十天半個月的折騰。倒是謝太皇太後的千秋後,甦太後曹太後的新宮殿也修繕好了,兩位太後移至親宮,尤其曹太後,先時非要說昭陽宮不利太後,硬是搬到仁宗皇帝生母孝靜皇後住過的淑仁宮去了。謝太皇太後也不會不允,只是淑仁宮閑置多年,曹太後倒也不嫌,命人收拾收拾,她便住了進去。

    今甦太後搬至慈恩宮以西的永壽宮,曹太後搬至慈恩宮以東的壽康宮。兩位太後喬遷新宮,宮里難免又擺了一日酒水慶祝。

    甦曹二位太後的千秋均在臘月,因甦太後為母後皇太後,例上就比曹太後高一等的,故而,二位太後的千秋禮,內務司一點兒也沒打折扣的按著兩位太後不同的份例張羅的。曹太後因自己千秋壽辰不若甦太後千秋氣派,心下很有些不快。

    轉眼又是一年,元寧二年春,柳扶風出孝,起復為兵部尚書。

    元寧帝十五歲了。

    龍抬頭那日,謝莫如去皇陵祭過了自己的母親魏國夫人,也去看了看仁宗皇帝、康宗皇帝,之後便回了宮。溫慧郡主進宮時,謝莫如笑道,“怎麼沒帶阿悅進宮。”柳悅,便是元寧帝的未婚妻了。說來康宗皇帝也是一片愛子之心,臨終時給兒子定了柳家孫女。柳扶風是東穆軍神,只要柳家在,不怕元寧帝的帝位不穩。

    溫慧郡主笑道,“以往是極喜歡來宮里的,自從先帝賜婚,小姑娘家,有些羞嗒嗒的,說是來宮里總有許多人偷眼瞧她,就不好意思了。”

    謝莫如一笑,“只管大大方方的進宮來,就是有人偷眼瞧她,也是想看看未來皇後什麼模樣相貌罷了。”

    溫慧郡主笑道,“成。有娘娘這話,下次我可就帶她來了,娘娘別嫌鬧的慌就好。”

    “我就喜歡小姑娘活潑可愛的模樣,這樣方招人喜歡。”謝莫如道,“叫她來宮里住些日子,與嘉純和大公主做個伴兒。”

    甦太後也樂意多看看柳氏女,這畢竟是她兒媳婦呢,笑,“幾位公主年紀雖小,卻正是喜歡跟姐姐一處玩兒的性子。”

    曹太後自然也湊趣說上幾句,溫慧郡主正經宗親郡主,她要進宮,並不受初一十五那些約束,三宮都這般說,溫慧郡主因閨女以後是要做皇後的,想著宮里規矩嚴謹些,到底也想閨女提前進宮能討得三宮喜歡。尤其閨女,以後雖說是要做皇後的,但上頭有慈恩宮的太婆婆謝太皇太後就不必說了,太婆婆之下,還有兩個婆婆,一位是元嫡婆婆,一位是生母婆婆,這關系呀,以後定不是好處的。

    溫慧郡主回家還同丈夫柳煜念叨了幾句,柳煜在禁衛軍當差,听了妻子的話,道,“這倒不妨,讓咱們閨女把太皇太後服侍好了,也就是了。”

    溫慧郡主小聲道,“太皇太後這里,我倒不擔心。只要孩子規矩上不錯,她老人家再慈和不過的,就是我小時候,那會兒還沒端寧大長公主,每次我過生辰,她給我的東西,都是最好的。太皇太後啊,喜歡女孩子。就是甦娘娘,咱家與甦家也是不錯的。哎,我的是心的是曹娘娘,她那人什麼性子,誰不知道呢。”

    柳煜道,“你想得也太遠了,太皇太後康泰的很,眼下閨女進宮,也只是在慈恩宮住著,上有太皇太後與甦太後,曹太後要是明白,就不會在這會兒擺婆婆的譜。”

    溫慧郡主道,“我得叮囑閨女幾句。”

    “讓她心里有數就好,別露出來。”

    “我曉得。”閨女做皇帝自是體面,可一想到,身份也意味著一國之母的責任,溫慧郡主就不由自主的為閨女擔心起來。

    柳悅是個活潑少女,聰明嬌憨中帶著少女的純真,想也知道,如今柳家家風整肅,柳扶風給自己這支立的規矩,四十無子方可納妾。

    柳悅親娘是晉王嫡長子溫慧郡主,父親已襲平國伯一爵,她家里上有兄長下有弟弟,都是一母所出。她父親也沒亂七八糟的妾室什麼的。這樣的家庭,柳悅年紀不大,有些純真氣很自然。

    她明快活潑人也不笨,見到元寧帝時雖有些羞舉止倒也大方,倆人在太皇太後這里用飯時,還能說上幾句話。甦太後也樂見倆人能培養下感情,甦太後是嫡妻,自是盼著柳悅與元寧帝日後夫妻和睦的。謝太皇太後也讓甦太後平日處理宮務時多帶著柳悅,慢慢的教導著她些。甦太後更是樂不得,元寧帝畢竟不是她所出,能與兒媳婦融洽了,于她日後也沒壞處。

    甦太後在自己親娘進宮時都說,“我雖未曾為先帝誕下龍子,但進宮以來,頗得母後指教照顧,也是我的福了。”

    甦夫人對謝太皇太後自然只有更感激的。

    曹太後不大喜歡柳悅,但要說討厭,也談不上。她就是不喜歡,這柳悅一進宮就圍著太皇太後轉,要不就是跟在甦太後身邊,一點兒不知道討好她這個婆婆,曹太後有些氣悶。尤其當初柳扶風守孝,她是想自己父親繼兵部尚書一職的,誰曉得太皇太後寧可讓左侍郎代尚書職,空也九個月,也要等柳扶風回來繼續接掌兵部。曹太後就氣悶,今見柳悅沒眼力,就愈發不痛快了,與母親曹夫人抱怨過幾回,曹夫人也是真心心疼閨女,曹夫人想了想,道,“這事兒,娘娘可是得為以後想想。”然後,曹夫人帶了自家孫女進宮。興許是佷女隨姑的緣故,這位曹姑娘生得,與曹太後年輕時很有幾分肖似,芙蓉如面柳如眉那一款,曹太後一見就覺著親近。

    曹太後干脆就留佷女在自己宮里住下了,她留人住下,宮里卻是謝太皇太後做主的,曹太後得去慈恩宮跟謝太皇太後打報告,曹太後笑道,“自見了阿悅,我這心里也喜歡女孩子,想她一人在宮里,難免孤單。這是我娘家佷女,叫阿萱,正好跟阿悅做個伴兒,你們以後可一起玩耍。”

    謝太皇太後招了曹萱近前看了看,問她多大,听說也是十五及笄之年,謝太皇太後笑道,“倒是年紀也與阿悅一般大,你是四月生辰,比阿悅大兩個月呢。”

    柳悅便給曹萱叫了聲曹姐姐,謝太皇太後賞了曹萱一對翡翠鐲子,和顏悅色道,“以後閑了,只管來我宮里找阿悅玩兒。”

    曹萱謝賞應了。

    甦太後回永壽宮休息,心腹宮人小澄不禁道,“娘娘,你說,曹娘娘把娘家佷女留在宮里,是什麼意思呢?”

    甦太後笑笑,“能有什麼意思,你都看出來了,宮里又有誰不曉得呢。”

    小澄道,“要我說,柳姑娘也太實在了,怎麼就給曹姑娘叫姐姐呢?柳姑娘以後可是要做皇後的。”

    “你呀,現下兩不相干,不叫姐姐叫什麼?待以後,就是阿悅這般叫她,曹家姑娘怕也不敢接的。”甦太後極厭惡曹太後此舉,你想讓娘家佷女進宮,以後選秀大大方方進宮就是。這是什麼意思!先把人忤宮里,莫不是怕阿悅先得了元寧帝的心!可曹氏也不想一想,阿悅原就是先帝賜婚,堂堂正正的正室!

    甦太後很看不上曹太後此舉,但,她都這般厭惡了,就不知太皇太後如何想的呢。

    不論太皇太後如何想,太皇太後是不會讓娘家佷孫女進宮住著就是了。

    溫慧郡主因閨女在宮里,她時常進宮請安,在宮里見到了曹氏女後,溫慧郡主當時面兒上雖沒說什麼,回家生了好大的氣,直說曹太後居心不良。

    柳煜也不大痛快。

    柳家完全是沒想著讓閨女攀龍附鳳什麼的,是先帝遺旨賜婚,又是做皇後,柳家倒也沒清高到不將後位放在眼里,柳家是極願意的。只是,閨女這剛進宮,原本看著閨女時常跟在太皇太後與甦太後身邊學著打理宮務什麼的,溫慧郡主是極高興的,因為這是太皇太後和甦太後為閨女以後入主鳳儀宮做準備了。可沒想到,這才幾日,曹太後就把娘家佷女也弄進宮去了。

    這曹太後的心思,不問已知啊!

    更讓柳家不痛快的是,元寧帝似乎,也更喜歡曹家姑娘。

    而人心,就是這樣一點一點變大的。(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千山記》,方便以後閱讀千山記第388章 太皇太後之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千山記第388章 太皇太後之三並對千山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