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記

第218章 戰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石頭與水 本章︰第218章 戰局

    ,最快更新千山記 !

    大皇子雖然白哭了一場老丈人,也是寧可白哭一場啊老丈人多重要啊,不論職位還是人脈還是與父皇的君臣感情,都不是大舅子能比的啊

    尤其,閩地大勝,老丈人詐死有功啊

    大皇子還非常體貼的勸了回妻子,道,“這個老五也是,把戰報寫得跟真的一樣,鬧得大家一場傷心,岳母也病了。家里有好藥材,收拾些給岳母拿去補一補身子。”

    親爹死而復生,大皇子妃是喜極而泣,拭了拭眼角淚痕道,“總算父親平安就好。我再去瞧瞧母親,也寬一寬她老人家的心。”

    永定侯府一聞信兒就著緊的把陵堂拆了,永定侯夫人的病也好了,見閨女女婿又過來,永定侯夫人笑,“不必記掛我,我就是擔心你父親。如今知道你父親安然無恙,我放了心,病自然就好了。”說著又憂心忡忡道,“只是不知你兄弟們如何”老頭子平安了,好幾個兒子還在戰場呢,除了兒子,親親遠遠的族佷兒們也有好幾個。

    大皇子妃勸道,“母親只管寬心,閩地既是大勝,傷亡便不會太多。朝廷若有消息,殿下定能早早知曉的。”

    大皇子亦道,“上封奏章遞得急,應是五弟怕父皇在帝都記掛,先著人把大勝的消息遞了來。戰事結束,便是論功行賞,這折子會慢一些,畢竟閩地那里也要統籌計算的。岳母放心吧,您老保重身子,不然,岳父回來,見您憔悴,心里怕是不大好過。就是舅兄幾個的消息,我也會留意的。”

    永定侯夫人連聲應了,又謝過大皇子,覺著近些年大皇子成熟穩重不少。

    此時帝都上下一派歡騰,胡太後還懵著呢,與趙謝二位貴妃道,“前兒不是還說敗了麼,怎麼又勝了啊。到底是勝是敗啊”懵了。。。

    趙謝二人雖不了解到底怎麼回事,但既是穆元帝特意命人過來說的,都道,“前兒是小敗,這回是大勝,直接把海匪都打沒了,以後就太平了,娘娘只管安心。閩王閩王妃皇孫們都平安,趕明兒就能來給娘娘請安啦。”

    兩人皆嘴巧,听得胡太後露出喜色,胡太後又問,“阿宇可好”孫子重孫子都平安,外孫子呢尤其閨女就在旁邊兒,都惦記著呢。

    胡太後好糊弄,文康長公主可不好糊弄,李宇如何,這倆人不知道啊,也沒敢隨便說,畢竟戰場上刀槍無眼。還是文康長公主自己道,“母後放心吧,駙馬這會兒估計也到閩地了。我就說我前兒去廟里卜的卦再不會錯的,果然是上上大吉吧。”

    胡太後樂呵地,“是啊是啊,以後再遇著這沒主意的事兒,咱們就去卜一卜。”

    文康長公主道,“甦妃想必也記掛著呢,母後打發人去同甦妃說一聲,也叫她放心。”

    胡太後笑,“這話是。”打發身邊兒嬤嬤去了。

    謝貴妃笑,“閩地大勝,閩王平安,甦妃听此喜迅,放了心,這病也就容易好了。”

    趙貴妃亦笑,“是啊,閩王就藩這些年,娘娘與陛下無一刻不掛念,眼下就是藩王三年一次回帝都請安陛見的時候了,娘娘可得重賞閩王才是。”

    胡太後眼楮都要笑沒了,連聲道,“賞,賞。”

    謝貴妃雖然與謝莫如關系一般,但這種國之大事,謝貴妃也不會希望閩地戰敗,何況,謝家一堆家族子弟都在閩地呢。趙貴妃對五皇子夫婦是沒半分好感的,奈何兒子岳家興衰皆系于閩地,故而,亦是盼著閩地好的。其他人更不必說,除了寧榮大長公主,誰不盼著朝廷平安呢。

    故而,一時間,慈恩宮笑聲不斷。

    就是公侯之府,亦是無數的念佛聲響起。

    如戚國公、平國公這樣都是嫡系子弟在五皇子麾下,而且就在前線的,自戰事起就不知去廟里佛堂燒了多少柱香。先時听聞連永定侯都戰死了,兩家人心驚膽戰的做了好幾回平安道場,如今又聞閩地大勝,永定侯也活了,兩家人就是天天盼著自家子弟平安歸來。

    只要活著,只要平安,封賞就少不了。哪怕沒封賞,可也別烈士了啊。

    雖然當初去閩地都是押一場富貴,可到性命關頭,兩家反倒把富貴看淡了許多。連一向偏心眼兒著稱的平國公都與自己一休一迎的正妻王氏夫人道,“待扶風回來,就讓老大襲爵吧。”平國公一直不滿意嫡長子平庸,嫡長孫柳扶風又不良于行,故而于爵位上多有踟躕。如今隨著柳扶風戰功顯赫,平國公也下了讓爵的決心。

    王氏淡淡,“听國公的。”

    望著白發滿頭的正妻,平國公有些愣神,怎麼好像只是一剎那,我們就老邁至此了呢。這些年的恩恩怨怨,仿佛都隨著青絲變白發最終只剩一絲悵然。

    平國公想說什麼,終是沒說,嘆口氣,抬腳去了。

    王氏冷聲一哂。

    戚國公夫人在家問了丈夫一千兩百遭,“不知什麼時候有三郎的消息你說,三郎不會有事吧”

    戚國公自己都擔心的要命,哪里經得起老妻日日逼問,頭發是一把一把的掉,眼瞅就要成禿子了,還得安慰老妻,“現在是大好消息,你就甭天天叨叨了,能照顧肯定會照顧三郎。王妃的堂弟也在軍中呢。”

    戚國公夫人直嘆氣,揉著心口,“我這心,沒一刻能放下的。”

    戚國公建議老妻,“那你就去拜拜菩薩。”

    戚國公夫人叫著丈夫,“咱倆一道拜,心虔。”

    戚國公只得跟老妻去求神拜佛。

    至于謝家,門檻更是險被人踏平。

    謝家其實哪里就比別人家有啥小道消息呢,但,大家就是愛到他家來,坐坐也好。其實,謝太太也擔心的了不得呢,謝家在閩地的人口也不少啊

    如今听說勝了,謝太太總算能拿出些話來安慰大家。既是勝仗,死的人肯定不多,且安心且安心。

    此刻,闔帝都都在盼著五皇子第二封細致的戰事奏章到來。

    五皇子自己也忙的恨不能生出三頭六臂,此次閩地大勝,那是指對“海匪”大部隊的殲滅,還有小股流竄的匪類需要追擊。五皇子也十分鼓勵鄉民繅匪,特別的小股的,落單的匪徒,論人頭算銀子。

    除了追繅“海匪”,還有戰爭後千頭百緒的事要處理,連永安侯都被抓了壯丁,去前線幫著重新布置沿海防線。

    再有,更重要的事就是戰事總結,戰亡將軍的撫恤,還活著的有軍功的將士名單,各人什麼軍功,都要羅列清楚。還有在戰爭中犧牲的官員,怎麼著也得得個烈士的名分吧。這些名單就有一尺厚了。這些名單關系到以後的朝廷封賞,自然更得慎重。

    謝莫如就是安撫戰亡官員的家人,這方面,她有不錯的臂膀,唐夫人就幫著安撫武官家屬,甦夫人負責文官家眷。若是有女性長輩在的,安排可靠住處,若只剩下孩子的,就送到謝莫如這里,謝莫如來安排。

    江行雲這里讓徐黃二人去安撫城中商賈,徐少東心有余悸,道,“真是險中又險。”他跟著大部隊逃命時還以為閩地真的完了呢。

    江行雲道,“此次大勝,閩地總有數年安穩。”

    黃悅同江行雲道,“吳地底蘊,可不止這些。”

    “潰逃的海匪僥幸有登船的,據說都被段四海收入囊中。”江行雲一笑,“吳地,是不會看到任何一艘船回去的。”

    聞此消息,徐黃二人不由暗暗心驚。

    江行雲道,“對了,我們這里也留下了十幾艘大船,你們認不認得懂得船舶建造的人。”

    二人皆道,“倒是有懂的。”

    “有多少”

    倆人商量後道,“老師傅不多,只有二三人。”

    “讓老師傅們準備一下,一會兒我著人送他們去軍前,柳將軍有事。”

    柳將軍,此時說柳將軍,除了全軍統帥柳大將軍,還能有誰雖然這樣的老師傅對于哪個商家都是極為珍貴的存在,二人還是立刻應了。他們以後想進行海貿,少不了與軍方打交道。

    總之,閩地大勝,徐黃二人更是增強了跟著江行雲干的信心。

    但,此戰,也不是沒有遺憾。

    江行雲就與謝莫如道,“我以為段四海怎麼著也得跟著靖江王的人一並登岸撿個落呢。”

    “是啊,他們要跟著一並登岸,此次也能一舉消減段四海的實力。”謝莫如笑,“十事九難全。倒是段四海打得一手好劫,收攏了不少靖江王的殘兵。”

    江行雲道,“這個段四海,以後定是勁敵。”當初這誘敵之計,針對的不只是靖江王,還有段四海。誰曉得靖江王的人上了當,倒是段四海這家伙,非但沒上當,還跟著撿了不少東西,除了收攏靖江王的殘兵,還有靖江王留在沿海的大船,段四海偷了不少回去,要不是柳扶風率人回去的快,得給偷沒了。

    謝莫如笑,“天大地大,各有各的地盤兒。好在他一時還危脅不到我們。”

    江行雲深以為然。

    倆人正說著話,五皇子過來了,江行雲起身道,“我先回了。”

    謝莫如有些詫異江行雲這就要走,還是點點頭,道,“哦,那你就去吧。”

    自從見五皇子哭那一路,江行雲見五皇子就有些不自在,江行雲這輩子,啥人都見過,平生唯獨最見不得一種人︰哭包。雖然知道五皇子是裝出來的,但那一路,硬生生把江行雲給哭傷了,自此見不得五皇子。

    五皇子見江行雲告辭,還道,“此次議功,斷不會委屈到江姑娘。”

    “有勞王爺。”行一禮,江行雲就走了。

    五皇子還道,“江姑娘怎麼怪怪的。”

    謝莫如起身迎一迎五皇子,笑,“大約是見你不大好意思。”

    “這是為啥”五皇子哈哈笑,“就是先時在路上,那也是商量好的。”

    五皇子並不介意路上江行雲出言不遜,若非如此,戲怎能做得逼真。實際上,五皇子不知道當時江行雲看他哭一路是真正火大。當然,這也能從側面說明五皇子演技委實不錯。五皇子從來不肯委屈身邊人的,江行雲既與國有功,五皇子道,“我想稟明父皇,給江姑娘授官。”

    “這也好。”謝莫如道,“凡與國有功,必要有其封賞,才算公道。”

    “還有件事要同你商量。”五皇子有些吞吞吐吐,不好開口,謝莫如最見不得他這樣,嗔道,“有話就說,看這磨唧樣。”

    “是這樣,現下不是銀錢緊張麼,我想著,咱們的王府暫緩一緩。待安穩下來,再重建王府。”家里虧得他媳婦會藏錢,損失不大,按理該先建王府的,可甦巡撫見天的哭窮,五皇子一心軟,這銀錢就給甦巡撫哭去不少,有些不湊手。不光銀錢,現下百姓正重整家園,怕是抽丁也不好抽。

    “眼下正是收成的季節,建王府倒不急。要我說,建不建都無妨,殿下難道忘了,我們就藩三年,該回帝都陛見請安的。”謝莫如笑。

    “這回閩地安穩了,陛見後,我想帶母妃過來,好一家子團聚。”

    謝莫如曲指輕敲膝蓋,思量道,“咱們這一去,短時間內,怕是難回閩地。”

    “這是為何”五皇子道,“我也舍不得父皇,可閩地只是剛一場大勝,靖江底蘊何其深厚,以後怕還有仗要打。”

    “陛下平生大患,就是靖江了。”謝莫如道,“當初令永定侯練海軍,也是為了遏制靖江局勢。可惜永定侯大敗,當時殿下剛主審過科弊案,得罪的人多,就給他們推到了閩地。如今殿下勝了,陛下下一步所想,必是蕩平靖江之事。”

    五皇子心下微動,他也認同妻子的看法,道,“此事我也想過,咱們閩地,正挨著靖江王封地,父皇若有此志,正是用咱們的時候。”

    看五皇子這滿腔的雄心壯志,謝莫如緩緩道,“整個吳中,其實都是靖江王的地盤,閩地可偶有一勝,但要蕩平靖江,一個閩地是不夠的。當時太\祖皇帝給靖江王定下靖江封地,其實有其用意所在。靖江雖富有鹽鐵,但戰略上不算突出,它北接魯地,西臨安徽、江西,南接閩地,而吳地,在四者包圍之中。如果想真正收回靖江之地,必要魯地、安徽、江西、閩地四下聯手,將靖江困于其中,方能慢慢消減靖江實力。”

    “我也這樣想。”五皇子深覺遇到知音,越發有了談興,道,“咱們這里,閩王一時半會兒總會消停。但這只算局部小勝,真正想大敗靖江王,限制其王權,必得四地聯手,合圍靖江才行。我正想著回帝都同父皇說這事兒呢。”

    “殿下這樣想是對的,只是此事有一樣天大難處。”

    “難處多了去,我們與靖江此戰,備戰足有三年。想真正收回靖江之地,何止再一個三年。還有軍備支出,也是大數目啊。”五皇子感慨。

    謝莫如笑,“能用銀錢解決的,就不算難事。”

    “那還有什麼難的,只要勤于練兵,把兵練熟,給我六年,我有信心收服靖江。”先前五皇子也沒想過能大敗靖江王,如今勝了,五皇子信心大增。

    “殿下論身份只是閩地藩王,可殿下提出的意見是四地聯合圍困靖江,殿下的權限在靖江,難不成殿下學能管了魯地、安徽、江西的事”謝莫如這一問,真把五皇子問住了,五皇子道,“我並不是要攬權,可是依我所想,要成合圍之勢,必要四地聯手。而且,這打仗不比別個,必要有一人掌全局,總不能魯地設一位將軍,安徽設一位將軍,江西設一位將軍,閩地由我做主,那我得問問,到底听誰的若沒個做主的人,這事兒難成。”

    “這就是合圍的難處所在。”

    五皇子道,“這也只是暫時打仗時這樣,待靖江平了,咱們就不管別處的事兒了,還是回咱的封地去,還不成”

    “殿下願意,我也願意,這不只是出自私利,從大處想,皇子中,只有殿下有與靖江王交手的經驗,而且,殿下打了勝仗。只是,殿下再多想一步,此次閩地大勝,朝廷封賞必是厚賞。殿下身邊的屬官朝臣,必皆有所賞。而靖平靖江之事,較之此戰,重要百倍,所以,一旦收服靖江,將來的軍功封賞必非今日所比。正因如此,會有許多人不願意看到殿下主持此事。不然,將來以何酬殿下之功”

    其實,五皇子現在不能不說沒野心,他與太子不睦時,尤其太子給他下絆子時,五皇子惱怒時心中也升起過對太子的不滿。不過,五皇子道,“這仗都沒打呢,難道就有人這般忌諱我”五皇子雖然有些小小野心,他依然認為,先把靖江打下來,再說別的呀。

    五皇子道,“難道我只管閩地的事都不成誰願意做這四地的統籌大將軍誰做好了,閩地畢竟是我的封地。”封地的事,總不能不讓他管吧。

    “殿下當然能管閩地的事,但殿下是皇子是藩王,若四地設統籌大將軍的話,朝中哪一位臣子的官爵能在殿下之上呢他既官爵不比殿下,如何能越殿下而行權若不能一攬四地之權,又如何能統籌圍攻靖江之事”

    五皇子咬咬牙道,“若是為朝廷大事,我讓些步也是可以的。”如果朝廷正式對靖江出兵,五皇子怎麼也都想參加的,他總不能在帝都閑著。

    “要怎麼讓倘軍事認知上有所沖突,誰願意讓讓一次可以,誰願意讓兩次,讓三次難道殿下藩王之尊,要受別人管制吩咐”

    五皇子立刻閉嘴不言了,他平日間沒什麼架子,也平易近人,但閩地的事都是他說了算的。他要做什麼,也必能做成的。要換叫他听別人的吩咐,除非發號施令的是他爹。

    “朝中沒人比我更有經驗。就是臣子中,難道還有比扶風懂用兵的”五皇子道,“除了我,你說說,還有誰比我更合適”五皇子自己都想不出。

    “臣子中沒有,皇子中有。”

    “誰”不可能啊,他哥他弟都沒出過帝都。

    “東宮。”

    五皇子大驚,險沒從榻上跳起來,失聲道,“絕不可能東宮為一國儲君,怎麼可能親掌兵事朝中又不是沒可用之人。”

    謝莫如篤定,“殿下不信,只管走著看。有一事,我希望殿下听我的。”

    “絕不可能,朝中文臣武將無數,東宮為國之儲君,怎能親臨戰事”他媳婦說話一向準,這次五皇子是不能信的。

    “殿下,什麼是政治”

    五皇子一時不能言。

    謝莫如自問自答,“政治就是交易與妥協。”

    要是謝莫如早八年說這話,彼時年輕的五皇子定是要駁一駁的,但在朝中當差數年,就藩三載的成熟藩王,對此回答,竟一時駁不出。他為了收攏唐總督,都要把小唐擱到藩王府為官,甦巡撫不可謂不忠心,他仍是擇甦巡撫一孫為兒子伴讀如果說得難听些,這里面有交易也有妥協。

    五皇子長嘆,“交易與妥協的前提應該是把朝廷建設好,而不是人人私心私利,只為爭權奪利。”

    謝莫如一手放在五皇子肩上,“殿下說的對。”

    “對有什麼用”五皇子一臉郁悶,“你說的雖不好听,對的時候卻比我多。”

    五皇子道,“依你說,難道東宮真會”

    “殿下,你怎麼看東宮。”謝莫如淡淡道,“東宮包括太子,也包括所有依附于太子利益的官員。其實,太子現在不一定會有主掌江南戰局的意思,但太子系的官員會讓太子動此念想。”

    “太子也不是木石泥偶。”怎麼說也是一道長大的兄弟,五皇子對太子還是了解的。

    謝莫如道,“如果是我,我會對太子說,太子親征,一則不令閩王功高震主;二則太子為陛下分憂,乃人子孝義所在;三則太子有了軍功,儲位安定,國家安定。”

    五皇子听這話就生氣,“這叫什麼話劉邦都說,吾治國不如蕭何,出謀劃策不如張良,帶兵打仗不如韓信。東宮又不是要做將軍的,不至于此吧。”

    “必至于此。”謝莫如道,“殿下不要以為這是關系太子一人之事。殿下想想,多少人因殿下此戰升官封爵,跟隨殿下的人有了封賞,有了官職,有了地位。有殿下行事在前,那麼,其他人,會不會也想由此搏取富貴。當然,富貴一說難免顯得俗氣,文雅一點兒的說法兒是,生前身後名。何況,自公義來論,靖江也到了不收拾不行的地步。”

    五皇子皺眉思量,“要說東宮想從中得利,我能理解,但再怎麼說,東宮親自督戰,也太冒險了。”

    “東宮不督戰,督戰之事必落殿下身上。”

    五皇子一噎,他與東宮的關系,委實不比從前了。如果由他督戰,必是他的人得利最多,哪怕五皇子有意照顧太子一系人馬,可從戰略上,五皇子肯定是要重用自己人的,除了私心,還有,自己人他用慣了,用的放心。的確,太子不會看他坐大。哪怕太子允許,太子一系的人也不能讓他擋了他們搏富貴的機會。

    五皇子道,“如果東宮督戰,我在閩地做個副手也使得。”

    謝莫如正色道,“這就是我要殿下應允我的事,如果此次回帝都,東宮督戰之意,殿下絕對不要再涉靖江戰局。”(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千山記》,方便以後閱讀千山記第218章 戰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千山記第218章 戰局並對千山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