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記

第297章 交鋒之這一天下章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石頭與水 本章︰第297章 交鋒之這一天下章

    ,最快更新千山記 !

    不得不說,五皇子這勸降書,就是那封告靖江王書,寫得很不錯,尤其是一應犯官待遇,完全是摸著犯官們的心理底線寫出來的,以至于讓靖江王手下那一批官屬都覺著,如果東穆朝廷真的肯善待我等,就是,那啥了,除了氣節上有些不好看外,其實也沒啥關系。

    當然,這是內心深處的想法。實際上,這些官員一群一伙、成群結隊的跑去宮里,等著面聖靖江王,然後向靖江王表達了自己死都不願意投降的心情。他們要表達,他們是忠貞的,他們是清白的,他們是不侍二主的,他們要與陛下您老人家同生死共進退的。反正吧,就差說我們生是陛下的人,死是陛下的鬼了。靖江王病勢愈沉,命太孫出面打發了這些臣子。

    太孫便出來說一句,“各位的心意,皇祖父都曉得了,大家回吧。”如果這話是靖江王說的,這些人估計連屁都不敢放一個,就得乖乖回去。結果,這話是太孫說的,太孫的性子,怎麼說呢,他爹就是個有名的溫文性子,到他這里,青出于藍,簡直是溫文的過了頭。故此,太孫說這話,諸人皆同他打听,“殿下,陛下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字面兒的意思!如果是個性子強硬的,一句話也就堵了這些臣子的嘴,偏生太孫生平不會強硬,只不軟不硬的說一句,“諸位放心就是。”

    這些人也是慣與太孫打交道的,愈發得寸進尺,“殿下,陛下龍體如何了?”

    听這話,太孫方冷了臉,一雙眼楮不悅的望向打听他皇祖父龍體的官員,那官員也知道有些冒失,但在太孫面前竟不知請罪,還梗著脖子道,“非常之時,請殿下恕臣一片忠心,如實告知臣等陛下龍體到底若何!”

    太孫見慣了臣下在他面前恭敬有禮,還是頭一遭見有人敢與他梗脖子的,再加上如今朝不保夕的情勢,心下更是煩亂,一時竟全無主意,只輕輕斥了一句,“陛下龍體,豈是爾等可探听的?”

    此消彼長,那僭越小臣,一見太孫竟無惱怒,愈發得意,竟逼問起太孫來,大聲道,“龍體即國體,臣為國朝之臣,自可相問!”

    太孫臉上鐵青,氣得渾身直顫,還是身畔內侍斥道,“好生無禮!虧你還自稱臣,為人臣者,可有如爾等這般狂妄無禮之輩!”

    這內侍一出口,太孫緩緩舒了口氣,不料這小臣竟大步上前,掄起胳膊啪的一聲抽在內侍臉上,直把內侍抽得口噴鮮血,張嘴和血吐出一顆牙來,這人竟全不知罷手,更指著這內侍鐵面罵道,“我乃堂堂社稷之臣,與殿下說話,焉容得汝等閹人狂吠叫囂!”

    太孫氣得臉都白了,便不泥人也有三分土性,正欲出手教訓此人,就听一聲斷喝,“李墨,你聖賢書讀狗肚子里去了,殿下當前就敢責罰內侍,我看你還要對殿下動手是不是?”

    那小臣見到來人,方鋒芒微緩,低頭說了句,“小臣不敢,小臣一時情願,有失禮儀,還請殿下恕罪。”在太孫面前一揖賠禮。

    太孫冷哼一聲,對來人道,“太傅來了。”來的是鐘太傅,同時也是太孫外公。

    鐘太傅怒視,直看的李墨垂目退下,方請太孫去一僻靜少人處說話,鐘太傅道,“陛下還好吧?”

    場面話太孫還是很熟練的,太孫道,“皇祖父龍體安康。”

    鐘太傅不自覺的嘆了口氣,原本覺著女婿是有福氣的,結果,不明不白的被人毒死了。好在,女婿死了,外孫被立太孫,鐘太傅就覺著,縱女婿福薄,做不得一國之主,好在外孫福氣是有的,不想,哎,轉眼間就要國破家亡了。

    鐘太傅略安慰了太孫幾句,道,“我听說諸皇子皇孫都在宮內侍疾,殿下且去吧,莫在外耽擱了。”

    太孫欲言又止,到底心中之事干系兒子性命,終未與外公多說,略道兩句寒暄,便又回了熙政宮。

    熙政宮里彌散著淡淡的藥香,太孫去見靖江王時,靖江王正由邱側妃服侍著用藥,靖江王喝藥,從來不是一口仰頭而盡,他向來是慢慢的,不急不徐,仿佛在品度著這湯藥的滋味兒。人說,良藥不苦,不知皇祖父除了苦澀,還能品出什麼滋味。

    靖江王見到長孫,依舊不緊不慢的咂摸完最後一口藥湯,接過邱側妃的手帕拭一拭唇角藥漬方問,“都打發了?”

    太孫垂手答道,“打發了,就是孫兒瞧著,諸臣心內似是不安。”

    靖江王何等老辣,一听太孫這話就知外頭不安靜,倒也不將些許小事放在眼里,淡淡道,“安不安的,由他們去吧。”

    邱側妃柔和的招呼一聲,“殿下過來用膳吧。”

    太孫應一聲,一道與靖江王、邱側妃用早膳。

    靖江王這里已安排子孫秘密潛逃,五皇子並不知曉,不過,這也沒妨礙五皇子去抓人。這事兒是南安侯提醒的五皇子,南安侯道,“狡兔三窟,殿下不可不防。”

    五皇子自信滿滿,“我們十萬大軍圍城,諒靖江插翅難飛。”

    南安侯溫聲道,“插翅是難,但倘從地下走,倒也不是不可能。”

    五皇子听這話似有深意,便同南安侯請教,南安侯道,“我年輕時有一次繅匪,原以為勝券在握,山匪去之□□,都說那山匪頭目便在寨中。寨子我命人圍困數日,一只鳥都沒飛出去過,結果卻遍尋這山匪頭目不著,後來細索山寨,方知有隱秘地道。”

    五皇子略作思量,道,“那是一處山寨,挖秘道還好挖,靖江城這樣的大城池,如何能挖出直通城外的秘道呢?不要說秘道,我听說地窖挖深了,在下頭都透不過氣來。”

    南安侯甭看是武將,學識不錯,他道,“地窖不透氣是因為不通氣,秘道則是有進有出,自然氣息流通。”

    五皇子被普及了回氣體流通的常識,連忙一臉期待的問南安侯,道,“南安你特意過來同我說,想是已有了主意。”

    南安侯搖頭,“這倒沒有,臣只是突然想到這一節,過來同殿下說一聲。”

    意思是,成與不成,他不負連帶責任。

    五皇子郁悶的瞧南安侯一眼,召來柳扶風、江行雲說話,柳扶風掌軍也有十余年了,不過,倒沒見過有人從大軍圍城的秘道逃生的。何況,靖江城池規格不小,四面八方,縱有秘道通向何處,全無半點頭緒。還是江行雲道,“我倒有個法子。”

    五皇子問,“江大人快說!”

    江行雲命江巽去她帳中取了一帳羊皮圖過來,在五皇子帳內長案平鋪展開,五皇子、南安侯、柳扶風一並過去看,見上面曲曲繞繞的不知畫的什麼,好在兩人都是掌軍多年,略一沉吟便道,“這像是靖江城的規格,但這線路不似街道。”

    江行雲也沒賣關子,道,“靖江城地下排水管道的路線進出口都在這上頭了。”

    五皇子頗為驚訝,道,“你連這個都探查出來了?”

    “去歲原想進城殺了馮飛羽,一直未尋到機會。”江行雲輕描淡寫一句話,讓五皇子與柳扶風都覺著,唉呀,幸虧咱們與江大人是友非敵啊!更有柳扶風想,上遭得罪了江大人,可得再想個法子,好生再與她賠一回禮方好。就听江行雲道,“現下大軍圍城,如果想神不知鬼不覺的穿過我軍防線,必有一條地道是經過護城渠。”

    三人仔細往這圖上看去,五皇子直接問,“行雲,你說靖江是從哪條路走的?”

    “怕都不是。”江行雲摸摸下巴,道,“靖江城地下排水管道建的不算窄,但也不能直立行走,倘靖江出逃,總不可能爬著出城,別的不論,單論他的年歲便禁不起。縱不說靖江王,就他那些子子孫孫,一個個嬌生慣養長大,縱體力能支,叫他們爬排水管,他們怕也沒這個本事。”

    這,這不白說麼。五皇子腹誹一句,忽而福至心靈,拊掌大笑,“我有法子了!”

    五皇子端量著江行雲這張羊皮圖,一幅智珠在握的模樣,道,“這自來建城呢,都是很有講究的,不論是地上還是地下,你們看靖江城這排水管的情形,可看出什麼了?”

    南安侯與江行雲都有些懵,這能看出什麼啊!柳扶風不愧是自文轉武的,當下一拍桌案,笑道,“是風水!”

    “對!”五皇子道,“不要說挖一條別人不知道的秘道了,在帝都,稍講究的人家挖個茅坑都得請風水先生來看看。找個風水先生,應該能看出點兒來。”五皇子雖想到了,自己卻是不大懂風水的。

    不必風水先生,柳扶風既已開竅,細端量後,取過五皇子案上的一支筆,在羊皮圖上添了一筆,道,“潛龍局。”

    五皇子雖依舊看不出這潛龍局是怎麼回事,嘴里卻是贊道,“扶風,你可真是學識淵博。”

    柳扶風笑謙,“殿下過譽了。”這位少時研究過風水,主要是懷疑他家祖墳風水不對勁,要不怎麼他家長房這般多災多難呢。不說他祖母、他爹那些坎坷,柳扶風少時也是七災八難的活下來的,以至于不得不讓人懷疑,世間是不是真有宿命這檔子事。自風水學成後,柳扶風悄悄在他曾祖墳後墳了三塊青磚,而後就遇著五皇子就藩,見著機會,柳扶風在家給自己卜了一卦,就同他祖母一道去五皇子府上走門路自薦去了。如今可不證明,他這風水學得不錯麼,自從給曾祖墳後墳了仨青磚,他們長房的運道就開始變好了。

    柳扶風請五皇子身邊親侍取了靖江城地圖過來,一並與這張排水管的圖紙並排著看,與三人解釋道,“靖江王的王宮位于整個靖江城最中,靖江城為回字形,東南西北修四座牌坊,以鎮王氣。下為潛龍局,是期待有朝一日潛龍飛升。”

    五皇子道,“靖江王也快飛升啦。”一把年歲,哪里還經得住戰敗被俘的恥辱喲。五皇子是經受過馮飛羽追殺的,于五皇子自己,他寧可自盡,也不能受俘的。

    說句冷笑話,五皇子細看柳扶風添的一筆道,“靖江臨海,扶風你這一筆可就直劃到海里去了。”五皇子臉色微變,“靖江是臨海的,難道他們要往海上逃!”一想,這種可能性還真大,往內陸走,便一時逃了,總有朝廷緝查,倒是不如去海上,就海闊天空了。

    既然靖江王有秘逃海上的可能,五皇子可不想功虧一簣,甭到時靖江城打下來了,靖江王一大家子不見了,那他可就沒臉回帝都了。五皇子道,“南安你點齊兵馬走一趟吧?”

    南安侯道,“我與靖江到底甥舅之親,按制當回避,還請殿下原諒則個。”

    五皇子心下一嘆,想太子可真是眼拙,南安侯這般磊落,偏為了吳國公與南安侯反目。五皇子讓南安侯去,無非是這事兒最初是南安侯提的,且,室內四人,五皇子自是不能去的,柳扶風不良于行,江行雲非軍中將領,倘真能活捉靖江王,又是大功一件,五皇子方提的南安侯。這件功勞之大,南安侯不會不清楚,但南安侯卻是輕描淡寫的拒絕了。既南安侯不想去,五皇子也不耽擱,立刻著李宇過來,與他說明後,命他率兩萬兵馬過去,這也是五皇子的私心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李宇向來有效率,他在軍中能悍勇著稱,三天後回營,除了俘虜若干,還帶回了寧致遠。李宇在五皇子大帳細稟戰斗經過,“真是玄之又玄,那洞口開在一處海神廟里。靖江派了六千禁衛隨行,戰後只余一千零七十四人,靖江王出逃子孫一百三十六人,交戰中不幸傷亡七十八人,余五十八人。一並出逃的將領文臣十人,死七人,余三人。”說著,奉上名單。

    五皇子忙問,“靖江王在其中嗎?”

    李宇搖頭,“靖江王與太孫不在。”

    五皇子微微頜首,李宇繼續道,“還有個姓寧的,就是那個寧致遠,鬼話連篇,說他是四海國使喚臣,原是要帶著這些人投城的。”

    寧致遠要求見五皇子,五皇子原就極厭段四海這群人,趁伙打劫,海匪行徑,幸虧沒給這伙海匪得逞,不然他這一跤真要跌海里去了。五皇子早非昔日剛就藩時心里沒底的皇子了,五皇子掌大權多年,頗見手段,寧致遠想見他,他卻是沒空見寧致遠的,道,“找人看好了他,每餐三個雜糧餑餑,三碗涼水,晾他一段時間再說!”

    五皇子先逮了靖江王數十子孫,心下愈發大定,及至十日之期一到,未用五皇子攻城,城門便被緩緩打開,只見鐘太傅滿面淚痕,一身素縞,帶諸臣屬,出城受降。

    南安侯上前接了受降書,轉呈五皇子,五皇子一目十行看過,柔聲道,“諸位只管放心,本王定會信守誠諾,不知靖江王安在?”

    鐘太傅泣道,“王無顏以對殿下,已與王太孫殿下在熙政宮服毒身亡。”

    五皇子輕聲一嘆,“靖江以死贖罪,本王知道了。”命柳扶風先進去接手城防事務,全城戒嚴,不得擾民。

    而後,五皇子方登上王駕,在諸人簇擁之下,浩浩然開進靖江城。

    至此,長達三年十個月的江南戰亂進入最後的尾聲,因戰亂始于靖江王,史稱靖江之亂。

    作者有話要說︰  ps:晚安~~~~~~~~~~~~~~~~~~~下一章是防盜章,今天先放上,晚七點替換,大家先不要買,就是自動購買也沒關系,晚七點就會替換了~~~~~~~~~~~~~~~~~~~(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千山記》,方便以後閱讀千山記第297章 交鋒之這一天下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千山記第297章 交鋒之這一天下章並對千山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