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記

第331章 奪嫡之三四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石頭與水 本章︰第331章 奪嫡之三四

    ,最快更新千山記 !

    穆元帝醒來第一件事並不是清算,剛醒來的穆元帝還虛弱的很,連理政的事都做不來,清算個頭啊。不過,顯然穆元帝思維非常清楚,因為,在得知甦皇後過逝之事後,他只下了一道命令,“太子與閩王一並代朕理政,夏大夫去給甦相瞧瞧。”之後,穆元帝就開始休養身體了。

    夏青城去給甦相看病的時候,發現甦相就是尋常疫病,只是人年邁,好起來就比較慢。不過,這也虧得甦家這等門第,便是宮中御醫請不出來,城中好大夫也是隨他們挑的,且不缺好藥材,這才給甦相一直拖著半口氣。夏青城一來,甦家是舉家相迎啊。夏青城現在的知名度,不是一般的高啊,誰不知道是夏神醫醫好了穆元帝呢?而穆元帝醒來就能交待夏神醫來甦家給甦相看病,唉喲,這是何等賢明的君王啊,這是何等深厚的君臣情誼啊!

    雖然疫病也不大好治,但穆元帝的毒夏青城都能相法子解了,甦相這個,還真不算難治,關鍵,對癥即可。有夏神醫在,原本帝都的疫情就已得到控制,他又與太醫們研究出了個疫癥對癥的方子。夏青城在醫道上腦袋非常靈光,直接建議將這藥制成丸藥來賣,一則服用方便,二則銷售上也很便宜。

    整個帝都的疫病過去,已是入秋的事了,此時,穆元帝也能自臥榻上起身了。雖有夏神醫親自調理,此次大病,仍是令穆元帝元氣大傷,甦相倒比穆元帝更早上崗。

    穆元帝病好了,卻實在沒有上朝的心思。他與薛帝師道,“朕登基幾十年,頭一次覺著,有時候,死就是一剎時的事,活著卻要苦苦掙扎。”

    薛帝師道,“這些年,草民時常想,草民這輩子,人生七苦嘗遍,說來還是願意活著。”

    穆元帝道,“上次立太子,朕就想請先生過來觀禮,先生不肯來。這回先生來了,覺著朕的幾位皇子如何?”

    “這話,不該是草民說的。”

    “你我師徒,也只是私下說一說罷了。”

    薛帝師道,“草民遠離朝堂多年,也就這幾個月見過幾位殿下,委實話也沒說過幾句。依草民見,陛下倒不是因皇子猶豫,倒似因謝王妃猶豫了。”

    穆元帝生無可戀的一張老臉上露出些微笑,道,“朕就說,這世上知道朕的,唯先生一人。”

    “草民第一次見謝王妃也嚇一跳,性子別具一格。”薛帝師說話頗為委婉。

    穆元帝道,“既不似她的母親,也不似輔聖姑姑,寧榮大長公主說她像當年皇祖母的品格。”

    薛帝師沒說話,穆元帝感嘆,“我們老穆家風水不知何故,總是撞上這些彪悍女子。”

    薛帝師不由一笑,“不說皇室,就是草民那老妻,生起氣來,草民連飯都沒的吃的時候也是有的。”

    穆元帝不由莞爾,“李夫人還是以前那般?”

    “草民是好男不與女斗。”

    穆元帝笑彎了眼。

    甭管穆元帝說什麼活著不如死了好的話,重掌大權時可看不出他老人家有半點兒想死的意思,用夏青城大夫的話說,“這治病啊,主要看病人有沒有求生的念頭,只要有活的念頭,大都能治好的。譬如陛下,解那毒,我把握委實不大,好幾次陛下眼瞅著都不成了,虧得陛下意志力堅定,才能挺過來,我也撿回一條命。”

    這話是夏青城與小唐說的,小唐道,“那也得是你醫術好才行啊。”

    夏青城道,“主要是我看過幾本醫書,以前也沒解過這毒,全靠運氣。”

    小唐是來與夏青城商量辦個免費行醫舍藥的公益行動的事的,夏青城是個大夫,本也有幾分菩薩心腸,听說是這事,並無二話。夏青城還提醒小唐,“你備了哪些藥材,提前跟我說清楚。還有,在哪兒瞧病,也得告訴我。”

    “就是得跟你商量呢。”

    小唐一面跟夏青城商量這善事,一面委婉的告訴夏青城,這里頭,我們謝王妃可是捐了大筆銀子的。夏青城十分驚訝,道,“听說謝王妃十分凶悍,差點兒沒殺了我跟先生。”

    小唐連忙道,“誰還沒個著急的時候呢,那會兒,我家殿下都給關宗人府去了。要是救不回陛下,我家殿下就得抵命,王妃這一著急麼,就說了幾句狠話。實際上,我家王妃心善的了不得,哪年冬天都要施粥舍米的。就是你沒來帝都時,那會兒疫病正厲害呢,王妃還捐了許多銀子買藥材。就是去聞道堂的那條路,多齊整啊,也是我們王妃和四王妃一道出銀子修的,就是為了便利百姓。”

    夏青城雖年紀不大,也行醫多年,估計沒少見這種病人但有個不是,主家就要殺大夫的事兒。他本就心性單純,道,“是這樣啊。”

    “是啊是啊。”小唐細細的與夏神醫討論起公益行醫十日免費的事來。

    謝王妃肯出錢,夏青城對她印象倒是有所改觀,還與薛帝師道,“其實,謝王妃這人也不錯。”

    薛帝師︰真是一代新人換舊人哪。

    這才多少年,帝都就有了謝王妃這樣的絕色人物。

    倒是穆元帝听說謝王妃要行善,很大方的捐了筆銀子,說是替先皇後祈福。

    穆元帝收回朝中大權,便要為甦皇後發喪了。

    穆元帝委實有幾分傷心,他對甦皇後感情不算深,可這些年了,也不是沒有感情,何況,甦皇後算是因他而死,故此,甦皇後的喪禮頗是隆重,沒有半分刪減。

    五皇子一家才是哭的傷心哪,連五皇子系的官員們想起甦皇後也要哭上幾聲的,辛辛苦苦的剛把甦皇後扶上後位,真是鳳印還沒握暖呢,忽地就死了,這樣的政治損失,倘不是咱們這邊兒實力雄厚,遇著個單薄的派系,當真是損失不起啊。

    哭陵哭了二十七天,五皇子直接就病倒了。一則有母親過逝的傷痛,二則穆元帝病重這些天,五皇子稱得上憚精竭慮了。後來,穆元帝醒了,五皇子為了不使太子獨攬大權,也是強撐著,現下他皇爹收回權柄,母親也發了喪,入了皇陵,五皇子心下再無牽掛,就此病倒。

    于是,夏青城治好了穆元帝,治好了甦相,接著給五皇子診治。

    穆元帝很是關心五兒子,賜下不少補品,于是,朝中大臣紛紛上門探病……不過,都被阻在了五皇子府門外,門房說了,“王妃吩咐過,殿下要養病,不大方便接待諸位大人,還請見諒。”

    誰敢不見諒謝王妃啊,六部九卿都是眼見的,謝王妃險沒要了薛帝師的命!唉喲,他們縱官高爵顯,也不敢招惹謝王妃啊。只得紛紛告辭而去。

    宮里穆元帝在召見太子,太子的形容氣色很是憔悴,宣德殿只有父子二人,太子欲行禮,穆元帝擺擺手,眉宇間難掩厭倦,“此不過小節,過來坐吧。”

    太子便坐在父親跟前,穆元帝道,“你要是直接毒殺了朕,朕在九泉下倒能瞑目。”

    太子臉色微白,抿了抿干枯的唇方道,“兒臣自知辯無可辯。”

    穆元帝冷冷一笑,“你要是敢在朕面前認下自己做的事,還算有朕的三分骨氣。”

    “倘為兒臣所為,兒臣自當認下。此非兒臣所為,父皇再怎麼說,兒臣心有不服!”太子難得在穆元帝面前強硬起來。相較于那些裝出的恭順,穆元帝倒看他這強硬的姿態更為順眼。穆元帝道,“那依你所言,是誰所為?”

    “父皇都不知,兒臣更不知了。”太子譏誚道,“兒臣一直居于東宮,東宮一舉一動,父皇比兒臣都清楚。先不說那往生之毒是何等難得□□,兒臣哪里來得這等本事配出這種毒來?父皇定是覺著兒臣狹隘,不能容老五,是,老五的確是好,父皇中的毒是他第一個發現的,解毒的夏大夫也是他請來的,連甦皇後也是為救父皇而死的,父皇要不說他是我兄弟,我還以為咱們老穆家生出一活聖人呢。”

    “你敢說你對老五沒有動殺心?”

    “兒臣動殺心有什麼錯?朝中武將,靖南公、忠勇伯、南安侯,皆是他的人,江南半壁,多少官員是他一手安排下去的!父皇要是能容,當年怎麼沒容輔聖公主!”

    “你放肆!”穆元帝給太子氣得眼前一黑,低聲怒喝,“甦相也是輔聖舊人,他對朕對朝廷,難道不忠貞麼?永安侯年輕時一樣為輔聖所用,他難道不是朝廷棟梁!這六部九卿,多有當年輔聖提拔上來的,他們難道就反了朕麼?你自家無能,自老五從閩地立功,你就怕他軍功太過。朕難道沒給你機會,你把江南半壁都葬送給了靖江王,朕難道說過你一句?這些年,朕對你的用心,都喂了狗麼?”

    太子說到底也不是個能狠心到底的人,想到父子間的舊事,也不禁眼圈兒一紅,滾下淚來,掩面道,“已然至此,父皇何必再提當初。”

    “朕以為你都忘了。”見太子滿面淚痕,穆元帝再次道,“朕再問你一次,那毒是誰給你的?”

    太子哽咽的雙肩直抖,道,“是程離。”

    “寧榮府上的那個謀士?”

    穆元帝氣得眼前一黑,怒道,“你干脆認靖江為父的好!”

    太子痛哭。

    穆元帝喘了一回,繼續問,“皇後是怎麼死的?”

    太子搖頭,“此事,兒臣委實不知。父皇也知道,御前之事,兒臣一向插不進手。”

    這話倒也不假,穆元帝對御前之人一向謹慎,那芙蓉香還是內務府出了差子。穆元帝盯著太子的目光陰冷而厭惡,道,“儲君你是做不得了,秋風殿那里,朕都安排好了。你對朕無情,朕卻是舍不得真就處置了你。一應供奉仍比照親王,去吧。”

    太子哭的雙眼紅腫,起身,略整衣冠,後退三步,鄭重的對著君王行了大禮。穆元帝揮揮手,“去吧。”

    太子卻是猛然拔下頭上玉簪便刺穿了頸項,穆元帝起身撞翻了面前的黃花梨的桌案,案間一盞雪白的官窯瓷盞嘩的落地,碎成數片。穆元帝已奔至太子跟前扶起他,那些厭惡、痛恨早不知何處去,唯心下大痛,抱緊了太子,眼眶通紅,“你這孽障,你就是這樣報答朕的麼?”

    太子渾身顫抖,臉色慘白,輕聲道,“兒臣……一直……不安心……”還有,兒臣不能以廢太子的身份活著。或許,兒臣的確不適合做太子吧,狠不能狠,忍不能忍……這樣拖著、熬著、惴惴不安著,倒不如清清靜靜的去了。

    也好。

    太子就這樣在父親懷中閉上雙眼,平靜的眉宇間透出一分慣常的矜貴,溫熱的血轉眼染紅穆元帝的懷抱。

    太子暴斃,是誰都沒想到的事。

    人們覺著,太子或者儲位不穩,是的,如果沒有確鑿的毒殺陛下的證據,便是穆元帝,也不好因自己被下毒就廢太子的。雖然太子在穆元帝中毒期間表現的有些急躁,但,急躁又不是罪。

    □□已經準備好奏章,倘陛下要廢太子,他們定要為太子說話的。

    哪怕真的廢了太子,依穆元帝的性子,平日間對諸皇子皇女的寵愛,那也舍不得殺了太子的,頂多流放,或者,交由宗人府關押。

    誰都沒想到,太子會死。

    便是穆元帝也沒想到,他是恨極了這個兒子,他最珍視的兒子,辛辛苦苦、嘔心瀝血的培養這許多年,要去江南也讓去,把江山半壁能搞沒了,穆元帝忍的吐血,也只是斥責了太子幾句。穆元帝也承認,他近來是偏頗五皇子些,五皇子立下大功,他做父親的,難道還不該多疼疼這個兒子。要說穆元帝有沒有改立太子的意思,穆元帝想過,可摸摸心口,穆元帝還未動此意。不為別個,東宮不只太子一人,太子也有兒女數人,皇孫皇孫女日日在君前晃悠,穆元帝也得為他們想一想。這麼個疼了多年,用心最多的兒子,竟然給他下毒,把他毒個半死,這叫誰,誰不生氣,誰不恨啊!

    穆元帝簡直恨的牙根癢!

    就這麼恨,他也只是把事情查清楚,令人把秋風殿收拾起來,還決定給這逆子親王供俸,好吃好喝的養著,不叫他去宗人府受罪。穆元帝覺著,自己做到這步,當真是仁至義盡了!

    可誰想到,這逆子這般挖人心哪,竟然當他面兒自盡。

    穆元帝在薛帝師面前都哭了,哽咽道,“這不是人子該干的事,朕前世不修,修來這等孽障。就當著朕的面兒,他就當著朕的面兒……小時候書是怎麼讀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書沒讀好,道理也沒學好……逆子,這就是個逆子……他甭指望朕會心痛,朕一點兒不心疼,朕好好兒的……”

    薛帝師听的也是傷感,帝王也是凡人,薛帝師道,“草民大郎去的時候,草民也如陛下這般。”

    “大郎何等孝順,那孩子,憨厚。不似朕這個……有過不知悔改……就知道剜朕的心……孽障孽障……”

    穆元帝本就中毒後剛調養好的身體,經太子一事打擊,又病倒了。

    太子自盡,不要說穆元帝,太子的老對手大皇子知道後也是驚了一驚,流下淚來。自從父親冊老二為太子,大皇子是白天黑夜的盼哪,就盼著老二倒台,好把東宮讓給他。嫌太子嫌了多少年,這回正遇著好機會,大皇子就覺著父親中毒的事兒與太子脫不開干系,大皇子正想著推波助瀾把太子弄下台呢,結果,太子突然就死了。就拿太子說吧,活著時,大皇子就恨不能世間從沒這麼個人。可人死了,大皇子心里也怪不是滋味兒的。畢竟自小一並長大的兄弟,討厭是真討厭……大皇子都與趙時雨說,“這死老二,死也死的這麼討人厭。”

    趙時雨是個再冷靜不過的,道,“說不得是陛下賜死。”

    “不可能,父皇再生氣也不能賜死老二的。”大皇子頗是篤定,小小聲同趙時雨道,“別看父皇一向威嚴,其實可心軟了。母妃說,我小時候學走路,那會兒剛學會,磕磕絆絆的,不小心就摔地上把膝蓋摔破了,結果,父皇看到,心疼的眼圈兒都紅了。父皇這麼心軟,就是中毒那事兒是老二干的,父皇也舍不得的。”

    趙時雨道,“殿下還是進宮看看。”

    “你說的是。”

    諸成年皇子,沒進宮的就是正在養病的五皇子了,謝莫如讓大郎代父進宮。

    非但諸皇子公主,但是朝中六部九卿、公侯伯爵們,能進宮的都進宮了。大臣們進宮後才相信,太子是自盡,不是穆元帝賜死。

    雖然誰都沒料到太子會自盡,但人死都死了,就得議喪。

    喪事要怎麼辦?

    禮部、宗人府,得拿出個議程來。

    穆元帝對著知心人薛帝師哭是真哭,傷心也是真傷心,但,太子喪儀的事,穆元帝完全表現了一位帝王的冷靜。穆元帝強撐著身子道,“太子為儲多年,頗多誤國之處,今先朕而去,實為不孝,著以親王禮發喪,謚號悼。”

    穆元帝難掩傷痛,但對太子的評價委實不高,且並未太子自盡,而在喪禮上全太子顏面。但,親王禮就是親王禮,有諸多人因穆元帝對太子的評價而對太子喪儀懈怠,穆無帝惱怒之下,處置起來毫不手軟。

    今年對于皇室實不是個好年頭,太子這里還未發完喪,後宮柳賢妃也去了。不過,柳賢妃此去,謚號喪儀全無,倘不知道的,還以為死的不是宮中四妃之一,而是什麼沒名沒姓的宮人呢。

    柳賢妃一死,六皇子也是大為傷痛,穆元帝淡淡,“老六既身子不適,便回府休養吧。”還體貼的給六皇子派了個太醫。

    待把該辦的喪事辦完,時已入冬。

    外頭寒風呼嘯,昭德殿收拾的暖若三春,穆元帝有些懶懶的倚著沉香軟榻,手里翻閱著一本奏章,是太孫上的奏章,說是現下住在東宮不合規矩,想帶著母弟妹搬出東宮的事。穆元帝輕聲一嘆,合上奏章,放回案頭。

    一時,鄭佳進來稟道,“太後娘娘那邊兒著李內侍過來說,倘陛下中午有空,就過去一道用膳,太後娘娘那里吊了好鍋子,正合今日吃。”

    穆元帝道,“也好。”

    太子自盡,胡太後也是傷心的了不得,自己險哭壞了身子。可一轉頭,見兒子比自己還傷心,雖然心下極疼孫子,但兒子到底更近,胡太後一輩子就指望著這兒子呢。看兒子傷痛,胡太後還強撐著勸解了皇帝兒子幾遭,至今日日關心皇帝兒子的吃穿用度,生怕兒子想不開。

    穆元帝為太子傷心是真,不過,宮里討他開心的人實在太多,又有親娘胡太後每天關懷著,穆元帝的身子倒是漸漸養好了,且他本身是個孝順的,自不會在胡太後面前露出哀色,不然,縱母子抱頭痛哭,又有什麼用呢?太子也不能活回來,就是太子活回來,處置依舊是處置,穆元帝也不能當事沒發生過。

    穆元帝到慈恩宮時,天空已飄起小雪,胡太後見兒子踏雪而來,還道,“知道下雪就不叫你了,哀家過去是一樣的。”

    文康長公主打趣,“母後莫說這話,縱母後肯,皇兄也舍不得你大雪天出門。”

    胡太後呵呵笑,命宮人服侍著穆元帝擦臉擦手,又把自己用的金瓖玉的手爐給兒子抱著,道,“暖暖手。”

    穆元帝笑,“一路過來倒也不覺著冷。”

    “哪里不冷,剛見皇帝大氅上都沾了雪花。”胡太後道,“今年第一場雪呢,皇帝愛吃羊肉,哀家問了,是西蠻來的小羊,正是鮮嫩的時候,咱們吊鍋子吃,對時令不說,身上還暖和。”

    文康長公主湊趣,“也別盡吃肉,再添幾個清淡小菜才好。”

    胡太後道,“你這丫頭也奇,自小就這般,越是沒有的東西,越是要吃。夏天多少菜疏沒有,也沒見你就格外喜歡。到冬天難得了,你就稀罕上了。”

    “物以稀為貴麼。”

    母子女三人說說笑笑,穆元帝倒也龍顏得展。

    待用過午膳,胡太後就讓兒子在自己宮里歇了,穆元帝看老母親上上下下的忙活著,就與母親說了,“大郎今日上折子,說再住在東宮不大合適。那孩子,素來知禮明白,朕想著,這話也對。不如就將以前老二在宮外的府邸收拾出來,讓大郎他們去住。”

    胡太後年輕時倒不是個伶俐的,到老,腦子便慢,道,“這有什麼不能住的?你做祖父的,哀家做曾祖母的,孩子住自己家里,可怎麼了?”

    “東宮,是太子居所。”

    胡太後沉默片刻,心下有些難受,可當著兒子,又不能哭,生怕招了兒子傷心。胡太後看著兒子,“外頭朝廷的事,哀家不懂,哀家就問你一句,你給哀家個明白話。”

    “母後只管說就是。”

    “太子糊涂,你妹妹都與哀家說了。可大郎是個好的,那孩子,脾氣好性子好,人也孝順,對長輩好,對弟妹也好。太子雖不好,不能立大郎麼,以前,不也是叫他太孫麼?”

    “朕並未冊封過太孫。”

    胡太後嘆氣,擺擺手,“行了,哀家知道了。大事,還是要皇帝做主。你想的也對,他們住著東宮,叫下任太子可住哪兒呢。哎,早些出去也好,不然,又有小人挑唆。太子小時候多懂事的孩子,都是叫小人挑唆壞的。他不是自己想當皇帝,是小人挑唆他,挑唆著他當了皇帝,他們才能升官發財呢。”

    胡太後嘟囔了一回,到底未再多言,她不是不想太孫繼續為儲,實在是看兒子那傷感模樣,胡太後舍不得。

    于是,當年冬至,穆元帝下旨,封太子嫡長子為安平郡王,奉母出宮而居。

    當年的太子潛邸便改做安平郡王府,因冬日天寒,待明春府邸修繕後再允遷居。倒是安平郡王出宮看了,說府邸保持的很好,不必特意修繕,年前就帶著母親弟妹搬出宮去住了。

    安平郡王出宮,緊接著“立太子以固國本”的折子如潮水般涌入穆元帝御案之上。(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千山記》,方便以後閱讀千山記第331章 奪嫡之三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千山記第331章 奪嫡之三四並對千山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