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記

第367章 皇後之十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石頭與水 本章︰第367章 皇後之十

    ,最快更新千山記 !

    一個大臣,倘與藩王交往過密,對于他的仕途其實會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趙時雨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哪怕晉王,也不會不知道。

    所以,當晉王這麼問時,趙時雨都想翻白眼,他以前是先帝近臣,現在也是跟著新君混比較有前途吧,晉王腦袋是不是有問題啊!

    事實上,晉王腦袋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因為晉王道,“陝甘巡撫也一把年紀了,我估計他快致仕了,你要願意,不如來陝甘任巡撫,咱倆還在一處。”

    趙時雨道,“這麼些年都在一處,殿下還不膩?”

    “我跟時雨你,可是要做一輩子朋友的人哪。”晉王笑,“你沒意見的話,待陝甘巡撫致仕,我就與老五,啊,陛下說。”

    趙時雨道,“此事,殿下不必勉強,還是要听陛下安排。”

    “我曉得,就是先問問你,你也知道,一旦轉為外任,再想回朝廷,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趙時雨真不知該說晉王是聰明還是笨蛋了。

    藩王就藩前,正好參加了昭明帝公主的及笄禮兼冊封禮,公主前年就及笄了,卻因事未能辦及笄禮,去歲直到現在一直都是國孝,故而,托延到現今便同冊封禮一道補辦了。

    昭明皇帝六位皇子,只此一位公主,自然愛若掌珠,連公主的封號,也是昭明帝親自擬的︰端寧二字。

    從此以後,大家就不能稱昕哲公主,而是要改口叫端寧公主了。

    文康大長公主很榮幸的成為端寧公主及笄禮的主賓,謝莫如命紫藤取出一支金簪,這簪子赤金打造,無甚出奇。謝莫如道,“這是當年世祖皇後及笄時所用,後來世祖皇後過世,她的東西,一部分留給了輔聖公主,最後傳到我這時。這簪雖不稀奇,卻十分吉利。世祖皇後一生,雖有頗多坎坷,最終皆化險為夷,得以平安。”

    端寧公主道,“母後,這也太珍貴了。”皇室什麼寶物沒有,反是這樣先人用過的東西難得。便如世祖皇後這支金簪,多少人怕是見都沒見過。

    “東西就是給人用的,就你一個女兒,你兄弟他們又沒及笄禮可用,這個給你用,也算相宜。”謝莫如將簪遞給端寧公主,端寧公主接了,見簪身還刻有一行小字為︰愛女程霜及笄特制。

    端寧公主謝過母親。

    昭明帝也趁機欣賞了一回自己曾祖母及笄時用的金簪,讓閨女好好去休息,明天典禮估計要忙一整天。

    端寧公主便退下了。

    這支金簪,連文康大長公主都說,“這東西,世間僅此一件,虧皇後舍得給端寧。”幾位長公主、皇子妃知此簪來歷,都很是開了回眼。

    端寧公主因是及笄禮與冊封禮合並,故此,場面極是盛大,帝都能來的公主、藩王妃、誥命等都來了,都想著,端寧公主這般榮寵,不知誰家小子有福氣,能尚主了。

    端寧公主冊封禮後,昭明帝便令諸藩王就藩去了,連帶新封的魯王也帶著妻子去了自己的藩地,陳王宋王因尚未娶妻,待他們娶妻後再行就藩。當然,這其間也少不了一番離別宴飲。晉王尤其與昭明帝說了趙時雨的事,昭明帝對于他大哥跟他要官兒的事兒,也只得道,“待朕一會兒問問,看陝甘何處有缺,盡量安排。”

    晉王笑,“我就全都托給陛下了,陛下可不能因時雨同我好就挑剔他啊。”

    昭明帝道,“朕是得挑剔一回趙時雨,朕可是大哥的親弟弟,大哥為個外人還來說朕。”

    晉王大笑,“反正我把人托給陛下,陛下多關照吧。我與時雨,已經約好一輩子都在一處了。”

    昭明帝當即懷疑他大哥和趙時雨是不是有什麼特殊關系。

    晉王這個性子,雖說有時候討人嫌,但他喜歡把話說在明處,這一點,亦不失光明磊落。昭明帝同謝皇後談及此事時,謝皇後道,“如今在陝甘做總督的是朱雁,朱雁此人,陛下也是打了多年交道的。既然晉王想讓趙時雨去晉地,陛下遂了晉王的意也無妨。”

    昭明帝悄與謝皇後說了幾句,道,“父皇這一手,倘不是我登基,再也想不到的。大哥有所請,我自然不會回了他的面子。就讓趙時雨去陝甘吧,他在那里,我也放心。”

    謝皇後倒著實未料到趙時雨是奉先帝命令與晉王來往的,親兒子都這般對待,可見先帝機心了。謝皇後正在心里唾棄先帝,昭明帝就跟她八卦起來,道,“你不曉得,大哥那話酸的喲,什麼‘我與時雨,約好一輩子都在一處了’,我的天哪,當下酸掉我半嘴牙。就是跟大嫂,怕他也沒說過這樣的話哩。”

    謝皇後笑,“晉王能有今日,還真多虧趙時雨肯時時規勸于他。趙時雨于晉王,不算無功了。晉王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也知趙時雨的情的。”

    昭明帝點點頭,道,“就是太酸了。”昭明帝道,“這樣的話,我就只能與你說,不會與外臣去說。”

    謝皇後心說,你們兄弟酸起來一個樣,誰也別說誰。

    昭明帝最後設宴,送了諸藩王一程,別的晉王齊王什麼的,走便走吧,昭明帝真正舍不得的是楚王,拉著楚王的手,是當真舍不得啊。

    再舍不得,藩王也是要走的。

    走前再去宮里見了一回母親,叮囑了一回留帝都的兒子們,藩王們便各去藩地,自此,無旨不得回帝都。

    同時,穆元帝也開始命工部在外擇址,為諸皇子公主開府。

    昭明帝與妻子商量四兒子五兒子的親事,謝莫如道,“陛下叫我看的幾家閨秀,唐姑娘、賀姑娘、韋姑娘都不錯。”

    昭明帝點點頭,未多說兒子們的親事,反是說起端寧公主來,昭明帝道,“咱們閨女這里,委實讓我發愁。看來看去,並沒有覺著哪家小子能配公主。”

    謝莫如笑,“是陛下眼光太高了。”

    “我眼光已是放低了的。並不拘泥一定要是有爵人家,也沒要求非得一甲俊才,放寬這許多,仍沒看到合適的駙馬人選。”昭明帝說著,謝莫如不禁笑道,“眼下也不急,不若放放再說。”

    昭明帝又道,“你覺著忠勇伯如何?”

    謝莫如以為丈夫沒有人選呢,不想這家伙竟是心里有數,欲揚先抑了。謝莫如道,“要說忠勇伯的本事,那自是一等人,年紀上雖大了端寧幾歲,卻也不算離了格,只是不曉得他們性情能不能合得來。”謝莫如看事一向冷靜,並沒有否定丈夫的想法。

    昭明帝道,“忠勇伯這些年,一直未曾成親,我觀他為人,平素里頗是端持自守,當差亦是勤勉。”

    謝莫如道,“不若先讓端寧見一見忠勇伯,看兩人可還合得來。只要性情相投,別個一概不論,我都願意。”

    昭明帝笑,“這事全由皇後安排。”

    謝莫如便將此事應下。

    整整一年都在守先帝國孝,多少人家的孩子都等著出了國孝辦喜事呢,故而,一時間,帝都喜事不斷,就像三郎說的,出門就能遇著吹吹打打辦喜事的人家。

    連駙馬李宣都媒婆了一把,李宣倒不是給別人作媒,他是很關心自己庶兄李九江的終身大事問題。說到自己這位庶兄,人品相貌才干,都是經過時間得到證明的,更不必說如今的地位,戶部尚書,入閣為相。

    李宣與妻子長泰長公主說起此事時道,“憑大哥的人品才干,無人不可匹配。”

    這話雖有些狂,但,用在李九江身上還真不算過分。畢竟,李九江當朝正二品,且有子爵爵位在身,雖年紀略大,但也不離譜,不要說他這是初娶,便是再娶,也有大把帝都閨秀想嫁。長泰長公主道,“這事兒,還得李大人自己願意,這些年,你也沒少提,李大人要是願娶妻,早娶了。”

    李宣道,“先前是先前,現下是現下,我再去勸一勸大哥,他定能樂意的。”

    李宣頗有自信,長泰長公主笑,“那我就等著听駙馬的好消息了。”

    長泰長公主與謝皇後談及此事,道,“駙馬一直記掛此事,又去給李大人做媒了。”

    謝莫如道,“倘九江願意成親,我必請陛下賜婚。”

    長泰長公主笑,“只要李大人點頭,帝都多少人家都願意把閨女嫁給他呢。”早在李九江洗清名譽,他的親事就不是問題。及至後來建功封爵,那更成了帝都成親市場上的熱門人選。小唐和三皇子三郎當初弄了個帝都十大黃金光棍,便將自己師傅李九江排在了榜首。

    如今,李九江還牢牢佔據著帝都十大黃金光棍的榜首位置呢。

    謝莫如安排端寧公主與忠勇伯的相親,忠勇伯在禁衛軍任職,也是當朝重臣,謝莫如便以端寧公主要學騎馬為由,讓忠勇伯指點端寧公主的騎射。

    謝莫如只對端寧公主道,“你父王已經說了,今年要去秋狩,你先練練,別到時一無所獲,多沒面子。”

    端寧公主也未多想,至于忠勇伯,就更不會多想了。這些年,給他說親的人不少,忠勇伯一個都沒應,倒不是人家姑娘不好,是忠勇伯完全沒有成親的意思。當然,小唐不會這樣想,小唐覺著,他家彭師弟之所以單著,完全是受了光棍師傅的李九江的影響。

    忠勇伯曾得李九江指點,小唐拜李九江為師的,故此,時常自稱人忠勇伯師兄。

    忠勇伯得了指點公主騎射的差使,很是盡心盡力,謝莫如問公主,“忠勇伯教的如何?”

    端寧公主道,“挺好的,就是我騎馬還好,射箭沒準頭兒。”

    謝莫如笑,“這得慢慢兒的來,急不得。”

    端寧公主悄悄同母親道,“以前我听人說,忠勇伯打仗屠過城的,以為是個很凶神惡煞的人呢,其實人很是斯文,一點兒不凶惡。”

    謝莫如道,“看人不能只听旁人說,老話都說,耳只為虛,眼見為實。忠勇伯全家都為靖江所害,他是為報家仇,方得從軍。要說屠城,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你以為靖江打下咱們的城池會善待百姓麼?那忠勇伯一家是如何死的?打仗,向來是以殺止殺。莫以為忠勇伯是凶煞之人,當時他轉戰湖廣,一無援兵二無糧草,一路下來,都是以戰養戰。如今天下太平,多賴將士之功啊。”

    端寧公主點點頭,道,“我對忠勇伯也很和氣的。”

    謝莫如笑,“這就好。”

    謝莫如覺著,不能光叫倆人這麼一個教一個學的,干脆把小唐派了去,這是個熱鬧人。

    小唐跟皇室的關系一直非常好,諸皇子中,三郎與小唐性子最是相投,小唐一去,三郎也跟著去了,三郎又是個嘴上不停的,打小兒就愛笑話妹妹,端寧公主學騎射,用三郎的話說,“騎馬也成,射箭也成,就是湊一塊兒就不成了。就端寧那水平,估計秋狩時啥都打不到。”

    端寧公主氣死了,道,“三哥你都不用當差的?總去看我練騎射做甚?”

    三郎笑,“我單去看你那笨樣兒。”

    端寧公主白眼白他,道,“你還不去瞧瞧嫂子,嫂子有身孕了,你知道不?”

    三郎一聲大叫,自椅子里跳起來,“這麼快!”

    端寧公主哼一聲,“也不知成天忙什麼,就知道笑話人,正事丟三落四的……”端寧公主正要好生奚落一回三哥,三郎已跑回去看媳婦去了,端寧公主道,“母親,這就是有了媳婦忘了娘啊。”

    謝莫如笑道,“你這是哪里學來的俗語。”

    端寧公主道,“听小唐哥說的,他說話可有意思了。”

    謝莫如把事情安排下,就看兩人的緣分了。對于謝莫如這般安排,昭明帝也表示很滿意。倒是朝中多事,今年既出國孝,除了改元、恩科、藩王就藩等事,亦有大臣上本,言說新帝登基,後宮空虛,是不是要選秀充實後宮。這折子一上就給昭明帝駁了回去,昭明帝道,“朕有子六人,後宮亦有妃嬪數位。今國庫不豐,選秀便罷了。”真的,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昭明帝登基後才曉得,這當家有多難,處處是用銀子的地方,國家大了,哪年都有受災的需要減稅格外照顧的。還有每年朝中開銷,軍隊開銷,反正,銀子就沒夠花過。

    好在,也能周轉。

    昭明帝直接駁了選秀的折子,委實令朝中大驚。他們當然知道謝皇後的地位,但,帝王選妃實為常例,如昭明帝他爹,宮里三宮六院都是滿的,而且,還時不時有臣子獻美,穆元帝也是來者不拒。怎麼到了昭明帝這里,就能駁了選秀的折子呢?

    又不是攛掇著皇帝換皇後,只是選妃嬪而已。

    男人們都疑惑死了。

    倒是文康大長公主得知此事後道,“昭明對皇後,委實情深意重。”

    這是文康大長公主的看法,如另一些人,就覺著,皇帝陛下的口味實在太重了。謝皇後的厲害,那可不是什麼秘密,想當初先帝六王便挨過還是皇子妃的皇後兩記大嘴巴,謝皇後少時打人更不是什麼稀罕事。這麼個潑辣女人,也不知陛下如何這般深情了?

    還是說,陛下懼內?

    反正,種種懷疑就沒斷過。

    如親謝皇後的官員,自然就歡喜,覺著皇後地位穩固。就像宜安公主得知此事,還特意去看望婆婆時說了一回。自謝老尚書去後,謝老太太原是花白的頭發今已全白,知此事後欣慰道,“娘娘值得陛下如此相待。”

    宜安公主道,“是啊,皇後娘娘這些年殊為不易。”

    謝老太太還有事托宜安公主,道,“孫輩是九個月的孝,咱們莫春這也快出孝了,孩子出了孝,殿下只管帶她多出去走動一二。”

    宜安公主將這事應了,道,“思安也出孝了,這回過來,也是想接思安過去,給莫春做個伴兒,倆人自小在一處,也慣了的。”

    謝老太太問二孫媳婦于氏,于氏自然是願意的,說明兒收拾好了東西,就送謝思安過去。

    宜安公主陪謝老太太說了會兒話便回府去了,說到謝思安,宜安公主同丈夫道,“你說,老太太是不是有讓思安做皇子妃的意思。”

    提到皇子妃一事,謝柏有些犯難。穆元帝臨終前遺旨,委實是打亂了謝莫如的計劃,謝莫如沒有親生子,便將六郎養于膝下,當初,也是六郎便父就藩。子以母貴,養于嫡母膝下的庶子,自然也要尊貴幾分的。原本,謝莫如一直是打小就接了謝思安在身邊兒養大的。要說謝莫如沒有以娘家佷女配六郎的意思,謝柏不信。

    但,穆元帝臨終遺旨給六郎指了親事,還是甦相的重孫女,甦相二子甦語的孫女,甦航之女。

    穆元帝已經指婚,那剩下的就是四郎五郎的親事,可六郎養了這麼久……就不知謝莫如的意思了。

    宜安公主忽然道,“其實,便是側妃,也不是不可。”有謝莫如做嫡母,謝思安做了側妃,正妃怕也要把她供起來了。只要先進了門,以後可安排的余地是極多的。

    謝柏一听這話便搖頭道,“絕不可能。皇後的性子,絕不會讓娘家佷女為側室的。”

    宜安公主道,“要不,我帶倆孩子進宮給皇後請安,看看皇後的意思如何?”

    謝柏道,“這也好。”

    謝莫如見著謝莫春謝思安很是高興,笑道,“算著你們也該出孝了,以後只管過來,陪我說說話。陛下還說要秋狩,到時,你們隨我一道過去。”

    二人起身謝恩。

    謝莫如笑,“坐吧。”

    一時,端寧公主過來,大家一並坐著說話。端寧公主听說她二人也去秋狩,便叫她們去看自己的小馬,準備送她二人一人一匹,到時好一道騎著去秋狩。

    孩子們去玩兒了,宜安公主陪謝莫如說了些家里的事,謝老太太的情形,家里謝芝兄弟如何。謝莫如道,“說來,阿芝他們也出孝了。”

    宜安公主笑,“是啊,時光快的很,轉眼間,孩子們也都大了。”

    謝莫如心下也是一嘆,道,“可不是麼。這也才幾個月不見莫春和思安,這一進宮,都是大姑娘了。思安輩份小,年歲卻是比莫春大的,她既出了孝,這親事也要張羅起來了。”

    宜安公主臉色有些凝重,看樣子,謝莫如是沒有讓謝思安嫁到皇室的意思了。謝莫如道,“思安與莫春,都是跟我住過好幾年的,她們的親事,要是相中了誰,與我說一聲,我必不能委屈了兩個丫頭。”

    宜安公主滿臉笑意的應了。

    宜安公主當天回府後將事與丈夫說了,謝柏去了一趟承恩公府,與母親兄長商議了一番,既然皇後娘娘沒這個意思了,謝思安的親事就不能讓人誤會她們有謀求皇子妃之位的意思。謝柏道,“就讓思安住公主府,公主出去應酬,多帶著她,外頭人就會明白的。”謝家出了一位皇後,現下只恨家中女孩兒太少,如謝思安這樣自小跟著謝皇後長大的,雖不能去謀求皇子妃位,但也說明,謝莫如仍是扶植六郎的意思。倘謝莫如看中的仍是六郎,那麼,其他幾位皇子,將來也只是藩王。與其屆時隨藩王遠去就藩,倒還真不如在帝都尋一殷實人家。謝思安的教養出身,完全可以尋到一門上等親事。

    謝松道,“這樣也好。”

    謝老太太也沒意見,只是心下未免可惜。

    秋狩前,謝莫如就與丈夫說起四郎五郎的親事來,昭明帝還道,“我看思安那孩子不錯,自小看到大的,知根知底,品性也好。”他倒不介意妻子娘家出一位皇子妃。

    謝莫如笑,“我既是陛下的皇後,凡事更當慎重。有佷女做兒媳,我這心怕是要擺不平了,我也想過此事,還是算了。陛下為我拒選後宮,我也當為陛下多考慮。人都有私心,還是自源頭把私心掐了的好。陛下讓我看的女孩子,唐家、賀家、韋家的女孩子都不錯。”

    夫妻多年,也不必那客套腔,昭明帝捏捏妻子的手,與妻子道,“唐家我一直有些猶豫,唐相為首輔,你說,要是選唐氏女為皇子妃,唐相會不會有些偏頗?”

    “私心當然有,但,甦相當年重孫子為安平郡王妃,還不照樣為先帝分憂嗎。”謝莫如笑,“陛下再想想我當年。”她嫁給昭明帝多少年,謝老尚書還騎牆頭呢,指望著一個女人改變政治人物的立場,僅靠親緣是絕對不夠的,那得需要實實在在的利益。

    昭明帝一笑,“那便以唐氏女配四郎,以賀氏女配五郎。”

    “韋氏女呢?”

    “北涼王太子向我求娶我朝貴女,以韋氏女為北涼王太子妃,如何?”

    謝莫如想了想,道,“北涼王太子不同于西蠻王,他是投奔了我朝來的,倘以重臣之女相配,何不許以藩王郡主呢?郡主身上,到底有我皇室血脈。以後誕下世子,豈不更為貴重?”

    昭明帝道,“眼下大哥家的溫安已許配了永定侯家的長孫,再有適齡的就是三哥家的嫡長女了?”

    “不若陛下為郡主賜下封號,再親賜此親事,豈不好?”

    昭明帝原還擔心齊王畢竟是謝皇貴太妃之子,妻子會不會不願意呢。謝莫如看丈夫面色,溫聲道,“我與陛下夫妻一體,有什麼比咱們的江山更為重要呢?再者說了,眼下王太子還住在帝都呢,又不是立刻就到北涼去。便是將來有去的一日,也是風風光光做王後去。這可是正經八百的王後,而非西蠻王那個四個王妃之一。”

    昭明帝道,“那成,朕這便令內閣擬旨。謝皇貴太妃那里……”

    “我自會與謝皇貴太妃說的。”

    內閣對這樁聯姻也很滿意,北涼王太子一直想復國,但復國可不是空飄飄的一句話,陛下許之以郡主,也是內閣所樂見的。于是,很快擬出旨意,封齊王長女為溫慶郡主,賜婚北涼王太子。

    謝皇貴太妃那里,自也聞了消息。謝莫如有意先讓人漏了消息給謝皇貴太妃知道,待謝皇貴太妃冷靜下來,她再過去說一說此事的。謝皇貴太妃一向是個玲瓏人物,待謝莫如過去時,她已恢復了平靜,甚至,臉上也重勻了胭脂。打發了宮人,姑佷二人單獨說話。待謝莫如說完此事,謝皇貴太妃輕聲道,“這也是皇家貴女該盡的責任,既是陛下與娘娘相中了她,也是她的福氣。”

    謝莫如點點頭,“多謝姑媽體諒。”

    “皇後客氣了。”謝皇貴太妃道,“當年,先帝欲譴娘娘和親西蠻,先帝問我意見,我說,謝家一向對朝廷忠貞。”話至此時,謝皇貴太妃輕輕的吸了一口氣,淡淡道,“自從娘娘嫁與陛下,我其實,一直想同娘娘親近。娘娘待我,卻一直很疏遠。我先時以為是娘娘性格的原因,後來看娘娘待趙太充儀都和顏悅色的親密,我當時就想,我定是有什麼地方讓娘娘再不能親近于我。太妃留帝都時,我就有所察覺了。我想,當初,我對先帝說的話,娘娘一定知道了。”

    謝莫如靜靜的看向謝皇貴太妃。

    謝皇貴太妃知道謝莫如不會回應這話,她繼續道,“娘娘,我已經嘗到了。”

    “齊王離帝都之時,我已嘗到生離的滋味。今溫慶賜婚北涼王太子,我已嘗到令親人和親的滋味。溫慶不過是孫輩,就這般令我傷感,當時,魏國夫人較我今日痛苦更甚。”謝皇貴太妃細紋密布的眼楮里滾落兩行淚水,她別開臉,輕聲道,“對不起。”

    待謝皇貴太妃回頭時,謝皇後已起身離去。(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千山記》,方便以後閱讀千山記第367章 皇後之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千山記第367章 皇後之十並對千山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