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記

第369章 皇後之十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石頭與水 本章︰第369章 皇後之十二

    ,最快更新千山記 !

    端寧公主與忠勇伯的親事是秋狩之後,回到帝都,昭明帝才宣布的。

    這道賜婚,簡直震驚帝都上下。

    大家原都以為忠勇伯是要效仿其師李九江李尚書,一輩子光棍到底呢,結果,竟然如此深藏不露,原來人家單著是為了尚主啊。

    說這話,完全就是嫉妒。

    其實,哪怕忠勇伯也完全是在昭明帝提及尚主一事時,才知道昭明帝有令他尚主之意的。連忠勇伯這給端寧公主當了一個多月騎射師傅的人都不曉得,其他人更猜不到了。

    主要是,忠勇伯雖位高爵顯,但他在帝都委實是屬于怪人一流。

    是的,很怪。

    忠勇伯這麼高的地位,自己戰功封爵,盡管年紀輕輕,除了當差,委實沒什麼別個愛好了。他與同僚之間倒也有些來往,但也僅止于此。

    在帝都權貴們看來,忠勇伯是個有些孤僻的人。

    但,不可否認的是,忠勇伯大權在握。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婚姻市場上應該是熱門人選才是。其師兄小唐還將其排在了帝都十大黃金光棍榜上,尤其,忠勇伯非位官位高,他自身長的還很不錯。

    可,忠勇伯依舊光棍到了現在。

    倒不是帝都媒人們看不到忠勇伯,實在是,忠勇伯在這婚姻上頭,嗯,有些個令人誤會的地方。首先,忠勇伯打仗時便有屠□□聲,據說殺人如麻。當然,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打仗的時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屠城之事倒還好解釋,許多權貴之家也表示諒解。但,在忠勇伯封伯之後,于帝都還發生過一件事,此事雖然被證明是誣告,卻是給忠勇伯的終身大事造成極大的阻礙。

    這事兒還得從先帝時說起,先帝在位時,曾賞過靖江之女為忠勇伯側室,後來,這女人沒多久就死了,有靖江後裔告忠勇伯虐殺。當然,刑部已經查過,說完全是病逝,非忠勇伯虐殺。可忠勇伯有先前屠□□聲,盡管有刑部結案說是病逝,也沒有多少人肯信的。

    所以,那些珍惜閨女的人家,你縱是伯爵,人家也不能叫閨女過來送死啊。

    而那些看重忠勇伯官位的人家,忠勇伯往往看不上,就這麼一來二去的,忠勇伯就耽擱下去了。

    當然,除以上原因外,還有一種謠言說法是,忠勇伯暗戀江伯爵……

    反正,說什麼的都有。

    好在,忠勇伯腦袋上還有個四十有五而未曾婚配的師傅李九江李子爵李尚書頂著,所以,忠勇伯這個剛剛芳齡二十五的,大家也沒覺著如何。

    今日卻是開門見喜,忠勇伯得尚端寧公主。

    天哪,這是何等的榮寵啊!

    往日里那些對于忠勇伯的種種猜疑完全消失了,不論是關于忠勇伯的人品,還是關于忠勇伯的私生活,大家都一致認為,皇帝陛下肯將唯一之愛女端寧公主賜婚忠勇伯,那忠勇伯肯定是沒問題的。

    畢竟,皇帝陛下對于端寧公主的寵愛天下皆知。

    忠勇伯這里自然是喜上添喜,小唐听聞賜婚一事,驚的大叫三聲,與他爹道,“我怎麼就沒想到呢。我怎麼就沒想到呢。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他爹唐相笑道,“這事陛下未行賜婚,即便猜到也不好說的,不然你那嘴,早嚷嚷的全帝都都知道了。”

    小唐不滿道,“誰說的?我嘴巴再緊不過了!”又很替他彭師弟高興,立刻換了衣裳去給彭師弟賀喜,還招呼自己佷孫,“阿�與我一道去,你是個細心的,過去瞧著些,看彭師弟那里缺什麼,有沒有要幫忙的,心里記下來,到時與我說。”小唐自己沒這個眼力,也是想提攜提攜這個佷孫,他覺著這個佷孫太過嚴肅,一點兒不活潑。

    唐�正色應了,跟著小叔祖小唐去了忠勇伯府。

    忠勇伯府上下都極歡喜,家里大人得了這樣一樁大好親事,闔府體面,大人好了,他們出去也有面子。

    忠勇伯自己也歡喜,但歡喜歸歡喜,忠勇伯依舊是過得當差——回家——當差的日子,除了精神煥發以外,也什麼不同的。小唐問他成親的準備,忠勇伯老實的說,“不大懂。”又問小唐師兄,“師兄你可懂?”

    “當然懂啦!”小唐就說起自己當年,也是早早定了親事,結果趕上兵荒馬亂,父母不在帝都,他也沒法兒成親,一拖拖好幾年,把未婚妻拖成了老姑娘。這其間,如何發展感情呢?小唐就很有心得,向忠勇伯傳授了一套。

    忠勇伯認真听了,又跟小唐打听這成親如何下聘的事來,小唐就懵了。還是唐�道,“這個,叔祖母和曾祖母肯定知道的。”

    小唐就與忠勇伯道,“嗯,這個你不必操心,到時我問問你嫂子,讓她過來幫你預備。”

    忠勇伯想了想,下聘之類的事,還真不是靠著管事就能做好的,便正色謝過小唐師兄。小唐師兄笑嘻嘻地,十分欣慰道,“師弟你能成親,別說這樣的大好親事,叫我倒貼些銀錢我也願意啊。不然,咱們師門一出門,總要人家,除了我沒正常人,你跟師傅,倆大光棍,不知道還以為咱們師門中了光棍咒呢。”

    忠勇伯&唐�︰光棍咒是什麼東東呀!

    小唐回去就把師弟忠勇伯的親事交給妻子幫忙操持了,鐵氏立刻便應了,笑道,“忠勇伯也沒什麼親近的人,李師傅那里也是一人,正當咱們幫著些呢。”

    小唐道,“勿必不能委屈了公主。”

    “我曉得。就是忠勇伯府哪里不足,咱們添補些也是無礙的。”鐵氏很樂意為忠勇伯操持此事。

    小唐听這話道,“彭師弟大財主一個,他手里好東西多著呢。”唉喲,想著他師弟福氣果然不錯,這也是晚婚有晚婚的好處啦。只是,不知他那老光棍的師傅的福氣在哪兒呢。

    夫妻倆略說幾句話,就有丫環過來請小唐過去書房,說太爺找。小唐去他爹那里,唐相問他皇後娘娘千秋的壽禮可預備好了。

    眼下皇後千秋將近,去歲是皇後娘娘四十整歲,可惜在守國壽,故而未辦,今歲必定大辦的。唐家又一向下皇後交好,壽禮上自然得用心。

    父子倆瞧一回壽禮,又商量了一回,此方罷了。

    端寧公主的親事直接令忠勇伯升級為權貴圈里的熱門人物,長泰長公主先時很有些想令次子尚端寧公主之意,可惜公婆那里似乎另有打算,長泰長公主也只得做罷。今忠勇伯尚主,長泰長公主也很慶幸先時未曾開口,很明顯帝後未考慮過她府上。不過,長泰長公主也是帝都一流人物,她轉眼為次子定了謝氏女,謝思安。

    謝皇後听到這樁親事也很是歡喜,笑道,“我看著思安長大,要是她嫁到別人家,我必得多令人打听一二,既是與皇姐做媳婦,那是再好不過的。”

    長泰長公主笑,“我早相中了思安,只是她先時年紀小,這事斷不好提的。今她出了孝,我要不早提,怕被人搶走。我平生沒個閨女,娘娘也只管放心,我也只拿她當個閨女待的。”

    兩人對此樁聯姻都很滿意。

    而謝皇後三位兄弟謝芝謝蘭謝玉的起復也非常順利,此次起復,謝芝直接轉到工部為主事,謝蘭謝玉則謀了放外。另外,謝柏三子也出了孝期,謝持三兄弟年紀尚輕,眼下急的倒不是差使,而是親事。

    宜安公主為長子謝持定下了唐氏女,此唐氏女,並非未過門的四皇子妃的唐氏女,而是三公主壽陽長公主婆家禁衛大唐家唐羽唐大將軍家的姑娘。這事親還是謝莫如做的媒人,兩家都很願意。

    基本上,皇後做媒,只要門當戶對,都要給皇後這個面子的。

    既是皇後做媒,且他們兩家都願意,最後昭明帝干脆賜婚,也顯得體面。

    謝皇後之所以會介紹這樁親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唐大將軍要致仕了。唐大將軍是先帝心腹之臣,不然也不能在禁衛軍任大將軍一職。

    如今,唐大將軍將七十的人了,也委實到了致仕的年紀。

    這位大將軍與昭明帝的關系一般,事實上,唐大將軍與先帝諸子皆不親近,想來,這也是屬于禁衛大將軍的職業操守了。唐大將軍致仕,謝莫如看他家女孩子也很不錯,便介紹給了宜安公主。

    唐大將軍致仕後,長泰長公主駙馬,永安侯李宣升任禁衛大將軍一職。

    丈夫的升職也令長泰長公主大為警醒,忠勇伯亦在禁衛任職,原本職司與丈夫相仿,今忠勇伯得尚公主,卻失了禁衛大將軍一職。自家未得尚主,丈夫升任大將軍。以至于長泰長公主不得不感慨一聲︰帝後二人委實手段莫測。

    端寧公主的確深得寵愛,她又是陛下唯一的女兒,但,端寧公主與二皇子乃同胞兄妹,這也是事實。

    由禁衛大將軍一事亦可知,陛下是不委任任何一位與皇子有所關聯的人為大將軍的。

    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忠勇伯得尚端寧公主,李宣得以升任禁衛大將軍,二人各有所得,亦各有所失吧。畢竟,李宣倘要長時間任禁衛大將軍一職,那麼,他整個人的政治立場必需是清楚的與諸皇子保持一定的距離。

    禁衛大將軍,所效忠的,唯陛下一人而已。

    李宣升任禁衛大將軍後,謝皇後千秋即到。

    昭明皇帝為皇後大辦千秋,宮時宴飲三日方罷。謝皇後更是收禮收到手抽筋,也不知是不是謝皇後生辰有問題還是怎麼的,謝皇後壽辰剛過,就傳來南安戰報。

    昭明帝立刻召來內閣商議,連帶給親爹守孝的已致仕讓爵的老南安侯也被自皇陵召回帝都。老南安侯委實不老,條理依舊清晰,他道,“再等等看,安國夫人過逝後,我已料到必要有此一亂,平遠侯那里也有所準備的。”

    昭明帝都感慨,與謝皇後道,“怪道都說國賴老臣呢。”老南安侯就是個很可靠的人。

    “更難得的是,南安侯穩得住,不會略有些動靜便攛掇著朝廷出兵出馬去南安州打仗。”謝皇後道,“平遠侯並非無能之輩,他到南安州時日尚短,若能平息此次戰事,平遠侯也就能在南安州立威了。”

    昭明帝也是打過仗的人,深以為然,道,“不知安國夫人之後,還能不能再有這麼一件深明大義的土族首領。”

    謝皇後道,“這事原也急不得,只得一代一代的教化了。”

    昭明帝點點頭,讓老南安侯暫且住在城中侯府,先別去皇陵了,昭明帝覺著南安戰事上需要咨詢老南安侯的地方頗多。老南安侯也應了。

    昭明帝又一次郁悶,不該致仕的早早致仕。

    轉眼便是重陽節,縱有南安這麼場不大不小的戰事,也沒有對謝皇後的心情有任何影響,謝皇後偏愛食蟹,今年重陽宮中便設的是賞菊食蟹宴。

    諸公主郡主有頭有臉的誥命們都出席了,大家看看菊花,吃吃螃蟹,高高興興的就是一天。

    至于南安戰事,有什麼可擔心,倘真這般要緊,謝皇後還能有賞菊吃蟹的心麼。

    權貴們素來擅長自上位者的行為舉止中揣度上位都的心情啥的。

    謝皇後也勸昭明帝不要太過緊張,昭明帝道,“還不如以前有什麼戰事親自上場,反是不擔心。這麼離著老遠,反是擔心。”

    謝皇後笑道,“都這樣,慢慢兒就好了。”

    “我看你就不擔心。”

    “我那是裝的。人人都知道我愛吃螃蟹,別的年頭只要無事,都要辦螃蟹宴的,今年又是出孝後頭一年,倘不辦此宴,諸人定會多猜疑。”謝莫如道,“眼下南安的事算是發出來了,陛下也知道,權力交接素來如此。平遠侯想鎮服南安土族與南越國上下,必得有此一戰。我擔心的反是北涼,陛下別忘了,王太子可還在咱們帝都住著呢。待那位英武大親王騰出手來,怕是要向我朝交涉的。”

    昭明帝點點頭,這些情勢,他也是思量過的。

    他既敢收留王太子,自然不懼北涼發難。

    夫妻二人說一說邊關戰事,謝莫如道,“和順長公主出嫁也有一年了,不知在西蠻過得如何,陛下不若譴使臣過去看看公主。我這里也有些東西想帶給公主。”

    這一二年,西蠻那里倒也頗為太平,昭明帝道,“這幾年,西蠻倒不似以往。”

    “西蠻王年紀不輕了。”謝莫如道,“這幾年西寧關雖則太平,可想一想和順長公主,當初嫁也嫁了,希望她能站住腳才好。西蠻風俗,一旦老王過逝,新王會繼承老王所有的妻妾。”

    昭明帝也知西蠻此風俗,還是忍不住道,“怪道都說他們是蠻人,簡直無一倫理認知。”

    “這些還是小節,眼下已嫁了和順長公主,她能在西蠻站住腳,以後起碼不用再有和親公主了。派使臣去一趟,西蠻現下到底什麼樣兒,咱們心里也有數。西蠻得知我朝看重公主,對公主自然要禮遇一些的。”

    昭明帝想了想,笑道,“倒有個極好的使臣人選?”

    “誰?不會是二叔吧,他可還有孝期在身。”

    “不是,謝駙馬也是五十的人了,西蠻路遠,我也不放心他去。”昭明帝笑,“趙時雨。先時大哥就藩前與我好一通叮囑,時雨這個,時雨那個的,把我麻的夠嗆。這次就派趙時雨出使西蠻吧,待他回來,就派他去大哥身邊做個安撫使也使得的。”

    謝莫如笑,“趙大人有去北靖關的經驗,果然是極佳人選。”

    “秋狩時他騎射也不錯的,為人亦是周全妥帖,這差使交給他也放心。只是眼下天寒,西蠻定已降雪,待明年開春再去不遲。”

    夫妻倆商量著就把趙時雨出使西蠻的事給定了,昭明帝還先知會了趙時雨一聲,讓趙時雨提前做些準備。趙時雨很愉快的接了此差使,他是先帝近臣,今上登基後,他在朝中的位置就有些尷尬了。如今有此實缺,趙時雨樂得跑這一趟。反正他現下無要緊差使,干脆趁出使前這段時間做足功課,便常去宜安公主府請教謝駙馬關于西蠻事宜。

    趙時雨能在先帝身邊多年,先帝用他都用的順手,可見此人絕非等閑之輩。一來二去的,謝柏對他評價亦是不低,對于趙時雨出使西蠻之事,謝柏頗多指點,尤其西蠻各部落是什麼樣的關系,還有指點著趙時雨學了些西蠻語。

    趙時雨接下此差使,就到了昭明帝的壽辰,謝皇後是八月生辰,昭明帝萬壽在十月,同樣是盛大的慶祝,同時南安州傳來好消息。平遠侯平息戰亂,但,當年被安國夫人收服的十個土族部落,因此戰亂,只余六個。而這六個土族首領,皆獻上了自己的兒子,說是來帝都學習漢家禮儀的。

    昭明帝對此非常歡迎,把人安排在國子監入學。

    昭明帝松口氣,特意在文康大長公主面前贊了平遠侯一回。兒子有出息,文康大長公主也是臉上有光,笑道,“那小子總算沒有辜負陛下信重。”

    昭明帝笑,“平遠侯的本事,朕是深知的。”

    兒子大勝,文康大長公主可算是把心放回肚子里去了,同時讓丈夫親去南安侯府,同不太老的老南安侯謝了一回。老南安侯听說南安州平安了,便又到皇陵住著去了。

    昭明帝听聞此事,也頗是無法,如今天冷,昭明帝將衣食之物賞賜了一些,以示對老南安侯的關懷。

    伴隨著第一場大雪飄落,帝都城的冬天到了。

    這其實是一個很尋常的冬日,但對于謝皇後而言,又很是有些不尋常。

    謝皇後一向是個對生活很有講究的人,冬天到來的時候,昭明帝就帶著皇後公主皇子們奉太皇太後到了溫湯行宮,昭明帝打算冬天就在溫湯行宮里過了。

    啊,當然,除了三郎,三皇子妃褚氏的肚子月份將足,生產之後就是坐月子,這是不能經風的,故此,褚氏並沒有隨湯泉宮。三郎因這是兩人的頭一胎,也頗是慎重,他就陪媳婦一道留在了宮里。

    待得第一場雪飄落,萬梅宮的梅花也開了。

    昭明帝道,“不若去賞梅。”

    謝皇後也稱好。

    二人並未令諸人相隨,就倆人帶著近身內侍宮人侍衛輕車簡從去的萬梅宮。

    謝皇後到時,梅林中已有一人,那人披一襲玄色鶴氅,未曾撐傘,有絲絲雪花沾染了銀灰的發絲,卻未在鶴氅上留下分毫印跡,可見這鶴氅不凡。那人听到動靜回頭,謝莫如不由有些恍惚,那一時間,她仿佛看到先帝復生站在她的面前。

    謝莫如駐了腳,細看時才覺著,這人面貌要比先帝年輕一些,約摸五十上下的模樣。與先帝那種深沉的目光不同,這人的眼神清淡而平靜。

    謝莫如猜到了一些,看向丈夫。昭明帝道,“外頭冷,不妨進去說話。”

    昭明帝是位很體貼的皇帝與丈夫,一行人進了萬梅宮,昭明帝讓舅甥二人說話,自己出去賞梅花了。

    後世有許多人演繹謝皇後與方昭雲第一次見面如何的舅甥情深,如何的驚瀾壯闊。但事實上,舅甥二人的第一次見面是很久的沉默。謝莫如不知要說些什麼,方昭雲似乎也無意開口。

    真是可笑又可悲,這位謝皇後唯一的在世的母族親人,時隔四十年,彼此方是第一次見面。

    玉香爐里的冷梅香幽幽飄散,茶盅里的熱茶開始冷卻,窗外傳來細碎的沙沙聲,那是冬天風吹動雪花的聲音,一株老梅將綻放的胭脂紅色映著軒窗,如同一幅雪中老梅圖。

    良久,還是方昭雲先開口,“娘娘這些年,一定過得很辛苦吧。”

    謝莫如道,“都已經過去了,舅舅什麼時候到的帝都?”很奇特的是,謝莫如做了皇後之後,並沒有再提及方昭雲,也沒有要讓方昭雲來帝都的意思。方昭雲也完全沒有來帝都的意思,還是昭明帝派去的人多方勸說,方昭雲才來的帝都。

    “前幾天到的。”

    “舅舅去看過輔聖公主和我母親了嗎?”

    方昭雲與謝莫如都不是情感外露之人,但這話問的,方昭雲不禁眼眶微紅,輕聲道,“去過了。”

    謝莫如道,“我有一事,不大明白。”

    “娘娘請說。”

    “舅舅的那位女弟子,依我看,相貌並不與我母親相似,先帝為何……”

    方昭雲良久方道,“不是相貌,是性格,你母親少時的性子,與子衿一模一樣。”

    錐心之痛。

    謝莫如臉色一白,側頭吐了一口血。

    “娘娘!莫如!”方昭雲連忙起身,扶住謝莫如一只手臂。

    “沒事。”謝莫如只是臉色有些不大好,她拭去唇角沾染的一絲血跡,道,“無妨。”

    之後,謝莫如已經沒什麼談興了。

    方昭雲卻是明白她,輕聲道,“所以,你不必覺著,你母親是因你而自盡。她其實,是忍受著巨大的痛苦,她是因你才多活了這些年。如果沒有你,她可能更早就選擇往生。”

    謝莫如點點頭。

    是的,如果是她,如果她少時過的是那種無憂無慮的日子,如果她曾經有過那樣純真的歲月,面對家族的巨變,親人的離去,十年如一日的沉默。這樣的痛苦,不是人人都能忍受的。

    她的母親,在那一日,是終于解脫了吧。

    離開了這個骯髒、腐臭的世界。

    但,她,她不是她的母親。

    她這一生,再艱難終會走下去,所以,她能看到對手最淒惶的下場。

    謝莫如道,“如果是我,我不會。”不會自盡。

    方昭雲道,“所以,你才是莫如啊。”

    謝莫如看向方昭雲,方昭雲的眼中映入窗外的紅梅,他溫聲道,“姐姐有孕時,母親知道是個女孩兒,就為你取了這個名字。莫如莫如,天下莫能如。”(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千山記》,方便以後閱讀千山記第369章 皇後之十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千山記第369章 皇後之十二並對千山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