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當球長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圖林斯克戰斗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漢風雄烈 本章︰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圖林斯克戰斗

    ,最快更新我要當球長 !

    圖林斯克的景色很平淡,這里地勢平坦,沒有高高的山嶺,沒有大片的森林,也沒有伏爾加河對岸那數量眾多且曲折的河流,就跟俄羅斯內陸無數普通的城鎮一樣,平平淡淡。

    上萬俄羅斯人在這座城市和其周遭區域里繁衍生息,他們中很多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對于圖林斯克的地理地勢爛熟于心。這是俄軍的一個優勢。

    伏爾加河左右兩岸的水文環境是完全不同的,左邊只有寥寥幾條支流,而右岸則分布著大量的曲折小河和大小不一的水塘湖泊,二十公里之內幾乎沒有貫通相連的陸地。

    那圖林斯克為什麼能成為伏爾加河下游流域的水陸交通樞紐呢?那就是因為圖林斯克當面的伏爾加河水流平坦——伏爾加河流經圖林斯克的時候水道猛然變寬,從上游的不足一公里陡然增長到了四公里,而且河對岸——伏爾加河右岸,是少有的一段沒有縱橫交錯的小河、支流和湖泊水窪的地方。

    只可惜中國人在伏爾加河的多處狹窄處堵塞了河道,他們破開厚厚的冰面,浸身在冰冷的河水里,將沉船、暗樁、木排,一一布置在看伏爾加河的水面下,各類手段層出不窮,直接廢掉了伏爾加河的水運。以至于俄軍在向阿斯特拉罕進軍的時候,只能通過泥濘的陸路來轉運物資。當初的里海艦隊可是有不少戰船通過伏爾加河,轉移到了察里津以西區域,現在也全成看了瞪眼瞎。

    帶領部隊先行的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多赫圖羅夫直接就引著三萬俄軍奔赴了這兒,而光是為這三萬俄軍運輸物質的俄羅斯平民就有四五千人。

    俄羅斯的春天是淤泥遍布的世界,融化的冰雪讓這里的交通變得一塌糊涂。四五千俄羅斯平民運載的物質大部分是軍火,而糧食則僅僅夠俄軍先頭部隊一月左右的食用。

    百十公里的道路俄軍足足走了五日,等到鐵將軍帶領著大批的俄軍抵到圖林斯克的時候,國防軍的防御陣地已經修剪完整。陳漢的陣地北起伏爾加河畔的普里鎮,中部經過布利斯克村,南部到梅麗吉諾村,幾乎全線都能夠得到伏爾加河的掩護。

    一片平坦的圖林斯克不能像博羅季諾村有效地限制拿破侖那樣限制俄軍的隨意機動能力,國防軍在兩翼的布置薄弱了一些,但俄軍很難實行包抄,他們想要包抄就只能冒險進行大縱深迂回——也就是在沒有拔掉圖林斯克的情況下,派出軍隊繼續向東南方沿伏爾加河行動,徹底的把圖林斯克的陳漢國防軍包圍在圖林斯克,但這樣勢必要動用更多的部隊,並且拉長戰線。

    要知道,中國人雖然把察里津和其下的伏爾加河堵塞了,可是從圖林斯克起,中國人就沒有再在伏爾加河上動手腳。

    所以,俄軍是不能運用伏爾加河水運的優勢,而陳漢卻是可以。此消彼長,俄軍細思之,很受傷的。

    圖林斯克的碼頭上就有不少的船只,萬一事情不妙了,他們就可以從伏爾加河上溜之大吉。而俄軍在渡過了圖林斯克之後,卻要時刻提防著來自河上和對岸的襲擊。誰讓巴格拉季昂不願意分兵伏爾加河右岸呢,那他們就只能這麼忍耐著。

    所以,俄國人別看是這里的前地主,他們卻也只能被迫在對他們不利的條件下向東方進軍,聖彼得堡不能容忍阿斯特拉罕和高加索的丟失。

    多赫圖羅夫必須在狹窄的戰線上進行正面突擊,才有可能突破陳漢軍的防線。

    拔掉圖林斯克這顆釘子。

    “我方的陣地選定在圖林斯克西北約10俄里的塔拉鎮,這里是周邊所能找到的最佳陣地了。”距離合適,能時刻掌控著戰場動態,而又不會有危險。因為在圖林斯克往北三公里的地方就有一處沉船堵塞處,中國人的軍隊不可能走水路偷襲塔拉鎮,而要是從右岸進攻,但是那一條又一條的河流和無窮無盡的水坑湖泊都能讓大炮遠離戰爭。

    而中國人沒有了重武器,連火箭彈的攜帶都數量有限,這對塔拉鎮完全構不成威脅。

    “但願我們能輕易地擊敗中國人【圖林斯克里頭的】,那樣,我們就將有非常大的希望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多赫圖羅夫的大腦非常清晰。他很清楚俄羅斯的力量,軍隊還要對付烏克蘭、黑海的奧斯曼帝國,用于東方的軍隊看似力量十足,實際上卻是無根之水。

    這十四萬人幾乎是俄羅斯能夠拿出的全部兵力,剩下的預備隊和二線部隊那都是對付奧斯曼人的。

    就在俄羅斯擊敗拿破侖的時候,奧斯曼人再度向烏克蘭增加了十萬軍隊,加上克里木半島上的奧斯曼軍,已經有近三十萬的奧斯曼陸軍奮戰在俄羅斯的戰場上了。

    奧斯曼給俄羅斯的壓力很大,烏克蘭對于俄羅斯來說一樣是不能失去的。亞歷山大一世為什麼更多的關注東方而不是烏克蘭,唯一的解釋就是陳漢比奧斯曼帝國的威脅更大。

    龐大的中國是能真正的一口口吃掉俄羅斯的,而奧斯曼帝國雖然這些年軍事振作了不少,但俄羅斯人看伊斯坦布爾,那就像看一堆冢中枯骨一樣。

    一句話,亞歷山大一世更看好中國的未來,而並不怎麼看好伊斯坦布爾的未來。

    強大的中國只會越來越強大,而現在看起來挺強的奧斯曼帝國,卻沒人看好它的未來。

    在備戰過程中,陳漢駐守圖林斯克的潘昶格式化地部署了軍隊,構成了縱深戰斗隊形。該隊形基本包括四個集團︰右翼、中央,左翼和預備隊。

    左翼軍隊主要任務是堅定地‘保護’住通向阿斯特拉罕的陸路通道。中央軍隊的任務是防守圖林斯克城和炮兵陣地一線。右翼由土爾扈特汗國的副王策凌德勒克統率的部隊守衛,部署的兵力相對少了一些,但右翼靠著伏爾加河部守,普里鎮的壓力也最輕。同時他們還作為預備隊機動使用,可以增援中央和左翼部隊實施反突擊。

    至于最後的預備隊則布置在陣地的大後方,也就是圖林斯克碼頭的位置。

    預備隊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就是先機,指揮官手中掌握著一支預備隊那就等于掌握著戰斗的先機。

    也是有了預備隊才能進行長期斗爭和不斷削弱進攻的敵人。

    陳漢的軍事教材上清晰無比的點明道︰“……應盡可能長久地保留預備隊。因為一個將軍,只要他手中掌握著預備隊,他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開戰前,潘昶親自視察了左翼陣地,整個戰場上,壓力最大的就是左翼。

    俄軍氣勢洶洶的撲來,潘昶擔心左翼陣地有失,就臨時決定在一線的梅麗吉諾村與二線陣地之間的三個小土丘上修築一道臨時陣地。但為了爭取時間修築堡壘,潘昶命令梅麗吉諾村的守軍必須堅守前沿陣地,發揮出梅麗吉諾村戰線支撐點的作用。

    當天傍晚,俄軍以一萬三千名步兵、兩千名騎兵,還有50余門大炮,向梅麗吉諾發起進攻,駐守在那里的國防軍有一個團的步兵和一個騎兵營,以及30門大炮應戰。

    經過1小時的猛烈對射,俄軍停止了攻勢。夜幕開始降臨,當月亮升起在天空的時候,更加殘酷的夜戰開始了。先是炮火對著轟,然後是火箭彈對著轟,最後是殘酷的白刃戰。

    戰斗從晚上八點十分開始,一直達到了凌晨一點鐘,俄軍付出巨大代價後才佔領了梅麗吉諾村的外圍陣地。兵多的俄軍開始對著梅麗吉諾村展開進攻,可關鍵時刻蔣魁帶著一個團的援軍趕到,又把俄國人給殺退了。

    到了第二天天亮,梅麗吉諾曾2次易手,激戰一直持續到太陽升起。俄國的傷亡人數比國防軍多出不少來,他們付出了四千人的代價,可也把駐守梅麗吉諾村的國防軍整編086旅打的元氣大傷。而且陣地上的防御工事也遭到了徹底的破壞。蔣魁根據潘昶的命令,將部隊撤至二線。

    梅麗吉諾村發生的戰斗,對于雙邊來說都是意味深長的。俄國人表現出了自己的高昂斗志,而陳漢的國防軍也表現出了自己的頑強。

    那天,多赫圖羅夫曾要求抓到中國國防軍的俘虜,但他得到的回答是︰中國人寧肯戰死也不當俘虜。一旁的甦爾科夫將軍在一旁說︰“看來他們被打死的還不夠多,應該毫不留情的嚴懲他們!”

    多赫圖羅夫帶著笑容的說道︰“我要用大炮教訓他們!”

    梅麗吉諾村的爭奪戰只是這場大戰的開胃小菜,但多赫圖羅夫卻從中間看到了國防軍的某方面不住,他們的炮火力量還沒有俄軍的強大。

    結合中國人在阿斯特拉罕和古里耶夫等地修復堡壘、要塞的舉動,多赫圖羅夫有理由相信,中國人是把大炮都安放在了阿斯特拉罕和古里耶夫了。

    多赫圖羅夫把自己一半的軍隊放到了梅麗吉諾村,放到了圖林斯克的左翼,那麼他們的中路和右翼就自然兵力薄弱了。

    潘昶並不在乎梅麗吉諾村的丟失,這一戰讓國防軍贏得了增強主陣地防御工事的時間,贏得了修築新防線的時間。

    土木工事對于火箭彈和六角炮來防御效果並不明顯,但是俄軍的六角炮和中國的六角炮威力可不一樣,俄軍的火箭彈與中國的火箭彈威力也不一樣。

    試驗場上的數據怎麼也沒有戰場上的真實數據更準確,梅麗吉諾村的戰斗,陳漢在體驗到了俄軍高昂的士氣的同時,也歷經了一場對俄軍火力強度的檢測。

    後者的作用能夠直接返回到中央主陣地,對于普里鎮和三丘防線都有幫助。

    梅麗吉諾村後方的新添防線就被命名為三丘防線,三個土丘的高度都有限,相對高度就沒有超過二十米的,所以被命名為‘三丘防線’。

    來源︰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我看書齋手機版閱讀網址︰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要當球長》,方便以後閱讀我要當球長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圖林斯克戰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要當球長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圖林斯克戰斗並對我要當球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