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當球長

第一千零一百一十五章 閣下,這是今天的報紙!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漢風雄烈 本章︰第一千零一百一十五章 閣下,這是今天的報紙!

    ,最快更新我要當球長 !

    南京的英國駐華大使詹姆斯•科沃爾收到了上海領事館領事大衛•麥克沃伊發來的急報,他們在上海的長江口處看到了一條非常奇特的蒸汽船,這艘船沒有風帆,也沒有兩側的明輪,用的應該是螺旋槳,可是它的航速比起英國曾經制造的螺旋槳船來高出的不是一丁半點,那完全是輪船的‘正常’航速。也就是說,中國人在螺旋槳的研究上已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而且更讓科沃爾震驚的是,大衛•麥克沃伊說那艘船的外表全都閃耀著金屬的光澤。

    中國人並不是用銅把船身和甲板徹底包裹了一片,就像英國的一些戰艦那樣,這艘船的外表刷的還有油漆,所以不太可能是銅,那更應該是鐵。

    銅的密度雖然比鐵要高,但這並不意味著銅就比鐵要硬,海軍銅更多是為了防腐蝕。而以中國人的財力,他們不可能連這點銅都拿不出來。大衛•麥克沃伊更傾向于那是一艘鐵殼船,或者說是鐵甲艦。

    在英國本土,已經有人提出過這個理念,在艦船外表包上一層鐵甲,這必然對火箭彈和炮彈都能起到良好的防御作用。可如此一來艦船的航速就太慢太慢了。就算是強大的一級風帆戰列艦,披上哪怕厚度僅僅是一公分的鐵甲,整個工程下來,艦船上的負重也將增加二百多噸。而且這鐵甲不是說掛上去就算完事兒的,除了鐵甲外,船體還要加裝內襯木板啊。如果裝甲厚度是一公分的話,內襯木板的厚度就至少是三公分,甚至是四公分、五公分。當然,最最基本的一點就是,這鐵甲既然已經裝了,那怎麼可能只一公分厚度呢?

    一公分厚度的裝甲是能防得住火箭彈啊,還是能防得住炮彈啊?

    六角炮的穿透力是很強大的。

    所以,船只如果真的要上鐵甲的話,那必然是吃水線以下部位減弱,用以增強吃水線以上部分,尤其是船舷位置的帶甲厚度。

    而船舷位置的裝甲厚度如果增加,這就會影響到最上層炮位的使用了。艦船麼,不能犯頭重腳輕的錯誤,英國人討論的結果是撤掉上層甲板的火炮。所以鐵甲船在英國內部的爭議很大!

    贊同黨和反對派的都各有很多的支持者。

    鐵甲艦在英國還是一個討論中的話題,難道中國人就已經搞出來了嗎?

    再說了,中國人用螺旋槳代替了明輪,這對蒸汽船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推動。而英國人對此還有著長遠一眼看不到盡頭的距離。這就是差距啊。

    科沃爾知道,自己今後的情報重心需要轉移到那個方面了,與其對中國人的財政數字孜孜不倦,還不如多放點心在這艘鐵殼船上呢。

    “啪啪。”敲門聲響起。

    “進來。”科沃爾把手里的情報丟在了桌面上,雙手捂住了自己的臉面,在中國搞情報談何容易啊。來人是他的秘書布魯姆,一個很帥氣的英格蘭小伙。

    布魯姆的聲音也響了起來。“閣下,這是今天的報紙。”

    科沃爾並沒有把手從臉上拿開,他現在內心很無奈。

    布魯姆也沒有轉身離開,而是說道︰“閣下,我認為您很有必要立刻看一看今天的報紙。”

    不管是《中原日報》還是《軍報》,都大篇幅的報道了“承天號”的消息,這可是一艘全鐵質的螺旋槳式蒸汽船啊,全世界都是第一艘。

    科沃爾心里頭如是挨了一拳,他剛才還去想著怎麼窺視螺旋槳式蒸汽船的秘密,現在中國人就自己公布開了。排水量一千五百噸,滿載四千二百噸,載貨量比同噸位木船超出20%,造價與同噸位木船相當,但航速高達9節,扛災難性比之木船明顯超出,這是全鐵質的蒸汽船……

    這意味著中國人的技術已經真正成熟了。他們不藏著掖著的原因是因為這種船舶,他們要徹底的推廣到明面上來了。

    “閣下,《中原日報》的第五版,您也需要看一下……”

    布魯姆再一次做著提醒,中國人的招數真的是一環扣一環啊。這邊剛剛公布了鐵船的消息,那邊就大力鼓吹起鋼鐵冶金產業的新專利發明了。

    雖然誰都清楚,鐵船一出,必然會刺激到鋼鐵業的大發展。但英國人沒有想到中方的力度會這麼大。

    中國的鋼鐵技術一直領先于世界,其產量自然也居世界之首。

    早在四百年前的明永樂年間,中國全國課稅記錄,鐵產量就搞達一千九百五十七萬余斤,合九千七百余噸,嘉靖時,單廣東一省鐵產量已達三千余噸,出口日本、柬埔寨、緬甸、爪哇、呂宋、交趾多國。

    清朝時期,鐵產量有了進一步發展,但這擋不住歐洲人的飛速進步,在上個世紀中葉,不僅英俄法的鐵產量超出了中國,就是普魯士、奧地利、瑞典等國的鐵產量也一點點把中國拋在了身後。

    截止到西歷的1800年,英國的鋼鐵產量已經超過了二十萬噸,這一產量雖然及補上後世一個鄉鎮小廠的產量,但卻遠遠超過了原時空這一時間的中國,在這個年代卻是一個相當輝煌的數字。英國自己的鋼鐵產量比整個歐洲大陸各國的鋼鐵產量總和都要高,而整個歐洲的鋼鐵產量加在一塊也比不上中國的一半。

    現在距離1800年已經又過去了十余年,英國人的鋼鐵產量從二十萬噸增長到了三十萬噸出頭,可中國的鋼鐵產量卻從接近一百萬噸增長到了超越一百五十萬噸。

    可以說,中國的鋼鐵產量佔據了全球的三分之二。

    如此產量在如今這個時代,可以說已經完全能滿足中國自身的需求了,還能大幅度出口給印度和個個屬國。甚至于前些年中國的鋼鐵價格還有了大幅度下滑,要不是戰爭開啟,要不是鐵道的修建,中國的鋼鐵產業現在不可能有一百五十萬噸的輝煌。

    可現在鐵船一出,鋼鐵供應的平衡就又被打破了。

    中國航海業是很發達的,尤其是日後整個美洲大陸的開發,那速度直接就在于中美之間的運輸聯系有多麼的緊密性。可想而知今後大鐵船會對原來的造船業產生多麼巨大的沖擊了。

    就算國家一時半會兒的不會放開螺旋槳船,機帆混合動力的大鐵船也是可以有的。以現今中國的市場需求,想都不用想,那一艘艘大鐵船必然會跟那下餃子一樣不停的下水。

    所以,一百五十萬噸的鋼鐵產量看似很巨大,相對于中國自身的需求來講卻是遠遠不足的。陳鳴心理面覺得,未來十年里,中國的鋼鐵產量至少要達到500萬噸才勉強夠用。

    別以為這是個虛頭,要知道鐵路的修建不僅僅只是在中國,日本、暹羅、七汗國他們也需要鐵路,美洲的那些藩國和屬國也需要鐵路。

    這一條條鐵路就像是人身體里的一根根筋脈,當鐵路貫通東西南北了,那也就等于人體內貫通了任督二脈,那會是一個質的進步。可以讓各國的經濟發展走向高速,也能讓各國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達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但350萬噸的鋼鐵產量差距不是一年時間就能完全彌補的。

    陳鳴他們回到南京之後,在皇帝的建議下,內閣制定了一個五年發展計劃,從下一任內閣開始,中國的鋼鐵產量需要步步高升,穩步高層。從現在的150萬噸/年,到初步的200萬噸/年,從200萬噸/年到未來的300萬噸/年、500萬噸/年。

    而除了鋼鐵產量外,這個計劃還附帶了國內的蒸汽機數量,新增公路長度,新增鐵路長度,新增煤炭噸位,新增船舶制造噸位等等。

    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而這個計劃所有目標的載體就是中國的鋼鐵產量。

    要完成這個五年計劃,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在于鋼鐵產業的發展,沒有鋼鐵,船舶、鐵路、蒸汽機的建造都無法完成。而五年的時間里將鋼鐵產量至少翻增一倍,對于內閣來說壓力也不算小了。

    中國的鋼鐵產業不比英國,後者的總體量小,而前者卻有高達150萬噸的產業值。這要從150翻增到300,也不知道要有多少大中小型鋼鐵廠要被淘汰。

    陳鳴作出這份計劃的時候並不覺得自己多麼的激進,這個數值可不算離譜,英國人的鋼鐵產量從1800年的20萬噸出頭增至到1840的80萬噸/年用了四十年時間,可英國人是完全的市場經濟,中國可還有一個強力的政府呢。而且英國人1840年的80萬噸鋼鐵產量到了1850年,就飆升到了256萬噸。十年時間增加三倍多,而到了1870年更進一步增加到600多萬噸。

    這是因為什麼?

    完全是技術的進步。

    原時空英國鋼鐵產量增長如此之快全是因為技術。這方面中國的條件要遠遠好于英國。這麼多年專利法案的事實已經維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次內閣就趁機對外公布了幾項研究所的新發明,其中就包括吹氧和吹堿的轉爐技術。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要當球長》,方便以後閱讀我要當球長第一千零一百一十五章 閣下,這是今天的報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要當球長第一千零一百一十五章 閣下,這是今天的報紙!並對我要當球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