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記

第328章 奪嫡之三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石頭與水 本章︰第328章 奪嫡之三一

    ,最快更新千山記 !

    于是,還未商量出對付五皇子的法子,太子身邊兩大謀臣先行翻臉。李相出了東宮,已是氣得老淚縱橫,他發現,自己當真是眼瘸啊!太子,太子他以往不是這樣的啊!

    李相心下郁結,恨不能一口老血噴出來。

    李相一幅要吐血的臉色回了府,家里充當細作的內佷徐少南就迎了上來,端茶遞水的一通服侍,道,“姑丈還需保重身體,莫要勞累太過才是。”

    李相擺擺手,長嘆一聲,“世事不由人哪。”

    徐少南道,“姑丈盡管放心,佷兒出去看,疫病的事現下好多了。街上雖人少,但,街道整潔。就是隔離的人,也較先時少了許多。佷兒尋思著,再過個一月半月的,這疫病就能熬過去了。”

    “這就好。”疫病什麼的,說來五皇子還真是個干實事的。只是,李相哪里是為疫病心煩呢。瞥一眼這細作內佷,李相更是心緒復雜,歇了一時,就去了書房看書,當晚竟是連晚飯都未用的。

    李相于東宮怒氣而出的消息很快傳到五皇子府,同時知道的還有大皇子與三皇子,趙謝二人畢竟是掌宮闈多年,雖現下甦皇後收回鳳印,重掌宮務,她二人的消息仍是極靈通的。

    趙謝二人都叮囑兒子,“不知是真是假,你們多留心。”

    五皇子這里多一層驗證,除了宮里的消息,還有徐少南這位細作傳遞消息,故此,五皇子當晚就連李相未用晚膳的事都知道了。五皇子與妻子商議,“莫不是李相與東宮翻臉了?這不大可能吧,李相與東宮一向親近。”

    謝莫如道,“李相與寧祭酒不同,徐少南在他身邊服侍,李相不見得不知道是為什麼。要說李相為人,先時出調陝甘,其實也是受了科弊案的牽連,論科弊案本身,倒是與他無關。在陝甘幾年,也稱得上能臣。他這樣的人,雖有意東宮,到底更愛惜羽毛,注重名聲。都活到這把年紀,這般地位,推太子一把無妨,再多的,李相怕是不肯做的。寧祭酒最是邀名之人,偏生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他與我祖父是同科進士,說來在陛下親政一事上也出過力氣,還因此被輔聖公主流放。後來被調回帝都,多年一直未曾升遷。像我祖父,都熬到了尚書內閣之位,他仍不過小小祭酒兼詹事府詹事。他如何心甘?他想自東宮身上得到的,遠比李相要多。李相的目的,無非是首輔之位。可李相現下已是內閣相臣,就算這一輩子做不了首輔,他這位子,也不低了。寧祭酒不同,東宮倘不得上位,他怕是要終身止于中流官員的位子上了。所以,要我說,寧祭酒定是一心一意巴望東宮上位的,並無二意。可李相,東宮上位,于他是錦上添花,東宮便是上不了位,他這把年歲,全身而退還是做得到的。李相啊,心思還在搖擺。”

    五皇子道,“你說,李相是不是真與東宮翻臉?還是故意做出樣子來給外頭看的?”

    “他是不是真翻臉也無甚要緊,李相這樣的人,愛惜名聲重逾性命。不可能做出什麼出格的事,倒是寧祭酒,品階不高,又遇此良機,定會生事的。”

    五皇子恨聲道,“真個小人!”又說,“芝弟幾個,倒是難得敦厚。”

    謝莫如道,“阿芝幾個又沒跟著姨娘長大,他們略大些,就都是我祖父與父親在教導了。我娘家最耳根子軟就是莫憂,人家說什麼就信什麼,戚夫人為何連忙將她送去閩地與妹夫團聚,就是怕寧家人使壞。”

    五皇子听得更厭煩寧祭酒了,偏生這小人運道來了,也是擋都擋不住。五皇子這防疫工作的確大見成效,卻不妨有人天生抵抗力差,尤其朝中老臣,上了年歲,再如何保養也不成的。這不,翰林院掌院學士就病逝了。現下也不敢大作排場的舉喪,徐學士是個明白人,交待家人定要在他死後火化尸身。徐學士一死,正二品掌院學士的位子便空了出來,太子沒半分客氣,將此位子給寧祭酒代理。

    因是代理,內閣都不好說什麼。畢竟太子都說了,“一切待父皇大安,由父皇做主。”一句話,也堵了諸皇子的嘴。

    寧祭酒這一升官,別人沒什麼,李相的臉色更難看了三分。

    李相過去東宮,倒是得了太子好一通勸解,直說寧祭酒情急之下,有欠思量雲雲。但李相何等老辣,寧祭酒這樣的小人,便一時不好疏遠,也不當升其官階。太子既肯升寧祭酒官階,心下定是滿意寧祭酒的,哪里是“有欠思量”,在太子心里,有欠思量的怕是他李鈞吧!

    李相索性不再多話,憑太子與寧祭酒商量去吧。

    李相不肯幫忙,寧祭酒那調靖南公柳扶風等人出帝都的計策便不大好使,畢竟,憑他一介小小祭酒,無任何外任資歷,想弄出一場戰事,也是抬舉寧祭酒了!

    戰事動不得,東宮一時也沒什麼好法子,畢竟,五皇子滑不溜手,後宮又有甦皇後、文康長公主二人坐鎮,就是想忽悠胡太後都不能。雙方一時膠著,朝廷倒是難得的安穩起來。

    李相不預再管東宮之事,倒是去北昌侯府拜訪了一回。北昌侯身為吏部尚書,六部之首,帝心之臣,不過,吏部尚書不入內閣,故此,北昌侯與內閣之人的交情不算深厚。不過,他與李相年輕時便相識,算是有些交情了。李相既來了,就不會九曲十八彎的說些雲山霧罩的話。北昌侯請李相書房敘談,李相嘆道,“這一輩子,便是當年陛下親政之時,也從未覺有此艱難。”

    北昌侯听這話極是吃驚,他與李相雖有交情,卻是各有各的地頭兒,還未到交心境界。李相突然發此感慨,叫北昌侯不知道該怎麼接了。北昌侯反應也快,呷口茶道,“艱難也只是一時,待陛下龍體康復,也就好了。”

    “是啊。”李相寡淡的應了一句。

    在北昌侯府未坐許久,李相便起身告辭了。

    高官有高官的住宅區,李相的轎子沿著青石板路拐了兩個彎,不知怎地,就到了甦相府上。李相並沒有拜訪甦相的意思,但不留神的自轎窗的一層輕紗瞥到了甦府緊閉的獸頭大門,忽然心下一個激凌︰老狐狸甦默可是自陛下病倒便開始稱病的!

    要說別人,李相是不會多想的。

    但,甦相不同。

    想當年,李相官至戶部尚書,內閣第二把交椅,他還較甦相年輕,人人都以為他是下任首輔的不二人選。當時,陛下也對他極為信重,還點他為春闈主考,李相那時也認為,大約甦相之後就是他了。可就是在那一年,科弊案發,他因此案牽連,被調離帝都,外出任總督。

    那年,是誰推薦他為春闈主考的?

    李相並不是蠢人,想想也知道,定是甦老狐狸的手筆。兵不血刃的便將他調離帝都……李相每想到此事就恨的牙根癢,可心下也得承認,甦老狐狸道行不淺。這老狐狸也是,看人家掌院徐學士,說病就病,說死就死。甦老狐狸卻是只病不死……李相越想越是心驚。

    李相回府便命老妻準備幾樣藥材,準備去瞧甦相。

    李夫人道,“這都晌午了,沒有大晌午去瞧人的。何況是甦相府上,下晌也不合適,不若明日去吧,眼瞅就是端午,也是節下。老爺與甦相在朝為官多年,甦相病著,大節下的,老爺也該去瞧瞧。”

    李相便應了。

    第二日,早朝晨會結束,徐少南就捧著禮盒等著呢。李相雖知這位內佷是來他身邊做奸細的,可說句良心話,這位內佷行事俐落、八方周到,倒也不錯。

    李相親自過府,甦不語親迎出門,李相溫言細語,一派關切,“早想過來瞧瞧老相爺的身體,一直這事那事的,就耽擱了下來。不知,老相爺現下如何了?”

    甦不語請李相至花廳奉茶,一面道,“勞世叔記掛,父親還是那樣,既不見好,也沒有更壞。只是,這病卻是不好見人,除了佷兒,但有親戚長輩過來探看,父親都不相見,只怕過了病氣。還請世叔見諒。”

    李相看甦不語活蹦亂跳的,心下想,你那狐狸爹還沒把病過給你,看來老狐狸並無大礙。一面想著,李相只道,“老相爺自來如此,事事都是先人後己,如何不叫人惦念他呢。內閣沒有老相爺,我們都失了主心骨啊。”

    這話一听便是言不由衷,偏生李相不論表情還是語態,都極為真摯,把甦不語麻出半身的雞皮疙瘩,客氣道,“我爹也是心下著急,只是奈何身子不爭氣,每月服下湯下,多是昏睡。略有清醒,就記掛朝事。他越是心急,這病好的就越慢。我每每也勸不好。”

    “還是得叫老相爺寬心。”

    李相與甦不語正在說著甦相身體的話,忽听得外頭鐘響,二人皆是臉色大變,立刻起身奔到屋外,鐘聲一直響了二十七下。李相臉白若紙,渾身顫抖,甦不語的臉色也極難看,鐘不是隨便敲的,二十七為三九之數,全天下也只有陛下、皇後、抑或太後大喪,才會敲三九之數,余者,便是皇子皇孫貴妃過逝,都不會敲鐘。

    李相的眼淚已經下來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大呼,“陛下!陛下!”那種悲痛,完全不似作假。

    甦不語虧得歷練多年,不然這會兒怕是流不出淚來,李相如此聲情並茂,甦不語也跟著哭了,他不是哭皇帝啊,他是哭自己。完蛋了!他可是將寶押在閩王身上的!還是早些辭官歸隱吧,陛下一去,太子登基理所當然,哎,莫如妹妹可怎麼辦哪。

    甦不語一想的將來,那眼淚也滾珠一般沿著玉一般的臉頰流了下來。

    做甦不語此想的不在少數,就是在辦防疫差使的四皇子五皇子听到鐘聲,也是想到,父親沒了!二人那臉色,更是慘白一片,別的事顧不得,一人一匹快馬連忙往宮里趕。

    幾乎所有的,夠得上排位的大臣們都停下了手里的差使,在昭德殿下集合。皇子們可以直接去昭德殿,五皇子一進昭德殿,跟著就是身子一晃,撲了過去,抱著他爹大哭!四皇子亦是哭的極慘,絲毫不遜于他五弟。大皇子手腳冰涼的過去,狠狠扶起五弟雙肩,雙目含淚道,“五弟,父皇安好,是,是皇後娘娘被人害了呀!”大皇子話音剛落,五皇子直接厥了過去。

    死的不是昭德帝。

    而是甦皇後。

    胡太後的眼淚也淌得跟河一樣,拉著文康長公主的手道,“哀家心窄,這些年,因輔聖之事,一直待皇後不好。皇後卻是個好的,多虧了她,要不是她,皇帝可就……”說著更是傷心了,一手捶著胸口道,“哀家有愧啊!”

    胡太後十分內疚。

    文康長公主也是眼圈微紅,還得安慰母親,“母親切莫如此想,眼下,還有大行皇後舉哀之事,都得母後做主呢。”

    “皇後為皇帝而死,身後之事,自不能委屈了皇後。”胡太後心下對甦皇後很是感激。

    趙貴妃的臉色也很難看,今日之事,倘不是甦皇後嘗了那湯藥,當值的皇子皇孫就是大皇子與五皇子府的大郎,倘陛下有個萬一,豈不要牽連到她兒子與五皇子頭上。趙貴妃也是臉色煞白,一半是嚇的一半是氣的,她道,“外頭亂哄哄的,陛下身畔內侍宮人皆已拿下,接下來如何,還得長公主吩咐!”

    胡太後怒道,“還有什麼好吩咐的,全都打死!”

    文康長公主道,“總得查出個究竟,看是哪個吃了熊心豹膽的敢謀害皇兄,方好處置。”

    “這些沒心肝兒的東西!皇帝是如何待他們的,竟黑了心肝兒的給皇帝下毒!”胡太後想起此事便又是一場哭,還是長泰公主見狀,上前勸道,“皇祖母莫太過傷神,我陪皇祖母去里頭歇一歇,外頭的事就交給姑媽她們,待查出逆賊,定要嚴懲!”長泰公主與三公主扶著太後去了里間休息,文康長公主也好主事。

    說來也是巧,胡太後很是擔心皇後兒子的身體,每日都要過去看望的。因臨近端午,天氣漸熱,胡太後也是想著趁早上涼快過去,就稍稍早了些,到昭德殿時正趕上新煎的湯藥奉上。胡太後這做親娘的,一派慈母心,就想喂兒子用藥,可她這把年紀了,養尊處優多年,哪里還會照顧病人。何況,穆元帝又是個昏迷的。見胡太後哆嗦著手也喂不進,甦皇後便道,“太後娘娘一路過來,如今暑熱,不妨先歇一歇,由媳婦來服侍陛下吧。”甦皇後接了藥碗,女人做事細致,甦皇後先嘗了嘗湯藥溫熱,可還適口,就這一口,甦皇後立斃當下。

    當時,整個偏殿的人都嚇傻了。

    胡太後為何哭成那樣,不單是甦皇後救了她兒子一命,倘不是甦皇後,怕親自給兒子喂□□的就是她的。饒是胡太後素來糊涂,每慮此事,仍是肝膽俱裂。

    肝膽俱裂的不只胡太後,還有大皇子與大郎穆木,兩人皆是手腳冰涼,更有敦厚如大郎者,恨不能替皇祖父嘗藥的不是祖母,而是自己。

    五皇子突然昏厥,昭德殿又是一通忙亂,諸人七手八腳的將五皇子抬至偏殿。好在宮內有御醫,事事方便,竇太醫戰戰兢兢的進來,一針下去,五皇子便醒了,頭一歪便吐了一口血,把大郎嚇得夠嗆,連聲喊,“父王!父王!”

    竇太醫忙給五皇子把了脈,道,“一時急痛攻心,無妨。”就見五皇子把牙咬的咯咯作響,一雙布滿血絲的眼楮直勾勾的盯著太子,五皇子的聲音仿佛自牙縫里擠出來的,問,“母後是如何被小人所害的!”

    太子給五皇子這眼神看的,好懸一口氣上不來直接背過氣去,老五這是什麼意思,難不成以為是孤王下得手!太子仍是一幅好哥哥的溫和面孔,坐在五皇子榻旁,溫聲道,“老五你只管好生歇著,孤王正要問一問竇太醫,這藥是怎麼回事?”

    竇太醫跪下把頭叩的�縵耄 嗌潰 襖銑家躍拋逍悅1# 庖┤搶銑記鬃園鏡模 ┬性冢 尬侍猓 br />
    五皇子听不明白,怒吼,“我問的是母後是如何被害!”

    太子都給他吼的臉色一白,大郎哽咽的將事情與父親說了,大郎道,“藥奉上之前應該有人試過,可那藥,皇祖母只是微微沾唇,就中毒身亡了。”

    五皇子抄起手邊的茶盅就砸到太子腳下,他武功平常,但在外征戰多年,力道極大,�l囊簧 櫬傷慕Γ  恿成 蟊洌 鶘  猓 襖餃澹  皇腔屎竽錟鏤 富實擦碩舊保 閾拇嬖雇 br />
    五皇子直接從榻上跳下,一步跨至太子面前,雙眸逼視,聲音更是大的能震塌了房頂,五皇子吼道,“不論是誰,敢害我父母,我定要他血債血償!”

    四皇子生怕五皇子與太子打起來,連忙去拉五皇子胳膊,五皇子直接甩開,兩眼盯著太子,冷冷道,“還有,太子不要左一個皇後娘娘,右一個皇後娘娘,要叫母後!不然,以後我也稱先胡皇後!”

    大皇子與趙時雨道,“我當時瞧得心肝�緶姨 閌敲磺萍 餃迥悄Q 盟埔 畎頌 右話恪!br />
    趙時雨嘆,“陛下當真是九五命格。”這樣都死不了,反是甦皇後替穆元帝擋了災,不得不承認,或許世間真有命數一說。

    “是啊。”大皇子心有余悸,“皇後娘娘的為人就不必講了,我母妃都說,那是再和氣不過的一個人。雖然她管事不多,可我瞧著,比皇祖母強的多。”听這話,趙時雨不由腹誹,是個人就比胡太後強。大皇子繼續道,“今兒要不是皇後娘娘,我與大郎就是八百張嘴也說不清了,必要折進一個去。”而且,很可能折進去的是大皇子,不為別個,大皇子是個愛表現孝心的,大郎又不好與伯父爭,故此,每次輪到他們組合排班,喂湯藥的都是大皇子。

    大皇子是當時的親歷者,與趙時雨細說了當時情形,趙時雨感嘆,“非但陛下命旺,太後娘娘的命格也是沒的說。”這麼個老糊涂,運道硬是不一般。

    “可不是麼。”大皇子道,“我听王妃說,皇祖母哭的跟什麼似的。”

    趙時雨道,“皇後這般過逝,太後心下定是感激的,只是眼下城中疫病,怕是不好大操大辦。”

    “是啊,這話還是老五說的。”大皇子感慨,“我以往最是看不慣老五,覺著他忒會巴結父皇,不想他也有這般明理的時候。宮里不時要移出人去,城外疫病也正是嚴峻的時候,老五主動說減了喪儀,七日後,先停陵城外皇莊,待疫病過去再發喪不遲。”

    這話,也就是五皇子能說了。

    皇後過逝本就是國之大事,何況,甦皇後是為穆元帝嘗藥而死。

    胡太後都不肯虧待了甦皇後,太子身為皇子,甦皇後是嫡母,且與五皇子翻臉就差一線了,他更不敢就嫡母喪儀有二話,以免落人口舌。

    只是,太子委實冤枉,與李相寧祭酒道,“你們是沒見老五的樣子,孤縱是有八張嘴,怕他也要以為這事兒是孤干的了!”

    寧祭酒憤憤,“五皇子好大的臉面,焉能因皇後大行,便遷怒于殿下。皇後能為陛下嘗藥而死,也是皇後的福氣!他莫不是怨望了!”要說寧祭酒不愧太子心腹,君臣頗是心有靈犀。

    李相默默無言的打量了太子一眼,問,“不知皇後因何中毒?”

    太子說來更是晦氣,道,“父皇的湯藥,一向是竇太醫親自來煎的,那藥渣已是查了,並無問題。湯藥煎好了,自有試藥的內侍,那試藥的內侍也好好兒的。後來才發現,藥是下在了包裹著湯匙的白綢布巾上。慎行司已審去了,只不知是個什麼結果?那老五,孤說讓三司審問此事,他非要慎行司來審,真個目無君上的!”

    帝都人各有各的心思,如太子系,只遺憾,為何死的是甦皇後了?如五皇子系,雖哭陵也哭的響亮,但心下未嘗沒有慶幸,倘是穆元帝不預,以後他們的日子要艱難了,甦皇後過逝當然很可惜,但,幸好不是穆元帝。

    雖五皇子說了,待疫事之後再行發喪,但頭七還是要守的,諸皇孫皇孫公主郡主連帶朝臣誥命,凡身體好的,都要進宮哭陵,五皇子更是不吃不喝,憔悴的不成樣子,在陵前厥過去好幾回。

    四皇子見狀,委實擔心,悄悄命人請了謝王妃過來。五皇子被抬去宣文宮偏殿歇著,謝莫如提了個食盒來,五皇子自去歲回朝養回的肉,這幾天又瘦沒了,見著謝莫如,不禁眼圈一紅,道,“你怎麼來了。”

    “來看看殿下。”謝莫如臉色自然也不是很好,她也沒勸五皇子,只是道,“當年,我母親過逝,我也如殿下一般傷痛。”

    五皇子頓時淚如雨下,謝莫如雙臂抱住他,道,“當時,真想有人這樣抱住我。”可是,沒有這樣的人。

    五皇子哭的,謝莫如前襟都濕了一片,五皇子哽咽道,“這皇位,有什麼意思?早知如此,我們還不如帶著母後就藩去過清靜日子。”

    謝莫如抱著五皇子,未再說話。

    清靜日子。

    這許多年,是她的母親不夠清靜,還是甦皇後的日子不夠清靜?

    這皇位,這江山,浸透著她先人的血和淚,有她多年費盡心血的籌謀,有她丈夫整整八年的征戰,這江山,這皇位,這天底下最大的權柄,我費盡青春年華的要得到它,無非是不想繼續過那清靜日子罷了!

    五月中,薛帝師攜夏青城在江行雲一行的護衛下到達帝都城。(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千山記》,方便以後閱讀千山記第328章 奪嫡之三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千山記第328章 奪嫡之三一並對千山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