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記

第264章 交鋒之帝心~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石頭與水 本章︰第264章 交鋒之帝心~

    ,最快更新千山記 !

    對于文康長公主來說,太子五皇子都是佷子,論血緣,太子還更近一些。就拿太子在江南搞出來的亂局說吧,吳國公都陣亡了,她兒子緊隨太子,在保護了太子安危的同時,兒子的安危也是保證。就這一點上看,太子還是很夠意思的。

    當然,這也是李宇武力值夠強,不然換個人保護太子試試

    文康長公主原是不欲攙和皇子事的,她也沒跟她哥說把太子召回帝都,但,召太子還都亦非壞事,就是叫文康長公主說,太子一國儲君,身份不同尋常,在兵荒馬亂的地方呆著,不是個事兒。關鍵是,江南給他搞砸過一回,這可是老穆家的江山哪,像謝莫如說的,改朝換代啥的,朝臣們一投降改奉新朝繼續過日子總有出路,但,哪個前朝皇室有好日子過的就是文康長公主也不放心再叫太子在江南呆著了,別個不要緊的事可以多給太子歷練一二,半壁江山可禁不得這般折騰。

    故而,一個有前科的太子,一個有收拾爛攤子經驗的五皇子,就文康長公主本心,在江南這事兒上,也是更信賴五皇子一些的。

    再者說,謝莫如實在太會給五皇子攢人品了。兩次為朝廷籌得銀兩,還都將功勞讓出來,令文康長公主出面賺名聲。文康長公主得名,她皇兄得利,老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短。這話還是很有些道理的,起碼,不能叫人寒心哪。這並不是說兄妹二人的人品值如何,只是歷來人情事理就當如此,人家好意幫你,你轉頭叫人寒了心,不要說這幫你的以後再不會伸手,就是那沒幫過你的,看你這等人品,也不敢伸手了。

    當然,做皇帝的,不怕辜負人,身邊更少不得人奉承,只是,日久見人心哪。往時國泰民安時穆元帝的確不缺人奉承,當時看滿朝文武都是能臣干才,但如今江南半壁陷入戰火,朝中局勢十分緊張,這時候再看滿朝文武,真是一群一群的尸位素餐,能解燃眉之急的有幾人

    就在這種情形下,謝莫如雪中送炭好幾回。

    穆元帝難道就願意承謝莫如的人情麼

    但,江山在前,只要于江山有益,穆元帝也就承這人情了。

    穆元帝不是個糊涂人,哪怕當初糊涂過,但江南一亂,他立刻就明白過來,派出最有可能收拾住亂局的五皇子。

    當初,江南由南安侯整肅兵馬,乍然一亂,雖兵敗如山倒,尚有一絲元氣得存,這也就給了五皇子重整旗鼓的機會。但,這樣的機會,也只得一次,倘再有太子與五皇子相爭,使得江南半壁盡落靖江之手,穆元帝就真要去列祖列宗面前謝罪了。

    江南之事,太子五皇子擇其一,穆元帝當然會選五皇子。

    但,太子

    想一想,穆元帝就心煩。

    對于太子的江南之行,穆元帝是極不滿意的,只是,近來也有不少人過來明里暗里替太子求情,譬如寧祭酒就說過,“江南失利,非因東宮,蓋因為軍不嚴,為政不謹。”一句話把生死不知的南安侯與死翹翹的吳國公都罵進去了。然後,寧祭酒又說了,“太子既為國之儲君,江南關乎社稷,若知三軍主帥不妥,太子自當細察。倘太子不聞不問,又豈是儲君之道”接著再說吳國公的不是,“軍政相爭,最是誤國。”再說靖江王,“賊子野心,必有一反。當初設江南大總督,防的便是靖江王,靖江數十年積蓄之實力,虧得陛下聖斷,朝野一心,將士得力,阻靖江于直隸。且陛下慧眼識珠,著閩王南下,重整山河。”

    “臣知閩王素來精干,陛下憂太子安危,朝中亦有忠良之士為儲君安危計,上旨請陛下召太子回帝都。只是,臣的意見倒有些許不同。”寧祭酒面容真摯,說起話來沒有半分急迫,從容誠懇仿佛在話家常一般,“當年先帝轉戰天下,一向身先士卒,再未退過一步,是故有我們東穆江山。再者,臣記得當年南安侯投軍,初掌南安州兵事,亦曾一敗涂地,陛下信之任之,方有南安侯大器終成。太子殿下有主政的經驗,于軍略上尚且生疏,初至江南,便遇賊子,吃了虧,受了苦。哎,老臣這把年歲,還沒見過不會犯錯的人。倘太子經此事,能得以進益,于家國社稷,都是好的。”

    寧祭酒當然明白五皇子系是想趁機拉太子回帝都,好令五皇子在江南施為,五皇子系也忒會發夢了,太子,一國儲君豈是這般容易行廢立之事的江南之敗,太子並非統帥,縱有過失,也並非沒有轉寰之地。于公于私,于情于理的,寧祭酒都要過來替太子說好話的。

    別說,寧祭酒不愧是經年老臣,他還真摸到了一點兒穆元帝的脈,只是,奈何寧祭酒官職有限,太子之事,穆元帝肯听他絮叨就是給他面子了,穆元帝真正商量的人是甦相。

    甦相想了想,道,“自江南生亂,上至兩宮,下至百官,皆牽掛太子安危。老臣還是那句話,自古至今,從未有儲君征戰之事。儲君,國之根本,一舉一動關乎社稷。今既知太子所在,當早日召太子還朝。”甦相一直就不大贊同太子去江南的事。

    穆元帝道,“嗯,還是老五更穩妥些。”

    甦相正色諫道,“五殿下為臣,太子為君,君,治辨之主。臣,事君者也。各有其責,各當其位,陛下莫一概而論。”

    穆元帝擺擺手,嘆道,“思道,你性子執正,咱們君臣多年,朕也不瞞你,今江南之事,朕對太子頗為失望。”寧祭酒那些為太子開脫的話,穆元帝要是信了,寧祭酒就不會這些年還只是個祭酒了。

    思道,甦相的字。

    甦相神色肅穆,道,“陛下以誠待臣,臣自肝膽以照。江南之亂,太子雖有過失,但,並非主因。靖江素有反心,早晚必有一反。依先時陛下與老臣預計,靖江有此實力,不足為奇。江南之敗,敗于內亂,人心不齊,故使靖江有可乘之機。陛下正當壯年,待太子還都,好生教導,若能吃一塹長一智,亦為家國之幸。”

    穆元帝嘆,“只盼他能長進些。”

    甦相躬身一禮,“太子疏失,亦是臣之過失。”他身上還兼著太子太傅之職呢。

    “哪里與你相關,朕心里都明白。”穆元帝與甦相君臣多年,這些天忙的,甦相以往還是花白的頭發,如今盡皆皓雪,且甦相忠心,穆元帝是深知的,故而再不會叫甦相來抗太子的鍋。

    換句話說,甦相忠心,不是沒有原因的。一般來說,皇帝是最擅長給自家過失找替罪羊的,但穆元帝就從沒叫臣子頂過缸。

    這一點上看,就殊為不易了。

    不過,甦相也明白,穆元帝嘴里說著五皇子穩妥,心里對太子依舊是看重的。穆元帝或者對太子有些失望,但于公于私,遠未到要行廢立之事的地步。

    畢竟,能說出的不滿,從來不是不滿。

    畢竟,江南局面,朝廷還是能收拾得來的。且,只要重整江南,將來再論功過,太子之過,也便有了可操作的余地。

    畢竟,太子一日未廢,為朝廷臉面計,為皇室臉面計,穆元帝都不會令人過多議論太子疏失。這不只是穆元帝的私心,亦是一國儲君的體統尊嚴所在。

    最快更新,閱讀請。(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千山記》,方便以後閱讀千山記第264章 交鋒之帝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千山記第264章 交鋒之帝心~並對千山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